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722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9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物质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巩固练习】

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分析:

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

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

D

2.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CuSO4.5H2O(6)铜、金、汞、钠

解析:

先仔细分析每组中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

(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的钠盐、其中氯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

(2)只有Cl2中Cl的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

(3)只有HCl为无氧酸;

其余合理的分类也算是正确的如H4SiO4是难溶于水的。

(4)浊液、溶液、胶体为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5)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

(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的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的后面。

也可以根据金属在通常情况下状态不同分类,汞通常情况下是液态金属。

【过渡】相信大家对物质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仅仅是物质进行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类型之间的转化规律。

物质的转化有什么意义?

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的物质是可以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板书】二.物质的转化

【交流与讨论】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

物质的转化类型

化学方程式

单质

化合物

H2+Cl2

HCl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Na2O+H2O

NaOH

HCl+NaOH

NaCl+H2O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实例

A+B====AB

Ca+Cl2=====CaCl2

AB====A+B

AB+C====A+CB

Ca+H2O====Ca(OH)2+H2↑

AB+CD====AD+CB

CaO+2HCl====CaCl2+H2O

化学反应

(创设新情景)与物质分类一样,化学反应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有一些元素的前后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而在另一些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前后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改变这个角度,化学反应又可以分成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1.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

反应条件

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1)加热;

(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碳+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1)高温加热;

金属+酸→盐+氢气

(1)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1)盐可溶;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3)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

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1)盐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

(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

(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盐+盐→另两种新盐

2.两类反应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

沉淀、气体、水生成。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1.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

但C选项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换反应。

2、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

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

列举一例。

(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固态物质等。

(2)CaO+H2O=Ca(OH)2

(3)与酸的反应:

CaO+2HCl=CaCl2+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CO2=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浓硫酸、CaCl2、P2O5、碱石灰等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类型。

我们学习了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4、掌握电离的概念;

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

2、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

2、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

3、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从初中化学学习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入手,得出分散系、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准备

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浆水、激光笔、烧杯(只)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  学  步  骤

导入新课

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

阳光照在大雾笼罩的森林我们会看到一道道光;

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城市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绚烂的霓虹……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物质的分散体系后就能解释这些现象。

新课教学

【板书】物质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分散系

【问题】:

那么什么是物质的分散系?

【学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书】

(一)、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

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

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

分散质

分散剂

NaCl溶液

乙醇溶液

碘酒

泥水

油水

【教师】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1nm

1~100nm

>100nm

(二)胶体

1、胶体: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nm(10-9~10-7m)的分散系。

(最本质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墨水、豆浆、血液、空气、烟、雾等

【问题与讨论】胶体都是液体吗?

【教师】按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气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液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只烧杯,加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继续煮沸,待液体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教师】现在我们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就是Fe(OH)3胶体。

【拓展】Fe(OH)3胶体的制备:

FeCl3+H2O=Fe(OH)3(胶体)+3HCl

(红褐色)

【演示2】物品准备:

NaCl溶液、泥水、Fe(OH)3胶体三只烧杯。

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搅拌装有搅拌NaCl溶液、泥水、Fe(OH)3胶体的三只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比较三种分散系,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分散质微粒

单个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或单个高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教师】胶体有哪些性质呢?

【演示3】物品准备:

CuSO4溶液、Fe(OH)3胶体,两只小烧杯

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通过小孔将光射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2、胶体的性质

a、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的“通道”.(应用:

区分溶液与胶体)

【教师】解释课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在大雾笼罩的森林我们能看到一道道光;

在风雨后我们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城市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绚烂的霓虹?

【学生】思考回答:

雾、空气都是胶体,我们看到的都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问题与讨论】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与溶液?

以一束强光照射,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若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胶体,若没有光亮的通路,则为溶液。

【演示3】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

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学生】观察现象:

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试管中浑浊现象消失,在试管底部出现沉淀,另一支试管是浑浊的。

【教师】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

【板书】b、吸附性(应用:

净水)

【教师】那么胶体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应用呢?

请同学们一起看书,归纳出胶体常见的一些应用。

【学生】看教材P12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然后总结:

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和现象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堂练习】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C.加热

3.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教师】我们得到的分散系中其导电性情况怎样呢?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演示实验。

【教师】多媒体演示:

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蔗糖溶液和蒸馏水的导电性实验。

【学生】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盛有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的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通电

后灯泡亮了,而蔗糖溶液和蒸馏水通电后灯泡不亮。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教师】分析讲解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的几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也属于电解质。

【随堂练习】

①NaOH溶液②铜丝③熔融NaCl④蔗糖晶体⑤KCl晶体⑥稀硫酸⑦乙醇⑧葡萄糖溶液⑨H2SO4⑩硫酸钡

⑴上述状态下可导电是;

⑵属于电解质是;

⑶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教师】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为什么能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

【观察与思考】多媒体演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溶解视频

【学生】思考,联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三种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教师】像这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2.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教师】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电离方程式书写步骤:

(1)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离子符号

(2)检查:

须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随堂练习】书写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OH:

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

小  结

作业

学案、《学习与评价》

板书设计

(一)分散系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溶液<

1nm

2.分散系粒子的直径大小胶体1~100nm

浊液>

100nm

2、胶体的性质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应用:

b、吸附性(应用: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2.电离:

3、电离方程式:

NaCl=Na++Cl-(遵循须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

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

过滤、蒸发、结晶。

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首先,学习者虽然是高一新生,但在本专题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有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能力,其次,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分离的实验,对粗盐提纯的实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通过回忆、温习达到巩固效果,并在这样的知识架构上融合化学转化的知识进行物质分离,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的效果。

本课内容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巩固和提升,也为之后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从初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切入,这样既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切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在设计实验方案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中存在一定困难

(2)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较差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初步学会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尝试在实验探究中与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

①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②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

烧杯,玻璃棒,普通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分液漏斗,试管,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收器,温度计,沸石,锥形瓶,橡胶管

药品:

KCl和MnO2粉末、溴水、CCl4溶液

③其它:

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入]大家都学过刘禹锡的《浪淘沙》,还记得里面有一句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什么意思呢?

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学生]这句诗是说,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黄金。

[教师]没错,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多媒体展示]淘金者淘金的图片

[教师]大家知道淘金者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淘金的吗?

[学生]利用黄金比沙子重!

[教师]是的。

由于金更重,淘金者就是用盛一盆黄金和沙子的混合物后在急流中抖动的方法直到把沙子清理掉。

那么这是从金、沙混合物中分离出金的方法,如果是铁屑和沙的混合物,大家会采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用磁铁!

[教师]很好,有同学想到了磁铁,由于铁具有铁磁性,而沙子没有铁磁性不会被磁铁吸引。

[实物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

[教师]再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这种有过滤网的茶杯,它的作用是将茶水和茶叶隔离开来,利用的是茶叶和水物质直径、大小的不同。

以上说的这三种都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的方法,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但是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