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观后感观后感文档格式.docx
《《海角七号》观后感观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角七号》观后感观后感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爱你,却不得不放弃你。
简单的话语,沉重的理由。
那些情意,因了时间的厚度而变得沉重。
你可知道,曾有一个人,在海角七号等你。
听说过吗,天国的邮递员会在阳光初绽之时,替远走之人传递思念。
看见过吗,海边热的风,细腻的沙,清澈蔚蓝的湖水......听到过吗,微风吹动枝叶的飒飒声,潮涨潮落时流水的哗哗声,脚掌滑过细沙时的簌簌声......
你知道么?
知道么?
时间,永远是残忍的东西。
它带走了光阴,带走了热情,带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留下回忆在等待中愈发醇厚,就像酒,入口平淡醇香,却后劲十足。
等待,同样如此。
一个约定,一句承诺,或许只是一句戏言,对于被留下来的人来说,代表的又何止是几句话呢?
你说你到陆地后,再也不想看到海了,怕它提醒你自己的懦弱。
可是你知道么,曾有一个人,每天都在海边,等着一个回不来的人。
海边人来人往,海水涨涨停停,身边的人换了又换,可是心中总有一个地方,一片空白。
过去的总会过去,留下的人总要好好生活。
是这样吗?
感情总是不由自主的。
有些东西,如果放弃,心就不再完整了。
海角七号已经不再是海角七号了,它改了名字,换了模样,不断地有人离开,我还在那儿,寻找着曾经的海角。
我想多看几眼星空,在这个什么都善变的人世间,我想看一下永恒。
你知道么,有一个来自日本的女孩子,她的名字也是友子。
她同样的敏感、自尊、倔强,她也有了一段异国情缘。
但是她比我们幸运,她等到了那个对的人。
缘分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它让两个陌不相识的人相牵相伴,彼此相依,也让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天各一方,形同陌路。
你偷走的那张照片,海里没风也没雨,我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你对我露出微笑,那一秒即是天堂。
不管我的未来会属于谁,总有那么一个人深藏心底。
谢谢你,遇见了我最美丽的时光。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我见到了日后的你发秃眼垂,日后的我韶华已逝。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你额上的皱纹,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的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你知道么,我看到了彩虹。
五色的光幻化成一个彩桥,一头在这边,另一头却不知到了哪里。
心中常想,你是不是就在那另一头,在那里的你,是不是也看到了同样的风景,也有,同样的心情。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我会假装......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然后......祝你一生幸福。
《海角七号》观后感3以前,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于电影的一个画面感到疑惑。
头戴白色帽子,身穿白色棉外套的友子小姐,站在码头,焦急地张望。
友子生怕错过船只遣返的时间,她在人群中寻寻觅觅,等待着老师带她走。
呜~汽笛声响起,船只发动了,友子却看见老师蹲在船上,压低帽子飞快地看她一眼,随即转身,友子无助地看着船只渐去渐远。
为甚么友子没有上船呢?
为甚么友子站在岸边,很焦急的’样子,却不上船呢?
为甚么老师事后在情书说:
&
quot;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看完电影,我提出疑问。
但妹妹没有好气的回答:
因为故事就是这样,没有为甚么。
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本改编海角七号剧本的书,好奇地从书架上抽出来看,我找到了答案。
日本人被遣送回国,也就是引扬回国时,身上拥有的东西不多,除了少数的钱,他们的家当不能带走。
而且规定唯有眷属才能上船。
友子和老师只是情人,所以友子不能上船。
而我觉得也许日本老师没有让她跟他走,是因为他犹豫,面对回国后未知的一切。
他曾说的&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让我思考许久:
在大时代的历史变动下,战争让多少百姓得放弃他们原有的生活、即将到手的幸福呢?
战争,不论战胜战败,两方都失去许多。
老师评语:
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很好,但文章并无完整的结尾,稍嫌可惜。
引号的格式错误,请修正。
《海角七号》观后感4在一场夏季的午后,爸爸邀约我和弟弟一同去看电影,我们选择了一部轰动的电影——《海角七号》。
好的电影,是会让人不停回味的。
一封寄不出的情书,就这么扔在一个自怨自艾的乐团主唱房里。
这个无所事事的乐团主唱被半强迫成为演唱会的暖场乐手,并且和一群乌合之众合作。
来台发展的苦命公关——友子和一位永远一张扑克脸的乐团主唱意外的谱出了恋曲。
最后,男主角终于把那一封寄不出的顺利送到情书主人手中,也为这段禁忌之恋划下完美的句点。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任何桥段都随时会上演,即使你还没做好准备,但没关系,人生不就是要有那么一点的刺激,才不会无味平淡,不是吗?
