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387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智能爆破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通防工区:

对该系统井下部分进行安装、维护及配合使用单位定期移设。

区域控制器、放炮监控器和安全距离定位器等井下设备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2、灯房发放室:

负责发爆器的检测、充电、发放等,人员变动时,对发爆器进行重新设置。

3、使用队组:

负责放炮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施工时对放炮监控设施加以防护,防止放炮监控设备、信号线损坏。

对设备的定期移设。

4、三人连锁放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任何单位、个人损坏放炮监控设备的,一经证实,严肃处理。

三、管理制度

1、智能放炮监控系统操作规程

1.1系统启动:

1.1.1单机版的启动:

双击服务器桌面上的“放炮监控系统数据采集软件”图标即可启动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的单机版软件。

此单机版软件是数据采集发送软件,要求24小时打开,不得随意关闭。

1.1.2网络版的启动:

双击监控主机桌面上的“放炮监控系统-首页”图标或者在IE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

:

//.../,即可打开人员信息网络版,进行相关井下数据查询。

1.2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2.1班前准备

上班前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情况。

1.2.2交接班

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3班中要求

1.3.1检查软件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软件运行情况,要保持软件正常运行,发现异常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需要重点检查以下两点:

A.程序是否巡检。

B.井下所有设备是否都运行正常。

1.3.2检查井下设备运行状态:

定时观看放炮监控系统数据采集软件井下设备安装示意图,各区域控制器、放炮监控器和安全距离定位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工作正常,则区域控制器、放炮监控器和安全距离定位器显示绿色;

如不正常,则显示为红色。

如有设备异常,要及时汇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1.3.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1.3.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

2、智能放炮监控系统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

在智能放炮监控系统正常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严禁损坏智能放炮监控设备。

对故意破坏设备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2.1使用与维护

2.1.1安装放炮监控系统的工作面必须使用放炮监控系统专用发爆器,如发现放炮时未使用专用发爆器一次罚款500元,并按照“一般三违”进行处理。

2.1.2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携带监控卡。

工作不正常的监控卡严禁使用;

监控卡严禁擅自拆开。

2.1.3每个工作面的放炮监控系统设备由所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挪移,如发现一次人为破坏,使用单位按设备的原价赔偿。

通防工区和使用单位维护人员对系统维护时,区域控制器、放炮监控器和安全距离定位器等设备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2.1.5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方可下井使用。

2.1.6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2.1.7设备维护人员应24小时值班,应每天检查设备、电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相关领导。

2.1.8当电网停电后,如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2.1.9信息中心值班人员应认真监视监控主机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

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调度及值班领导,调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2.2技术资料

2.2.1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

A.设备、仪表台账;

B.设备故障登记表;

C.巡检记录;

D.检修记录;

E.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通防工区应绘制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区域控制器、放炮监控器、安全距离定位器、电源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2.2.3信息中心每3个月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2.2.4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2.3管理机构

通防工区负责煤矿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的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的管理工作。

2.3.2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2.4报废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2.4.1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2.4.2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2.4.3失爆不能修复的;

2.4.4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2.4.5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2.4.6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3、发爆器管理制度

3.1发爆器的申请

发爆器的申请领取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3.1.1参加过放炮监控系统的放炮员培训,并且培训合格。

3.1.2首次领取要出具上岗证,由科、队领导审核签字。

3.1.3每次领取发爆器都要与发放人员当面清点配件是否完备:

重点检查磁性钥匙、充放电开关是否存在、完好。

3.2发爆器的充电与检测

3.2.1使用前要先充电:

①发爆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交回通风调度室,与发放人员一起清点发爆器配件完备情况并填写发爆器使用情况登记表。

②发放人员要及时将发爆器充电,并填写“发爆器充电情况表”

③随时注意充电情况,严格按照发爆器使用说明进行充电。

充电完毕后要及时填写记录。

3.2.2使用前要先检测:

①要在通风调度室设置一套放炮监控模拟系统,能够完全模拟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的全部功能,以方便培训和检测发爆器性能。

②为保证发爆器能够在井下每次成功放炮,入井前要对发爆器进行仔细检测并填写“发爆器检测记录单”,包括:

A.配件是否齐全。

B.发爆器电量是否充分。

C.发爆器磁性钥匙加上后是否能够点亮屏幕。

D.刷卡是否正常。

E.是否能够进入“检测通过,准备放炮”状态。

F.充电完毕后高压电极间的红灯是否能够点亮。

G.旋转充电/放炮开关后模拟负载能否爆炸。

3.2.3未检测和详实记录发爆器检测记录单而影响生产者,罚款500元。

发爆器在领取后因个人原因造成损坏严重、丢失的,按原价赔偿。

3.2.5检测数据确保如实记录各发爆器的检测情况,数据库资料要保存一年以上。

3.3使用过程中要做到:

3.3.1发爆器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放炮。

3.3.2发爆器必须采用三人连锁刷卡放炮。

3.3.3放炮完毕后要等待两分钟,待放炮数据信号传输完成后再关闭发爆器。

3.3.4使用过程中如果测量到网络电阻为零或9999欧姆,不得尝试采用其他措施强行放炮,必须排除线路故障后才能放炮。

3.3.5放炮完毕后要妥善保管好发爆器。

3.4发爆器的报修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要及时报修:

3.4.1发爆器始终处于“等待上位机指令”状态。

3.4.2发爆器放炮过程中高压指示灯始终不亮,无高压产生.

