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427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笔记大全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F2、Cl2、Br2、I2、O2、S等

②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物质:

KMnO4、K2Cr2O7、KClO3、HNO3、MnO2、H2SO4(浓)

③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

Cu2+、Fe3+、Ag+等

④某些过氧化物:

H2O2、Na2O2等

2.常见还原剂

①所有金属单质:

Fe、Cu、Ag、Al、Mg、Zn、Na等

②非金属阴离子及低价化合物:

Cl—、I—、Br—、S2—、CO、SO2、Na2CO3等

③某些非金属单质及氢化物:

H2、C、S、H2S、HI、HBr等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不同物质不同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

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

2.不同物质相同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归中反应)例:

KClO3+6HCl==KCl+3Cl2+3H2O

3.相同物质不同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

2KClO3==2KCl+3O2

4.相同物质相同元素的不同价态例:

5NH4NO3==2HNO3+4N2+9H2O

5.相同物质相同元素同一价态(即歧化反应)例:

3Cl2+6KOH==5KCl+KClO3+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强弱规律】

①根据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一般来说,元素化合价越高,其物质的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

特例:

氧化性HClO>HClO3>HClO4

②根据元素的活动性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

KCaNaMgAlZnFeSiPb(H)CuHgAgPtAu

2)根据非金属性判断

FClBrI(非金属性减弱)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即强制弱规律】

氧化性比较: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比较:

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反应的条件判断

如下列三个反应方程式: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MnO2+4HCl===MnCl2+Cl2↑+2H2O

O2+4HCl===Cl2↑+H2O

☆结论:

氧化性KMnO4>MnO2>O2

☆归纳:

(1)同一种氧化剂作用于不同的还原剂,反应条件越高,氧化剂氧化性就越弱。

(2)同一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条件越高,还原剂还原性就越弱。

⑤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如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

3Cl2+2Fe===2FeCl3S+Fe===FeS

Fe:

0价→+3价0价→+2价

→→氧化性:

Cl2>S

⑥外界条件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影响

(1)浓度:

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

浓H2SO4>稀H2SO4

(2)酸碱性:

酸性越强,氧化性就越强;

碱性越强,还原性就越强。

(3)温度:

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2.互不交叉规律

反应前的高价反应物只能对应生成反应后的高价生成物;

反应前的低价反应物只能对应生成反应后的低价生成物。

图示:

反应前反应后

高价高价(可以相等,但决不能相交)

低价低价(可以相等,但决不能相交)

3.先后规律

①一种还原剂作用于含有多种氧化剂的体系中,首先还原氧化性强的;

②一种氧化剂作用于含有多种还原剂的体系中,首先氧化还原性强的。

例:

FeH+<Cu2+<Fe3+Cl2I—>Fe2+>Br—

4.电子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①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②规律的应用

Ⅰ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基本思路:

1)指出两组对应关系: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

2)找出两个变化:

1个(mol)氧化剂化合价的变化值(△M①);

1个(mol)还原剂化合价的变化值(△M②);

3)找出两个量:

氧化剂的分子个数(物质的量)N①,还原剂的分子个数(物质的量)N②;

4)建立等式:

N①×

△M①==N②×

△M②

Ⅱ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的原则:

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2.配平方法

A.普通配平法步骤:

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①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标出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③找出化合价的变化值;

④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⑤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并进行检验。

B.零价配平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未知或不常见。

配平方法:

假设该化合物中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再利用普通配平法进行配平。

FeC3+HNO3==Fe(NO3)3+CO2↑+H2O+NO2

C.逆向配平法

适用于歧化反应,或者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多种的反应

假设氧化产物就是氧化剂,还原产物就是还原剂,从方程右边向左边配平

Cl2+KOH==KCl+KClO3+H2O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基本概念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大多数酸、碱、盐及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部分氢化物(NH3、PH3)

3.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

HCl、H2SO4、HNO3、HI、HBr、HClO3、HClO4、HIO3、HIO4

强碱:

NaOH、KOH、Ca(OH)2、Ba(OH)2

绝大多数盐:

NaCl、NaHCO3、NH4Cl〖Pb(CH3COO)2除外〗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Na2O、Al2O3、MgO

②弱电解质

弱酸:

H2CO3、CH3COOH、HClO、HF、H2S、H2SO3、H3PO4、H2SiO3

弱碱:

NH3·

H2O,所有不溶性的碱

其他:

H2O

4.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的定义: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强电解质的电离:

完全电离,用“==”连接

NaCl==Na++Cl—NaHCO3==Na++HCO3—

NaHSO4==Na++H++SO42—(水溶液)NaHSO4==Na++HSO4—

3)弱电解质的电离:

部分电离,用“”连接

H2CO3

H++HCO3—,HCO3—

H++CO32—【多元弱酸电离应分步写】

Al(OH)3

Al3++3OH—

二、离子反应

1.定义:

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都叫做离子反应

2.实质:

总是有某种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3.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型(离子互换型)如:

CuSO4+BaCl2==CaCl2+BaSO4↓Ba2++SO42—==BaSO4↓

发生的条件:

A.有难溶物生成B.有弱电解质生成C.有易挥发的物质或气体生成

②氧化还原反应型:

遵循强弱规律如:

Zn+HCl==ZnCl2+H2↑Zn+2H+==Zn2++H2↑

4.离子方程式

1)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2)意义:

①体现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体现了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③体现了同一种类型的反应的规律。

3)离子方程式基本书写步骤

①正确写出化学式

②改写化学式:

a、将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

b、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和弱电解质均保留化学式③④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检查电荷、质量是否守恒

三、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符号

检验试剂及方法

现象及结论

OH—

pH试纸、紫色石蕊试剂

pH试纸变蓝、石蕊试剂变蓝

Cl—

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CO32—

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

溶于稀盐酸

HCO3—

同上

无沉淀生成;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SO42—

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32—

加入稀盐酸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

均变红

Mg2+

氢氧化钠

生成白色沉淀

Cu2+

生成蓝色沉淀

Fe3+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2+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NH4+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

四、写离子方程式时对微溶物的处理

五、有关过量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中,已知还原性:

I—>Fe2+>Br—

①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②在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③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④在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⑤当FeBr2溶液中有一半Br—变成Br2时

2.CO2(或SO2)通入Ca(OH)2

①将少量的CO2(或SO2)通入Ca(OH)2溶液中

②将过量的CO2(或SO2)通入Ca(OH)2溶液中

3.酸式盐与碱的反应

①在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Ca(OH)2溶液

②在NaHCO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Ca(OH)2溶液

③在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继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④在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完全沉淀

六、关于离子共存问题

1.解题要求:

认真阅读题干,注意“无色”“酸性”“碱性”“共存”“不共存”及限定条件。

2.离子不共存的几种类型

①离子间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时,不能共存

②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有色离子:

MnO4—(紫红色)、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③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氧化性离子:

MnO4—、Cr2O72—、ClO—、NO3—(H+)、ClO3—(H+)、Fe3+

还原性离子:

I—、S2—、HS—、SO32—、HSO3—、Fe2+

④酸性溶液中氢氧根、弱碱根、弱酸根和弱酸酸式根不能存在

⑤强碱性溶液中弱碱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离子不能存在

弱碱离子:

酸式离子:

⑥离子间反应生成络合离子时不能共存,如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离子

3.溶解性巧记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在水中间;

碳酸磷酸两种盐,溶者只有钾钠铵;

盐酸难溶银亚汞,硫酸难溶是钡铅;

碱溶钾钠铵和钡,注意钙盐常是微。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反应中向外界体系放出热量的反应。

②吸热反应:

反应中从外界体系吸收热量的反应。

2.两种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3.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A.放热反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如:

2Al+6HCl==2AlCl3+3H2

(2)酸碱中和反应,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3)所有的燃烧反应,如:

2CO+O2==2CO2

B.吸热反应

(1)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

C+CO2==2CO;

C+H2O(g)==CO+H2(水煤气)

(2)常见的分解反应,如:

NH4HCO3NH3+CO2+H2O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能源的分类:

①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

②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燃烧时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第二章硷金属

第一节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质软,有金属光泽;

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熔点、沸点较低;

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①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白色固体)?

2Na2O+O2====?

Na2O2

4Na+2O2==?

2Na2O2(淡黄色粉末;

现象:

黄色火焰,产生黄色的烟)

②钠与氯气反应:

Cl2+2Na==2NaCl?

