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考研精华整理文档格式.docx
《语言学考研精华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考研精华整理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瑞士索绪尔的分类:
(1)语言的语言学:
这里的语言指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它是一种静态的,同质的纯语言学,以“语言”为唯一对象。
言语的语言学:
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只有一个展望的静态事实,也叫描写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研究不为一个集体所感觉到的连续的一个替代另一个成分的过程,它分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研究语言短期或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用历史和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3)内部语言学:
即微观语言学,是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
外部语言学:
即宏观语言学,指与语言学边缘相关的学科,如跟社会,文化相关的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
北师的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分为:
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
研究的对象是某一种语言或某种语言的某个方面,又叫专语语言学。
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语音学就是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结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共性和普遍规律。
根据对象的状态的不同可分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状况,研究活语言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状态,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也叫描写语言学。
如现代汉语的研究一般不涉及古代汉语。
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各个历时阶段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又叫历史语言学。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
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
宏观语言学:
语言的定性研究,如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机制。
微观语言学:
主要是对语言的要素或单位的定量研究,注重对言语材料的量化统计分析,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
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相辅相成。
根据研究的功用和价值的不同分为:
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研究理论的一般理论和普遍规律,也就是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语言学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词典编撰,机器翻译。
狭义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基本上可以把它作为语言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四.语言学的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
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扑;
2、结构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3、转换生成学派;
4、系统功能学派;
5、社会语言学派。
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譜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扑被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斯特霍夫和布鲁克曼,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
语音的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五.语言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语文学时期:
也叫传统语言学,一般指公元前4至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20年代的语言研究,是对文献语言的研究,现代语言更强调研究口语。
语文学研究有四个特点:
只研究本族语;
只对文献作考证,诠释和评注工作;
只研究书面语;
研究方法是零散,静止和片面的。
语言研究是给政治,哲学,宗教等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那时的语言研究处于从属的地位,还没有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
印度:
记载宗教典籍的梵语成为研究对象,古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梵语诗歌《吠陀》时,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语言学著作《梵语语法》。
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大的权威”——《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
十九世纪初,英国人琼斯最先发现希腊语和拉丁语与梵语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奠基人拉斯克,葆朴,格林等人相继对印欧语系作了大量研究,施列格尔草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
(1)研究对象明确了;
(2)研究目的是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画出谱系图,拟构出原始语的形态来解释语言的发展变化,如英语和德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
(3)研究方法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4)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
3.普通语言学:
十九世纪中期,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一般规律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奠基人物是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
洪写了《论语言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有《普通语言学教程》,其中的“语言和言语”“历时和共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
4.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的鼻祖是索绪尔,它又分为三个学派:
(1)布拉格学派(功能学派):
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在音位和区别特征理方面发展了语言学理论,代表人物是雅各布逊,特鲁贝茨科依《音位学原理》。
(2)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
发展了索绪尔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又可以分别分析形式和内容,语言学应该研究能指的形式。
还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布龙达尔,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导论》是代表)。
(3)美国描写学派:
影响最大,其注重分布的发现程序和直接成分分析法等描写手段,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代表是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作),萨丕尔。
5.形式语言学阶段:
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成为美国语言学的主流,又叫形式学派。
乔姆斯基认为:
人脑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即他有识别,理解句子,对语言材料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生成无限句子的能力。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描写并研究人的这种普遍的语言能力(即普遍语法),而不是语言行为。
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目的是用形式化的模型解释大脑生成语言的能力。
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参数。
6.功能认知学派的崛起:
上世纪60年代起,反对乔姆斯基的学者因其语言观与乔的对立,逐渐形成功能学派,他们认为语言能力不是先天的,从语言的外部寻找语言的动因。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系统功能语法:
以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为代表。
特点是,把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结合起来,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强调从语言环境入手研究语言,其及物性,主位和述位等理论越来越受重视;
(2)类型学:
代表人物格林伯格。
把人类语言视为人类行为的一种,研究不同语言所共有的“蕴含共性”,着眼于语法研究跟语义关系的研究,在语序类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3)篇章分析:
研究大于句子的话语;
研究实际运用的语言,主要是段落之间的衔接,连贯和照应以及指代等现象。
(4)语用学:
代表人物是格赖斯。
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利奇等人又提出了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此外,语用推理,话题和焦点等研究也有较大进展。
(5)社会语言学:
代表拉波夫《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
把语言现象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用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方法研究语言,重视定量分析和统计,在语言的变异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
(6)认知语言学:
代表是兰盖克和莱考夫。
他们认为语言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源于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它在范畴化,隐喻和句法象似性的研究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7.交叉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区别:
结构主义语法是瑞士索绪尔为背景而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语言学流派。
该理论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脱离具体的语言符号体系,而不是言语体系;
强调共时特征的价值,而轻视历时的意义。
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派。
强调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解释,区分先天的语言能力和后天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有生成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
结构主义语法的宗旨在于静态地描写语言的结构关系与功能,认识人类语言行为的形式特征,而转换生成语法则以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为任务,借助演绎法解释语言终端形式产生的过程,探索语言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
六.主要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
索绪尔(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布龙菲尔德(美国)《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特鲁贝茨科依(俄国)《音位学原理》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
乔姆斯基(美国)《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代表。
高本汉(瑞典)《中国音韵学研究》
韩礼徳(英国)《功能语法导论》系统功能学派代表
拉波天(美国)〈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社会语言学代表
赵元任(中国)〈现代吴语的研究〉〈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叶尔姆斯列夫(丹麦)《语言理论导论》哥本哈根学派代表
七.古代语言研究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属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言语,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说话,言语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语言和说话两者关系是什么?
