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770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板块教材知识梳理单元检测二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选项D正确。

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

答案A

解析物质的体积不确定,无法判断质量关系,故选项A错误;

由题中图线可知,甲、乙均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甲和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关系,故选项C正确;

由题图可知,ρ甲=

=4g/cm3=4×

103kg/m3,ρ乙=

=0.5g/cm3=0.5×

103kg/m3,故ρ甲>

ρ乙,故选项B、D正确。

4.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的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0,F2=0B.F1=0,F2≠0

C.F1≠0,F2=0D.F1≠0,F2≠0

答案B

5.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因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D。

6.如图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改变了运动员的状态

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D.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游泳过程中,运动员的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就会对运动员的手和脚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前进。

水的推力使人前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选项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分别作用在水和运动员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答案C

解析行李箱下安装轮子,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选项A错误;

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力,选项B错误;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选项C正确;

磁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开从而减小摩擦力,选项D错误。

8.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解析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正在漂流的“橡皮船”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故选项B符合题意;

雄鹰在空中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是由于鸟的翅膀上下气流速度大小不同,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上下两个压强形成一个压强差,产生托力,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能“吸入”物体,是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远大于外部空气流速,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9.(2018·

湖南邵阳中考)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甲大B.乙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10.下列关于压强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C.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D.将装有水的试管由竖直位置逐渐倾斜的过程中(水未洒出),水对管底的压强不变

解析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选项A正确;

潜入水中的潜水艇,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其浮力不变,和潜水的深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

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故选项C错误;

试管中水的长度不变,在倾斜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变小,根据公式p=ρgh可以判断出水对管底压强逐渐变小,故选项D错误。

11.(多选)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放一小球(不连接)。

向容器中缓慢倒入水,使小球完全浸没且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

此时小球可能受(  )

A.重力、浮力、弹力和压力 B.重力、浮力和拉力

C.重力、浮力和弹力 D.重力和浮力

答案CD

解析小球完全浸没且静止在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可能小于重力,也可能等于重力。

如果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则小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如果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小球除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外,还受到弹簧对它弹力的作用。

故选项C、D正确。

12.(多选)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

下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Pa

B.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2N

C.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

D.圆柱体的密度是1.5×

答案BD

解析由题图可知,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4cm=0.04m,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p=ρ水gh=1.0×

103kg/m3×

10N/kg×

0.04m=400Pa,故选项A说法错误;

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故选项B说法正确;

由图线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12N-4N=8N,故选项C说法错误;

又因为F浮=ρ水gV排,所以V物=V排=

=8×

10-4m3,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

=1.2kg,则圆柱体的密度ρ物=

=1.5×

103kg/m3,故选项D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14分)

1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混合起来,则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kg/m3(假设两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答案0.9×

103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

=1g/cm3,乙液体的密度ρ乙=

=0.8g/cm3;

设混合前每种液体的体积(取用的)为V,混合后液体的总密度为ρ。

两种液体混合前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的总质量,m=m甲+m乙,则由ρ=

可得,ρ甲V+ρ乙V=2ρV,ρ=

(ρ甲+ρ乙)=

×

(1g/cm3+0.8g/cm3)=0.9g/cm3=0.9×

103kg/m3。

14.滑板车是中学生喜爱的玩具之一。

用脚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

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在运动中受到阻力,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滑板车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人与车自身的重力和              力。

答案相互 运动状态 地面的支持

解析用脚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在运动中受到阻力,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滑板车静止时,人与车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15.如图甲所示,用尺子迅速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这是由于它们具有    ;

如图乙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这是因为它受到       的作用。

答案惯性 摩擦力

解析开始时,棋子处于静止状态,当用尺子迅速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被敲击的棋子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迅速飞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落到正下方;

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是因为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6.工程载重汽车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汽车对地面的    ;

轮胎上花纹比较深,是为了       ;

若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7×

105Pa,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则该汽车载物后的总重不能超过     N。

答案压强 增大摩擦 2.8×

105

解析载重汽车上有许多车轮,可以增大受力面积,而压力不变,故压强变小。

轮胎上花纹比较深,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可以增大摩擦力。

F=pS=7×

105Pa×

0.4m2=2.8×

105N,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支持力大小等于压力,汽车的重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该汽车载物后的总重不能超过2.8×

105N。

17.在杂技表演中,总重为600N的人站立在六个鸡蛋上,鸡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内,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鸡蛋的        ,从而减小压强来保护鸡蛋。

如果脚与鸡蛋的总接触面积约为1.2×

10-3m2,此时脚对鸡蛋的压强为    Pa。

答案受力面积 5×

18.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方向为       。

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5 竖直向上 变大

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故F浮=G=5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烧杯中的水面会上升,根据p=ρgh可知,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8分)

19.(3分)(2018·

贵州遵义中考)如图所示,放在小车上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作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中O点为木块的重心)

