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根据画面或课文的描述进行合理的想象。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课文中了解社会和历史。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有关劳动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及背景资料等。
教学内容
第一课古诗二首
学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通过感情朗读,领悟诗意。
2.通过交流,积累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
理念
1.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入手,弄懂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在品评、诵读诗歌过程中,感悟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采用读——品——背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
第1节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点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材料简单介绍李白。
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新
课
一、层层引领,重塑诗中意境。
1.生自由练读诗歌,然后指名读,把诗读通、读顺。
2.指导理解诗意。
如何理解古诗的意思?
3.运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4.读全诗,疏通诗意。
二、再读课文,理解全诗。
1.诗开头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从“照”和“乱”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3.“赧郎”指什么?
让你联想到什么?
4.他们唱的什么歌?
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
5.自由读-齐读-闭眼读,想象: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6.播放课件(旧时冶炼工人炼铁时的场面),齐读这首诗歌,再背诵。
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三、比照《悯农
(一)》,体味诗人情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当这两首古诗摆在我们面前时,你有何发现?
2.你从《悯农》这首诗中发现了什么?
3.交替互读两首古诗。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诗意。
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
拓展
练习
劳动虽然是艰辛的,但是劳动又是快乐的。
你参加过劳动吗?
你有什么感想?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外作业
朗读并背诵本首诗。
板
书
古诗二首
秋浦歌
炉火红星
赧郎歌曲
赞美、歌颂
反思
备忘
好题
随感
第2节
背
诵
导
入
1.指名背诵《秋浦歌》。
2.你还能背诵李白的哪些诗歌?
3.你还知道哪些劳动的诗歌呢?
上节课我们提到过古诗《悯农》,其实李绅的《悯农》有两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
背诵引入新课。
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通、读顺。
2.了解作者。
3.多读几遍诗歌,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
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旁做好标记。
二、细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谁了解农民的生活,说说农民是怎样劳动的。
2.诗中哪两句是写农民的辛勤的?
3.诗的后两句写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为什么农民们那么辛苦地劳作,收获那么丰富,却仍然饿死?
4.指导朗读,互读互背。
男女生背诵,小组背诵等。
学生自由练说,交流评价。
读诗歌,感悟诗歌内容。
理解诗歌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熟读成诵。
课堂巩固
从农民的遭遇中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课后自己说一说全诗的意思并朗读背诵古诗。
悯农
万颗子
同情
犹饿死
第二课幸福在哪里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理解智慧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进一步理解幸福的含义。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1.引导学生采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全班交流三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幸福的感觉。
2.自读自悟,小组探究交流,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深入体会幸福的含义。
教学
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搜集有关“幸福”的事情名言。
学生: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情境
引入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请学生欣赏。
2.谈谈歌曲中唱的幸福在哪里。
欣赏歌曲。
引起学生兴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课文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复述故事。
二、阅读导航,引导学生自学。
1.默读第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画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同桌合作从文中的第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3.读第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4.自由朗读第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完成表格。
1.学生说出图意。
2.完成表格。
十年前
十年中
十年后
三个牧童挖井
智慧姑娘祝福
当医生让病人恢复健康
做工作对别人有用
耕地养活许多人
为他们高兴
领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全班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词语、句子写得最好,把他们标注出来,并多读几遍,说说你的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幸福在哪里
1.填空。
出示:
十年前:
三个牧童()。
十年中,三个孩子都从事了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第三个孩子()。
他们通过劳动明白了()。
2.幸福对于我们来讲到底是什么呢?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入情入境,领悟幸福的真谛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投影片段。
“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
”姑娘说,“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
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
“你是谁?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我是智慧的女儿。
”她说完就消失了。
3.讨论。
(1)“领悟”一词有什么含义?
(2)你能谈谈怎么理解“智慧的女儿”吗?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
“领悟”的意思是“领会、理解”。
在文中,智慧的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已经领会(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领会(理解)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因为这个姑娘像一位良师益友,引导三个孩子去领会幸福的含义,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幸福,你知道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吗?
2.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三、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学当编剧,改写剧本:
这篇童话故事非常优美,老师想把它排成课本剧,下面请同学们当小编剧,把它改写成剧本,看哪位同学的剧本能被采用。
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指名朗读课文,进行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交流文章的内容。
练习实际说说什么是幸福。
改写剧本。
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联系生活,体会幸福是什么。
把童话改写成剧本,读写结合。
将搜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大家共勉,并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
小结
教师小结:
幸福要靠劳动,要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今天,我们都知道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都能找到幸福和快乐。
回家和朋友家人说说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板书
幸福是什么—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三课劳动的开端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体会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4.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重点语句分析讨论,揭示写法与表达作用。
2.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2.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激趣
1.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著名英模小时候的艰难生活。
课件出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
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
他就是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萍乡煤矿一个职工家庭,那是一个昏暗的年代,吴运铎自小就品尝了贫苦的滋味,15岁就进煤矿当学徒。
抗战初期,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制造、修配枪械的工厂,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兵器工业的开端。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和战友们用捡来的破铜烂铁自制机器,生产出了子弹、炮弹、手榴弹,甚至还造出了平射炮。
在试制武器过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次身负重伤,经过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也被炸残,全身有几十块弹片没有取出。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准备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
虽然事先做了防范,将雷管用水浸过,但当他进行拆除时,忽然一声巨响,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
他当场失去知觉,整个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裂,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
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
即便这样,他仍然置个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顾,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2.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吴运铎为什么会如此坚强呢?
那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关的。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背景资料。
对作者事迹的介绍和感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
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想歇;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2、理清文章的层次
1.读课文,思考: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理由。
3.想象“我”为什么要去挑煤,用“——”画出有关语句。
4.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劳动?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解决字词,列出文章提纲。
理清文章脉络。
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提纲,抓住文章重要段落。
理清作者的写作过程。
吴运铎的经历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
柯察金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保尔是谁?
他又经历了什么?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外
作业
我们今天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得非常幸福,但大家看到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辛。
一个12岁的孩子,他为了帮家里挣几个钱,开始艰辛的劳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下来。
劳动的开端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想歇;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
咱么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是怎样理解“开端”的?
回忆上节课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自主研读
1.自由读课文(第一次劳动的部分)
2.目睹了作者的第一次劳动,你一定有很多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4.课件出示: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指导朗读,体会艰难。
自由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5.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他们母子间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体会母子俩当时的心境。
课件出示对话:
“孩子,你怎么啦?
”“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
”“我不饿。
6.请同桌再认真读读“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母子俩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
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写话训练:
(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1)孩子,
(2)妈妈,
2、体会文章的写法
1.读读文章写第二天挑煤的部分,比较两次挑煤,在写作上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详写第一次挑煤而略写第二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对“开端”又有了新的认识吗?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朗读句子,体会艰难。
学生讨论、交流。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艰难。
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巩固
这就是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吴运铎爷爷苦难童年的开始。
在他的肩头,一头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和艰难的生活,另一头挑起的则是坚强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
把你的童年跟吴运铎的相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呢?
。
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是谁?
请读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较一下主人翁与吴运铎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动身挑煤
第一天挑煤挑煤赶路详写受人欺侮
跌倒山腰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刻苦锻炼
第二天挑煤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