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96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来稿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任班主任的我,不免有点后怕(我个子比较矮小)。

但是,我不能不管!

于是,我就有意识地注意他。

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父母、他和他的姐姐),他从小就倍受父母和姐姐的宠爱,脾气越来越坏,现在连他的父母都拿他没辙。

不过,他与他姐姐的感情比较好,他在他姐姐的面前还比较听话。

我像是抓住了一颗救命草,经常找他谈心。

刚开始他总是怀有戒备心理,后来他象是受感动了,态度比以前随和了许多。

有一次他在日记里写到:

“班主任老师,谢谢你的关心!

好久没有人关心我了,有时侯我做点好事,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我好难过啊!

我讨厌学校,讨厌上学!

老师,您知道吗?

我的姐姐出嫁后到北京做买卖去了,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真想她!

老师,我能喊您一声姐姐吗?

……”看了他的日记,我看到了希望,我当即给他写下了长长的批语:

“当然可以啦!

小辉,要对自己有信心,好好表现吧!

不要让姐姐失望,好吗?

……”我惊奇地发现自从那次日记以后,他果然改进了许多。

当年的运动会上,在我的鼓励下,他踊跃参加,竟然取得了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

趁热打铁!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我发现他的脸上放出异样的光彩。

渐渐地,上课他不再乱闹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期末考试还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真叫人欣慰!

我真感谢日记,这爱的桥梁!

2、当面交谈——心灵的窗户

与学生日记的交流只是其一,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当面交谈,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老师好比自己的亲人。

当然,那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且还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只有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挚友,才会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不会产生厌学、辍学的想法。

我班有一个女学生经常在同学们面前说:

“我看到人家的生活条件那么好,看到爸爸妈妈为了供我上学整天受苦受累,我就不想念书了。

可爸爸妈妈老是让我上学,说什么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行,我才不信呢!

我讨厌上学!

我决心不念了,出去打工给父母挣钱。

……”我知道后,就经常找她谈话,给她讲一些名人的故事以及身边的文人,他们如何克服一切困难,讲他们为了学习付出一切对物质的追求……不难看出,她有所心动,可不知怎么,她还是背起书包回家了。

我发动全班学生去给她做思想工作,可她仍然没有来。

可不过几天,她竟然自己来了!

我来到班里,她拽着我的胳膊,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老师,我真想你们!

爸爸妈妈就是不让我去打工。

我赌气在家,不来上学。

在家的日子真难熬啊!

我总是想起跟你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

唉,受不了了,还是上学好!

于是,我又来了。

老师,这儿真好,真像我的另一个温暖的家。

……”我当即与全班学生对她的归来表示欢迎,欢迎她重新回家!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她打消了出去打工的念头,学习更加努力了,期中考试竟然进入前十名!

不难看出,与孩子以心交流,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

3、活动——师生感情的纽带!

经常搞一些小活动,不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给与学生交流提供一个好机会。

活动的方式有许多。

有些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因此我就领着他们搞一些体育活动:

乒乓球赛、足球赛等(一般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我发现,离开教室,一些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的学生却异常的活跃。

我就故意接近他们,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谈论国家甚至世界上的一些体育英雄,谈他们的成功经历,他们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有的只是开诚布公的畅谈。

趁机我向他们说明这些体育英雄在练好体育的同时,他们对学习也是一刻都不会放松的,不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我明白,这些所谓的“课堂上的老实人”,他们缺乏的不是聪明的脑子,而是学习的动力,正确面对学习的心理。

我们的交流没白费,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课堂上不再沉默不语,而是积极地回答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再“闷着”,而是积极地去问……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虽然育人比教书更难,但既然是一名教师,与学生相处,走进彼此心中,让师生关系更溶恰。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这样他们才会喜欢老师,才能够插上自由的翅膀,在学校这个知识的港湾健康的成长!

[本帖最后由成浩于2007-4-1109:

08编辑]

成浩

2007-04-0909:

34

论文2号

原生态理论下的写作教学刍探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初中部张朝

          

“生态理论”是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中很时髦的一个词汇,究其根源则是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

“原生态”本是指反映物质的初始形态,而后过渡为一种文化。

“原生态”文化,就是不能离开生态去谈物质,它主要得从文化方面去谈,指的是一些有独特的、殊少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原始意识。

教学“原生态”,是从“原生态”那里繁衍来的。

它是指在教学特有的时间里,反映学生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反映教师孕育新思维的瞬间,反映师生创新思想的追根溯源过程,促进“教”与“学”原创初见端倪。

教学“原生态”实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的过程,实是学生创造力及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师生间的一种智慧,一种灵性,一种默契,一种没有经过刻意加工的自然想法,一种原始的自然美,它是80%以上原创精神培养的真正源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旨在制作文章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写作的实质是思维创意、化意和策划成文相互结合、同时进行的系统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方面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真实的来写“自己的生活”,实践性是新课改习作的一大特点。

关注学生的生活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扩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感觉作文有内容可写,在习作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这才是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

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益,这也真是赵谦翔老师所提倡的“绿色作文”的一个基点,“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

