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550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

50.5:

41.6。

图3重庆市近五年工业增加值与增速

2013年重庆市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额11205.03亿元,同比增长1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87.04亿美元,增长2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

图4重庆市2013年各项指标

(2)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继2011年迈入GDP总量“万亿俱乐部”之后,2013年重庆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869美元,接近7000美元台阶。

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重庆整体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了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

表明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3)重庆的城镇化率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速度高于全国平均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1%人口调查办公室对外发布《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重庆市城镇化率为58.34%,高出全国城镇化率(53.73%)4.61个百分点。

图5我国2013年各省区市城镇化率

邦尔德公司整理绘制

重庆直辖以来,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58.34%。

城镇人口从1997年的890.74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732.76万人。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35个百分点,重庆比全国高出0.38个百分点。

(4)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多个分项指标位居前列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2月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2011-2012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重庆市从2009-2010年中游区的18位上升到了中游区的15位,上升了四个位次。

图62011-2012年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排名重庆15位邦尔德公司绘制

图7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排名重庆18位

2013年6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注3)和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排行榜对我国省区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虽然重庆市的总体排行为第20位,但分项竞争力靠前,其中成长竞争力(注4)排名第5位、最具幸福感城市(注5)排名14位、创富城市(注6)排名第9位。

注3: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1998年在香港成立、最早涉及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学术机构。

成立以来,从中国城市研究出发,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城市研究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精心研制、自主完善,形成了“GN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注4:

《中国省区成长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实力指数、潜力指数、活力指数、能力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67项三级指标组成。

注5:

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其特征是:

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

《GN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满足感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

注6:

创富城市是指城市现实与潜在的综合创造财富能力。

财富总量高,人均财富多,经济开放度高,财富创造力强,创富机会广,持续创富能力强。

《GN中国创富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经济创富力指数,创富机会指数,资本创富能力指数,创富支援力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0项三级指标组成。

表12013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排名

城市

分数

1

上海

16163.08

11

南京

5420.56

21

西安

3307.00

2

香港

16099.80

12

澳门

5120.00

22

东莞

3274.02

3

北京

15813.05

13

武汉

4845.27

23

厦门

3215.29

4

深圳

9115.16

14

成都

4404.86

24

长沙

2935.80

5

广州

9024.81

15

沈阳

4398.16

25

郑州

2837.82

6

天津

7048.11

16

大连

4195.22

26

新北

2836.32

7

杭州

6747.29

17

宁波

4013.70

27

佛山

2804.79

8

苏州

6426.11

18

青岛

3805.14

28

昆明

2675.51

9

台北

5801.88

19

无锡

3547.78

29

哈尔滨

2577.53

10

重庆

5724.68

20

济南

3422.46

30

长春

2530.16

表22013年我国省区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

表32013年我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

表42013年我国十大创富城市排行榜

2013中国十大创富城市排行榜

创富特色

总分

最具活力创富城市

90.81

创造财富最快城市

89.67

总部经济创富城市

88.19

最具创富能力城市

87.53

最具创富潜力的城市

86.28

多元经济创富城市

85.25

最具创意财富城市

83.959

民营经济创富最快城市

81.89

西部财富增量最大城市

79.88

娱乐业创富城市

77.96

(5)新型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第八位

2012年10月,我国发布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图8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这部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完成的报告,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指数计算,给50个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重庆以39.4%位居第八位(详见表5)。

表52012年中国城市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名重庆市第8位

6)2013中国城市发展质量排行榜位居全国第11位

今年10月,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联合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室等单位共同推出的“2013年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行榜”,重庆市为11位。

重点城市发展质量排名为第30位。

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为:

发展速度、内生发展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成反比)、第三产业占比、民营经济占比、人均GDP。

图9-102013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

(7)全球知名机构仲量联行把重庆列为1.5线城市

2012年3月,全球知名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发布《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把重庆等9个城市评为中国1.5线城市。

报告频频提到重庆。

关于经济增长速度:

“全球GDP增长最快的10个大型城市均在中国新兴城市50强之列。

重庆排名第一,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城市。

”关于城市发展转型:

“重庆已逐步从内陆制造基地向外向型经济体转变,其2011年出口增长率达到160%,远超过其它1.5线城市。

”关于经济活跃度:

“重庆零售市场领跑全国第二梯队,仅次于杭州、成都和沈阳。

众多奢侈品纷纷到重庆试水,争夺重庆市场。

图11仲量联行将重庆评为1.5线城市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功能区划分和成渝一体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1、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国务院确定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验区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重庆第二个直辖十年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任务、目标定位、思路措施。