每个情节,每个片段,每个人物,不停在脑海回荡盘旋,电影把你、我,世界上不同小人物的人生与生活放进剧本里,拍出了让你悸动、感同身受的电影。
《海角七号》观后感5我这个人比较奇怪,尤其是在看演员方面。
人人都说田中千绘很棒,我却不喜欢她,尤其不喜欢她大吼大叫的样子。
她是属于那一派容易演戏很用力的人,于是一张温柔娴静的脸每次扭曲到畸形,总是要忍不住觉得好笑。
本该有可以有更任性一点的形象,来诠释这个角色的。
可是人人又都不喜欢小范同学,这一次我却真的对他称赞有加。
在此之前他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还没红就莫名其妙过气了的老人家,虽然其实他年龄真的不小,但是这个角色的力度却刚刚好。
毫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吊儿郎当的生活态度,完全无所谓会怎样的生活态度,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其实灵魂有一点小空洞的生活态度,就是这样的不乖的男生,突然别扭起来和认真起来就会堪比小学生,这是最可爱的,也是我觉得,少年之后就会转型的短暂形象。
我觉得小范同学演得棒,是因为这个角色深得我心,也是因为我知道,他本人又绝不会是这样的类型。
我还要提名表扬林晓培姐姐,距我听她歌的初中时代已经过去了有十年,那时候我从未想过她可以演戏,也没有想过她可以演一个这样失落冷漠的角色,转过身又是独立体贴的妈妈,我更从未想过她演的这个小配角,会成为整部电影中我觉得最真实的一个人。
一个人年少时候的轻狂和成熟以后的漠然都是不会单独存在的东西,他们会掺杂一起融入这个人血液,有时候轻狂在脸上而心如死水,有时候表面漠然而内心张扬。
写到这里就已经不晓得要怎么继续。
其实每一次想要写篇评,更像是观后感,说的都是些废话情绪话,但是不说出来我就一定会忘掉。
我真的不热爱看任何一种悲喜剧,不爱看任何一种硝烟弥漫和灵异玄幻,却独独爱看生活,各种不同人的、可以找到共鸣的生活,为此经常有人要鄙视我,我注定要这样自得其乐。
我最想看的电影,甚至可以拍成电视剧,是最为平淡的生活,不要有撕心裂肺的误解和阴差阳错,不要有造化弄人虐到极点,我只要看一个平淡的算是还有点幸福的生活,就好像是从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里都可以截取的一部分,又刚好是这个人加薪升职,恋爱结婚,喜得贵子的一部分。
只要这样就好了,让我看一点生活的美好。
于是我才要推荐这部片,让我看到了一点生活的美好,让我看到了人与人的靠近与温暖。
无论处于哪一个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无论哪一个离家的单恋的失意的贫穷的残缺的人,无论你没有的是什么,如果你懂得自得其乐,如果你懂得与对的人一起制造巨大的快乐,那么人生,多要一点什么不都是多余么。
就好像这个电影的原声和故事一样赞,我却独独爱那首简单明快的片尾曲,我爱它简简单单唱道“那儿风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湛蓝的海水,三两只慵懒土狗,赖在马路中间睡。
”那儿风光明媚,如此你还是想离开么?
