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00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士文化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土面积:

41,285平方公里(世界第132名)

人口数量:

7,523,934人(2004年7月估计数)

GDP:

4310亿美元(2007年)[1]

人均GDP:

56,711美元(2007年)

宗教信仰:

罗马天主教(41.8%,2000)、新教徒(35.3%)、穆斯林(311000人)、犹太教(17900人);

无宗教信仰者(15.4%)。

官方语言:

德文(63.7%)、法文(20.4%)、意大利文(6.5%)、列支罗曼语(0.5%)

货币:

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

1瑞士法郎=100生丁。

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

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

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

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00年为1:

1.69,2001年为1:

1.69,2002年为1:

1.56。

时差:

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慢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

而滑雪季节则是从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与中国关系:

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

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教徒占36.6%。

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瑞士-行政区划

瑞士分为23个州(法canton,意cantone,德kanton),20个是完整的州,3个州又各分为2个半州,有独立的半州政府。

主要城市:

有10万人口以上城市5座。

伯尔尼:

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苏黎世:

苏黎世州首府,座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

瑞士第一大城市,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日内瓦:

日内瓦州首府,卢梭的故乡,三面与法国交界。

是继纽约之后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最多的城市。

巴塞尔:

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

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洛桑:

沃州首府,位于莱蒙湖畔。

主要讲法语,1803年成为沃州的首府。

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

自1874年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

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瑞士-地理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

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

其领土东起东经10°

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

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

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

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

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

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

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MAGGIORE,海拔193米)。

瑞士国土总面积为41285平方公里,只占全球面积的千分之1.5。

作物可生产地区,即没有湖泊河流,植被可生产的地区为30753平方公里。

汝拉山区、中部平原及阿尔卑斯地区构成瑞士的三个主要地区。

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

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

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

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

主要河流有:

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

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

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

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

瑞士-气候

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

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

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

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

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

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瑞士-历史

古罗马时期

瑞士最古老的人类遗迹大约有15万年的历史。

最著名的史前遗址位于纽沙泰尔的Cotencher地区。

在这里,约六万年前的Neandertal猎人们在居住过的山洞里,留下了打火石及切割工具的遗迹。

瑞士最古老的金属铜器制于公元前3800年;

1500年后,瑞士出现更为坚硬的铜合金和马口铁;

铁器时代大约开始于公元前800年。

瑞士当地发现了铜矿,但马口铁却是由国外引进的,证明当时的瑞士已经和他国有贸易往来。

最著名的湖边住所是位于纳沙泰尔湖边的凯尔特(Celtic)人的住所。

铁器时代后期开始于公元前450年,该时期的文化便以“凯尔特”命名。

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开始占领瑞士的领域。

在击败了当地的汉尼拔人(Hannibal)之后,罗马人开始统治南部的提挈诺州。

古罗马时期的瑞士不是一个单一的政体。

瑞士领土被分为五个不同的古罗马省府。

古罗马时期,现代瑞士所在的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罗马人改善并维修了运输路线,主要路线上的城镇得以扩张。

