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953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3篇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刚建桥时,它叫“珠浦桥”,宋代是改名为“评事桥”,直到清代重建时,才改名为“安澜桥”。

请大家跟我上桥,往下看,这河的河床里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离堆公园里有它们的复制品展览。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离堆公园、药王庙、二王庙游玩,5点正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都江堰导游词景点讲解范文篇3各位朋友大家好!

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

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

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

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

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

四六分水,二八分沙。

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

这样,灌溉农田的水就会十分清澈,因为大多数泥沙已被外江排走。

四六分水则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家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

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汹涌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

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

就是这样的“鱼嘴”,保证了当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滥的发生,真是功不可没。

当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协助,“鱼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的互帮互助。

现在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灾害。

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当江水疾驰而来,会由于离心力作用形成漩涡,将泥沙或冲上岸,或带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

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宝瓶口。

宝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

节制闸"

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宝瓶口的水会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来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

换句话说,若是宝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没有水喝。

所以宝瓶口和飞沙堰还真是一对“帮人排忧解难”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个主要的水利工程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条鱼,那么“鱼嘴”处就是鱼的头,飞沙堰就是鱼的身子,而宝瓶口,则是鱼的尾巴。

都,成都;

江,岷江;

堰,堤坝。

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来,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呢。

经过一番游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现在我们就向食物大军进发!

蓬莱概况导游词篇四欢迎大家来到世界盛名的都江堰景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何贤凤;

大家可以叫我小何;

来到都江堰景区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都江堰清新的空气了吧!

所以说都江堰市是成都的后花园了,而这后花园中又隐藏着一个“园中之园”,

它就是今天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我想各位游客都是这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吧!

进入到都江堰景区,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于1932年建成。

为什么要叫做“离堆”公园呢?

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找寻答案吧!

在离堆公园中有一个“伏龙观”,为什么要取名伏龙观呢?

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话说当年李冰在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

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最后孽龙大败,逃亡到青城山的王婆岩;

李二郎随即追赶上去,在黎山老母的帮助下降服了孽龙。

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后来人们便修建起了这座“伏龙观”,以此镇守孽龙。

传说终归是传说,还是让我们来真正了解一下宝瓶口的开凿吧!

为什么要叫做宝瓶口呢?

因为它形如“宝瓶”,而且又是岷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可以说,从这里流出的岷江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了。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来到宝瓶亭,下面看到的就是宝瓶口了,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引流入渠。

我想大家一定和很困惑这个口子是怎样开凿出来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220xx年前吧,当时开凿玉垒山,打开宝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李冰很困扰这个问题。

因为玉垒山全是砾岩,相当坚固。

那时候秦国没有炸药,即使有铁器,硬度也不够啊!

怎么办呢?

突然有一天李冰见一老农在烧石灰,顿时来了灵感。

于是趁热打铁,带上民夫,先用柴火烧岩石,再浇上冰冷的岷江水,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岩石表层就开始破裂了。

就这样,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开凿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

而被开凿的山丘原本是“玉垒山”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的阻隔,形成一座“离堆”。

经历史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离堆公园”现在我们都知道离堆公园的来历了吧,游客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严格控制着水量。

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都拒之“口”外。

这种稳定的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

运输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的水利工程而感到自豪呢?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宝瓶亭之上,接下来我们将游览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另外两个主体工程。

有谁知道是哪两大水利工程吗?

咱们举手示意!

好的!

这位游客朋友给出了答案,就是飞沙堰和鱼嘴。

还是要给这位朋友一点奖励呢!

恩!

就奖励他今晚多吃一碗饭,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飞沙堰和鱼嘴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又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那就让我将在接下来在行程中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游览你们一定会对李冰的智慧所折服,也一定会对李冰的治水精神而赞叹不已。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蓬莱概况导游词篇五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

我是你们的导游晓霞。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

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在游览之前呢,请大家特别注意一下提示:

第一,我们的游览方式是环线旅游,不走回头路,所以,请大家务必紧跟团队,以免掉队。

第二,都江堰景区占地面积较大,请大家切记游线顺序。

第三,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xx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xx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并且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

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

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控制水量。

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

第一个巧:

分四六,平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

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

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

当年李冰特别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

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

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

鱼嘴的第二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

根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

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

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

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第三个巧:

中流砥柱。

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固若金汤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构筑的呢?

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互相连接,形成堤坝。

因为用料简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改变工程用料。

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

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

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

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减少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减少了溃坝的危险,从而形成既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

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

不知大家是否体会到了这一点,(老子)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似乎贯穿在了整个工程中,我觉得正是这种崇尚自然的工程理念与东方传统的哲学思想相融合,才造就了都江堰的生生不息。

正如《碑记》中所言“其设计之精密,营构之宏伟,实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奇观。

之四海,亦无出其右者,伟哉,中国人,伟哉,都江堰。

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那接

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道参观下一处景点——飞沙堰泄洪道。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景点已经讲解完毕了。

蓬莱概况导游词篇六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益州天府”的大功臣,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

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

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

长堤的头部叫鱼嘴,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

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

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

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

不坏金身"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字的"

望帝祠"

;

南北朝时迁"

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

崇德庙"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

王庙"

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

二王庙"

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

二王庙当然应该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其实李冰并没有儿子。

但是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

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

比如:

这是岁修都江堰的"

六字诀"

——深淘滩、低作堰。

"

低作堰"

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

深淘滩"

的"

滩"

指的是风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

深到什么程度呢?

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

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光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

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

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

安澜桥"

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

夫妻桥"

它是勾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

鱼嘴——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

鱼嘴主要起分水作用。

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

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嘴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60%的水流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

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

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

分四

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

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游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

鱼嘴正处于"

正面取水’"

侧面排沙"

的理想位置。

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

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连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

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

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

三字经"

上说的"

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下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就是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

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

"

飞沙"

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

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

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

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

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

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瓶宝□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

口"

外,概不容纳。

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

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

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

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

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的确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