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820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

钳。

定量实验时应在干燥器中冷却。

蒸发皿

蒸发或浓缩溶液或结晶。

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结

晶时,近干时可停止加热。

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加热后的

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燃烧匙

少量固体燃烧的反应器。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剂量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水浴加热)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

壁或杯底,反应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加

热时不超过1/2。

须注意常用规格的选用(如配100mL

溶液)。

烧瓶:

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

注意圆底烧瓶与蒸馏烧瓶的区别。

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

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

水浴加热等)。

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2/3,加

热时不少于烧瓶容积的1/3,蒸馏时温度

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并加碎瓷片防

暴沸。

锥形瓶

中和滴定反应器及蒸馏接受器。

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中和滴定时应

用右手振荡,(且只振荡不搅拌)。

集气瓶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及气体间的反应,安全瓶、量气装置。

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片涂凡士林封盖。

烧时有固体生成时,瓶底应加少量水或

铺少量细砂,不能加热,盛不同密度的

气体放置时瓶口方向不同。

须防止倒吸。

滴瓶

盛少量液体药品。

见光易变质的试剂装入棕色瓶,带有

玻璃塞的试剂瓶不可装强碱性试剂;

管不能互换,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

滴瓶不存放强挥发性腐蚀性试剂(浓

溴水、浓硝酸等)。

试剂瓶

广口:

盛固体药品

细口:

盛液体药品

棕色瓶盛见光易变质药品;

盛碱液时应橡

皮塞。

 

容量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

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用玻璃棒引

流、用胶头滴管定容、与凹液面相切。

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量瓶的容

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

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不作反应器,

不可加热,瓶塞不能互换,不宜贮存配好

的溶液。

温度计

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温度

测量时不能超过它的最高量程,不能当

搅拌棒,要注意水银球的正确放置位置

,读数时应平视。

托盘天平

称量物质的质量,精度为。

称量前先调零,左物右砝。

称量干燥的

固体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

易潮解、有

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必须放在玻

璃器皿里称量。

取用砝码应用镊子夹取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

码移回零处。

滴定管

(酸式、碱式)

标有具体使用温度。

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精度:

刻度由上而下,有0刻度,但0不在

最上,最大不最下(而是与最上最下有一

段距离),酸式滴定管装酸性溶液和强氧

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装碱性溶液。

装液

前要用洗液(K2Cr2O7)、水依次冲洗干净

,并要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调整液

面时,应使滴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使

液面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定刻

度。

读数时视线与管内液面的最凹点保

水平。

量筒

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精度为:

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

选用时应注意

规格(大而近);

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

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

溶液。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

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酒精灯

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或进行焰色反应。

一般温度可达400℃—500℃。

酒精量1/4至2/3之间,加热时仪器不能

与灯芯接触,加热时应在外焰,不能“吹”

和“对”,应用

灯帽熄灭,万一着火,应用湿布盖灭。

酒精喷灯

高温热源,可达

1000℃左右。

过滤分离仪器

漏斗

(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布氏漏斗)

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

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

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

也用于萃取分离。

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反应器的液面

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分液时:

下层液体自下口放出,上层液

体自上口倒出,不盛装碱性液体。

取用仪器

药匙

取用固体粉末及颗粒。

镊子

夹取块状固体及砝码。

胶头滴管

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不一管多用,不碰及管壁不伸入管中更

不倒置。

夹持仪器

铁架台

一般反应与中和滴定。

石棉网

加热时垫在玻璃仪器与热源中间。

试管夹

加热时夹持试管。

干燥器/管

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

应正确选用干燥剂,注意管口的接法(粗

进细出)。

洗气瓶

除杂质气体,用于净化、集气、安全瓶。

正确选用除杂试剂;

装液量不宜超过容

积的2/3;

注意“长进短出”或“短进长

出”。

冷凝管

在蒸馏中冷凝蒸气。

蒸气与冷凝水应逆向流动,应有夹持仪器

(下进上出)

研钵

研碎固体

不研易爆物,不做反应器。

玻璃棒

搅拌及引流用

注意清洗及免碰撞。

药品的取用、保存的原则和事故的处理

1:

药品的取用:

(1):

固体: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取用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有些块状的用镊子,用过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2)把密度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内,要一横,二放,三慢竖。

(3)装入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

(4)无要求时,一般盖住底部为准。

(2):

液体:

1)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内,不作要求时通常为:

1-----2ml。

取用少量时用胶头滴管。

2)用量较大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倾倒时,标签向上(手心);

瓶口紧挨试管口和量筒口(一倒;

二向;

三紧挨)。

3)倾倒完毕后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3):

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

不摸——不用手接触药品。

不闻——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闻药品气味。

不尝——不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

若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

,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③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

药品的保存:

一般为密闭、低温(2℃---15℃)、避光、有效期、单独存放。

3:

实验事故的处理:

1):

割伤--------小心取出异物,用酒精清洗,立即就医治疗。

2):

烫伤、灼伤-------轻度:

酒精清洗,涂抹凡士林。

深度:

酒精清洗,纱布包扎,立即就医。

3):

浓碱-------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

浓酸-------先用干抹布拭擦,然后用大量的水清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5):

起火-------先切断电源,关闭煤气,扑灭火源,移走可燃物。

4:

仪器的洗涤:

附有油脂----------先用热碱溶液清洗。

附有不溶于水的碱性物质和碳酸盐---------------先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当清洗后,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二.一些常见现象

1)镁带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Mg+O2===MgO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O2CO2+Ca(OH)2==CaCO3+H2O

3)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S+O2=SO2

4)红磷在氧气里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P+O2=P2O5

5)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溅落下来Fe+O2=Fe3O4

6)白磷自然产生白烟P+O2==P2O5

7)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H2+O2==H2O

8)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听到“砰”的一声响、发生爆炸H2+O2==H2O

9)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CO+O2==CO2

10)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大量气泡

CaCO3+HCl==CaCl2+H2O+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