答案如图所示

20.(4分)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

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

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4)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ρ=

 左 如下表所示 偏小

油的体积

V/cm3

空烧杯的

质量m1/g

烧杯和油的

总质量m2/g

油的

质量m/g

油的密度

ρ/(g·

cm-3)

40

30

62

32

0.8

21.(6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4)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    的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5)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               。

答案

(1)木块移动的距离 

(2)速度 (3)质量 (4)受到阻力(或摩擦力)的作用 做功 (5)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2.(5分)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

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内液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通过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液体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答案

(1)液体内部有压强 转换 

(2)B (3)密度 深度

解析

(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

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内液面也出现高度差,说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和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所起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会给橡皮膜一个压强,使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所以此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转换法;

(2)如果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在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就会使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比较乙、丙两实验可知,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时,图丙中用的是盐水,其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因此U形管内液面出现的高度差比较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比较丙、丁两实验可知,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图丙中压强计的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较深,U形管内液面出现的高度差较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3.(5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

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答案

(1)液体密度 2.4

(2)增大 无关

(3)1.2×

解析

(1)C与E两图,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研究的是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F浮盐水=G-F=8N-5.6N=2.4N。

(2)由F浮=ρ液gV排得,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由A、C两图知,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F浮水=8N-6N=2N;

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

代入数据得

解得ρ盐水=1.2×

24.(5分)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

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

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

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选填“=”“>

”或“<

”)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

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

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如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

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

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用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答案

(1)竖直漂浮

(2)>

 

(3)下 不均匀

(4)在烧杯中倒入更多的食用油,增大深度

解析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吸管下端塞入一些金属丝作为配重,这样做目的是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由于吸管在(a)、(b)图中均漂浮,则F浮=G,知在水和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又由于F浮=ρgV排,V排a>

V排b,所以ρ水<

ρ液,设吸管的底面积为S,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F浮水=F浮液,即ρ水gSH=ρ液gSh,h=

(3)根据

(2)可知,将上端刻度与下端刻度进行比较,得到刻度线的两个特点是:

上端刻度小、下端刻度大和上端刻度疏、下端刻度密;

即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不均匀。

(4)(c)图所示的情形,说明密度计的重力过大,应该使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不能沉底,因此可以在烧杯中倒入更多的食用油,增大深度。

四、计算题(本题共22分)

25.(6分)如图所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救援机器人,在雅安地震救援现场首次进行作业。

若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8kg,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6m2。

g取10N/kg,求:

(1)该机器人的重力;

(2)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

(1)180N 

(2)300Pa

解析

(1)该机器人的重力G=mg=18kg×

10N/kg=180N。

(2)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300Pa。

26.(7分)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

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某核潜艇排水量(排水量指潜艇潜行时排开水的质量):

6500吨;

航速:

水上最大16节,水下最大22节;

潜深:

300m。

(ρ海水=1.03×

103kg/m3,g取10N/kg)则:

(1)22节相当于多少千米每小时?

(1节是指1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等于1852米)

(2)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核潜艇潜入水下300m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

(1)40.744km/h

(2)6.5×

107N

(3)3.09×

106Pa

解析

(1)22节相当于

v=

=40.744km/h。

(2)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F浮=

=m排g=6.5×

106kg×

10N/kg

=6.5×

107N。

(3)核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3×

300m=3.09×

106Pa。

27.(9分)如图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两个水平面上。

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甲,B中盛有深度为19h、体积为5×

10-3m3的液体乙。

(g取9.8N/kg,ρ乙=0.8×

103kg/m3)求:

(1)液体乙的质量m乙;

(2)水平面对容器B的支持力FB;

(3)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高均为Δh的液体后,容器对各自水平面的压强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Δh的取值范围。

答案

(1)4kg 

(2)39.2N (3)若pA=pB,Δh=4h 若pA>

pB,0≤Δh<

4h 若pA<

pB,4h<

Δh≤16h

解析

(1)液体乙的质量m乙=ρ乙V乙=0.8×

10-3m3=4kg。

(2)FB=G乙=m乙g=4kg×

9.8N/kg=39.2N。

(3)因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所以由题意可知ρ甲g(16h-8h)=ρ乙g(19h-8h-h),得

因为ρ乙=0.8×

103kg/m3,所以ρ甲=1.0×

设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高均为Δh的液体后,pA=pB,则ρ甲g(16h-Δh)=ρ乙g(19h-Δh)

由于甲、乙两液体的密度已知,由此可得Δh=4h;

若pA>

pB,则ρ甲g(16h-Δh)>

ρ乙g(19h-Δh),由此可得0≤Δh<

4h;

若pA<

pB,则ρ甲g(16h-Δh)<

ρ乙g(19h-Δh),因为A液体最大深度为16h,由此可得4h<

Δh≤16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