公元前三世纪,日尔曼族的阿拉曼人(Alaman)从莱茵北部进入瑞士,击溃了古罗马的防御工事。

从四世纪开始,来自亚洲中部的匈奴人(如Hun等部落)侵入,北欧和东欧的日尔曼人被迫西迁。

五世纪初,罗马城受到移民部落的威胁。

为了保卫本土统治,古罗马人最终撤出了阿尔卑斯山的南部地区。

中世纪初期

罗马人统治结束后,欧洲开始了中世纪早期,从公元400年直到1000年。

现代瑞士版图与西欧各国的演变过程大体相似。

最初几个世纪是移民时期,方向大体上从东向西。

由于新的亚洲部落迁入,当地居民不得不离开原住地。

不同的部落在瑞士定居,不仅为瑞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新的语言。

基督教由罗马人传到瑞士。

公元六世纪,日尔曼的法兰克人从西部逐渐迁入瑞士,吞并了早先的勃艮第人的领地,继而征服了阿拉曼人和隆巴第人。

公元917年,瑞士东部和中部归属于斯瓦比亚公国(DuchyofSwabia),西部属于勃艮第王国(KingdomofBurgundy)。

直到1032年,现代瑞士的全部领土才再次被德意志大帝统一。

德意志王康拉德二世(ConradII)于1032年统一了瑞士,并成为欧洲中西部的最大封建领主。

瑞士联邦的雏形形成于1291年。

当时,“老三州”(施维茨、乌里、下瓦尔登)发誓共同抵抗外敌入侵,保卫自主权利。

十四、十五世纪时,“老三州”联盟联合其它地区,扩张成为一松散的联盟。

瑞士联盟的势力日益强大,到十五世纪末期,已可对欧洲势力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瑞士军队的技术和勇气在战争中令人生畏。

十七世纪

十七世纪,瑞士经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三十年战争(1618-48)对瑞士影响最为关键。

这场战争给大部分欧洲国家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德国,但瑞士联盟却获得了保持中立的胜利。

首先,战争使联盟成员明白:

尽管它们各具特点,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必须团结,这是可避免卷入欧洲冲突的唯一途径。

其次在战争中,为防止军队入侵边境,联盟逐渐形成了重要的军队中立政策。

最后,《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合约》(TreatyofWestphalia)的签订结束了战争,确认了瑞士脱离罗马帝国的独立地位。

尽管如此,瑞士并不是一个和平的避风港。

十七世纪下半叶,由于社会和宗教局势紧张,瑞士曾爆发了多次内部武装冲突。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较和平繁荣,直到最后十年,法国革命军进入瑞士,废除了旧政治制度。

农业科学在十八世纪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兴工业兴包括钟表制造和纺织业。

学者及爱国者社团遍布全国。

瑞士的知识分子与国外同仁讨论互换科学及哲学观点。

同时,他们提倡整体的“瑞士意识”,超越狭隘的州界限制。

新兴工业和科技精英对统治阶级不满,提出批评。

法国革命及革命军与欧洲君主国的战争之后,十八世纪末期,整个欧洲陷入混乱之中。

1798年,法国革命军入侵瑞士,夺取了当地统治阶级的权力。

暂时地破坏了州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海尔维第共和国。

瑞士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被迫放弃了中立,并要为法国提供部军队。

联邦共和国

现代瑞士在19世纪基本形成。

最重大的事件当然是1848宪法的采用。

该宪法使瑞士政府更中央化,并形成了统一的经济区,解决了州间竞争阻碍发展的问题。

新政府废除了很多内部收费,统一了重量单位、度量衡和货币,并且改革了邮政制度。

这些改革促进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瑞士繁荣发展的基石,例如化工业、工程、食品业和银行业。

但是,很多人的生活条件仍非常困难。

整个十九世纪,贫穷、饥饿和失业导致了大批海外移民,很多瑞士人移民到美州地区。

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瑞士的内政与外交都经历了重大变革。

瑞士开放了其政治体制。

二十世纪初,瑞士政府由一个政党控制;

而到了二十世纪末,瑞士政府保证了四个政党成员的管理职位。

尽管瑞士经济在30年代遭遇困境,但总体来说还是十分繁荣。

农业继续向高技术的特殊工业转型。

二十世纪下半期,瑞士由一个对外移民国家转变成了吸引外国移民的国家。

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迅速提高。

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条件大大好转,并且可选择的消费货品大大增多。

二十世纪中期,瑞士与欧洲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

大部分的时期,瑞士确保自己置身于欧洲主流之外。

瑞士没有主动参与两次世界大战。

后来,瑞士发现在全球化和欧洲联盟中保持“特例”越来越难。

瑞士的中立性一直是政治讨论的中心问题。

瑞士-政治

伯尔尼的联邦议会大厦瑞士的1848宪法规定,瑞士是一个联邦国家,保证了中央政府,并且平衡限制了各州政府的权力。

在某些方面,如外交政策上,现在只由中央政府的负责。

州政府已无权再退出联邦。

1848宪法旨在尽可能平衡各州之间的关系,使各州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出于历史原因,瑞士的官方全称定为"

