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表序数的,如:
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
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
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
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
次、下、回、趟、场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
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
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
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
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
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
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
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
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
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
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
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
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
“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
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
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
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
从、自从、在、于、当
、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
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
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
“了”表示已经完成;
“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
“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不能说“一概不一概?
”可以“一致不一致?
”
2)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
“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
“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这种说法就不可以。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
“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
“正在是早晨八点整”是不可以的。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说“从曾经、到刚刚”就不合理。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
“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举例时间副词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时间名词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3).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
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
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4).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
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
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
介词可以。
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5).兼类词: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
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把住质量关。
(动词)
把书拿来。
(介词)
拿把菜刀来。
(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
6)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
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买了一把锁。
把门锁上。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
这里人太多。
我们要立个规矩。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你快点走,跟上我!
你跟姐姐回家吧。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你怎么老哭?
(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我今天又白跑了。
练习
一、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二、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三、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
除了
始终
依照
沿着
索性
扑通
哦
屡次
何必
自从
砰
啊
却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二
)句子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
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
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
“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
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
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谓
②.写物
“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语
(谓语、宾语)
猫
‖捉
鱼
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是学生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
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
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定语放在主宾前,
(4)谓前状语谓后补。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
(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练习: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
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
病句中的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1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
(《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2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
(《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3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
(《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
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
母牛被流传。
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
病句二也可缩减为:
神效走向世界。
“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
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
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
(《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
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
(《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
《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
开始(做);
(初次)做。
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
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
(《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
(《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
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
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
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
(《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
“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
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
整句可改为:
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
很简单,将全句改为:
人们众口一辞地说……
搭配不当训练:
: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
“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成分残缺
1.谓语残缺
【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
2.宾语残缺
【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2004全国卷Ⅳ)〖析〗缺宾语中心语。
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
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
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
【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2005全国卷Ⅲ4D)〖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3.主语残缺
【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
“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2005湖北卷5B)〖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
【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2005广东卷4D)〖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
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
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2005浙江卷5B)
〖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
(2004青海卷)
〖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该识记的要识记,这一点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从典型的例句中学习语法。
1,我看了一本书。
2,我看了一遍书。
这里“一本”“一遍”都是数量词,位置也相同,但“一本”修饰“书”,是书的定语,“一遍”补充说明“看”,是看的补语。
可见,典型的例句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学以致用:
学语法其实就是利用语法知识解决语言实际运用问题。
1,检查并修改语病
(1)、
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2
)、句子成分不搭配
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1)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2)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
(3)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4)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5)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3)、
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
1)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词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
2)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4)、
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5)、
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
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6)、
意义关系颠倒。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
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