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263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精选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

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

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

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

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

C、都涉足金融领域

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有史书记载:

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16、马克思说: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之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明清政府的做法(B)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B)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C)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

2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B)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23、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C)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2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张謇(A)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

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

30、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

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

 

31、左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

(B)

A、一五计划期间

B、二五计划期间

C、文革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

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3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5、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B)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37、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B)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8、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D、团结一致向前看

40、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下列有关此次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全会指出:

在多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B、全会指出:

“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C、全会指出:

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D、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B)

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

4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44、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A)

A、集体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中外合资企业

4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8、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D)

A、海南岛B、深圳C、大连D、上海浦东

49、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走出去”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B、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出的D、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0、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B)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六大

51、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包括(D)

A、全面放开粮价B、改革金融体制

C、改革企业所得税D、改革分配体制

52、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53、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C)

A、市场不是万能的

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54、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我国采取的措施是(C)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D、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55、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城市商品粮小手大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

A、城镇人口猛增B、投机奸商哄抬物价

C、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D、国家政策不科学、不合理

56、选出与其它不是同一类型的一项(A)

A三峡工程B菜篮子工程C希望工程D安居工程

57、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B)

A清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国民党政府D人民政府新中国

58、在近代无锡农村的一户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里,最可能出现的洋货是(D)

A咖啡B面包C洋酒D洋火

59、市民买粮食除了钱外还需要粮票,下列最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的年份是

(D)

A1840年B1912年C1949年D1966年

60、下列属于“安居工程”的是(B)

A修建高档住宅区B修建经济适用房C修建大型超市D修建休闲公园

61、近代的农村和现代的农村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C)

A、饮食习惯B、婚姻习俗C、温饱问题D、住宅出行

62、近代中国首先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企业是(C)

A江南制造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63、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是在(B)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夕C民国建立以后D新中国成立后

64、民国时期的普通市民要前往重庆,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C)

A汽车B火车C轮船D飞机

6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老百姓最常用的通讯方式是(A)

A写信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电话

66、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67、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

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B)

A、《中国丛报》B、《昭文新报》C、《时务报》D、《新青年》

68、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A)

A《人民日报》B《红色中华》C《中央日报》D《民报》

69、中国电影无声历史结束的标志是(C)

A《定军山》拍摄成功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拍摄成功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70、能大大提高电视台有效覆盖范围的技术是D

A电视机生产技术B摄影摄像技术C节目编排技术D卫星传送技术

71、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C)

A、印刷媒介B、电波声像媒介

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

72、《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73、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D)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74、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D)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信仰基督教

75、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76、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D)

A.引起“商业革命”B.引起“价格革命”

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7、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能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B.造成金银价格下降和物价猛涨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D.导致市场的扩大和流通领域的活跃

78、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C)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79、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D)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80、17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

A.马德拉B.阿姆斯特丹C.伦敦D.马六甲

81、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

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A)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

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

D、颁布《航海条例》

82、下列地区中,是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的殖民地是(A)

A、新尼德兰B、弗吉尼亚C、印度D、佛罗里达

83、17-18世纪西欧商人海外贸易的特点是(A)

A、一般性的商业贸易与抢掠、欺诈相结合

B、进行一般性的商业贸易

C、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的贸易

D、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相结合

84、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C)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85、“英国人安东尼·

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C)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8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C)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8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B)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88、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C、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9、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D)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

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90、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A)

A、机器制造业B、电力工业C、石化工业D、汽车工业

9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B)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2、19世纪晚期,一些行业中最早出现了垄断组织。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最先出现的是(A)

A、纺织业B、石油工业C、钢铁工业D、汽车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A)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3、下列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手段和通信手段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地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C、使交通运输和通讯更加便利

D、使工业品迅速运往世界各地

94、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德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D)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9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96、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D)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9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