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269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8.工程管理……………………………………19

8.1管理体制………………………………19

8.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9

8.3工程管理原则及要求…………………19

8.4非工程防洪措施………………………20

9.投资估算……………………………………21

9.1投资估算………………………………21

9.2资金筹措………………………………21

10.经济评价…………………………………22

10.1经济评价依据…………………………22

10.2国民经济评价…………………………22

10.3综合评价………………………………25

11.结论和建议………………………………27

11.1主要结论………………………………27

11.2今后工作意见…………………………28

附图

1.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2.某区水系图

3.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地质略图

4.某溪下游河道(出海口)20年一遇洪水过程线

5.某溪下游治理河道纵断面图

6.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堤防标准横断面图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工程效益

2002年统计数值

保护耕地、水产养殖

万亩

1.0

保护村庄

2镇6个行政村及工业区

保护人口

万人

2.85

保护区工农业总产值

亿元

19.5

设计标准

1

防洪标准

%

5

排涝标准

20

工业区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

水文分析计算

流域集雨面积

km2

58.1

设计24小时暴雨

mm

246.4

设计洪峰流量

m3/s

443.7

超始水位/闸底高程

m

4.57/0.25

雷达水闸出海口

设计河道坡降

(1)

土厝滚水坝-同集公路

0.70

(2)

同集公路-雷达水闸

1.09

6

设计河道糙率

0.028

设计河道底宽度

禾山桥-同集路桥

60

2

同集路桥-雷达水闸

≥75

续上表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特性表

堤防工程

km

8.998

土堤总长

5.116

土堤顶宽

5.0

旧堤翻新

土堤内、外坡比

2.0/1.75

3

石堤总长

3.882

新建石堤

3.082

已建石堤

0.8

石堤顶宽

石堤挡土墙内、外坡比

0.25/0.1

疏浚河道

4.5

交叉建筑物

排水口

左岸2座、右岸4座

引水闸

4

左岸2座、右岸2座

静态总投资

0.4657

经济评价标准

经济内部收益率

15.8

经济效益费用比

1.37

经济净现值

万元

1537.9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绪言

某溪流域为某区第三大河流,包括两镇一场十一个行政村,据2002年资料统计,区域内总人口3.02万人,土地面积57.16km2,耕地面积1.99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9.5亿元,人均收入3574元。

某溪区域内,工业有食品、石材加工、服装、电子、机械、化工等。

近几年来,同吉工业区及镇村开发区发展迅速,加之随着厦门市海湾型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流域下游河道两岸岛内大型企业的逐步迁入,自土厝高速路桥至雷达水闸河段两侧将成为厦门市重要的轻工(食品)工业基地,古龙、中药、银祥等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为某区提供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并兼营水产养殖业,种植业;

交通方面,则有同三高速公路、324国道以及同集路、西柯、后安等多条省级公路,形成境内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滨海大道、福厦铁路也正紧张筹建中。

为贯彻落实《水利产业政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治自然灾害,缓解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改善投资环境,某区水利局于2002年7月委托省水利规划院编制《某区某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2003年8月完成并上报某区人民政府审批通过,为本治理项目的立项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某区某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2004年某区政府工作报告》;

《厦门市轻工(食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报告》;

《关于解决厦门同集工业园区制约问题的议案》。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某溪具有山区性河流洪水暴涨的特点,洪涝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加上洪水受雷达水闸出海口外海潮水顶托影响,多次造成下游段堤岸冲垮,河水泛滥,严重制约着西柯镇的经济发展。

如96年8号台风暴雨袭击,策槽垦区内养殖面积1万亩及道路、房屋被淹,共造成4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2)、现有河道两侧堤岸标准低,大多为简易砂质土堤,断面较小,未加任何护砌且不完善,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洪能力低,一些堤段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特别是同集路桥上游右岸,数百米堤段尚未设防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林木过伐,矿产大量开采,造成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

沿溪修建多处桥、闸、坝等跨河建筑物及人为采砂活动,严重侵蚀河床,河道两岸自然坡面淘空、坍塌,缩小行洪断面,加重洪涝灾害;

(4)、某溪流域仅有两座小

(一)型水库和六座小

(二)型水库,调蓄能力低,受地形、地理条件限制,流域内不具备建设中型蓄水工程的条件;

(5)、厦门市海湾型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给某溪下游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古龙、银祥等岛内数家大型企业的迁入,本区域作为厦门市重要的轻工(食品)工业园区的形成、开发和建设,必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成为某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作为跨越该区域的某溪下游防洪建设并进而形成区域防洪保障体系,发挥其与日俱增的防洪效益,是切实可行、十分必要的。

1.4项目建设的任务

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范围自土厝高速路桥至雷达水闸出海口,河段全长4.5KM,河道设计底宽60M至75M。

