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873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设施调研报告4篇Word文件下载.docx

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

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

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

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

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

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

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

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职能未转变。

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

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

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

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

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

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

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

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

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

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

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

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文学院李皓楠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凤城市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我作了关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城市建设方面的有关报告,报告涉及凤城市十几年来的城市发展情况,现代化改造,以及城市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几个方面。

体现了六十年来,凤城人民为家乡改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这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响应学校号召,增强自身实践能力。

利用假期时间,彻底走一遍“实践出真知”的路子。

调研方法主要是采取到相关部门(主要是凤城市人民政府以及凤城市城建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接合亲身感受拟写报告。

其中也结合了一部分网上搜索的资料图片,和自身拍摄的实景图。

以体现新时期,小城市的惊人变化和发展。

体现我党的英明领导。

下面是我调研报告的具体方面:

  一.凤城自然状况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凤城是距丹东六十公里的县级城市。

市区人口30万人。

是边境著名的旅游胜地。

境内有风光秀丽的凤凰山,环城而流的二道河。

依靠凤凰山庇佑,小城气候温和。

生态环境良好,污染程度低。

由于人口稀少,而地方又盛产煤炭资源,境内亦有金矿矿脉分布,故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是中国平均值的3倍以上,因此,采矿业每年的收入占到市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水资源方面,由于背靠长白山余脉,地表水、地下水充沛,境内有爱河、草河、大洋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条。

水资源总量33.6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达到5831立方米,位于辽宁省前列。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境内的凤凰山,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区,因其险峻,尤其受到登山爱好者的喜爱,游客络绎不绝。

为凤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凤城辖区内,还有利用优异的农业生产环境而科学致富的著名新农业生产基地——大梨树每年,大梨树除了种植大量高价值五味子外,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凭借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已全面进行。

业已成为全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示范基地。

  总之,凤城市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特别丰富。

生态环境良好。

  

(二)城市早期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凤城早在清代时期,就是经贸重镇,是仅次于丹东的沿边贸易城市,并且,由于凤阳书院(如今的凤城市第一中学——省重点中学)因学生连续几届考中晚清状元而远近闻名.在19世纪一二十年代,其基建相较于丹东市区划内的其它地区,是相当健全并且高质量的。

简而言之,就是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城市。

风光更是迷人。

但是在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之后,原先的城市基建就慢慢的败下阵来,不断地老化。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建国之后,旧城改造几十年,但是效果不明显。

70年代,市区内仅有3栋四层高楼房。

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

凤城市区的面貌仅比普通农村的面貌相对要好些。

但城市仍然以平房为主,城市供暖系统落后,基本依靠有烟煤提供冬季取暖,集中供暖系统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

并且很大一部分地区使用公共厕所,公共卫生达不到小城市标准,相对较差。

  下图为老凤城南大街,此为二十世纪20年代照片。

当时,基础设施的建设虽说质量不高,但是和全国大部分小城镇的水平相当。

  凤城城市基建的落后,当然与凤城典型农业经济城市的城市面貌分不开。

城市80%以上人口为农业劳动人员,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城市的现代化就始终在和地级市龟兔赛跑。

到了80年代中期,市内共有主干道3条,城市面积5513全市主干道为一条沥青马路。

城区面积狭小。

交通不便,市民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车。

冬季取暖方面,参加城市统一供暖的居民比例,仍然不到40%(当然这个比例在98年之后就开始大幅提升,但之前推广的相当缓慢。

主要原因是居民不愿意承担相对昂贵的供暖费用,而选择相对便宜的蜂窝煤取暖。

关于取暖方面的调查,笔者共向成边地区发放30份调查问卷,发现其中74%的居民因经济问题,拒绝集中供暖)。

  城市主建筑则是以80年代初中期的老建筑,城市没有的到应有的更新。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城市开始得到发展以及改造。

但是速度缓慢。

下图是90年代凤城市交通主要道路的照片(其实XX年时仍是如此)。

由此可见,发展程度还是相当缓慢的。

  我们也知道,进行城市建设不是旦夕之事,只有依靠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发展城市规模,加强旧城改造,也必须与当地实际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经济收入成正比。