言语是说话的行为和结果,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说话我们称之为言语行为,所说的话我们称之为言语作品。
所以言语是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总称。
从动态来看,言语就是言语行为,从静态来看,言语就是言语作品。
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和组织符号的规则系统,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如儿童接触到的是成人的言语,学会的却是语言,它听到“我吃饭”,就会造出“我吃苹果”的句子。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
言语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运用结果;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语言的具体存在形式。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
一种语言总能被它的社会成员所理解所掌握,是因为该语言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一般性特点。
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总是在一般的基础上加进个人的内容,这种增加没有超出人们认可的范围,所以能被它的社会成员所理解所掌握。
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工具和对工具的使用的关系(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
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1)语言材料是稳固的,相对静止的符号系统,是代码。
言语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是信息;
因为任何人说话,使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规则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而运用言语规则和材料说出什么样的话,则是千变万化的;
(2)语言是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存在依存于社会。
言语是个人的,是人的心理现象,言语的存在依存于个体;
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
然而用社会性的交际工具产生的言语却是千差万别的;
(3)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处理的,因此具有抽象性;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语言材料和组织规则是有限的,但可反复使用,因此人们可以说出无限的句子。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语言和说话不是一回事。
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
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但是,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说话为前提,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孤岛上,没有说话的需要,不跟人交谈,他就会失去语言能力。
如刘连仁的例子(课本37页)。
这件事告诉我们语言与说话的联系与区别:
语言好象是一种工具,需要人去用,不用就会“生锈”,就会“退化”。
而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是这种行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没有这种需要,人们就会丧失说话的语言能力,这就是等于说:
那么,什么是语言?
它在哪儿?
回答是:
语言存在于说话之中,人们可以从所说的话中找出语言来。
二.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请举例具体说明。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三.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工具:
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它决定了语言的生死存亡,比如北魏孝文帝推行一段时期汉语后,鲜卑语逐渐消亡。
文字:
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打破了语言的时空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的功能,但重要性远不如语言。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
文字才几千年历史,语言至少有几十万年历史;
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许多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文字产生后也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始终从属于语言。
旗语:
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离开语言文字不能独立存在。
它们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范围狭窄。
身势伴随动作:
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有些话只有联系神态,身势等伴随动作才能听出真意。
它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但它不能独立存在,比如点头,摇头,招手等。
从产生时间看,这些交际工具后于语言;
从受限制看,也落后于语言,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
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四.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1.试验证明,动物学不会人类语言。
如鹦鹉能说话,但它不明白复述的意思,它更不能造出新的句子;
2.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的本质区别:
(1)单位明晰性
人说出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和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
动物语言则是一团叫喊或者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更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2)任意性
动物的一些叫喊只相当于人的惊呼,呻呤或大笑,这些叫喊有普遍性,谈不上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即使有任意性,也只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
(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
符号层和音位层,音位层是底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第一级是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动物语言分解不出单位,没有结构,更谈不上层级装置。
(4)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没有语言环境是不行的,如印度的狼孩。
(5)不受时,地限制
人类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因此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动物语言是当时激发的,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展望未来。
(6)社会性
人类语言有社会性,动物语言是一种生理现象。
(7)能产性
人类语言具有能产性,可以从有限到无限,动物的语言则是有限的。
五.什么是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和过程,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它分为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
直观动作思维:
直接感知思维对象,通过思维者自身动作影响思维对象的活动。
它有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运动员比赛时和技术工人修理东西时的思维是直观动作思维中的高级阶段,叫技术思维。
表象思维:
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也叫形象思维。
表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是艺术思维,如文学创作,服装设计,画画儿。
抽象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即逻辑思维。
一般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主要指的是抽象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从人类进化的过程来看
人类首先具有直观动作思维,然后发展出表象思维,最后才发展出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才有可能产生。
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
(2)从儿童思维发展和学习语言的过程来看
儿童最开始发展的也是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整个学话过程大致是:
独词句(由具体到概括)—双词句(抽象和分析)—造句(逐渐掌握词与事物的联系,词与词的组合规则)。
(3)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试验依据
大脑的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半球掌管跟语言有关系的抽象思维,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直观动作思维。
(4)从聋哑人的思维来看
聋哑人能够思维,因为:
其一,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如果早期进行训练,能够恢复一定的语言能力;
其二,聋哑人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
他们可以掌握“手指语”,用约定的手指动作拼写语言中的词语,他们可以掌握“手势语”,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思。
他们还可以“看话”,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型;
其三,聋哑人能够思维,但他们掌握比较抽象的词语和语法规则或者是抽象的数学规律比正常人困难的多,给聋哑人思维带来影响。
(5)从人在特殊情况下丧失语言能力来看
正常人在特殊情况下远离社会,可能会丧失语言能力,但没有丧失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可以得到恢复。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惟一的工具。
因为抽象思维必须有物质为依托,最方便最灵活的依托就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触觉也能作为依托,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1)语言是思维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但不是思维本身,抽象思维是运用工具的主体,是精神的范畴。
工具和运用工具是两回事。
(2)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要素构成的,思维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
(3)抽象思维是语言思维,概念一般用词来表示,判断一般用单句表示,推理一般用复句表达,但概念,判断,推理和语言中的词和句子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判断只能用陈述句来表达,推理在语言上可以省略大小前提和结论,推理一般用因果关系的复句来表达,有的语言中词语可以省略,但是思维的过程却一个不能省略。
(4)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是全世界共同的。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的大脑生理构造是一样的,因此没有民族性;
客观世界对全人类而言是统一的;
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别的,语言的民族性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差异的反映,所以用语言指陈事物,给事物分类各个民族千差万别,如同一条光谱,汉语分七段,英语分六段。
但是重要的民族语言已经成为国际交际语,说明语言并不局限于民族内部使用,从这一点上说,语言又是全人类的。
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
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
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
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
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
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
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