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259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三)民营贸易、金融市场活跃。

国内外贸易方面,全市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1—6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

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7.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5亿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42.8亿元。

金融方面,我市民营资本参股或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组织达到17家,占全市金融组织总数的57%(不含保险公司),投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累计达13多亿元。

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通过境内外上市融资、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常态化债券融资的多种形式,先后有6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1家实现场外挂牌,累计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4亿元。

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家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整体素质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看,由于民营企业家多数属于白手起家,传统思想较浓,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够高。

一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部分企业家存在单打独斗的思想,在竞争中犹如散兵游勇,缺乏抱团发展的合作意识,甚至在有些行业中,企业为争夺客户,存在产品相互压价的现象,形成恶性竞争,增加了竞争成本,使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二是缺乏进取精神。

有些企业家取得一点成绩、得到一点发展就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小富既安、小进则满。

很多民营企业不注册自己产品的商标,不下气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不少企业不积极主动争取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不敢轻易尝试资本市场,不愿使自己的企业处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从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

有些企业不愿通过争取银行贷款等欠账发展模式扩大企业规模,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比如,新三板市场刚刚放开时,金融办曾陪同至少5家券商,到20多家企业宣讲政策,鼓励企业用好新三板市场,但至今,我市仍没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三是缺乏创新精神。

当前我市很多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用人上往往任人为亲,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

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

有些企业家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中去,从而使企业停滞不前,面临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的风险。

(二)融资难仍然是重要制约。

一是融资难度加大。

受大环境应,被调查的企业几乎全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但现在几乎所有银行都要求既有抵押、又有担保,抵押难体现在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土地多为租赁土地,设备大都折扣率低;

担保难体现在担保公司不愿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较高,有的高达2%-3%,较一般担保高2倍以上;

民营企业原先较多采用互保、担保方式,但受经济下滑和担保链(圈)风险显现影响,企业间的担保、互保变得不易。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主要是靠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筹建资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三是企业缺乏信誉导致贷款难。

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财务报表失真、信息不透明、自身信用低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为规避放贷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银行审批权限上收导致贷款难。

当前,各银行审批环节多、链条长,基层行权限缩小,对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低。

我市现有的14家银行机构,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有条件审批权限,其余11家银行机构,无论存量贷款还是新增贷款,均没有审批权限,严重制约了贷款发放。

(三)生产要素制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保护现有耕地和节能减排等各种约束性指标的确立,生产要素的稀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是用地难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是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得用地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用地指标主要照顾公益事业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一些小项目用地更加紧张,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

另外,省政府规定,占地15亩以下,投资强度在5000万以下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这项政策对一些占地面积不大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小项目不公平,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用工难、人才缺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发生逆转,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日趋明显。

调查显示,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不足的问题。

据玉马窗饰反映,仅今年上半年,纺织技工工种人员流动率就达到35%以上。

同时,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少,且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市企业在岗技术工人共9.8万人左右。

其中,高技能人才11272人(高级工8415人、技师及以上2857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1.5%,与国家规划25%的目标相去甚远,技师、高级技师所占比例更低,仅占3%,从年龄结构看,我市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据抽样调查,46岁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技师和高级技师总数的80%以上,说明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少,有断层,容易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据调查的泰丰、康跃等高科技企业反映,高层次人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环保耗能等约束性指标对企业影响较大。

在上级加大环保力度的大背景下,环保指标的控制更加严格,去年潍坊市对部分区域进行环评限批,我市上报的项目仅有4个获得批复,目前还有69个项目因为环评原因难以办理相关手续。

随着“三八六”行动的深入开展,环保约束将更加严格。

另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今后新上项目一律不准再上燃煤锅炉,现有燃煤锅炉也要逐步改造,上半年我市用电量占到全潍坊的1/4,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要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刚性指标压力较大,也对企业产业了冲击。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大部分民营经济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处在消化吸收的初级阶段,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强。

产业链条分配上,仍然处于来料加工的低利润阶段,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及高端产品引进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122家,集中在全市90多家企业,98%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五)产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

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市资源型、传统型产业比重较大,造纸、化工、机械、防水卷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较低。

这些传统产业今年形势都很不理想,造纸、钢铁、淀粉等工业产品需求呈下滑趋势,订单不足,价格下跌;

化工、炼油等行业生产成本走高,部分企业利润、利税出现负增长;

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产值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近2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出现下降。

(六)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没有受到公平待遇。

部分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尚不到位,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像扶持大企业、大项目发展那样重视。

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不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和镇街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的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称,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够,侵犯民营经济及其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像民营学校、民营医院等,也存在与公立两套标准的现象。

二是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较多。

虽然我市已多次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但目前还有45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过程要涉及34类中介服务、22个审批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收费清单”还没有制定。

三是扶持政策较少。

虽然全省已召开了民营经济大会,中央也多次要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是详细、具体、明确的配套政策依然很少,而且现有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知晓率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为为契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限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

组织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定期深入项目园区调研,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向国家“鼓励类”,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类方向投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专业化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能力;

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和个体转企业。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

对目前我市在建的119个过亿元项目,强化调度帮促,加快建设进度。

特别是对我市50个重点项目,及时掌握情况,全力排除障碍,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争取到年底15个项目投产,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2、抓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组织首批列入我市转型升级计划的68家工业企业,根据行业特点,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两化融合等方面制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通过方案实施,促使企业产品升级、效益提高。