即如果盲目的建造那许多与实际经济水平不相符合的高楼大厦,过高的房价和高级的配套基础设施,依靠居民微薄的收入,是消费不起的。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凤城的gdp增长率与国家的9%的基本水平相当,有时略高),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之以前也提升了好几倍。

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预算,也成倍的增加了。

无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在这次调研中,我也了解到,政府工作于资金支配的相当一部分,用于保障市民的生活,并且对于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政府也是给予了实在的补贴。

未将政府资金用于大兴土木,而是用于改善人民(尤其是工人)的切实生活水平。

足见我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二.新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步前进

  

(一)交通道路建设飞速,城市交通以及对外联系环境良好

  随着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凤城市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首先是城市主干道质量得到了飞跃,判断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首先的指标就是交通发展状况,这一点,与早些年,国家推出的“想致富,先修路”的号召,颇为相似。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凤城市内,道路宽度增加,主干道邓铁梅路以及石桥路都已开辟为双向二车道。

相较于之前的泥路以及石子路,路面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并且,为了更好的招商引资,方便市民生活。

市政府又加大了城市道路基建投资力度。

XX年时全市公路长度在50-55公里,XX年,全市公路长度增加到70公里。

  如今,凤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良好,境内有沈丹铁路、凤上铁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贯穿。

铁路总长195公里,大小停车站23个。

公路干线11条。

总长1344公里。

与各镇区形成了联络网。

凤城距丹东机场78公路,距丹东港63公里,距大东港90公里。

陆海空三方面运输都很便利。

主干道贯穿整个城市。

  关于公交系统的建设,XX年时,全城有公交车辆60台,XX年达到106台。

近乎翻了一倍。

加上数量不少的出租车,基本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实现了机动车和人力三轮车的换代。

公交系统的进步,当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耀眼的成就。

  

(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能动性,合理治理河道,建设水利工程。

  之前,凤城市对于贯穿城市东西的二道河的利用一直不够重视,这条主要河流的唯一功用即是城市排污。

导致在短短数年之间(XX年后更加严重),河流即被污染,气味难闻。

河水漂浮物到处都是。

一到夏季,蚊虫以及传染病滋生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并且,由于堤防措施稍显单薄,因此,一到雨季,河水上泛,政府就不得不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河道的抢险救灾。

在九八年全国大洪水之际,二道河上游也出现了决此为凤城的老河畔和老桥,如今此桥依然不在,被载重更大的桥梁替代。

此张照片十分难得。

  堤现象,对城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近五年(XX-XX),随着政府财政的极大充裕,通过招商引资,在河的一侧建起了规格相对较高的河畔新城(高标准住宅区)。

同时,对河流进行污染治理,加固堤防,修整延河两岸的绿化带。

致使河畔成为凤城的城市地标之一,二道河污染也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建成了两个小型的水闸蓄水库。

并通过建立防洪坝,对河流进行了旱蓄涝泻的治理,由大堤和水库双方面成功解决了水患。

对于二道河河畔的一期改造工程以及对二龙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不能不说是近十几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凤城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图为如今的新河畔建筑群。

此为河畔夜景,可见变化之大。

  (三)积极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方面,城市的基建变化

  上文已经提到,凤城市的早期居民住房条件很差,大量破旧平房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同时也极大的阻碍着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旧城区存在大量的瓦房以及三四层高楼房。

这些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极大的束缚着城市现代化进程。

于是从XX年起,政府便通过对外引资,引进两个新项目,即河畔新城以及苏华苑两大高级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二道河北岸的主城区形象。

经过近3年的努力建设,两大住宅区基本完成并交付使用。

城市居民平均住宅面积由XX年的8平方人,米/人,增加到XX年的16.17平方米/人。

足足增长了一倍。

下图为新建的河畔小区,远处楼房正在施工。

  随着城市整体市容面貌的改善,凤城作为现代化小城市的形象,也随之初步确立起来。

最近,在火车站附近,又有资产投入2亿元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

建成后,相信会成为凤城的新风景。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主城区基建设施改造全面开始,大量的平房瓦房被拆迁,取而代之的是集中楼房。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XX年的70公顷,占城区的5%,扩展为XX年280公顷,占总城区的25%。