HelveticConfederation"

(拉丁文:

ConfoederatioHelvetica),并由此得出了瑞士的国际缩写CH。

但是,这个名字已经名不副实了:

confederation在拉丁文中意为自主实体之间的联盟。

自1848年以来,瑞士已经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

即由中央政权领导了一组实体。

联邦制国家

1848年见证了一个联邦国家的诞生——新宪法的制定,联邦议会的建立,以及向国家集权迈出的第一步。

尽管1848年宪法在1874年被重新修订,并于2000年用新宪法替代,各州的根本自治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瑞士现有26个州与半州,各有其州宪法(由联邦国会批准)。

最年轻的汝拉州(Jura)于1979年经全民投票被批准加入联邦。

各州可自行征税、制定法律,只要它们不与联邦立法冲突。

他们还可以选举自己的政府和议会。

瑞士近三千个行政区中,约有五分之一拥有自己的议会,以及针对街道、学校建筑、水电费用和停车规范等事务的地方法律。

政府权力

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

它包括国防和治安、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海关、邮政、电信及铁路交通。

在交通与电信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化,但现有的国有公司保留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联邦当局还负责规范狩猎与捕鱼,联邦法律还在必须的国家社会保障及残障系统方面起主导作用。

瑞士还通过了欧洲人权法案。

1848年瑞士联邦建立之时,它完全的共和民主制在君王制国家的包围中独树一帜。

议会

行政权被授予拥有七名成员的内阁,或称联邦政务会。

其成员通过选举或连任进入伯尔尼国会,政务会成员被辞退的现象极少发生。

每四年进行新一届立法机关的选举,政务会成员或部长连任十年或更久的情况很常见,不过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会被调任别的职位。

1959年的一次重选建立了所谓的“神奇配方”:

2-2-2-1。

该配方为:

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各占两席,瑞士人民党占一席。

当时瑞士人民党被称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党”。

政务会的席位分配实际上只是各主要政党在国会所占比例的反映。

人民党在最近两届立法机关选举中实力不断增长,致使2003政务会选举中基督教民主党为其让出一席。

公众舆论政治

瑞士的四党内阁制的根本原则出于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其公布给议会和公众的需要。

它通常只有通过长期和彻底的讨论才可以取得。

内阁成员必须代表大多数的意见,即使它不一定与他们本人的政见相合,这种现象在瑞士并不罕见。

内阁达到的最接近的完全联合,是一份联合但并无约束力的政府四年立法阶段目标报告。

最近国会的一次强化内阁关系的尝试就以失败告终。

平衡

同一个州不能有一名以上成员入主内阁的法律已经被废止,但尽管如此,地方的竞胜心理却保证了内阁的组成必须与各地区、语言、宗教和政党成分的比例协调。

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最大的三个州——苏黎世(Zurich)、伯尔尼(Bern)和沃州(Vaud)——必须在政务会中占有席位。

这就意味着例如日内瓦(Geneva)这样的州,虽比瑞士其它地区更有国际声望,却可能常年不能入主政务会。

同样,意大利语区已经连续几年没有代表出现在内阁,因此提契诺州(Ticino)的任何候选人进入内阁的机会将相对增加。

国会

国家的立法是伯尔尼的联邦议会的职责。

议院通常每年召开四次为期三周的例会,在工作压力大或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可持续增开几天的补充会议。

瑞士联邦大厦前的联邦广场议会的工作方式也是后备军役制或工作兼职状况的一种反映,代表和议员们在议会工作之外,通常都有一份专职的工作。

议会两院同处一座楼中。

代表人民的国民院有200个席位。

代表各州政府的联邦院拥有46名成员。

这里没有上院或下院的区别,国民院和联邦院均可提交法案,但任一经批准的法案,送交两院的版本必须完全一致。

国民院按代表比例选出,联邦院则以多数票选出。

每州选派两名议员,半州选派一名议员。

每州的人口比例决定了选派到伯尔尼的国民院代表人数。

多数法律草案由内阁提交议会,但代表和议员都有权提交议案、具有或不具有约束力的草案,以及提出问题。

同时,议会每周还设有咨询时间,以回答书面问题。

虽然30年前,女性就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投票权,但她们在议会的比例仍只在25%上下浮动,尽管女性人数超过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

