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校合作研究报告最新汇编Word下载.docx
《最新家校合作研究报告最新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家校合作研究报告最新汇编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
(二)家校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业设计,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
我们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肤浅的。
如果课程改革的实施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将很难顺利进行。
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以往有了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作业多了。
家长就不理解了,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便叫学生10遍20遍的抄写生字。
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按课改理念全面评价学生,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成绩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面对这种现象学生必须本着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愿望,主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
(三)家校合作是我校客观现实的需要。
“望子成龙”的愿望使家长有和学校开展同步合作的强烈意向。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胜于其他事情,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在我校本届新生入学调查问卷上,100%的家长都表示自己对孩子十分关注,这种“关注”是开展家校教育共同体研究的良好基础。
然而这些关注又只是心理上的一种迫切和渴望。
由于我校地处朝天贫困山区,是一所全员寄宿制学校。
全校共有学生632人,留守儿童311人,占49%,单亲在外务工的232人,双亲在外务工的79人。
有的长年在外,一年才回一次家,有的几年才回一次家。
这明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因素。
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而家庭教育也是核心,可是对于我校的现实状况家长有迫切的希望而家校合作却又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与学校同步协力,这是当代的家长所必须做到的。
只有家校合作,同步协力,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家校合作是家庭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很多家长以子女为生活中心,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由于教育不当导致悲剧时有发生。
教师则不同,更能从职业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对待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恰恰能够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同时家长和教师这两个权威能够合作并态度一致,为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的内涵:
家校合作,就是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她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他的这段话强调了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不单是老师和学生的学校,同样也是家长的学校,家长不认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才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孩子的发展,没有家校的合作,也没有学生的发展。
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家校合作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研究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老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
通过学校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增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
最终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达到教育的统一。
(2)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技巧。
进一步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给家长们以“高效益、多角度、新视角、新思维的亲身体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
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3)探索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3、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现状: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
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教先从家始。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3)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动。
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作为家长应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协作。
三、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于2010年10月立项,至2013年10月,历时三年时间,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专家对本课题悉心指导,课题组成员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取得了可惜的研究成果。
(一)深入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认识;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研究水平。
开题伊始,学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了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
家校合作国内外研究状况、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案例……,通过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成长。
课题组在每学期初就向每位成员提出加强理论学习的目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制订了与学习相关的系列要求:
学习以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好读后感,使教师学得认真,学得深入;
利用教科室的宣传阵地进行交流,扩大影响,加深理解;
组织专题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更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抓课题研究就要抓好课题的全程管理。
本学期,我们邀请专家我们作了《学生养成教育报告会》、使师生们在与专家面对面的碰撞中得到了反思和提升。
(二)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为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辅助更是不可缺少,尤其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之显赫已非昔日可比。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其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激烈的。
为提高学校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研究,我们着手对学生家庭教育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孩子在家各方面的表现。
2011年10月对当时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习惯、家长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2012年9月,在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中也开展了同样的调查分析,主要是判断年级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除低年级家长对子女的奖励方式中,金钱奖励偏高外,其他无显著差异。