工程内容为河道疏浚4.5KM,新建石堤3.082KM,旧堤翻新5.116KM。

该工程建成后,某溪下游河道防洪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可保护下游人口2.85万人,6个行政村,养殖面积1万亩,以及同吉工业区,古龙、银祥等数家产值近十亿的轻工食品工业园区和同集、同三高速交通主干线,为西柯镇工农业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建设条件

2.1水文

2.1.1自然地理及河流水系

某区境内主要河流有西溪、东溪、某溪,境内河流除东溪发源于翔安区外,西溪、某溪均源于本区境内,流程短促,自成水系,自北向南在境内入海。

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水量丰富,骤涨骤落,旱季则易干;

河水含沙量,除局部地区外,一般不大,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为250T/km2;

河床浅,河系分布复杂,河系干、支流分布形状呈树枝状,纵横交错,流域形状系数均少于0.5。

2.1.2流域概况

某溪为某区第三大河流,发源于本区西部凤南农场的康山(海拔558m),流域面积58.1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8.1公里,平均坡降4.68‰,某溪流经东岭,凤南农场,涂楼至院前汇入发源于虎山(海拔290m),主河道长7.75km的蔡宅溪支流后,合流8.0km至西柯潘涂雷达水闸入东咀港出海。

2.1.3工程现状

⑴因工业区建设需要,禾山桥至同集公路桥河段,沿河道左侧已修建总长约0.8km的重力式挡土墙,墙体为浆砌毛块石,墙高2-4m,河道右侧基本属无堤设防;

自同集公路桥至潘涂雷达水闸河段,河道两岸为简易土堤,堤岸总长2.558*2km;

(2)某溪自土厝高速路桥至雷达水闸河道内现有桥梁3座、滚水坝1座、水闸2座,其中某水闸工程老化,约占河宽1/3的闸墩严重阻水,上游水面被利用于水产养殖。

2.1.4气候特性

某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1837.0mm,某溪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378.4mm,由北往南逐步减少。

降雨量年内分配汛期4-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20%以下年平均气温21℃,全年日照2233小时.据某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最热月七月份的平均气温27.6℃,最冷月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8.8℃。

年平均最大风速14.5m/s。

2.1.5径流

某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131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33亿m3,某溪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Cv=0.4,Cs=2Cv。

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在600-1100mm之间变化,径流深的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应,由西北往东南逐渐递减。

年际和年内变化极不均匀。

2.1.6洪水

某溪流域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区域洪水大多由台风雨造成,锋面雨次之。

在7-9月份台风暴雨期,降雨强度大,降雨量约占全年60%,洪水涨落快,具有山区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峰型以单峰居多。

流域内没有水文测站。

2.1.7潮汐

某溪自雷达水闸入东咀港出海,受外海潮汐影响较大。

厦门港P=5%设计高潮位4.23m,多年平均高潮位2.48m。

2.2地质

工程地质委托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勘察。

测区岸线呈北西——南东向发育于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致与外围北西向的断裂构造相平行,两岸主要由冲洪积一级阶地组成,阶面较平坦,并向下游方向微倾斜,前缘高出河床约1-5m,部分为二级阶地或坡残积台地。

沿溪岸线基底主要由花岗岩和少数火山岩组成,且本河段离山较远,两岸地势较为平缓。

下游地势较低,河床较浅,多数岸段因防洪及开发区建设需要,已修筑防洪土堤或挡墙,部分岸段(尤其在侵蚀岸及开采河砂的岸段)侵蚀塌岸较严重,危及岸线堤基稳定,经对前述侵蚀塌岸段及部分可能产生震害的松软土层采取适当的加固处理后,适合岸线的规划治理。

拟定堤线多沿河边或阶地上布置,堤线分布的地层主要为:

上部粉土,下部砂卵石,局部堤段分布坡残积砂质粘土,以上土层均可作为堤基础持力层,但粉土与砂质粘土必须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问题,砂卵砾石层需注意防渗及冲刷问题。

此外,沿线堤防所需的砂、土、砾石及石料采购及运输较为便利,本地石料运距约5-6km,砂砾石运距约2-3km。

地下水与河水连通,基坑施工时应做好排水。

3建设规模

3.1建设标准

本工程跨越同集经济走廊,其周边区域为厦门市海湾型城市构架规划轻工食品工业园区,根据国家GB50201-94《防洪标准》,拟定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并结合轻工食品工业园区的市政、景观建设需求,留有五十年一遇的工程储备。

排涝标准根据闽水电〔1997〕926号“关于颁发《福建省排水排涝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执行,沿溪两岸工业区排水排涝采用五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的排涝标准设计。

3.2水文分析计算

3.2.1设计洪水计算

某溪流域内没有水文测站,没有实测暴雨或洪水资料,不能从实测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洪水。