《意见》提出: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意见》对重庆做出13个定位、30个加快、22个支持的决定,并制定了“12+10”的优惠政策。

(2)围绕三条主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12项新机制

2009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重点围绕三条主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12项新机制。

到2020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功能形成,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取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明显成效。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0%;

本公共服务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五个一体化,为配套改革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

确定了九龙坡、梁平、垫江3个先行示范区县;

强化了“一圈两翼”帮扶机制建设,落实产业联动、就业转移、教育互助、科技合作、卫生共享、人才交流、融资支持、扶贫开发等帮扶任务;

推进实施《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引导发展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

提速推进全市2000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培训、扶贫培训;

实施了以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元结构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一系列户口迁移限制,这些改革举措,为配套改革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形成了“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按照新修编的规划,全市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涵盖涪陵、长寿、武隆、南川以西的23各区县(现为21个区县)构成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

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图12重庆“一圈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3、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

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意见》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将重庆全域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并根据各自定位,在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图13重庆市域五大功能区划分

(1)都市功能核心区

范围:

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

面积:

294平方公里。

定位:

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任务:

四大主要任务----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城市功能、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

不能新增工业规模,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聚集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楼宇工业,加快退出低端产业,适当疏散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

图14都市功能核心区一角

(2)都市功能拓展区

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

5179平方公里。

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

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

着力建设大型居住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等,成为全市的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GDP1070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7.5%和44%。

同时,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图15都市功能拓展区一角

(3)城市发展新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

2.32万平方公里。

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

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外接“两翼”,是大都市与生态区的“粘连地带”。

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图16城市发展新区一角

(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区县。

约3.39万平方公里。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

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图17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一角

(5)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6区县(自治县)。

约1.98万平方公里。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图18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一角

(6)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

都市功能核心区:

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33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11.6%;

都市功能拓展区:

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7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37.5%;

城市发展新区:

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000亿左右,占全市的35.1%;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45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15.8%。

这是重庆促进市内资源利用最优化、功能配置最大化的一次战略部署,也是增长发展动力与活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五大功能区”建设,将开启重庆发展的新征程。

4、成渝一体化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成渝经济区重庆范围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和渝东北的万州、垫江、梁平、丰都、开县、忠县、云阳以及渝东南的石柱,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重庆总面积的37.56%,人口2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

图19成渝经济区重庆市规划范围

成渝一体化的核心是成都经济圈和重庆三大功能区域(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即原一小时经济圈。

以成都市为中心的近20个城市,集中了四川省60%-70%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以重庆三大功能区20多个区县,集中了重庆60%-70%的人口和70%-80%的经济总量,再辅以成渝高速沿线城市,构成一个典型的“哑铃”。

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重点是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哑铃型经济带。

图20成渝经济区“哑铃”型经济带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排行榜,

成渝经济区在全国20个全国经济区(圈)中排名第五位(注6)。

区域中心城市特征是:

经济发达、功能完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主导和带动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GN中国区域中心城市评价指针体系》通过该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业发展水平、科教发展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区域辐射力、区域聚集力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134个三级指标衡量。

表62012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排行榜

经济区域

中心城市

泛珠“9+2”经济区

香港、广州

长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广州、深圳

环渤海经济区

北京 

、天津

成渝经济区

重庆、成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辽宁沿海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圈

福州、厦门

沈阳经济圈

长江中游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关中经济区

皖江经济区

合肥

长株潭经济区

图们江经济区

江苏沿海经济区

连云港、盐城、南通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南宁、钦州

广佛肇经济区

广州、佛山

蒙中经济区

呼和浩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

三、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1、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区域性差异显著

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及民族地区并存的直辖市,由于自然环境、交通区位以及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全市297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特别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集合和叠加了我国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

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2013年,三大功能区域占了重庆全市经济总量的77.1%(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7.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8%;

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5.47亿元,占全市的14.9%;

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0.23亿元,占全市的33.4%);

而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两大区域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2.9%(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3.79亿元,占全市的17.3%;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74亿元,占全市的5.6%)。

经济总量比西部三大功能区相差2.5倍,经济重心明显向西部地区倾斜。

2、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异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1%人口调查办公室《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一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为69.13,而两翼只有38.22(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41.8,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34.64),“一圈”和“两翼”之间城镇化率相差30.91。

3、县域经济差异较大

首先是经济总量差异较大,经济总量最大的渝北区2013年GDP为1001.8亿,经济总量最小的城口县仅为42.6亿,相差23.5倍。

其次是人均GDP的差异,人均GDP最高的渝中区为123856元,而最低的巫溪县仅为14898元,相差8倍多。

四、重庆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重心

1、总体战略任务----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走势、中央对重庆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新一届重庆市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