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868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泽东。

(2)概况:

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⑦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⑧。

(2)根据地建设

①创建根据地: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经济建设:

努力发展生产。

③1931年11月,⑨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3)武装斗争:

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开始:

⑩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⑪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3)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⑫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结束了⑬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⑮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K知识参考答案

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含义: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2.内在关系: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意义

(1)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017—2018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

“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材料中“1927年11月后”即中共领导的城市武装起义走向失败时期;

中共中央文献中频繁出现“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表明中共中央已认识到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存在的问题及农村革命发展新趋势,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故选A。

此时中共并没有放弃城市革命中心论,也未支持井冈山式的革命道路,故B、C两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已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故D项错误。

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出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2.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

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3.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正是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移到了抗日的前线阵地,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018届天津市河北区二模)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某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关于此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主要原因是敌人军事力量过于强大

C.途中中国共产党妥善解决自身问题

D.阴影区域为中共建立的抗日根据地

【参考答案】C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实际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及其认识

1.第一次转变: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2.第二次转变: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到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胜利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3.认识:

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脱离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做法是错误的;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曾犯过错误,但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错误,正确把握形势,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这已经是新的路线,主要的意义是发动湘赣鄂粤的群众暴动,重新团聚已受很大损失而散乱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左派军队(贺龙)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武汉中央。

”由此可见,中共正致力于

A.配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B.探索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

C.领导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D.团结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抗战

【参考答案】B

归纳法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江西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向“外战”(国共内战→国共合作抗战)

1.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与这个节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2.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召开B.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C.南昌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道中指出:

(湘赣)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

此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暴动的失利

B.国民党右派的屠杀

C.土地革命的进行

D.中共转为农民政党

5.毛泽东曾指出: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主张

A.城市中心武装暴动

B.创建工农联盟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6.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

“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这说明当时红军

A.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C.军事力量超越国民党军队D.已着手纠正“左”倾错误

2.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

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

3.“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下列各项与该歌曲及影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2018年天津卷)“(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8年北京卷)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3.(2017年江苏卷)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

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4.(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因此8月1日是我军的建军节。

故选C。

A项是辛亥革命首发地;

B项是在南昌起义后发生的武装起义的地方;

D项是1934年进行的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点评:

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起义,以攻打大城市南昌作为目标,最终受挫。

但是却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月一日又被称为建军节。

与此相关的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等内容也需要掌握。

2.【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21年中共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都在关键危急时刻挽救了党,两者的共性即是A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之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并未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选项与这一道路无关;

C选项南昌起义爆发时依旧坚持的是中央城市暴动的路线。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可以看出,毛泽东提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这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D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毛泽东不主张城市武装暴动,排除A项;

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答案】B

【解析】大革命失败与农民党员数量的增长无关,故A项排除。

图中1927年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工人阶级,1928年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以后,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因此农民党员的数量激增,致使前后共产党员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B项正确。

土地改革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开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

1.【答案】D

【解析】由“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可以看出此时共产党已经着手纠正王明、李德的左倾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

A项不选,群众支持材料中没有提及;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不选,材料中没有比较国共的军队力量。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说明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这一时期的斗争内容,故答案为B项;

A项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关键词“红军”,说明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据此确定答案。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A、B、C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就是江西的瑞金。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

结合所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C正确。

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

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地图显示的时间是1936年,图示中专科以上学校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沿海地区,这与当时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布局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题干中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设计选项,这种试题可称为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历史地图中的时间、关键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史按照革命的领导阶级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其实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在1923-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经常被称为国民革命阶段;

1928-1933年经常被称为土地革命阶段,其实也是反围剿阶段;

1934-1936年这一阶段是长征阶段;

之后就是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

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土地革命阶段的一些历史事件。

这段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

教材中在秋收起义之后着重介绍了土地革命的内容,因此要引起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