与某溪流域相邻的某气象站具有观测系列较长、代表性好的实测短历时暴雨资料,属同一暴雨等值区,地形差别不大,流域植被覆盖、下垫面产流和汇流机制相似,因此,设计暴雨可参照福建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之某区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均值(

)等值线图,直接采用某气象站暴雨资料,并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设计暴雨过程,用fc值将地表汇流过程划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过程。

地表径流过程采用推理公式法来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及洪水过程线;

地下径流过程采用概化三角形计算,然后把同频率的地表、地下径流过程进行叠加并修匀,即得到某溪下游治理河道(出海口)设计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经分析,采用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即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的设计洪峰流量Qp=443.7m3/s作为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出海口)设计洪峰流量。

3.2.2水面线推算

本次水面线推算以雷达水闸作为起始断面,分别以厦门港P=5%设计高潮位4.23m和多年平均高潮位2.48m为出海口下游水位,采用堰流公式分别求得闸前水位h1=4.57m,h2=4.07m作为河道设计水面线起始水位。

以闸为分河段控制断面,对每一河段计算堰前、堰顶水位作为分河段的起始水位,并与分段推求的P=5%设计洪峰流量进行组合计算水面线。

经分析比较,拟采用以P=5%的设计高潮位4.23m为出海口下游水位与P=5%设计洪峰流量组合推求的水面曲线,并以此为依据,对河道进行治理。

洪水水面线成果见表3-1。

因河道糙率缺乏实测资料,取设计河床糙率0.028。

3.2.3排涝水文计算

根据堤防两岸区域的排水要求布设排水口,以满足日常的低水自排需要,拟在与岸线各交叉处分别建造排水口6处水闸,见表3-2,同时为满足堤防两岸鱼塘养殖要求,建造引水闸4座,见表3-3。

排水口参数汇总表

表3-2

名称

桩号

排水

片区

孔口尺寸宽*高(m)

闸底板高程(m)

设计河底高程(m)

左1#闸

4+640

同吉工业区

2.0*2.0

5.7

3.7

左2#闸

5+100

5.30

3.30

右1#闸

4+700

食品工业区

5.60

3.60

右2#闸

5+300

5.10

3.10

右3#闸

6+000

古龙工业区

4.40

2.40

右4#闸

7+300

潘涂村

3.01

1.01

引水闸参数汇总表

表3-3

引水片区

孔口尺寸(mm)

闸底板

高程(m)

引水闸1

6+200

400

3.3

2.30

引水闸2

7+000

2.34

1.34

引水闸3

6+100

某村

3.33

2.33

引水闸4

3.3项目建设规模

工程规模为完成河道疏浚4.5KM,新建石堤3.082KM,旧堤翻新5.116KM。

估算总投资4657.3万元。

4主要建筑物布置

4.1工程等别和防洪标准

按照现有防洪设施现状以及被保护区域的重要性,拟定河段的主体建筑物为防洪堤。

根据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拟定某溪下游土厝高速路桥至雷达水闸出海口河道的堤防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4.2工程选型及布置

4.2.1河道岸线规划原则

⑴根据河流的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现有河岸的稳定情况,选取河槽宽度和平面形态既能满足行洪要求,符合河床演变规律,又能节省工程投资的最佳岸线。

⑵选取的岸线应力求平顺,对原有堤岸“宽处不缩窄,窄处要拓宽”,使堤岸走向尽量符合洪水主流向,保留适当宽度的滩地,并兼顾中、枯水的流向,以减少冲刷和淤积。

⑶岸线应与河道上的桥、闸、坝等建筑物平顺衔接,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及有利地形,并结合两岸工业园区规划,尽量做到路堤结合,对沿河修建的建筑物与岸线保持足够间距,留出行车宽度,满足堤防工程的管理和抗洪抢险需要。

⑷拆除某水闸,扩建土厝滚水坝,清障疏浚。

4.2.2堤型选择和结构设计

4.2.2.1堤型选择

根据某溪河道行洪宽度设计要求,结合两岸工业园区规划和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充分考虑河道已建建筑物,尽量采用当地材料筑堤,堤型结构以土堤与石堤两种型式为主。

根据河道岸线规划成果,原则上对岸边有较大发展空间及需路堤结合的堤线,其堤型主要以斜坡式土堤,C20砼预制块坡面护砌为主,其余则采用陡墙式浆砌石堤结构。

4.2.2.2堤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土堤在施工期间应预留沉降量,堤顶设计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为安全超高加风浪爬高加风壅水面高。

安全超高根据堤防工程级别由规范相应查取,安全超高A值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本设计堤防等级为4级,在不允许越浪的情况下,取A=0.6m;

在允许越浪情况下,取A=0.3m。

经计算,对于石堤,设计取堤顶超高0.60m;

对于土堤,设计取堤顶超高1.30m。

4.2.2.3结构断面设计

⑴土堤:

边坡的拟定主要与填筑土料、堤高、地基基础及施工质量等有关,根据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并考虑两岸交通要求,初步拟定断面尺寸为:

堤顶宽5.0m,迎水坡坡度1:

2.0,背水坡坡度1:

1.75,迎水坡护砌采用厚0.1m的C20混凝土预制块,下设碎石垫层和一层反滤布,堤身用砂质土分层碾压,堤脚用M7.5浆砌石护脚;

背水坡植草皮,坡脚设浆砌石排水沟。

⑵石堤:

浆砌石堤断面根据不同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堤高选用陡墙式浆砌石结构,墙顶宽度0.8m,迎水坡坡比1:

0.1,迎水坡坡比1:

0.3,基础埋深1.0m,为浆砌条石;

墙高4.6m,为浆砌块石结构,墙背后夯填砂卵石至设计洪水位后,再回填砂质土,墙背回填宽度5m,墙顶设置石栏杆。

具体断面尺寸详见《堤防标准断面图》。

4.2.3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某溪下游防洪、排水的需要,工程总体布置如下:

(1)、新建防洪堤8.198km,其中旧堤翻新5.116km,新建石堤3.082km;

(2)、新建排水口6处,引水闸4座;

(3)、拆除某水闸,改造雷达水闸(胸墙、闸板),加固禾山桥、同集路桥、高速路桥,扩建土厝滚水坝;

(4)、考虑河道两岸某、潘涂两村交通要求,拟在同集路桥下游适当位置建一座交通桥;

4.3主要建筑物

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建筑物为土堤护岸、浆砌石堤及排水口。

各桩号主要建筑物如下表4-1:

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土厝高速路桥至雷达水闸)

表4-1

河段

桩号(m)

岸线长度(m)

行洪宽度(m)

堤型结构

备注

高速路桥-

同集路桥

右3+503-5+444

1941

60.0

旧堤翻新5.116km、新建石堤3.082km。

左3+503-4+644

1141

左4+644-5+444

800

70.0

同集路桥-

雷达水闸

左5+444-8+002

2558

75.0

旧堤翻新、护岸

右5+444-8+002

5.工程施工

5.1施工条件

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范围自土厝高速公路桥至雷达水闸出海口,河段全长4.5KM,河道设计行洪宽度60M至75M。

河道治理工程跨越同集经济走廊,同吉工业区及厦门市海湾型城市规划轻工食品工业园区,堤线沿河岸布置,对外交通便利,施工作业面长且狭窄。

施工用水可直接取用溪水;

施工用电可就近变压器架设用电线路;

施工所用水泥、石料、可就近材料市场购买;

砂料可直接取用河道天然砂砾;

土堤填筑所需土料可由旧堤开采,不足部分由附近开采。

5.2施工导流

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其施工导流采用枯水期导流。

为了满足河滩堤脚砌筑要求,在顺堤脚处外侧,予留土埂或开挖土料堆填成土围堰;

部分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渗流量大,防洪堤基础开挖时,需配置抽水设备进行基坑排水。

5.3主体工程施工

5.3.1土堤工程施工

土堤工程主要有旧堤土方开挖、堤身填筑、堤身护砌等内容。

施工时,应先进行施工放样,包括堤线放样;

采用人工和机械开挖相结合,旧堤开挖的土方就近堆放,堤身填筑所需土料取自旧堤土方,不足部分附近料场购买,堤身填筑应自下而上分层碾压;

堤身护砌迎水坡采用C20钢筋砼预制块护砌,背水坡草皮护坡。

5.3.2石堤工程施工

石堤工程主要工作有堤基开挖、堤脚及堤身砌筑、堤后回填等内容。

基础开挖时,由于堤基地下水位较高,渗流量大,开挖土料堆填成土围堰,并配备足够抽水设备进行基坑排水。

堤脚及堤身砌筑采用浆砌石材料,堤后采用砂砾石回填。

5.3.3河道疏浚

河道疏浚结合堤脚压载平台土方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

5.3.4交叉建筑物

根据河道两岸镇村及工业区排涝需要和地形地势,拟在与岸线各交叉处分别设置排水口6处,其中左岸2处、右岸4处;

为满足河道两岸水产养殖要求,建造引水闸4座,其中左岸2座、右岸2座;

为结合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升河道两岸环境品位,造就水体景观,拟对雷达水闸的胸墙及启闭闸门加高加固,抬高水位,使河道水位回水至禾山桥,满足水体景观要求;

由于沿溪两岸工业园区的大规模建设,耕地面积将大幅度递减,某水闸已渐失去农业灌溉效益功能,且现状阻洪严重,因此,必须拆除某水闸。

5.4施工总布置

本工程对外交通便利,工程所需三材可由同集公路、沿途镇村公路及工业园区公路直接运至现场。

工程所需石料和外采土料运输等需要修建场内便道,施工便道可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