民权

实际上,内阁要求的或议会批准的任何法案,都可以被国民推翻——选民有时自称“国家的主人”。

一旦一条法令被议会通过即将付诸实施,选民有100天的时间去收集5万个签名来迫使就此问题进行全民投票。

这就好比人民手中持有一个闸杆,也是为什么法律草案在提交议会之前,都会有对所有相关人员作详尽咨询的程序。

内阁和议会还是发现,即使如此细心的听取意见仍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

各州联合达到一定数目,便同样有权发起全民投票,来决定影响到他们的问题。

虽然拥有这项权力逾一个世纪之久,2004年春天各州才第一次使用这项权利来发起全民投票,推翻联邦提出的一项税收与成本削减法案。

投票人不但能够终止法案,他们也可以提出新法案。

在收集到十万个签名后,他们可以迫使举行全民投票,以修订或补充宪法。

投票人有18个月的时间可用来收集签名,在此期间,政府通常会提交一份影响面较小的提案。

纪录显示,这一做法往往比提案本身更易获通过,提案一次性获通过的成功率往往只有25-30%。

严格说来,无论是废弃旧条款或增订新条目,创制应该仅限于宪法的有关条款。

中立

瑞士与中立是同义词。

除非被攻击,这个国家不能加入任何军事联盟。

它的军事力量只能用于国防和治安。

它不能在国际冲突中占在任何一方,也不能让外国军队通过其国境转移力量。

在瑞士,中立意味着武装中立,这解释了为何该国一直努力保持相当水平的国防力量,并在宪法中规定义务兵役制。

自冷战结束,对小国来说中立不再必要。

现代世界互相的依存关系使得要保持单纯和正统的中立愈加困难。

但是在瑞士,这种自发的远离政治世界的限制已经改变了对中立的态度。

虽然在2002年瑞士才正式加入联合国(UN),而事实上,它此前数十年都充分参与其专门机构的事务,如国际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

要加入国际组织,必须先经过全民投票,赞成票占到55%左右才可获通过。

出于和平的考虑瑞士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但并没有加入其军事联盟的打算,因为这会使中立性受到威胁。

瑞士加入联合国被誉为其迈上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实际上,瑞士自二战后一直不断地支持国际和平的努力,只是在参与联合国维和力量方面裹足不前。

瑞士曾参加朝鲜战争的停战监督工作,1967年后又在中东进行停战监察。

瑞士曾指派选举观察员前往非洲和东欧,并派遣一支由175人组成的瑞士武装部队在科索沃驻扎数年,以协助巴尔干的国际维和力量。

瑞士是欧洲理事会(CouncilofEurope)的早期成员之一,又加入了欧洲安全合作组织(OrganisationforSecurityandCooperationinEurope,简称OSCE)。

外交政策

提供“良好办公环境”一直是瑞士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

其它还包括保障瑞士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倡导人权和管理,以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最明显的外交努力是瑞士针对最贫穷国家实施的引导其自我开发的援助项目。

数目可观的资金被用于人道主义援助,尤其是地震这类自然灾害的灾后救援工作。

在那里,总是会有来自瑞士赈灾组织(SwissDisasterReliefUnit)的大量专家们展开工作。

短期的紧急救援之后,通常会有隶属于外交部的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wissAgencyforDevelopmentandCooperation,简称SDC)跟进,来组织长期的基建项目。

海外发展援助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的财政和技术援助集中于17个主要国家。

其它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项目渠道接受瑞士的援助,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具体的救援工作则交由瑞士赈灾组织(SwissDisasterReliefUnit)负责。

瑞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援助委员会(DevelopmentAidCommittee,简称DAC)成员之一,它提供17.4亿瑞士法郎的援助资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38%。

这一比例仍然少于联合国所提出的0.7%,但人均比例却是相当高的。

瑞士还是东南欧稳定条约的成员国,有责任为欧盟团结基金(CohesionFund)提供捐款,帮助来自东欧的新成员国。

国际红十字会

瑞士人道主义援助的一个由来已久的标志就是ICRC--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theRedCross)。

