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719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士基础知识练习生理学文档格式.docx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参与过敏反应 

D、吞噬外来微生物 

E、产生慢反应物质 

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

109/L 

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 

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通透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 

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B、红细胞皱缩 

D、出现溶血 

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

1013/L 

B、5.0×

1010/L 

C、5.0×

1012/L 

D、5.0×

1011/L 

E、5.0×

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

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

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

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C、生成受EPO的调节 

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1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

A、黏附 

B、释放 

C、沉淀 

D、收缩 

E、吸附 

15、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

A、凝血酶原 

B、5-羟色胺 

C、ADP和ATP 

D、Ca2+ 

E、血栓素A2 

16、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Ⅲ因子 

B、Ⅶ因子 

C、Ⅷ因子 

D、Ⅺ因子 

E、Ⅻ因子 

17、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维生素C 

18、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

A、肝素 

B、TFPI 

C、5-羟色胺 

D、TXA2 

E、GPIb 

19、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肾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素 

20、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1、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活性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E、去除Ca2+ 

22、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

A、(100~300)×

106/L 

B、(100~300)×

107/L 

C、(100~300)×

108/L 

D、(100~300)×

E、(100~300)×

23、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

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B、蛋白质C系统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D、维生素C 

E、肝素 

24、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磷脂 

B、凝血因子Ⅻ 

C、血小板因子 

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25、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释放因子Ⅲ 

26、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二、B

1、A.叠连

B.凝集

C.粘连

D.聚集

E.凝固

<

1>

 

、红细胞互相于凹面相贴称为

2>

、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

3>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

2、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红细胞

D.凝血因子

E.血浆白蛋白

4>

、出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5>

、凝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

答案部分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此外,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该题针对“血细胞的组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0303,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是(4.0~10.0)×

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答疑编号101080302,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红细胞在等渗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答疑编号101080301,点击提问】

4、

【答案解析】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答疑编号101080300,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C

【答疑编号101080299,点击提问】

6、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吞噬和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并将其消化分解。

当体内有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增高。

【答疑编号101080298,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是4.0×

109~10.0×

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

【答疑编号101080297,点击提问】

8、

【答案解析】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正常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答疑编号101080296,点击提问】

9、

【答案解析】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随着溶液渗透压的逐渐下降,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红细胞开始膨胀直至破裂发生溶血。

【答疑编号101080295,点击提问】

10、

【答案解析】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之所以不同,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容易发生叠连现象。

所谓红细胞叠连,是指许多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

这样叠起来的红细胞,与血浆接触的总面积减少,而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于是沉降加快。

【答疑编号101080294,点击提问】

11、

【答案解析】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5×

1012~5.5×

1012/L,女性为3.5×

1012~5.0×

1012/L。

【答疑编号101080293,点击提问】

12、

【答案解析】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答疑编号101080292,点击提问】

13、

【答案解析】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

109~300×

109/L。

【答疑编号101080291,点击提问】

14、

【答案解析】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它包括:

①粘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

【答疑编号101080290,点击提问】

15、

【答案解析】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

血管局部受损红细胞释放的ADP及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均可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及TXA2,促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粘着在已粘附固定于内皮下胶原上的血小板上,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

血管受损也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达到永久性止血。

【答疑编号101080285,点击提问】

16、

【答案解析】通常依凝血过程是否有血液以外的凝血因子参与,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激活途径:

指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从激活因子Ⅻ开始,再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外源性激活途径:

指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与血浆中的因子Ⅶ、Ca2+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因子Ⅹ成Ⅹa。

【该题针对“生理性止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0284,点击提问】

17、

【答案解析】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

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

TFPI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答疑编号101080283,点击提问】

18、

【答案解析】TFPI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答疑编号101080282,点击提问】

19、

【答案解析】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

【答疑编号101080281,点击提问】

20、

【答案解析】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多种凝血因子的特性,是生理止血必需的血细胞。

【答疑编号101080280,点击提问】

21、

【答案解析】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

【答疑编号101080279,点击提问】

22、

【答疑编号101080278,点击提问】

23、

【答案解析】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答疑编号101080277,点击提问】

24、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它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答疑编号101080276,点击提问】

25、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1080275,点击提问】

26、

【答疑编号101080274,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由于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互相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叠连

【答疑编号101080287,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聚集

【答疑编号101080288,点击提问】

【答案解析】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凝固

【答疑编号101080289,点击提问】

【答疑编号101080272,点击提问】

【答疑编号101080273,点击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