(现象:

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③钠与硫单质反应:

2Na+S==Na2S(爆炸)

④钠与氢气反应:

2Na+H2==2NaH

2.与水反应

(1)反应原理:

2Na+2H2O==2NaOH+H2↑

(2)现象及解释

现象

解释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块迅速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反应放热;

钠的熔点低

小球不停地游动

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其游动

滴加酚酞试剂后变成红色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

3.与盐反应

①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反应

②钠与熔化状态下的盐反应

4.与酸反应:

直接考虑钠与H+的反应

三、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1.钠的存在:

仅以化合态存在,如:

NaCl、Na2CO3、Na2SO4等

2.钠的主要用途:

①用来制取过氧化钠等化合物

②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利用其还原性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④应用于电光源,如用于强照明的高压钠灯

3.钠的制备:

2NaCl(熔)==2Na+Cl2↑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氧素化合价

-2

-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粉末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氧化钠的用途:

①做供氧剂:

2Na2O2+2CO2==2Na2CO3+O2(潜水艇制氧原理)

②做强氧化剂:

Na2O2+SO2==Na2SO4Na2O2+SO32—+H2O==2Na++SO42—+2OH—

③做漂白剂

二、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白色易潮解的固体;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2.化学性质

(1)使指示剂变色(碱的通性):

使酚酞试剂变红,使石蕊试剂变蓝

(2)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

(4)与某些盐反应:

①碱+弱碱盐==弱碱+强碱盐,如:

NaOH+NH4Cl==NaCl+NH3·

②碱+酸式盐==正盐+水,如:

NaOH+NaHCO3==Na2CO3+H2O

3.氢氧化钠的保存:

应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短期可保存在玻璃瓶中,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较易溶于水

与酸

反应

反应快慢

产生速度慢,生成的CO2少

产生速度快,生成的CO2多

方程式

2H++CO32-==H2O+CO2↑

H++HCO3—==H2O+CO2↑

Na2CO3+H2O+CO2==2NaHCO3

与碱反应

Ca(OH)2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HCO3+Ca(OH)2==NaOH+CaCO3+H2O

NaOH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盐反应【CaCl2】

Na2CO3+CaCl2==2NaCl+CaCO3

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

热稳定性

稳定,不易分解

受热易分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固体:

加热,若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是碳酸氢钠;

溶液:

①取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滴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反应速率,反应速度快的是碳酸氢钠,慢的是碳酸钠;

②向溶液里加入CaCl2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是碳酸钠,反之则是碳酸氢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包括: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一、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相似性:

①颜色:

银白色(除铯略带金色光泽)②硬度:

质软,取用时用小刀即可切取

递变性:

①密度:

锂<钾<钠<铷<铯②熔沸点:

锂>钠>钾>铷>铯

原子结构:

①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碱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1价

②不同点: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Na+O2==Na2O2(过氧化钠)

4Li+O2=2Li2O(氧化锂)

K+O2==KO2(超氧化钾)

2Rb+3O2==2RbO3(臭氧化铷)

2.与水反应:

2R+2H2O==2ROH+H2(通用模式)

3.与酸反应:

2R+2HCl==2RCl+H2(通用模式)

三、碱金属的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定义: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就叫做焰色反应

2.焰色反应的性质: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所产生的现象

3.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洗(用稀盐酸洗涤)——烧——蘸——烧——观——洗——烧

4.各种金属的焰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钠—黄色;

铜—绿色;

钡—黄绿色;

锶—洋红色;

钙—砖红色;

锂—紫红色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注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不可分开;

②微粒包括:

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2.符号:

n

3.单位: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4.一摩尔的规定:

如果在一定量的微粒集合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目与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我们就说它的物质的量为一摩尔。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真实值:

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

近似值:

6.02×

1023

NA

3.微粒数(N)、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关系

n=

N=n×

NANA=

4.注意:

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0.5molO、1.2molH2O

三、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2.单位:

g/mol或g·

mol—1

3.摩尔质量与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化学式量。

4.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n)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

M=

m=M×

nn=

5.摩尔质量的应用:

(1)利用摩尔质量可以求一定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物质的量;

(2)利用摩尔质量可以求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3)利用摩尔质量可以求一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总结:

本节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mnN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①微粒数目的多少(由物质的量决定)

②微粒本身的大小(气体物质忽略本身的大小)

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二、气体摩尔体积(Vm)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Vm

L/mol或L·

4.气体摩尔体积(Vm)与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

Vm=

V=n×

Vmn=

三、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标准状况:

指0℃(或273K),101KPa(或1个大气压)的状况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mol,即V标=22.4L/mol。

3.应用:

1)建立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网络

如右图:

2)可以求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

(g/L)

3)可以用于方程式的计算

四、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伽德罗定律内容: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

同温、同压、同体积→同物质的量、同分子数

2.克拉伯龙方程:

PV=nRT(注意:

T只能带入开式温度;

R为常数)

3.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等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同温同压等体积条件下,气体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④同温同压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⑤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D1→2(1对于2的相对密度)

五、平均摩尔质量()

  =

=

推导:

由于m1=n1×

M1m2=n2×

M2m3=n3×

M3~~~

  所以: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变形:

平均摩尔质量=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

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组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