由于调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所以统计分析工作量很大,有些问题是定量分析的,有些问题则是定性分析的。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根源。
孩子对时间观念淡薄,生活中更不可能做到雷厉风行,处事不严谨、无条理,从而导致作业拖拉。
2.学生自我服务、承担家务情况不容忽视,导致责任、自主意识薄弱,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明显体现,家长的包办养成了孩子的生活散漫、依赖性强和懒惰的习惯。
3.不认真和没耐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
这种认真与无耐心也应该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4.家长的奖励方式存在偏差,家长的奖励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偏差。
家长的物质奖励超过精神奖励,这违反了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原则。
在统计过程中,经常发现孩子希望的是精神奖励,而家长给予的却恰恰是物质奖励。
5、普遍存在打骂、伤害孩子自尊等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有少量存在的家庭冷暴力,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学习没有目标和缺少计划,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计划性指导教育存在缺失。
7.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
不预习的比例明显过高,这有教师指导问题,也有家长不闻不问存在的问题。
8.上课笔记、听讲、思考、回答存在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不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思考问题,也不回答问题,所占比例明显偏高。
这里有习惯与能力问题,也有小学的遗留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学习习惯问题。
9.作业习惯与作业订正是学习困难学生要突破的难点,存在为作业而作业的问题,订正作业没有做到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家长和教师都存在责任。
由此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一般来说,生活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习惯也相应的存在类似的问题。
2.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认真、仔细、有耐心,也必须反映在学习中是否认真、仔细、有耐心。
3.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对子女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4.家长中存在着忽视对子女奖励的现象,还存在着对子女的表扬金钱、物质奖励过多的倾向,而子女往往希望得到的只是口头表扬。
5.家长对子女教育中,打骂现象比例较高,要占1/3以上,子女对家长的唠叨、拿别人和自己比较最为反感。
6.家长教育情感沟通中存在着两大契机,一是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照顾,二是给孩子过生日。
7.家长对子女的理解、宽容、鼓励比责备效果要好得多。
8.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为深刻。
9.教师忽视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检查。
10.教师对学生作业前的预习、作业的订正缺少指导和检查、督促。
从调查中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认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但对于如何管理和怎样进行辅导则束手无策。
对孩子的起居与作息还比较重视,要求孩子主动做家务,自己学会管理自己。
调查结果也表明:
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有一大半的家长很少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
通过研究,我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家校合作”。
即“家校合作”是一种家长受教育的过程,使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一种公民教育,其参与过程也是家长树立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过程;
家校合作还是教育工作者受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其他相关人员学习的过程。
同时,我们对“家校合力”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我们认为“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研究,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提升了对家校合作的理性认识。
认识到,家长和儿童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
父母的要求,往往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父母对周围任何事物的态度、评价、标准都可能成为孩子评价是非善恶的依据。
(三)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指南》,向教师发放了《学校教育指南》。
对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偏差、改进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是:
1.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生活有规律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承担适度的家务劳动
3.可以与孩子一起商讨未来人生规划
4.注意对孩子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
5.正确的教育方法定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6.错误的教育方法只能带来错误的结果
7.多鼓励孩子:
说他(她)行,他(她)就行
8.少批评孩子:
说他(她)不行,他(她)会真的不行
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
1.指导家长和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生活有规律的良好习惯
2.指导家长和学生让孩子承担适度的家务劳动
4.指导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5.注意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
6.老师忌语。
这两个指南,不仅有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具体操作的步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成立家长学校及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搭建了家校联系平台。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为每位家长学员建立了档案,便于家校之间联系沟通。
自从我们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新生一入学,家长就开始到家长学校学习。
学校为家长学员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其中详细记录着家长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生的个性特征(家长评价)、家长学习情况等,便于学校因材施教,也方便了家校之间联系沟通,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2课题组根据各种有效信息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家教理论培训班,学校分管领导、少总部辅导员、班主任、家长等轮流担任辅导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教育子女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典型事例、优秀方法,为家长倾吐心声,交流体会提供了自由的平台。
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家长开放日、召开三次家长会,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另外还鼓励家长来校访问,设立校长邮箱。
他们不限时间,不拘形式,不定内容,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
(3)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定期发放家校联系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家校双方的齐抓共管,与家长交换心得体会,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新路,并把家长之声汇编成集《心手相连,家校相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分享一个至诚的心声》。
(五)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
组建家长委员会,目的在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沟通教育信息,提高育人水平。
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支持、参与和监督作用。
(!