《海角七号》观后感6在一个全民皆伤的环境里,唯有这种恰到好处的,不会熄灭也不至灼伤的温暖,唯有这种温暖,才能告慰人心,才能治愈那些,小心翼翼的,敏感而忧愁的内心。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影子,哪一个不是受过伤的影子,尽管这些伤害来得千奇百怪:
不知道如何证明自己演变而来的烦躁,不被需要演变而来的叛逆,不能与之共度一生的旁观,不想被遗忘和忽视的固执,不懂得如何拒绝的委曲求全……在这些千奇百怪的伤口面前,无一例外的,是都有一副不露声色的表情,人人一张坚强的脸,你知道的,其实他们都孤独。
我不想问你会在哪一个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如果你听了这样的问题而试图去寻找的会,你会发现:
似乎每一个人所遭遇的状况,你都有或者是有过那么一点。
所以其实若你是被它治愈到哪怕是只有一点的其中之一,那么你必须有理由相信,你受着的或者受过的伤害,有很多同样的人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已经好起来了,所以你也会好起来。
曾经有人和我讨论过乐观与悲观的问题,我很赞同他说的,其实在这种看似悲观下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所以其实我很情绪化地喜欢这个故事,你知道的,并不仅仅是其中之一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他们微小的光芒让我有一点相信:
就算伤痕累累就算停留原地,就算孤独和绝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无孔不入,就算偶尔做一些违犯常规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关系,时间会把我们带走,带去更好的地方,风刮开了乌云就是蓝天,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真诚面对自己的心,带着这样的心,去面对同样真诚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那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故事,我却觉得其实爱情就是这样开始的,不信你想想你自己。
你不要害怕爱情里那些来自于直觉的冲动,你不要担心无可挽回的尴尬和不确定,你不能让自己明白的事情,时间和经历会让你明白,你都会明白。
所以其实那一句“你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并非是一时兴起,或者艺术手段的浪漫主义,只是被逼到了某个墙角,人自然会看清本心是什么,其实我有一点羡慕他们,这种你放弃全部只要我或者我放弃全部只要你的桥段,年纪越大就越难质疑,直到发现连说服自己相信都不可能的时候,我还是羡慕他们,我羡慕他们的理直气壮,他们自然有理由理直气壮,因为我不相信是因为我没遇到,我没有遇到,可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没遇到。
那另外一场与之截然不同的爱情故事,那些熟悉的日语旁白响起来的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两个人是为何分开。
这个桥段安排得太妙,因为不是一个内心失落的男人苍老后的寻找,而是两人各自安乐,直至一人死亡,这些信才辗转落到另一人手上。
更妙的时候,当这个晚年孤独的女人在暗淡下来的天色中准备回屋的时候,她看到了那个盒子,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最后抽出信来……这样的谢幕,你看不到她的表情,更听不到她的内心,甚至我试图从她的双手看出一点蛛丝马迹,也被生生打断。
再一转,你看到的是年轻的她,如何一意孤行站在码头,如何提着行李依然要追随,如何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又是只一眼,她看到躲藏中的男人,眼神即刻像哀嚎一样刺穿静寂。
这一幕说的是诀别,让人会想起《情人》中的那一幕,虽然是如何截然不同的经历和感情,可是哪怕是只有一秒,这两个女人的心情,或多或少是有那么些相似的吧。
我简直喜欢这样的结构设计,她的一生哗啦啦就这样过去,你最终记得的是她当年哀嚎一样的眼神,可是你永远也不必指望几十年以后她心情依然,他不会知道了,你我也不会知道了。
所以说,你已经告别的人,你别指望烟消云散后的某一天来个执手相看,再伟大的爱情,最后都会变成无关紧要的两个人,在我的想象里,她读了那些信,恍然想起一些事,然后用最慈祥的笑容感叹道:
“那个时候年轻不懂事啊,其实就算是他要带我走,我也是上不去船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一起啊。
”
《海角七号》观后感7这一天,我们进了电影院,坐下来,开始观赏这部电影《海角七号》。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剧情片,所以我也很喜欢,我怎么会喜欢呢?
如果想知道,就继续往后面看吧!
这一部电影其实是在描述主角与配角们各自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这部电影的大意是:
主角阿嘉在台北工作,却因为工作不如意而赌气回到老家恒春。
他回到恒春后,什么事也不想做,却被安排接替了邮差这份工作。
后来,其他配角一一出现,在地方人士的安排下,也举办了选拔摇滚乐团的。
最后由阿嘉、马拉桑、大大、劳马、茂伯、水蛙共同组成一个乐团,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马拉桑。
他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个卖小米酒的业务员,到处推广他卖的小米酒,遇到挫折也不会退缩,这就是我佩服他的地方,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由于这样的敬业精神,让我非常推崇他。
我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把吉他摔烂这种事情,只是演戏的手法而已,现实中不会有这种人;
但后来我才发现,他所要呈现的是主角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用这样的镜头来呈现,可见导演把戏剧表演融入最真实的情感。
最后,我想对导演说:
“您拍的这部电影大受欢迎,就因为您拍得很符合现实生活,让很多人都喜欢呢!
