校本教研案例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校本教研案例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案例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物质的性质教学上深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本节课例呈现方式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难度不大、实验较多;
②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⑶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二氧化碳的性质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⑷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Ⅱ、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⑸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⑹第一次教学活动及反思:
(简案)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①、在课堂的引入时,先用“死狗洞”(人入无事但狗入则死的山洞)的动画演示来引入新课内容。
感觉学生的注意力是被吸引了。
但毕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不太可信。
且没有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
②、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告诉学生密度比空气大,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印象不深刻。
③、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先提问学生是否溶于水,然后演示实验。
讲解时联系生活实际太少,不能调动学生认知的主动性,课堂气氛虽然很热闹但学生的参与很少,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④、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这里教师重在讲解,讲得很细,但学生掌握得却并不好。
⑺第二次教学活动及反思:
①、在课堂的引入时,先展示三瓶气体,一瓶为空气,一瓶为氧气,一瓶为二氧化碳,都失去了标签,请你把它们鉴别出来。
经过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第一,引入花费的时间太长,第二,刚学习完氧气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
这样的引入不可取。
②、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密度时,先让学生观看动画“死狗洞”,然后分析讲解。
这样虽然在一开始时学生容易被动画吸引,但接下来的讲解学生的兴趣又慢慢消失。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
③、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老师先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来分析,这样同样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只有少部分尖子生能回答出来,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验并不深刻。
④、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师先做“四朵小花”的实验,然后学生动手实验把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这样虽然学生也参与了实验,但思维并没有扩展开来。
⑻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及反思:
(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
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
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
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气体,要想研究它,我们先把它取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集气瓶中?
[提问]我这里装了二氧化碳了吗?
你如何知道的?
[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相互讨论,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收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位学生上台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确实有二氧化碳。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
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充分把学生的味口调起来,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引导]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同学们猜想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讲述]根据这一现象,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
[播放动画]“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相互讨论,有的猜想两支蜡烛都会熄灭,有的猜想不会一起熄灭,还有的猜是下面的先熄灭。
学生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许多学生通过这一现象都能说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助燃的性质。
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4、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评价]:
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
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3、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讲述]请同学们把可乐倒入锥形瓶中,快速用瓶塞塞紧,并把导管通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锥形瓶。
观察现象。
[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呢?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引导]请同学们把变红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
[引导]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学生合作动手实验,面对实验现象,有许多学生猜想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少部分学生猜想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的。
观察现象:
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
紫色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实验
1、面对实验现象,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4、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三、归纳与整理:
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练习巩固]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可乐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
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⑼、学习评价设计
为了测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测评表:
任课老师:
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 班级______学号_____课题: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一、课前学生活动表现
项目
时间
自我评价分值
组员互相评价分值
指导老师评价分值
总评
预习
能力
1、看到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
2、你了解CO2的内容有哪些呢?
______
3、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_____
4、你猜想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5、你是否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___
6、生活中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二、课堂学生活动表现
设计能力
1、能积极参与此探究实验
2、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3、能自行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
4、能合理地画出实验方案图示
实验能力
1、能自行组装实验装置
2、能合理地使用各种仪器
3、能按设计的步骤合理进行实验
4、实验效果明显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实验的步骤和内容
观察能力
1、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能经常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2、能根据经验教训来观察和预测结果
创新能力
1、能把已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问题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2、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3、不迷信书本,敢于尝试
表达能力
1、文字表达清晰,文笔流畅,条理分明
2、语言组织能力,说话有条有理,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
3、应答能力强,表述正确
合作能力
1、能否对他人的优秀表现作出赞赏
2、是否愿意向他人提供帮助
3、小组合作的是否愉快
三、课后的自我评价
1、通过此次对CO2性质的实验探究,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对这样的课型你喜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你是否感到有困难之处?
困难在哪里?
你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
3、你对探究性活动还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第三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
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用生活用品代替实验仪器。
受经济的制约,不发达地区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比较缺乏,这里,教师建议学生用吸管代替玻璃管,用蜡烛代替酒精灯,用纸杯代替烧杯,充分利用可乐中的二氧化碳等。
三、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