)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
通过工作实践,我校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模式确定为:
“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三级机制。
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家长委员会的条件:
必须是在校学生的家长,热心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奉献精神,乐于义务承担学校或其他家长委托的工作。
同时还应考虑到组成人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2)家长委员会职责
协助学校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师、领导一起探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家长委员会成员要经常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反映学生校外表现情况和思想动向,沟通和协调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注意搜集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信息,定期以口头的或者书面等形式,反映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学校教育出谋献策。
(3)家长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①每学期初,家长委员会总会均按时召开全体成员会议。
讨论研究并制定全学期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并予以层层落实;
②班级家长委员会根据学校家长总会的工作计划,在年级段家委会的牵头下,召集全体成员讨论,制定各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工作计划,并召开家长会,予以分头落实;
③每逢学校举行重大庆典和演出活动,各级家长委会要召集家长,协助学校维持秩序,做好场务及学生化妆等事项,并协助学校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
④每学期期末,由班级家长委会主持召开家长会,评选出“优秀家长”和“好儿童”,经年级段家长委会初审,报学校家长委员总会审查批准,召开表彰会予以表彰;
⑤每学期,班级家长委会根据家长和社会上的反馈意见,填写“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意见表”,递交学校办公室,以供学校及时改进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掌握孩子发展情况,了解学校教育现状,能够及时沟通家长、学生和学校的思想感情,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为使学生健康成长,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阶段的教育任务,可以有计划设计组织内容、形式各异的家长会。
如报告式家长会、交流式家长会、展览式家长会、表演式家长会、会诊式家长会等等。
2、制定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
家访是教师同家长加强联系,谋求共同教育孩子的途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⑴家访形式
面访,就是教师到学生家里同家长面对面交流思想。
电访,就是教师打电话给家长,在电话里向家长反映情况,交换意见。
电访弥补了面访的不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家访形式。
学校在班级里建立学生通讯录,就随时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比较方便。
书访。
就是教师不能与家长本人取得联系时,写便条或书信给家长。
⑵家访内容
了解性家访。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个性特点,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家长的文化素养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等。
鼓励性家访。
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进步时,在家访中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报告,及时给学生与家长以鼓励和警示。
探望性家访。
学生如病休在家,或者其家庭发生变故,教师可及时登门探视、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对于教师联络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很为有利。
开导性家访。
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矛盾,以致害怕家长打骂而不肯回家等等,教师要及时进行家访,一方面要耐心开导教育学生,稳定学生的情绪,一方面要向家长交流看法,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防治性家访。
教师发现学生有异常的思想“苗头”或轻微的过错行为时,及时进行家访,不失时机地向家长及其孩子委婉说理,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如学生进游戏厅打游戏,私自下河游泳、拿同学钱、与同学打架等。
⑶家访时机
通过实践研究,家访时机的选择适当的时机,一般地,下列时机进行家访是比较适宜的:
一是学生思想或学业有进步时。
孩子的进步,作为家长都会感到高兴。
此时去家访,一方面带给他们喜讯,另一方面可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信心。
二是学生思想或学习下降时。
学生某方面退步,并靠学校老师教育还不够,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共同教育。
三是学生获得某种荣誉和表扬时。
四是学生病休在家时。
五是学生家庭发生意外事故或遭灾难,此时去家访,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同家长间的感情,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班主任每学期要对1/2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一年内对全班学生家庭普访一遍。
3、制定了家校电话联系卡。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电话、手机。
这是现代家校沟通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我校分发给学生一张与名片一样的电话联系卡,内有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随时跟学校、教师联系,交流情况。
这张小小的联系卡,发挥的作用可不小。
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下班回到家里后接到家长的电话,或咨询作业,或寻求帮助,或给孩子请假等等。
家长们反映,有了老师的电话可方便了,遇到问题能够马上解决。
老师们感觉,通过电话联系卡这一方式,确实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
这项举措深受家长欢迎。
4、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的作用不言而喻,我校在家长会的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主要归纳为:
汇报形式:
由班主任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现状、教育任务,或者汇报一个学期来的班级教育工作情况。
互动形式:
组织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让家长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本、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竞赛答卷以及集体的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一个小型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