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503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案Word格式.docx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资政

新篇》

(1859年)

(1)主张学习西方,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3)开设新式学堂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二、辛亥革命

1.酝酿

(1)经济: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组织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4)军事:

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5)时机: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清军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汉三镇。

3.成果

(1)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1)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

④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高频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例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答案】D

【变式探究】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

这反映太平天国(  )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

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答案】C

【解析】材料无法看出其目的是为了迫切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故A项错误;

其体现了外交政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但却不是主导,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可以看出其没有摆脱“华夷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故D项错误。

高频考点二、近代前期农民阶级抗争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例2.“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变式探究】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其中划线处应为(  )

第一节

民教冲突的产生

第二节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第三节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第四节

______________

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

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

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借助“拜上帝教”进行宣传,民教冲突不明显,故A项错误;

立宪派即康梁维新派,他们在海内外的活动与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

革命党的兴起与活动背景,与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诞生的背景是当时教民冲突、天主教与传统文化冲突,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目录第四节,应该是水到渠成讲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故D项正确。

高频考点三、辛亥革命

例3.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

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

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变式探究】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

依据所学,辛亥革命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用阳历”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

已深入人心、得以实现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史实不符,故B、D两项错误。

改用公历属于西化的表现,故C项的表述错误。

高频考点四、正确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例4.某位学者在研究中华民国建构国家制度的课题时,拟从各民族公民身份、代议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你认为作者应优先选择的资料是(  )

A.“三民主义”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蒙古待遇条例》D.革命亲历者的回忆录

【答案】B

【变式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解析】材料中对行政权、立法权的规定,体现出革命党人没有真正领悟西方民主政治的分权本质,是以分权制衡的方式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机构存在,故C项正确。

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8)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

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2017年天津卷13)(20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答案】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

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4分)。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分)。

(2)政治运动的干扰;

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

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

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

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4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中断的原因是政治运动的干扰。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因素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可归纳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

由“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可归纳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

由“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可归纳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第二小问,根据上述过程的归纳可以概括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其有利因素,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1.(2016年北京卷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图9图10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根本目的”,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选D。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

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C。

3.(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戊戌变法提倡改良,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4.(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

“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24)“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解析】根据文中作者的描述可知,作者是反对复辟帝制的。

复辟帝制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有代表性的是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它们发生的时间是1911—1920年这个时间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于20世纪初期,本题选择C项。

6.(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34)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

“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

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

……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

”这则新闻说明()

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载辛亥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7.(2016年江苏卷历史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

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试题分析: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吸取了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吸收了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D项“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8.(2016年江苏卷历史6)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

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D项正确;

“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

“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

1.(2015·

重庆文综·

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2.(2015·

江苏单科·

6)某学者说: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3.(2015·

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4.(2015·

北京高考)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解析】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的目的是因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这具有号召推翻清朝统治的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也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选B项。

A、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相符;

D项与辛亥革命不相符,均排除。

5.(2015·

海南高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

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

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

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2014·

广东卷)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B 

2.(2014·

浙江卷)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图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

甲图中清初期的“剃发蓄辫”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饰,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剪辫”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两幅图充分说明习俗变迁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D项。

3.(2014·

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4.(2014·

浙江卷)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据题干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

据第二行“禁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