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794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方案94303421Word格式.docx

(1)施测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簿;

(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6)沉降变形图表及沉降曲线。

五、沉降监测实施方案

本次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参照郑西客专有限公司颁发《基础工程沉降指导方案》编制,沉降观测记录格式及表格格式参照其附件耍求填写。

(一)路基

1、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硝轨道铺设前,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沉降。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2、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的沉降与吋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

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3、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R间距应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大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屮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

无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

4组合式沉降板对于减少路基填筑的施工干扰有优势,可以在郑西客运专线试验使用。

实施前应制定操作细则、做好培训。

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方法参见郑西客专有限公司颁发《基础工程沉降指导方案》附件内容。

¾

厂地基处理层

路堤沉降观测断面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

图2路堑沉降观测断而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

4、沉降观测的频度

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

第一阶段:

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地基与堤身的沉降变形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与沉降。

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

同时应保证不超过3天观测1次。

第二阶段:

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应对路基基床底层顶面的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铺设无硝轨道的要求为止。

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

第1〜15天每3天一次,第16〜90天每7天一次,第90〜180天每15天一次。

第三阶段:

预压土方卸载、铺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无確轨道铺设期间及正式运营前的观测。

前15天每3天一次,第15天后每7天一次。

第四阶段:

试运营期间的观测(对于需进行运营期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

本阶段的沉降观测主要进行路基面观测桥的观测,一般每月1次,必要时进行路基本体沉降及地基土沉降的观测。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5、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0.1mmo

6、沉降观测要求

为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

(1)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2)沉降标志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耍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路堤的填筑进度要及时告知负责埋设沉降板的

人员,避免错过最佳埋设机会。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本方案所要求,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

(3)在沉降板埋设基本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路基的施工应作到碾压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4)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确性,对部分有代表性路基(暂定工程试验段),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

7、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观测资料整理

1采用统…的《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有关图表的绘制,主要包括:

A、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图4.5沉降与时洵关系曲拔

图4∑5z,+1Σ⅛+S卄]曲线(工片为横坐标,∑sn+5m+1纵坐标)

Sn为时间段每n天的沉降值,Z兀为时间段每n天沉降值的累计值,在同一图上绘有沉降标准曲线,曲线示意如图4。

2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尤其是在预压期,应对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分析意见及时报郑西公司和咨询项目部,以便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2)路基沉降分析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

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

2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包括不同阶段的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等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3)评估分析方法

1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常用方法有:

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

(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泊松曲线法等曲线拟合方法推算工后沉降(详见附件二《路基沉降常用预测方法》)。

黄土地区沉降曲线适合用何种方法推算工后沉降,需要结合沉降观测与预测的课题成果分析研究确定。

2路基沉降预测曲线回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T0.92;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

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吋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

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注:

沉降和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

4设计沉降计算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值原则上不宜大丁∙IOmmO

5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Al的观测和调整期,持续沉降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这6个月以上的监测数据,绘制“吋间■沉降量讪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初步确定无磴轨道铺设吋间。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继续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6在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预测,根据3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初步预测6月的沉降量及剩余沉降量,以决定运架梁的吋间。

7当推算的工后沉降值满足评估标准时,才能铺设无磴轨道。

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无砂轨道不能在计划的工期铺设时,则要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还是采取调整预压土高度、调整预压土卸荷时间、增加地基加固等工程措施。

(3)评估标准

1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

2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推算最大工后沉降量不超过30mm,并且调整轨而高程

后圆顺的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0.4(岭为设计最高速度,即350km/h);

3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o

8、桩板结构沉降观测

(1)测试内容

1承台板变形测试

在测试断面处,于承台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变形观测点,测试承台板变形及其规律。