(北京在经过奥运的城市基建大换血后,主城区绿化率为34.51%。

而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而凤城只是个县级市,所以,25%在全国小城市绿化率内比较,已基本达到中等水平)。

  与此同时,城市集中采暖工程得到发展。

相当一部分居民,告别了依靠煤炭过冬的状况,换为暖气。

XX年以来,能源利用的升级也在继续,居民由之前的煤气消耗,过渡到了天然气消耗,平均每人45立方米。

新能源的推广,不但适应了时代的形势,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更是节能环保的新举措,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到了60%(煤炭能量的利用率只为20%,相较于天然气的高利用率,是极大的能源浪费。

并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现象(尤其是粉尘污染)得到进一步缓解。

每逢冬季,烟雾弥漫的状况终于得到改善。

  政府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成功的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同时城市面积也由XX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XX年的17平方公里。

  三、调研的结果以及启示

  通过此次的调研,全面的观察并直观的体会到了凤城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

并且,切身体会到了这是通过凤城人民多年来劳动换来的成果。

从中,我们必须看到,各样的建设,都是在党的正确政策方针的引领下,地方人民团结一致的结果。

在这期间,凤城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文明推广活动一直在进行,并且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贯彻冒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并在其旗帜下,凝聚出巨大的力量。

  四、建议和结语

  我们可以发现。

如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因此,凤城市才会在长期的城市规划中,集中力量改造城市基础设施。

使凤城不断的朝四化的最终目标前进。

  下面我对此次调查报告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城市绿化问题,凤城市的地表绿地面积达到73%。

这已经是很高的数,但是,市区内,应建设更多的绿化带,朝花园城市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可以学习大连市的先进经验。

如果城市的绿化率很高,同时又受到凤凰山旅游业的带动,凤城市的旅游经济,定会大步向前。

依靠凤凰山,我市完全可以建成绿色旅游为主的现代化城市。

  其次,治理污染,凤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就是改善地区水质以及水污染状况的成功范例。

治理水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凤城市的工业污染,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今年我们高兴的看到,政府执行国家政策,对城市市区内的重工业以及污染企业,进行了外迁。

这无疑是明智的。

如果坚持治污,凤城再扩大城市范围,发展城市规模,那麽,凤城就拥有了申请宜居城市的资格。

环境优美,基建强大,硬件设施先进,这些定会为城市带来新活力。

  再次,我们要从凤城市的发展中,总结出经验,坚持党的政策,构建文明社会,政府鼓励工业投资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转变产业结构,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

同时,不急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城市发展路线。

  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将发展经济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先位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在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着三驾马车的动力,即进口,投资,出口。

而国家目前需要做的,便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尽量摆脱投资在经济增长之中的大比重。

积极扩大内需。

对于地方性政府,应以发展经济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同时兼顾社会协调和可持续性,尽力完善基础设施。

在本身由于地域有限,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最适宜的方法,是在不对境内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的同时,尽力扩大招商引资。

通过这几年市政府的财政报告发现,政府每年都在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业已在城市北边扩建新兴工业开发区,每年的引资额度都成正增长。

经济发展,政府财政结余就会增加。

只有充足的基建经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会获得确实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会随之提高。

也就达到了城市基建服务人民群众的最终目的。

同时,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居民素质,这里我们分别可以依靠邓小平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和谐发展观理念来提高人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争取城市发展走良性循环道路。

在搞建设的途中,坚持实事求是,要发展,要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备。

依靠踏实实干,来做出成绩。

  此次调研,仍是不全面的。

我通过了解市政有关部门的城市建设数据以及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市的部分地域发放传单。

进而汇总作出调研报告结论。

因此,难免存在考虑不周的以偏概全的问题。

另外,此次问卷调查,还不分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来了解市民各阶层对于城市建议的满意程度。

但由于数量过少(共20份,结果是基本满意和满意的占到了70%以上),此次不列于报告数据陈述。

  最后,我相信,凤城人,会以新的思想以及实际的行动,构建新的现代化城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XX〕10号)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

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

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公里占69.25%。

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

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

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库4座,小

(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

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

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

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

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

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

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

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

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

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

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

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

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