《海角七号》观后感8之前一直有好友推荐我看这部电影,我昨晚11点把它看完。
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反应了台湾民主政治面貌下生活得虽然普通但是快乐的一群人。
整部电影是以七封信为线索,用爱情的再现手法让一对男女通过这七封信也相爱了。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反应的真实的台湾人的生活,有看似专横的议长,它拍板定下一个决议:
就是要用本土的乐团来欢迎国外的歌手,我们本土的人并不差。
所以举行了一个比赛,后来他们组成了一个乐团,成员有可爱的邮递员老大爷,拿的琴像弦又像阮,后来他主动退出贝斯而充当起打节奏;
有两位职业是交警男人,一个吹口琴、一个弹吉他;
有早熟的小女孩当键盘手;
还有马拉桑当贝司手;
还有鼓手和男一号阿嘉当吉他兼主唱。
在这部电影里一个非常令我感觉舒服的是,民主的氛围让人宽容,议长与竞选议长是要经过人民选举的,在这里我看到的都是令我喜欢的人们。
比如老大爷后来终于被迫放弃弹贝斯而改打节奏了,他的心理变化是那样让人觉得可爱,觉得真实。
还有鼓手喜欢了老板娘,而老板娘也喜欢他,旁边键盘手小女孩的妈妈就对他说‘她有三个孩子,还有个丈夫,最重要的是丈夫还没死,你干嘛要插一腿?
’没想到鼓手乐观地回答‘谁说只可以一夫一妻?
不可以一妻二夫吗?
’很真实的心理反应。
台湾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从上到下反对假模假样的说话方式,所以台湾能有在影片里呈现的那种真实也是一步一步让人们习惯讲真话开始。
好友推荐给我的这部电影确实是好电影,它不仅反应了台湾人的真实生活,比如反应了台湾人政治风貌与人文关怀,更让我看到我们大陆的不足。
电影里友子小姐也是一个可爱的人,在电影一开始我还以为她就是信中所说的友子呢!
看到后面才知道,原来是重名了,不过没想到友子竟然是键盘手小女孩妈妈的外婆,那友子小姐知道这个事以后,就让阿嘉去送信,并告诉他我今晚将回日本,让阿嘉自己考虑是继续这段感情还是就像七封信里单相思。
所以我看完之后觉得除非二人阴阳两隔,要不然不要单相思也不要暗恋,有爱就表达出爱并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就好,至于他、她接不接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爱对方,并不能要求对方也像我爱他、她那样爱我。
友子小姐与阿嘉因为都是青年男女,加上又喝了点酒,酒能乱性啊,所以他们发生了关系。
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稍微有点尴尬,但是男女在后会让彼此心与心更靠近了,二者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但关键还是二人的性格好,在一起就好好的,不想在一起了就和平分手,这样对大家都没有伤害。
我看到的大陆版本是在一起的女方要挟男方给钱,女方会利用男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我怎么说呢?
只能说是他们没活明白吧,也许是这个大环境就让人处于这种活法吧。
男女是自愿的,不应有什么道德评判;
男老师爱上女学生是自自然然的,压抑这份情感最终是会折磨人的。
爱对方并不是要与对方对吧?
人确实有性欲,但人还是人性大于的高级智慧动物。
只是看人性得不得到激发与唤醒,在没有一个好的制度以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那就是利用。
而有了一个好制度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是交流与互动,说不定哪天又碰上对方,因为之前他帮过她,那这次她帮他,有了良性的循环。
大家没发现吗?
一开始两位交警其中一位打阿嘉,后来他们组成乐团后合好了,因为经常见面,大家又明白之所以自己有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所以自相残害以获取快感,来发泄愤怒。
还有马拉桑销售员,我从始至终都没觉得讨厌这个人,相反我很认可他的付出,他确实是爱钱,但他人品好不招人烦,我们很多传销团体还有很多自称直销团体弄得假假的实际上就是想要消费者兜里的钱。
在以钱为导向的社会里,人与人是不太可能有真情流露的,往往是面子工程与客套话,所以人们才觉得活着累,因为你不知道真心话对谁说。
而马拉桑的付出得到大家的肯定,再加上他会弹贝斯,所以团体都穿上了带有马拉桑字样的半袖,这个意义在于大多数人都愿意为某个人去完成他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不伤天害理,因为帮助人的最终总有可能会帮助自己。
我记得初中时候看《意林》有介绍这部电影,当时的影评没让我触动到,感觉就是一部爱情电影嘛!
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部用爱情穿起来的反应生活在台湾政治风貌下的普通但快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