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docx
《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
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
1逆向物流系统是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
循环经济是指为保护环境,实现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循环体系的客观要求,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依据,以资源的反复利用为核心,依托于科技进步,以促进经济、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的互相作用中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3R原则,以法律政策、经济制度和技术等三个支撑体系为主要依托,引领人类走入生态文明社会。
因此,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1。
循环经济的中心含义是“循环”,强调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循环,其目的是既实现环境友好,也保护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循环”主要是指经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利用(包括消费与使用)。
资源循环利用的内涵主要包括: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生产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最终产品的理性消费;生活消费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如图。
所示各个环节的循环往复。
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企业物流过程中,由于某些物品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或消费者期望产品所具有的某项功能失去了效用或已被淘汰,将作为废弃物抛弃,但在这些物品中还存在可以再利用的潜在使用价值,企业为这部分物品设计一个回收系统,使具有再利用价值的物品回到正规的企业物流活动中来2。
简单地说,这个回收系统就是逆向物流系统,而系统中的物流就是逆向物流。
广义的逆向物流涉及到企业生产与销售、产品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节约、废料的重新利用、包装物的重新利用、次品的改造、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等3。
显然,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流的单向运作模式,为循环经济的建设创造关键环节。
如图1所示,循环经济体系中,从自然界获取的合理的物质资源中,除了以产品的形式流向下游企业或消费者手中之外,有一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废弃物大部分被当作新的资源循环利用,少量(自然界承载的范围)流向自然界让生态生产力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除了需要相关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体系的支撑外,逆向物流系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法律体系和经济制度体系都通过它发挥作用。
逆向物流系统有利于减少不适当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2逆向物流系统的构成元素
2.1逆向物流系统的主体
逆向物流系统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生产企业、回收站和公众消费者,由于其所处地位的不同导致其扮演角色的差异。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有着双重身份:
一是作为国家的代议者,政府是社会利益代表者,它的行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础;二是政府委托政府官员代理其行为,由官员组成的政府部门的行为很容易倾向于以部门自身利益为基础。
在逆向物流系统中,政府一方面是良好制度的供给者,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发,提供相应的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某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往往从自身部门的利益出发,比如多点税收,少些支出或尽可能从上级财政预算中争取资金等。
生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活动者,获取利润是其追逐的最终目标。
在逆向物流系统中,企业是物质资源的第一级接收者和产品生产者,同时又是废弃物的生产者和回收利用者。
接收多少资源,生产多少产品,生产多少废弃物,要不要回收利用废弃物,甚至利用多少废弃物都是受企业的利润目标所驱使的。
具体上主要受四个因素所影响:
1政府的法规强制和财政政策: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强制立法,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对污染严重的产品加以征税,对社会正外部性明显的产品加以补贴。
(2)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的消耗、挖掘废旧物品中残留的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企业对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但由于生态效益有很强外部性,其对企业行为的制约需借助制度和政策的作用;(4)社会效益:
生产企业回收利用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思路,从而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体系下,生产企业在逆向物流系统中一是尽量少生产废弃物,并对自身生产的废弃物加以回收利用;二是从回收站购买废弃物加工品作为原材料。
回收站在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地位相当于生态链中的分解者,在利润目标的驱使下,他们把分散在各个企业和公众的不同类型的废弃物综合起来并加以拆装、初加工、分类整合,然后销售给愿意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的企业。
回收站回收的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有两类:
一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回收利用收益小于成本的废弃物;二是分散的社会公众生活消费产生的并且回收产生不了规模效益的废弃物。
因此,回收站作为循环经济体系下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回收的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后有足够的需求者,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产生规模效益。
公众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传媒体、社团组织和造成生活废弃物的企事业单位,是社会分散的个体,是矛盾的个体: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废弃物污染少、生态环境良好,并且有传媒体和社团组织两大力量的支持,所以是逆向物流系统良好运行的有利监督者;但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又希望能够搭便车,在回收废弃物会给他们造成较高的私人成本而又没有相应利益回报的情况下,公众个体往往选择放弃废弃物的回收,而给社会造成负外部性。
2.2逆向物流系统的客体
废弃物和绿色技术是逆向物流系统的客体,政府、生产企业、回收站和公众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关系都是以对这两个客体的作用展开的。