”实乃“绿色作文”的真正教学理念。

这一点不仅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又是非常符合我国传统的习作规律的。

南朝梁代萧纲教导其子“立身必须谨慎,文章且徐放荡”(《全梁文》卷十一),这里的“放荡”即不受约束。

宋朝欧阳修指出“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欧阳修全集•出首》卷七)。

清代王筠也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野马,……,不受羁绊。

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

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

古代写作文论中始终贯彻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并且对于“放”也是大胆的去放。

语文教育家张致公老先生曾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把古代的“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这一经验明确概括为“先放后收”。

具体的讲,“放”就是不受“文章作法”之类的束缚,写“大胆文”,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

“收”就是遵循写作的规律和法则,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一般说来,“收”与“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收”的限制,“放”便成了放任自流,文章必然粗制滥造,庞杂臃肿;

没有“放”的开拓,“收”便成了清规戒律,文章必然思路阻塞,言之无物,枯燥乏味。

所以,“收”必然以“放”为基础,“放”必然以“收”为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生作文“放”的状态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原生态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让学生真实展现自我,体现真我风采,而这种“原生态的教学环境”其实就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育”,即构建多维的语文教学空间,从而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写作之根,语文教育本身与生活就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与生活相联系。

当二者真正融合在一起时,语文教育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学生就有兴趣,有动力,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为什么文字。

”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单一线性的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头源水”。

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三入”:

(一)走入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宝库,无论是古代的迁客骚人,还是近现代的文人雅士无不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籍物咏怀,借景抒情,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真正习作境界。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领悟观察自然之美,使其身心在一种美中陶醉,让思维在美与和谐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把学生的“情”与大自然的“景”相互交融,写成习作。

中国古代写作训练理论把写作看成一个“物----意----文”三阶段双重转化的过程,这些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在的环境因素,走进自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二)深入社会。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研究”,就是引导学生每天去关注身边的事,培养学生从普通的生活实践中搜集、积累写作素材,对身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论,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参观采访,实地观察,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注入心灵。

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之窗,鼓励学生敢于写出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将作文当作与知心朋友的交流与沟通,“写自己的事”、“写最想写的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写作来“发现自己”,自我关注自己的发展。

从本质上讲,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

上面所讲的“三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从《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的,摆脱了过去单纯重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倾向。

综上所述,就是让学生在原生态地环境下真正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

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

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

”大文豪雨果说过:

“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在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就要撤消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学生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学生现实语言发展水平,只有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习作的“生态场”才能建构起来。

作者姓名:

张朝

联系电话:

0543---4322484

电子邮箱:

zhangmenxinze@

44

论文3号

如何在绿色评价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魏桥实验学校刘艳红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对于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语文教育的改革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梦寐以求的。

为此,我在课改之后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究,以下是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尝试。

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几个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

稍作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

那么,究竟应该养成那些良好的作文习惯?

一、养成敢说真话敢诉真情的好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虚假现象,写的作文中的人物是虚的,事情是假的,感情更是虚假的,一切都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学生身上,一些作文功底不错的学生也有这种弊病,他们的作文虽然很有文采,但因为胡编滥造的毛病,缺乏真情实感,所以很难打动人。

前不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温暖》,先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学生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

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学生。

这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叙述了自己身患重感冒后,父母悉心照料的情景,此文写得让人感动。

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没错,其实人的感情丰富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应该如实表现。

如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作文的时候却一味地对老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

其实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

我认为作文创作应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诚坦白的抒写自己。

因为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

二、养成善于观察、体验积累的好习惯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思考。

殊不知,大千世界,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

因为只有热爱生活,妙笔才会生花。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积累在写作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有的同学提笔作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原因是他们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

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

仓库里储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

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

其妻见曰:

“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

”对曰:

“当然更难。

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

”学生写不出作文也往往是肚里没货。

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三、养成多练精思善修改的好习惯

1、多练:

任何的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不例外。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要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2、精思:

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

动笔之前,要精心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

3、善修改: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

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的习惯,要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四、这些良好的习惯都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老师要善于鼓励:

作文只要有一点值得肯定,我们就要表扬、鼓励。

以上做法,犹如“抛砖引玉”。

在语文新教改全面突围的今天,我大着胆子做了这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但我想,要使学生成为写作海洋中的弄潮儿,就别害怕把他们丢到水里去,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肯定能培养成创新型新人。

47

论文4号

展示课为我们带来什么

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李玲霞

今年春天,杜朗口中学的自主课堂给了我们很大的振动。

所听的五六节展示课上,任课教师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其中有一节课老师只在课始站了几分钟就离开了,只留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

他们的成功是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但回来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

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只在一个浅层面上交流徘徊,语文的审美理想和情感价值观不易提升。

痛苦的反思与实践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洋思不能照搬,杜朗口也不能照搬,我们必须重新建构。

于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下,逐步形成了属于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

那就是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以“学生展示活动”为中心,以“课堂检测”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我校本学期教改以来课堂展示的情况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展示课让学生“动”起来

展示课的主要内容是预习课上的“学案导学”。

上面的问题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出来的,二是来自学生中间的质疑探究。

王敏勤教授曾说:

“学生为明日的欢乐而吸引。

”为了能在展示课上准确又充分的展示自己或本小组的见解和才能,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千方百计地探索实践。

获校课改优质课一等奖的张传俭老师说,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学生曾提出一个这样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是五柳先生而不是五槐先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此题的小组到图书室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了柳树与槐树在文学意义上的区别,还到办公室向老师们询问,最后作出了这样的记录:

在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关于“柳”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如“吹面不寒杨柳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

“杨柳在文人的意识里是很富有诗意的。

由此我们应这样理解,五柳先生这一名字不仅仅是随意而且颇有诗意,流露出传主的几分不俗。

事情就是这样奇妙,以往老师将精心准备好的问题答案苦口婆心地传授给学生时,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老师推一下,学生才动一下。

现在,让他们亲自“跳一跳”摘到果子,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也格外珍惜。

同样他们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寻到的知识理解得会格外深刻,也格外牢固。

二、展示课让学生“活”起来

一是课堂形式的灵活。

就像杜朗口一样,学生会用属于自己方式去阐释对课文的理解。

在我校杨传营老师执教《马说》时,学生排演了课本剧课外文言文《伯乐相马》,其神态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学生在快乐中就理解了伯乐对千里马所起的决定作用;

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班的梁祖彬同学用山东快板形式概括了文章内容,真是妙趣横生;

而在学《孔乙己》时,有个小组这样设计了板书:

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墓碑形状,然后在碑上写道“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非常凝练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是声音的多样。

以往的课堂老师讲得比较多。

长年累月,听腻了一种单调的音调,这或许也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展示课,一节课下来轮流展示的不下十余个学生。

他们音调各异姿态各异从而使课堂充满趣味。

范园园同学音色清脆悦耳,朗诵《海燕》一文声情并茂,感染了所有的同学;

身体微胖的小帅同学在讲评__-_大战流沙河时,模仿猪八戒的声音说:

‘别看俺老猪别的比不上你猴哥,俺的水性可比你猴哥强,当年俺可被玉帝封为天蓬大元帅,统领水局军呢!

’憨憨的声音和可掬的神态令全班捧腹;

孟庆河同学表演课本剧《孔乙己》:

“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沙哑低沉的声音,令人感觉可怜的孔乙己就在眼前。

学生因为记住了这些特别的声音或特别的神态,就记住了他们展示的内容。

三是思维的活跃。

“相信学生的潜力无穷,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信自由的交流,他们会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张传俭老师引领学生讨论“孔乙己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时,一小组认为主要原因是孔乙己好吃懒做,不肯吃苦,另一个小组则认为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小组各抒己见,还丛各方面找到文字资料作佐证,有理有据,争辩得相当激烈也相当精彩。

三、课给学生带来了自信。

“我的舞台我做主”。

这是展示课伊始老师们鼓励学生的话。

如今,没必要了。

因为学生盼着抢着上展示课。

听我校岳建荣老师的课,一名小个子男生展示完后,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听课者都很诧异,这个学生无论语言表达还是内容分析都比不上前面的同学,为什么单给他鼓励?

事后才得知,这个学生叫王虎,是班里语文学习最差的一名学生。

以前几乎从不听讲更不回答问题。

而现在,他居然能当着众多听课老师上台展示,的确了不起。

美国教育家门肯说:

“人生最大的损失,除了丧失人格以外,就是失掉自信和勇气。

”看看今天的学生抬头挺胸,神采飞扬的模样,就知道他们有多自信。

四、展示课让学生更团结。

要完成“学案导学”中的问题,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小组乃至其他小组的团结合作。

在语文课上分析历史人物形象时,有的小组为了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往往会在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他们就去请教读书最多的梁祖彬、刘浩等同学;

而英语相对较弱的梁祖彬在英语课上就会成为其他同学小组认真聆听的学生。

这样,展示课让小组之内,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团结取长补短,形成浓厚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示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展示课上大多数内容是要板书到黑板上去的。

其中书写质量也是评比优秀小组的依据之一。

为了能让自己的小组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也或者是一种“当老师”的责任感,学生们上台板书都极其认真用心。

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的书写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不禁感叹: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前责令他们练字练字,却收效甚微,现在他们自己主动练起字来,进步如此之快。

展示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一节课下来,轮流上台展示的学生不下十几个(而在下面发言的机会更多),一次次上台,一次次讲演,一次次锻炼,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敏捷了学生的思维。

很多学生展示起来常常是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或生动有趣,或鞭辟入里,深得学生喜欢。

除此之外,展示课还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一次有位县明星教师来我校执教《湖心亭看雪》,分析作者孤傲的性情时,结合文章语句“次日更定”,说:

“看,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出门赏雪……”当即就有学生站起来指出“更定”的疑义。

七年级有个学生还否定了教参中《宋定伯捉鬼》的主题。

个性的认为文章是在批判人不讲信用,不如鬼诚实。

诸如此类的质疑还有很多。

孟子曾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教师也就没有教师。

学生能敢于质疑,的确令人欣慰。

六、示课加强了教师的团结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