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313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7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力课堂专题四 我们传承的文明2Word格式.docx

工业革命,商品经济繁荣,生产力巨大发展

商品经济出现,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处主导地位

对外政策

殖民侵略,扩大同际贸易

闭关锁罔,禁止海外贸易

高频考点二十七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影响

理解]

一、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r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暖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国协商等。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美、法等国相继而来,强迫清政府签订_『不平等条约。

从此,巾冈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了起来,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中。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败了中国。

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1895年,中日双方在H本马关签订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加上后来“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中国赔偿的白银相当于当年日本国库收入的四倍多。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900年,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美、俄、日、德、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攻占了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这样一些规定: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

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同驻兵保护。

不许中国人居住。

这年是中国旧历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被称为《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名称

起讫时间

门的

签订条约

影响

共同点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英阳为了打开中

国大门,侵略、掠夺中国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1)资本主义列强都是为了侵略、掠夺中国而发起的战争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

日本为了侵略、掠夺中同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

(2)清政府组织不力,妥协投降;

中国战败: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1901年

为了扑灭义和团

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3)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比较三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以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通商口岸

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

沙市、重新、苏州、杭州

其他特权

协定足税

开设工厂

拆毁大沽炮台;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高频考点二十八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一、洋务运动

1.概况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中央与地方的一些官员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沂、曾同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自强”:

洋务派起初认为.中国只是军事力量赶不上两方,只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就能使中国强大起来。

于是.洋务派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1888年,李鸿章创建了一支新式海军——北洋海军。

“求富”:

存建立新式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强大.是因为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

中国要想变强.首先必须致富。

因此,他们纷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培养人才:

这个时期,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为了培养翻译人员,它先开设了英文、法文等语言课,以后又增加了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科目,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2.影响

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为失望,一场新的救国运动正在酝酿中。

二、戊戌变法

背景和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

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带领下,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和主张.颁布诏书,开始变法。

这一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这次变法因而被称为“戊戌变法”。

变法主要措施:

(1)政治上: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2)经济上: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军事上: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4)文化教育上: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认为,日本能够强大起来,是因为它实行了君主立宪。

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不能只在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学习西方,必须像日本那样,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但是实际掌握权力的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她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了。

三、辛亥革命

1.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朝统治者感到失望。

他们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中国同盟会:

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联合各地革命者,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后来,他又把这个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经过: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成立革命政府,清朝统治迅速瓦解。

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一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5.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但由于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被迫向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妥协。

1912年3月,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了袁世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问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911年10月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领导者)

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性质

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2)显示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启示

(1)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高频考点二十九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概况

了解]

一、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观。

3.发展:

随后,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4.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认为,儒家学说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

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

因此,他们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

5.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1)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火烧赵家楼;

(2)当天,北洋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三十多名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的范围更加扩大。

3.结果

(1)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就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参与者

反对的对象

斗争的形式

新文化运动

进步的知识分子、学生

封建专制制度、旧

文学、旧道德

思想解放运动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改革文学

五四运动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学

生、工人阶级、商

人等

帝国主义、封建北洋军阀政府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游行示威(罢课、罢工、罢市)

高频考点三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概况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概况

五四运动后,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在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陈独秀和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大会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

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成立后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次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会议认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概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后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湖南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湖南交界处的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此后,由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全国建立了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其中,由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规模最大。

高频考点三十一了解第一次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概况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组建国民党,不断进行反对军阀的斗争,最后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使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他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

中国共产党也决定联合各革命党派共同革命。

2.中共三大的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3.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共同创办黄埔军校;

共同领导北伐战争。

二、北伐战争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中许多共产党员成为国民革命的骨干。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6年,为了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北伐军总司令是蒋介石。

2.过程:

北伐分三路:

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另一路直趋江西。

在湖北的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吴佩孚军队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并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北伐胜利进军,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3.失败:

1927年4月12日,敌视工农的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久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流,共同镇压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高频考点三十二知道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发动攻击。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仍对内坚持“剿共”,对外一再退让,使日军得以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

在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不久,日军轻易侵占了东北全境。

2.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人士的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随后得到释放。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到临近的宛平城内搜查。

在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城内连续进行了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万中国平民和俘虏被杀害。

5.细菌战:

日军为了进行细菌战,竟然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实验。

日军731部队是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

6.“三光”政策:

日军还对重庆、成都、兰州、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他们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7.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被日本侵略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面抗战;

中国军民顽强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的打击;

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也以捐款、捐物或到中国国内直接参战等各种方式,支援中国人民抗战。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史的两次中日战争比较

名称

抗日战争

时间

1937年~1945年

战争领导

腐败的清政府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

民众动员

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成为一场真正的全民族革命战争

战略战术

李鸿章消极应战,北洋舰队执行保船避战方针。

最后导致全军覆灭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最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全面侵华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中国战败

中国取胜

影响

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高频考点三十三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国民党和共产党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分别代表着中国的黑暗与光明两种命运。

1945年8月国共进行重庆谈判,后来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人民军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战争开始两年后迅速壮大,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淮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等,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为战役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并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解放区的民主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而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是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使其丧失民心成为其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

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永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从此,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真题剖析及真题演练

考题二十六(2009·

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过去]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宁波等城市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中国日渐衰落。

[辉煌现在]1978~2008年是中国“大转变、大开放、大跨越”的30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变化最大的30年。

(1)英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被称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2)请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近代中国“日渐衰落”的原因。

(3)“被迫开放”和“大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何不同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

(2)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被迫开放”和“大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落后;

政治上,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政治腐败。

(3)“被迫开放”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开放”使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题二十七(2009·

绵阳)《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本题涉及的知识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回答本题需要学生对“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的理解,并能充分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与性质。

本题属较难题。

B

考题二十八(2010·

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

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

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知识的理解和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