废弃物是逆向物流系统耐以存在的基础,如果物质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被永远持续利用下去,那就没必要存在逆向物流系统,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并且事实上废弃物是被大量生产出来,除了浪费自然资源之外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具体上废弃物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包装材料和已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旧产品等。
对废旧产品处理策略包括产品降级重用、产品维修重用、部件翻新、零件再制造、材料再生、焚烧获能或废弃处置(安全填埋)4。
废弃物有着典型的两重性:
若有适当的制度和技术支持,废弃物可变废为宝,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若处理不当,废弃物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由于占领公共场所甚至产生公共污染从而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
绿色技术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有利于节约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与工程技术。
它包括了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各种技术,既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生态实用技术、绿色生产工艺的设计技术,又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等具体技术5。
绿色技术的供给者主要有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需求者主要有生产企业和回收站。
在当前,绿色技术供给相对贫乏,并且使用成本偏高,所以需求也不足,但在逆向物流系统中,技术相对于废弃物来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为逆向物流系统良好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3当前逆向物流系统的弱自组织性
在当前社会经济运行中,虽然大家都在提倡循环经济,但逆向物流的发展仍非常薄弱,整个系统的运行缺乏自组织能力,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价格机制的失灵,企业通过现代高新科技开采原材料、利用原材料的成本已大大降低,但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的成本由于绿色技术的限制仍然较高,因此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动力不足。
而价格机制的失灵主要受到系统中客体外部性和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3.1逆向物流系统客体的外部性
逆向物流系统客体包括废弃物和绿色技术,其中废弃物具有负外部性而绿色技术具有正外部性。
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从而个人的经济效益就相应等于社会经济效益,私人的行为决策也就符合社会的利益。
而在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的行为决策往往背离社会的利益。
废弃物的负外部性主要指,废弃物被生产出来之后企业可以不用投入成本进行处理,从而使其污染外界环境造成一定的社会损失,对于这些损失企业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
反过来说,废弃物的负外部性导致回收废弃物这一行为的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回收废弃物的个人成本太高,其创造的社会效益没有被社会补偿,从而其积极性就受到打击。
比如纸张、包装袋或可拆装的机械由于回收成本较低,回收所得到的利益可以补偿其个人成本,这类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的运作就相对良好。
而像一些污水、矿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成本太高,创造的社会效益也相应高,但个人的收益并不那么明显,因此人们回收这类废弃物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其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也相对不顺。
绿色技术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如果某一技术能够令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降到足够少或者使废弃物的回收分解成本降到足够低,那么废弃物的负外部性可以接近没有,这一技术创造的社会效益也足够大。
当然,这个技术的开发成本与其创造的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和一样高,若没有相应社会效益量的补偿,个体绝对不会投入成本进行绿色技术开发。
当前有利于逆向物流系统良性运行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就面临这种状态,因此供给相对不足,绿色技术的使用成本就偏高。
同时,通过对这些绿色技术的使用,企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却没有被相应补偿,因此企业对这些绿色技术的需求也相对不足。
3.2逆向物流系统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
逆向物流系统中政府、生产企业、回收站和公众消费者对废弃物和绿色技术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价格机制失灵的另一重要原因。
政府可以通过其雄厚的资源和实力了解某一废弃物产生的社会负效益有多大,还可以了解绿色技术创造的正外部性,当然,有时候这种信息的获得由于需要巨大的成本而变得不可行,而作为资源有限的企业尤其是消费者个人更是没办法获得这样的信息,他们对社会负效益或正外部性的认识严重依赖于政府。
同时,政府难于计量企业或个人所产生废弃物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扭曲废弃物生产量,隐瞒绿色技术的实际效益。
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比提供废弃物的回收站更清楚废弃物对其生产的贡献能力,回收站对废弃物的回收成本生产企业一般难以轻易了解。
统一收集废弃物的回收站比分散的公众消费者更了解废弃物的价值。
由于种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在交易过程中利用信息优势欺诈另一方,从而使价格未能真正反映客体的价值。
比如政府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绿色技术的补贴额可以低于其创造的效益,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的企业可以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从回收站获得废弃物,回收站又以低于相应价值的价格向公众消费者回收废弃物。
4逆向物流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设计
价格机制的失灵是当前逆向物流系统未能良性运行的主要瓶颈,克服价格机制失灵的制度设计便是逆向物流系统良性运行机制设计的关键。
具体上,逆向物流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设计应实现如下目标(如图2所示):
绿色技术有充分的需求并被充分地供给;生产企业大量减少废弃物生产并且回收利用自身生产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产品被消费后形成的废弃物,购买回收站提供的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社会公众消费环境友好产品,把生活废弃物返还给生产企业或卖给回收站;回收站低成本地收集分散的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售卖给生产企业。
首先,对废弃物和绿色技术进行分类分级。
对废弃物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其回收处理的效益成本比。
回收处理成本是报废产品的收集、运输、拆卸、再生、再造、填埋等的费用支出,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二手产品出售的销售收入,重用零部件所节约的制造费用,再生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