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339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讲稿Word下载.docx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

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4.学生学习本课程,应结合广泛的专业阅读,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教育论文的写作等,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成绩统计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教学时数】

51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育与教育学

4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3

教师与学生

课程

6

教学

12

德育

8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总计

51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1.吴亚林,教育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2.吴亚林,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明确教育的本质;

2、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3、掌握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4、理解教育的不同历史形态;

5、识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6、记住教育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以及标志性著作;

7、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名著阅读;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要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尤其要掌握20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他们的主要学说观点;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本章难点是对教育的内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变化应有自己的理解。

(3)本章了解内容是教育的起源;

教育形态划分;

教育学的价值。

四、复习思考题

1、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学的对象有什么不同?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构成教育的要素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与老鼠一起长大的猫不吃老鼠。

这是否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5、简述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6、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是一个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

所以说,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请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一、教育的涵义与本质

(一)教育概念与教育的形态

1、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的象形文字。

“教”在甲骨文中像有人在旁执鞭演卜,训导小孩学习的形象。

“育”在甲骨文中像妇女育子之形。

在先秦古籍中,大都用一个“教”字来论述教育的事情。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的事情。

在西方,“教育”一词含有“引出”之意思,英文、法文、德文的“教育”之词来源于拉丁语“eduiê

re”,拉丁语的“e”是“由……出来”之义,“ducê

re”有“引”的意思,“教育”一词含有“引出”之意。

2、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和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特朗里(D﹒Rowntree)编著的《英汉双解英语词典》中,把“教育”定义为:

“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学习方式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

”特朗里“教育”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学习。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和组织,这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

学会做事(learningtodo);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ther);

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教育的概念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了含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广义教育的内涵是: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的外延是指学校教育,其内涵是:

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的形态

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

库姆斯(PhilipH.Coombs)他把教育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两种类型。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美国教育家、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伊里奇(Illich)《在非学校化社会》一书中指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是导致许多人“精神自杀”的根源。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成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学习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教育中介系统为纽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英国教育家沛西·

能认为教育的起源过程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主要动力。

2、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原始社会并没有独立的教育活动,原始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其教育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

(2)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

与此相适应,为现代社会培养新人的现代教育也快速发展。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3、未来教育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具体矛盾,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规律,即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规律,即教育要适应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形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方法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价值理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即“前教育学时期”。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

西方的如毕达哥拉斯的《金言》、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

重视早期教育“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第一个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与《美诺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主张优生优育,遵守自然所做的年龄划分,人生以七年为一期。

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哲学、社会学论著。

中国的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于与其弟子相与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

(二)教育学的创立

1、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

首先,17—19世纪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

其次,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2、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3、教育学的创立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土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

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编纂发表。

康德之后,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就是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在赫尔巴特之前,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英国哲学家洛克(Locke,1632—1704)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

法国思想家卢梭(Rousseau,1712—1778)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对此思想做简要介绍)深刻地表达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对后来康德、杜威(Dewey,1859—1952)等的教育学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Pestalczzi,1746—1827)一生写作了许多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林哈德与葛笃德》。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三)教育学的发展(重点介绍杜威的思想,其余各学派简要介绍)

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ExperimentalPedagog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Meuman,1862—1915)和拉伊(Lay,1862—1926),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Dilthey,1833—1911)、斯普朗格(E.Spranger,1882—1963)、利特(T.Litt,1880—1962)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Kilpatrick,1871—1965)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井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5、批判教育学

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的竞争者

批判教育学流派可分为:

具有创新风格的英美流派和具有保守性的德国流派。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形成教育学科群。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理解社会生产力和政治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2、能从多方面分析教育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3、联系学校实际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理解“教育先行”的意义。

5、基本掌握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与内容。

讨论法

重点:

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难点:

运用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原理分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1、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教育在人的社会流动中发挥什么作用?

4、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的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社会再生产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也决定着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

因此,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时会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与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教学内容的更新,促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发展。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的仪器和手段,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都是直接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这就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运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是与教学手段相联系的,随着科技进步,它也由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发展到远程教学,扩大了教育、教学范围,引起了教学组织的巨大变革。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来控制教育。

国家政权力量是指通过颁布政策和法令,规定办学宗旨和方针,通过组织手段任免教育机构领导人和教师;

经济力量指国家用拨款、捐献教育经费来控制;

思想优势力量指通过教科书的编定和各种读物的发行以及对教师思想上的影响,在实际上左右着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所以,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都重视控制教育的支配权,以更好地培养它们所需的人才。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政治也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不同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反映在教育领域,便形成了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在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人与人之间基于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存在的。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必然影响和支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决定教育内容的体系。

教育的管理体制更是直接受政治体制的制约和影响的。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传播思想意识和培养人才来实现的。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教育来进行。

当今世界各国仍然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

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从它一产生起就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管理人才的责任。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日趋复杂,科技向领导和管理部门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面渗透,国家在政治人才选拔标准上趋向于高学历,对政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为此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人才、管理人才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