该独立组织在世界各地的灾区实施救援。

它倡导尊重国际人权法,尤其提倡依照日内瓦公约对待战争受害者及战争俘虏。

国际红十字会还在各种矛盾中充当调停者。

作为日内瓦公约的托管国,瑞士不但致力于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功工作,而且为其提供大量资金,同时,它却不会在政治上左右该组织。

瑞士-经济贸易

就全球整体来看,瑞士在政治方面是轻量级国家,而在贸易方面,则当算在中量级的国家之列。

除了来自冰川、湖泊和河流的水资源外,瑞士没有其它自然资源,它的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高度增值的出口业。

除去几个城市国家,可能很少有其它国家类似瑞士--国家的繁荣如此依赖出口业。

按绝对值统计,瑞士是世界第十五大出口国。

制造业

水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带来瑞士重工业企业的发展,他们修建发电站,制造船舶用柴油和电力机车,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无所事事的冬季,大雪又令农民们产生了尝试制作计时工具的冲动。

创造高产值的概念主导着瑞士的经济,它最好的样本就是钟表制造。

廉价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并不适合瑞士企业,因为它需要进口大量昂贵的原材料,而在出口到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时,它的效益并没有显著增加。

一块售价100瑞士法郎的手表和另一块售价3000瑞士法郎的手表,它们所需原材料的成本相差无几。

但围绕手表的设计、制作以及营销所下的功夫则造成它们售价上的巨大差异。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生产钟表润滑油的小型瑞士企业。

作为原材料的石油被反复提炼,最后达到无以伦比的纯净程度,一杯成品的售价相当于等重的黄金或鱼子酱。

尽管瑞士拥有大批实力型企业,如食品业巨人雀巢公司(Nestlé

)、制药业大亨诺华公司(Novartis)和罗氏公司(Roche)、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Suisse)、丰泰保险(Winterthur)和苏黎世保险(Zurich),然而这些企业并不真正算是瑞士作为工业国家的代表。

实际上,该国经济产出的三分之二要归功于占全国企业数量比重98%的、员工人数不满50人的小企业。

中小企业(简称SMEs)雇佣员工总数为145万人,正好超过非国营企业员工总数的一半。

只有大约750家企业员工人数超过250人,但他们只占劳动力总数的30%。

机械电子业

这些企业中有不少都在从事电力和机械工程,该领域占据瑞士制造业首位。

大部分这类企业非常专业化,其产品主要供出口。

他们多以精密机械加工工具或电子仪器生产为主,他们的品牌并非家喻户晓,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大规模生产厂家。

瑞士机械工程类企业占出口总值的40%以上。

他们的前身便是纺织业的机械化。

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总部尽管瑞士的纺织品产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的机织和纺纱机械却占领很大一部分世界市场,特别是其中的电子控制仪器等专业机械仍拥有大部分国际市场。

由瑞士设计的机械被获准在世界的许多角落进行制造。

重型机械制造已经让位给更专业化的投资产品。

瑞士企业处于世界出口前五位的领域包括纺织机械、造纸和印刷机械、包装设备、机械加工工具,以及称量和测量设备等。

在全世界,许多瑞士产品被应用于汽车工业:

例如在发生碰撞后给安全气囊充气的烟火雷管,以及各种复杂的隔音装置。

劳动力

虽然瑞士经济持续低增长已近十年,但同国际相比产出和表现仍保持了高水平。

瑞士的工作时间比周围国家要长,且很少有人每周工作少于40小时。

公共假期相对很少,在60岁前退休的现象也很罕见。

另一因素是劳动力关系。

2000年颁布的新修订的宪法中,它第一次明确包含罢工的权利。

然而,2002年瑞士只发生过八次罢工,同保持最高纪录的年份1994年持平。

2002年,建筑工人工会发起的一次为期一天的全国罢工日,创下损失两万多个工作日的纪录,比1994年多出四分之一,却仍远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

制药和化工业

瑞士制药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