2承台板内应变测试

于左线的支座处、1/4跨、跨中、3/4跨处的右轨下方,在承台板内设置应变计测试其内应变。

3路基面沉降测试

于支座处和跨中处,在路基面左右路肩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路基本体变形测试。

4边桩位移测试

于支座处和跨中处左右坡脚外2m、Iom处设置位移观测点,进行地表水平位移测试。

5托梁变形测试

在测试断面处,于托梁的中部和左、右两侧设置变形观测点,测试托梁变形及其规律。

托梁屮部测点釆用沉降板方式。

6托梁内应变测试

于托梁的中部和左、右两侧桩顶等处,在托梁内中心偏右处设置应变计测试其内应变。

7纵向位移测试

在相邻联的端部,于每幅承台板的左、右两侧设置位移计,测试承台板纵向位移及其规律。

8轨道板变形测试

在测试断面处,于左线右轨、右线左轨的轨道板上设置变形观测点,测试轨道板变形及其规律。

9承台板内应力测试

于左线的支座处、1/4跨、跨中、3/4跨处的左轨下方,在承台板内设置钢筋计测试其内应力。

10托梁内应力测试

于托梁的中部和左、右两侧桩顶等处,在托梁内中心偏左处设置钢筋计测试其内

(11)桩体应力测试

在灌注桩体内设置钢筋计等对桩体应力、应变进行测试,并以此研究桩侧摩阻力变化以及桩端阻力情况等。

每根桩的前方测点釆用应变式钢筋计,后方测点釆用钢弦式钢筋计

(IQ承台板与路基接触应力测试

左(右)线1/4跨、跨中、3/4跨等处,设土压力盒进行接触应力测试,也可用于判断承台板与路基接触状态,验证设计计算假定。

(13)托梁与路基接触应力测试

在托梁屮部及两端与路基接触处,设土压力盒进行接触应力测试。

(14)桩基侧压力测试

在桩基上部5m范围内,于桩的前方和后方分别竖向设置土压力盒进行桩基侧压力测试。

(2)测试安排

测试周期为施工开始〜铺轨运营期。

施工期间,测试不同工序所产生的结构内力变化。

测试频率较高,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铺轨完成后,前10天,测试频率为2天;

10〜30天,测试频率为5天;

第二、三、四个月,测试频率为10天;

以后每月一次,直至运营。

以上测试频率仅为粗略估计值,述需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具体调整。

(3)施工注意事项

1试验工点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主动与设计单位联系,以进一步确认具体技术耍求。

2测试元件的埋设、观测及数据采集分析必须由相关专业人员实施。

3施工时,应注意使钢筋计与受力钢筋连接可靠,应变计测试筋绑扎符合要求,土压力盒位置预留准确,变形观测点设置牢固。

4施工中须加强对测试元器件及导线的保护。

(4)图中尺寸除注明外均以米计。

U⅛4⅛⅛⅛U占训上比窑壬∙⅛RΠ

承台板内应力测试卑尹台板内应变测试点

承台板变形测试点

L15J

T≡≡≡

]0L

1/4、、3/4跨和跨中处测点布置示意图

(2)桥梁

1、一般规定

(1)无磋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硝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

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般应不少于6个月;

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5)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釆取沉降控制措施。

2、沉降观测的内容

桥墩、桥台、涵洞各个施工阶段的垂直沉降。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桥梁

1桥梁工程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

2桥墩:

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每个墩的墩身四角,观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InI左右,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桥台:

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台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向)。

(2)涵洞

每个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数量每涵不少于6处,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

(3)沉降变形观测点埋设要求:

1对于已施工完成的桥墩(台)及涵洞:

观测标采用直径为12mm的膨胀螺丝,外露长度为20mm;

2对于未施工的桥墩(台)及涵洞:

观测标采用预埋带丝套筒方式,套筒外径20mm,内径16mm,长⅛IOOmm,套筒外端较墩(台、涵洞)混凝土表而低20mm。

4、观测精度

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0.1rnm0

5、沉降观测频度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一般可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可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Imm,具休要求见下表1和表2:

表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墩台施工期间

设置观测点

墩台施工完成至预制梁架设前•或现浇梁制梁前

全程

1次/周

预制预制梁架设

架梁前后各一次

梁桥

附属设施施工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

现浇

梁体施工期间

施工起止各一次

附屈设施施工

桥梁架设完成至

无筱轨道铺设前

26个月

对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

不宜少于2个月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期间

运梁前和运梁后各1次

无磴轨道铺设期间

1次/天

无確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O〜3个月

1次/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4〜12个月

1次/3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测试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11照请况。

表2涵洞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涵洞主体施工期间

涵洞主体施工完成

]次倜

涵洞顶填土施工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

1次倜

运梁前•和运梁后各1次

涵洞完工至无砂轨道铺设

对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

无砂轨道铺设期间

无砂轨道铺设完成后

1次/3川

1次/6个丿J

测试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6、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观测资料整理表

1采用统一的《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吋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吋间——沉降曲线;

(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桥涵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

2桥涵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桥涵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施工记录和原材料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1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应采用曲线回归法。

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墩台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阶段进行;

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阶段。

2根据桥涵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作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冋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2o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应少于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3个月;

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丁7个月。

3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Smrno两次预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月;

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个月。

4桥梁主体结构完工至无磴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s(t)∕s(t=∞)>

75%式中:

S(t)——预测时的的沉降观测值;

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4)评估标准

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标准:

1桥墩台均匀沉降量<

20mm;

2相临墩台沉降量Z差S5mmo

3涵洞基础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0

(3)隧道

(1)隧道沉降观测的Fl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砂轨道的铺设吋间。

无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吋,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黄土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III级围岩每400m、IV级围岩每300m、V级围岩每20O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

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而。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埋设要求:

观测标采用直径为12mm的膨胀螺丝,外露长度为20mrnc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

lmm,读数取位至0.1mmo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吋程曲线。

(2)变形观测-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磴轨道铺设后3个月。

(3)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般每周观测…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Imm。

具体见表3:

表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確轨道铺设前

3个月

无毬轨道铺设期间

无磧轨道铺设完成后

0〜1个刀

1〜3个月

1次/2周

6、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1用统一的《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1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3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IV〜VI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