3、抓好特色产业培育。

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

发挥我市基础优势,同时抓住潍坊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搞好规划与建设,全力打造以台头为中心的新型防水卷材、富康制药为中心的医药化工和以泰丰集团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园。

4、抓好中小企业提升。

实施好“百千万”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制定落实5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创新提升和专精特新培植计划,采取资源配置、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评先树优等综合扶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竞相发展。

今年计划培育民营业户3000家,中小微企业600家;

推动50家微型企业提升小型企业,10家小型企业晋级为中型企业;

培育4家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

1、加快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建设。

充分利用羊口工业园、侯镇项目区等存量土地、闲置厂房,规划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孵化器,按规划进行招商,努力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并积极探索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减轻中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土地投入成本。

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预计9月份实施。

2、加快专业市场建设。

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半岛建材物流城、总投资48亿元的东城全福元商贸中心、总投资4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的上海车配龙国际汽车广场以及寿光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城区西部市场物流、东部果蔬物流、北部临港物流三大物流板块建设,尽快形成大物流、大商贸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空间。

3、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结合寿光“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各类企业做好实体经济和虚拟市场结合文章,提升企业电商化水平。

重点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城投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太阳城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拍卖和电子交易,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

1、强化财政扶持。

把握今年中央资金投放重点、蓝黄“两区”基金和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以及中央资金“切块”和下放省级投放的最新动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各级支持计划;

组织发改、财政部门部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扶持债等债券发行工作,适时申报金财公司第三期企业债;

今年财政再增加800万元贷款保证保险引导资金,逐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支出,同时改进“过桥还贷互助资金”扶持政策,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降低财政风险。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抓好银企对接,到年底计划组织银企对接活动8场,参加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建立寿光市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技投资联盟,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采取政策性担保、贴息及融资成本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扶持等多种方式予以金融支持;

探索制定多元化比例控制融资方式,解决企业担保链(圈)潜在系统性融资风险;

扩大中小企业集优债券、私募债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打造债券、股票市场的“寿光板块”;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推广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农产品订单融资、供应链贷款等信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争创金融创新改革先行试验区。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人才服务证、人才联谊会、人才住房保障、孵化器建设、人才科技项目金融扶持等“一揽子”人才配套政策,为人才提供居住生活、发展创业的良好环境;

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潍坊市级孵化器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人才带项目到孵化器落地转化的,给予三年免租金待遇,所免租金由财政予以补贴;

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人力资源库,为企业用工提供信息服务。

4、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集中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一次梳理摸底,拟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子项849项),取消30项,冻结27项,下放34项。

另外,针对省及潍坊市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拟定了调整承接事项意见,共承接下放事项59项、取消4项。

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于近日发文组织实施。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上级政策、申报扶持资金等方面,明确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扩大潍坊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等引导类资金规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二是规范完善统计报表口径。

建立统计、经信、工商等部门定期统计指标相互通报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免税、贷款、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便于操作。

(二)加强金融支撑。

一是支持商业银行产品创新。

建议协调上级人行和银监部门给予我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县市分支机构一定的创新权限,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调配合,为银行创新业务开展提供良好软环境。

二是下放银行审批权限。

目前我市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可以审批贷款,其余的全部由上级审批,造成环节多、链条长、效率低,建议协调银行适当下放贷款权限,调动本地银行积极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是强化新型金融组织业务指导。

建议上级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备案登记服务中心等的业务开展及监管给予政策指导,使其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研究探索逐步化解企业担保链(圈)融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办法,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

(三)完善用地保障。

一是加快土地调整。

建议向上级反映,缩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周期,实行两年或一年调整,并增加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投放,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持保障。

二是更新潍坊市征地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标准。

目前征地标准执行的是2006年标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差距大,建议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调整。

三是探索实行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

租赁是指在企业发展之初,资金缺乏时,政府将储备土地租赁给企业,待企业积累资本,条件成熟后,再办理出让手续。

弹性年期出让,是压缩出让年限,企业少缴纳土地出让金,年限到期后可续期,减少企业土地投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建议上级在政策环境、先行先试方面给予支持。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一是制定民营经济科技规划。

建议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科技政策,在项目支持、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的企业积极推进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

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沟通平台。

建议上级政府牵头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通过财税等形式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技术服务。

三是鼓励合作创新。

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产业链条。

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到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高层人才、先进技术,加快上档升级。

四是优化人才政策。

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职工就业条件,在户籍管理、技术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相关待遇方面给予倾斜,稳定人员队伍。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依托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开展企业管理者的全面培训。

五是加强职工培训。

制定出台支持在职培训的政策,通过按比例给予培训费用补助,或将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从税收中扣除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快人才培养。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县级没有制定、取消审批权限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要求承接、取消审批事项,建议协调上级部门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扩大县级市、开发区和镇街一级的自主权。

二是探索公众参与机制。

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审改工作的服务对象,对哪些审批事项应该取消、下放,应该具备参与权,建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筛选公众反映大、矛盾突出的事项,积极向上争取予以下放或取消。

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市场监管职责。

建议上级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协同监管,建立完善市场“宽进”后部门后续监管工作的衔接和联动机制,实现行业审批与监管相统一,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监管秩序,确保“放而不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