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308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诸侯悉至”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故A项错误;

受封诸侯要随从作战,有义务提供军赋,故B项正确;

诸侯赶来救援,而非联合反叛,故C项错误;

周王室面临西部少数民族犬戎的攻伐,故D项错误。

B

5.(2019·

山东济宁检测)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鲁国。

《史记·

鲁周公世家》说:

“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  )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本题考查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周公的长子伯禽是王族,他被分封到鲁国,并且“有天子之礼乐,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判断鲁国的地位比较显赫,所以选A项,但不能说明鲁国是最大的封国,所以排除C项;

周初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

春秋时期属于东周,所以D项时间不符,排除。

6.(2019·

河北保定模拟)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故A项正确。

7.(2019·

云南昆明质检)《隋书·

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图所示)。

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A项错误;

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控制地方政权,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D

8.(2019·

四川都江堰二模)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

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

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的权力的平衡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根据题干中“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可知其目的是分割尚书省权力以达到三省权力的平衡,故B项正确。

9.(2019·

安徽淮北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

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

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10.(2019·

河北沧州一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

D项说法错误。

11.(2019·

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左传》载: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

,给予)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

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材料从“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实质上反映了周代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B项。

A项属于现象,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周郑之间存在血缘纽带,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2.(2019·

河南洛阳调研)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

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

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

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涉及的主要是中央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A项错误;

官僚政治在秦朝时已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

材料中汉武帝设置中朝,主要是限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C项正确;

帝王暴政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不能真正避免,故D项错误。

13.(2019·

河南洛阳二模)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

这种做法(  )

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来源:

xx§

k]

解析:

 这种做法是统治阶层内部的调整,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无关,故A项错误;

这种做法“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扭转唐代的等级观念,故B项错误;

“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与此相对,庶族的社会地位就提高了,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选拔的标准,故D项错误。

14.(2019·

广东汕头模拟)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  )

时间

出身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武职出身

正职(人)

3

6

7[来源:

Zxxk]

文职出身

2

1

22

5

10

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北宋时,边境战乱不断,因此,“边境战乱日趋减少”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理学影响日益深远”是在南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与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无关,故C项错误;

从表格可知,宋仁宗之后,掌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都是文职出身,这说明当时政府逐步确立用文官取代武官来管理军事的方针,故D项正确。

15.(2019·

湖南十三校模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

“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

方面”;

“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  )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

16.(2019·

宁德质检)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

“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

据此推断(  )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

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敕书的出台应该是中书省决策到门下省审议再到执行机构的尚书省,而材料中显然敕书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所以其出台悖于规制,故B项正确。

17.(2019·

安徽安庆模拟)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

“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选B 因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

18.(2019·

广东湛江一模)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其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

B.“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是片面的

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

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

选B 根据题意,“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在明清时代是可以的,但在汉、唐、宋时代却是不严谨的,故“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这句话是片面的,故B项正确。

19.(2019·

福建福州二模)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这种现象根源于(  )

A.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B.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

C.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D.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

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父权统治下男尊女卑的观念及夫妻不平等的现象,这与西周的家庭关系及宗法制度是密切相关的。

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实行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父系血缘即血缘集团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女性在继承方面没有权利,故选A项。

B、C、D三项均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符,排除。

20.(2019·

湖北黄冈高三3月质量检测·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

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21.(2019·

广西梧州二模)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加强对六国王子皇孙、富豪的控制,削弱他们的实力,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后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

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项表述与材料的意思正好相反,排除。

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22.(2019·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期末调研)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  )

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

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

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失之不治,必为痼疾”可知反映的是西汉的王国问题。

应选B项。

23.(2019·

河北衡水模拟)有的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

A、C两项发生在秦朝,B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24.(2019·

湖南四大名校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  )

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题目涉及中书、枢密院和三司之间的分权,这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5.(2019·

江苏南京高三模拟)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

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

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以看出宗法制遭到破坏,此时周王室已经不能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

第二小问破解,根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可以推导出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由诸侯王实际统治封国,汉武帝之后“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表明已经采用俸禄制,地方长官相当于郡守县令。

(3)第一小问性质,根据材料三“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其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行省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4)第一小问外在原因,比如说不同的时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里面有时代的因素;

第二小问内在原因,即其主观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

(1)原因:

王室衰微;

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

破解:

统一国家;

推行郡县制。

(2)演变:

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

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3)性质:

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目的: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4)外在需要:

时代的变化。

内在用意: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6.(2019·

山东济宁二模)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

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

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1)封建:

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弊端: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威胁:

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问题:

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3)影响: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27.(2019·

湖南郴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

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

……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

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

要作用。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政府道德法》

规定政府官员必须

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文官制度改革法》

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

《监察长法》

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