3.4.3发爆器三人连锁刷卡时不能刷卡,始终无反应。

3.4.4发爆器报修后要及时填写“设备检修记录”。

4、智能放炮监控系统井下发爆器操作规程

4.1、井下放炮作业必须使用放炮监控系统专用发爆器。

4.2、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网络电阻闭锁,即网络电阻超标不能放炮。

4.3、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起爆地点闭锁,即发爆器必须在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才能放炮。

4.4、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三人连锁闭锁,即瓦检员、放炮员、班组长必须同时到场才能放炮。

4.5、带入井下的发爆器每次下井前必须做安全检查。

发爆器的电量不得低于80%,保证满足一个班次的放炮需求。

4.6、放炮前放炮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撤离到安全区域。

4.7、瓦检员撤离前必须真实记录放炮地点当前时刻的瓦斯数据。

4.8、放炮员必须在所有人员撤离放炮地点后才能启动发爆器。

发爆器与安全距离定位器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电磁干扰源等影响其通信质量的存在。

4.9、放炮员必须按发爆器上的流程提示操作发爆器:

、设备上电,插上磁控钥匙,发爆器先显示时间等信息,然后显示电量等信息

、检测网络电阻(大线和连接雷管电阻):

连接好雷管后,将母线两端接发爆器测量接线柱上,测试网络电阻(母线电阻+{雷管数量×

单个雷管Ω数}=网络电阻),不合格必须检查哪里有问题(1.阻值不断跳动,可能母线或脚线落水2.阻值出现99999,说明网络中有断路;

3.阻值出现0或者非常小,说明母线中有短路),合格自动进入下一步。

注:

单个雷管Ω一般在3.5-6Ω

、检测发爆器地点:

发爆器必须在安全距离定位器5米之内,否则无法检测到地点信息,不能放炮,搜索到地点信息后自动进入下一步。

、三人连锁:

根据发爆器提示,依次刷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人员卡。

人员检测时,需要检测的人员按人员卡上的按钮,等到红灯亮了以后发爆器就会识别出人员姓名,并提示进行虹膜识别,此时按完卡后人员到虹膜识别仪器处进行虹膜识别,虹膜识别通过后,发爆器会显示识别成功,放炮员成功后依次进行班组长,瓦检员的人员信息及虹膜信息识别,合格自动进入下一步。

、等待上位机指令:

发爆器自动测试危险区域是否有人、瓦斯浓度等信息。

若等待上位机指令后,发爆器液晶屏上显示“放炮区域有人禁止放炮”时,说明有人在进入危险区域后未出来或者是未被安全区域接收器读到,检查危险区域内人员,让危险区域人员走出危险区域.

、检测通过准备放炮:

等监控主机所有检测通过后,给发爆器发指令,上位机允许放炮,发爆器显示屏出现“检测通过准备放炮”字样时,放炮员将专用钥匙插入并旋到“充电”位置,进行充电。

当充电指示灯亮起时,可以放炮。

4.9.6、放炮完成后,磁性钥匙等一分钟后再拔掉,方便数据传输到井上监控主机里。

4.10、上井后及时把发爆器交还通风调度

5、人员监控卡管理制度

5.1监控卡的申请

人员监控卡申请领取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5.1.1持有上岗证件并填写人员定位监控卡领取申请表。

5.1.2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智能放炮监控系统主管领导审核。

5.2由智能放炮监控系统主管人员按申请表对待发放卡进行信息录入,录入时必须认真核对单位、工种、姓名、卡号等重要信息。

确定发卡信息无误后,即可安排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5.3监控卡的使用、更换、挂失、解挂失和注销

5.3.1持卡人必须妥善保管定位卡,严禁与他人换卡使用;

进入施工地点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功能正常的监控卡(临时进入施工头面的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领取临时人员定位卡。

查一人次未随身携带监控卡罚款200元);

监控卡严禁擅自拆开、撞击。

5.3.2在卡的使用过程由于卡的电量或其它因素等需要更换时,必须由所在单位出具人员监控卡补办申请,连原卡一起交给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

5.3.3当卡需要暂停使用,可提出申请由系统操作人员对监控卡进行挂失,暂停使用。

待重新使用时,可在挂失的列表中“解挂失”。

5.3.4人员监控卡丢失或人为因素损坏后,可提出申请,缴纳补办监控卡费用300元,领取新卡。

5.4人员监控卡的报废

5.4.1监控卡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显示人员动态情况或信号传输不准无法进行修复的。

5.4.2系统升级后监控卡不能使用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5.4.3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5.4.4失爆不能修复的。

5.4.5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5.4.6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附:

各类台帐表格

XXX煤矿

20年__月

故障登记

日期

设备地点

故障现象

处置情况

负责人

巡检记录

情况说明

检查人

智能放炮监控系统监运行日志

编号

系统运行情况

监测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发爆器领取记录

序号

发炮器编号

领取时间

归还时间

配件

情况

使用

单位

领用人

签名

人员监控卡

放炮监控临时人员监控卡领取记录

定位卡编号

备注

发爆器检测记录单

发爆器编号

配件是否齐全

发爆器磁性钥匙加上后是否能够点亮屏幕

发爆器电量是否充分

刷卡是否正常

是否能够进入“检测通过,准备放炮”状态。

充电完毕后高压电极间的红灯是否能够点亮

旋转充电/放炮开关后的冲能值

检测时间

检测人

山东集团归来庄矿

井下智能爆破监控系统工业性试验

技术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龙德时代技术服务

2020年4月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非煤矿井智能爆破监控系统科研课题是国家“十二五”科技重点支撑计划--非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20年初开始至今,北京科技大学会同山东集团等有关单位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金属矿山爆破条件、爆破环境、不安全因素等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测试。

初步完成了金属矿山井下爆破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发。

按照十二五计划的相关要求,需要结合现场的开采布局和工程条件,进行工业性应用和示范。

进行工业性实验的目的是:

(1)按照初步设计方案,建成适合于现场开采作业条件和爆破环境的智能爆破监控系统。

(2)协调并完善智能爆破监测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检验系统的实用性、灵敏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性能,并对不合要求的功能进行补偿和完善。

(4)完善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功能。

(5)建立适合于现场实际的控制、预警参数体系。

(6)为现场爆破作业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国家科技十二五支撑计划的安排。

该系统有北京科技大学研发,山东集团归来庄煤矿实施工业试验等相关内容。

根据科研计划进度安排,现在需要在归来庄矿实施工业性试验。

自2020年初开始至今,北京科技大学有关研发人员,按照十二五计划的相关要求,已经完成了相关系统的研发等工作。

二、非煤智能爆破监控系统简介

一)基本功能介绍

金属矿、非金属非煤矿,爆破事故的种类主要是:

1.人员没有撤离,爆破时,爆炸伤害;

2.人员警戒不到位,爆炸伤害;

3.安全起爆位置不对,爆破时引起的突水、塌陷、冲击地压等造成伤害;

4.操作人员,误入,造成爆炸伤害;

5.起爆时间控制不严格,造成伤害;

6.炮眼没有排出,人员过早误入,造成伤害。

等等。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按照“本质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爆破”的基本理念,非煤矿智能爆破监控系统设计为“六个不能,一个监控”功能,具体如下:

1、危险区域内有人,就不能爆破。

2、警戒人员不到位,就不能爆破;

3、人员不连锁,就不能爆破;

4、安全起爆位置不对,就不能爆破;

5、起爆时间不对,就不能爆破

6、有害气体没有排出,不能进人!

一个监控:

矿山各级领导能够通过网络对爆破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二)具体实现的方法

1、危险区域内有人,就不能爆破。

就是爆破时,首先监测爆破区域(警戒区域)是否有人,有人系统就自动闭锁,不能爆破。

是否有人的信息的判断方法:

通过安装在爆破警戒区域内的爆破监视器来完成控制,有人员在危险区域,就终止作业,不能爆破。

2、警戒人员不到位,就不能爆破;

就是爆破时,首先监测警戒人员是否到达警戒区域,如果警戒人员没有到达警戒区域系统就自动闭锁,不能爆破。

通过安装在爆破警戒区域内的爆破监视器来完成控制,警戒人员不在警戒区域,就终止作业,不能爆破。

3、人员不连锁,就不能爆破;

确保爆破时,责任人必须到现场完成自己的职责。

通过虹膜识技术和连锁卡射频技术实现,如联锁中其中一人离开爆破监控周边一定距离,系统将自动闭锁,不能爆破。

此虹膜技术能够准备无误的采集传输人员信息,靠近设备,并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观看一下镜头,就完成识别过程,下传给智能智能发爆器机,实现连锁爆破。

通过智能智能发爆器和安全位置标识器综合作用实现的,在起爆安全位置处设定一台安全位置标识器,智能智能发爆器只有收到设定的安全位置标识器发出的信号时,才能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否则,不工作。

通过控制无线通讯的距离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位置。

5、有害气体没有排出,就不能进人。

在线气体检测仪对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烟雾等进行实时检测;

并且进行语音提示;

三)系统基本组成

非煤矿智能爆破监控系统的组成为:

1、主系统

安放到调度室:

监控主机1套,终端管理机1台,系统软件1套(含网络管理软件),终端管理软件1套,参数测定仪1台,传输线路与供电线路等。

2、子系统:

在井下爆破地点,主要由安全距离标识器、人员连锁仪、爆破人员监视器、语音光报警器、智能智能发爆器、区域控制器等组成。

三、研发设备完成情况与基本参数

一)十二五支撑计划的技术要求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对非煤矿智能爆破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

起爆安全位置(距离),自动控制起爆安全位置,不安全就自动闭锁;

3)同时可控制的地点,32个以上;

4)系统监控隐患数量,同时6个以上;

5)起爆前控制指标,安全位置、警戒位置、是否有人、起爆时间、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