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222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放样实施步骤Word格式.docx

③按[F2](记录)键。

③按[F1](输入)键,依次输

入PT#(点号),PCODE(属

性)和Ref.Hr(棱镜高),

按[F4](确认)键。

※1)※2),..

④仪器返回坐标测量模式显示

第一页。

[F1]

[F2]

输入点号

编码

镜高

[F4]

N:

123.456m

E:

987.654m

Z:

测距记录——P1

135.400m

1020.821m

-2.345m

PT#>

PCODE:

0.000m

输入——..——..确认

PCODE:

Ref.Hr:

※1)如果在测站设置的时候没有选择数据存储文件,则在置

后视点号前需要选择数据存储文件,参考6.1设置测站坐标。

※2)可以通过按[F2](查找)键来选择预存储的属性情况,且

[F2](查找)键只能用于属性输入的时候,如果输入PCODE为

0~49中的数值,则对应预存储的属性的登记号之外的任何形

式的字符都为属性设置。

Ins.Hi(仪器高)仅在需要有高程信

息的时候输入。

6.5偏心测量

此测量模式用于棱镜架设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

立柱中心

(A);

此时,将棱镜架设在和仪器平距相近的点(B)上,通过偏心测

量程序,以B为参考点来测量A点的坐标,参考5.3偏心测量示意图。

确认在坐标测量模式下。

显示

操作步骤

按键

①按[F4](P1)键,两次进入

[F4]

HR:

168°

36'18"

m

VD:

偏心——后视P3

功能显示第三页。

[F1]

②按[F1](偏心)键。

照准B

放置棱镜)。

③照准参考位置B(在该点

④按[F1](测距)键。

偏心测量

测距——..——确认

88.888m

⑤照准目标位置A(立柱中

照准A

心点),按[F4](确认键)。

显示A点的角度和距离。

※1)※2)

180°

下点——..————..

※1)按[F1](下点)键,进行下点的偏心测量。

按[ESC]键退出。

※2)按[DISP]键,可依次显示VD、SD、N、E、Z(第三行)。

7.放样

放样程序可以帮助用户在工作现场根据点号和坐标值将该点定

位到实地。

如果放样点坐标数据未被存入仪器内存,则可以通过键

盘输入到内存,坐标数据也可以在内业时通过通讯电缆从计算机上

传到仪器内存,以便到工作现场能快速调用。

坐标数据被存入坐标数据文件(相关细节,可参阅11章“存储

管理”),..RTS600系列全站仪能够将坐标数据存入内存,内存划分为

测量数据和供调用的坐标数据区以及一小块编码区。

坐标数据(在内存未用于数据采集模式的情况下)最多可存入

8000点。

因为内存包括数据采集模式和放样模式使用,因此,当数

据采集模式在使用时,能存储的坐标数据量将会相应减少。

1)关闭电源时应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

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过程的完结,保存

当前的设置数据。

2)为安全起见,建议先充足电池,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

电池。

3)在记录新点数据时,应顾及内存可利用的存储空间。

7.1放样步骤

1...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

用。

2...置测站点。

3...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4...输入或调用待放样点坐标,开始放样。

7.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运行放样程序首先要选择一个存放有坐标的坐标数据文件,以

便调用坐标和存放测量的新点坐标。

在此模式下仅现有的坐标数据文件可以被选定,而不能创建新

文件。

(文件创建请参阅10.4.1节)

①按[MENU](菜单)键进入

主菜单显示。

[MENU]菜单

F1:

..放样

F2:

..数据采集

F3:

..程序

1/2

②按[F1](放样)键进入放

样流程。

[F1]选择文件

文件名:

输入列表——..确认

③按[F2](列表)键,显示坐

标数据文件目录。

[F2]>

@FOIF_01/0012

FOIF_02/0102

FOIF_03/0008

——..浏览——..确认

④按[▲]或[]键,

可以使文件列表向上或

向下翻动,选择一个工

作文件。

※2)

▲[▲]FOIF_01/0012

>

@FOIF_02/0102

⑤按[F4](确认)键,当前

文件被选定。

[F4]放样

F1:

测站设置

F2:

后视点设置

F3:

放样

※1)如果要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

文件名。

※2)如果文件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左边显示符号“@”。

7.3设置测站点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

(参阅7.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②按[F1](测站设置)键,显

示点号选择界面。

③按[F2](列表)键进入坐

标数据点号目录。

※1)※2)※3)

④按[](上移)或[]

(下移)键,选择工作点

数据,按[F4](确认)键。

⑤按[F4](确认)键。

⑥输入Ins.Hi(仪器高),

范围:

-99.999~+99.999m

①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

面。

▲▲

放样1/2

放样

测站

Ins.Hi:

0.000m

输入列表NEZ确认

点号:

F001

PT#:

Ins.Hi>

1.000m

F002

F003

浏览查找——..确认

※1)如果要直接输入点号,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点号。

※2)可以按[F1](浏览)键对选择的坐标点数据进行查看。

※3)按[F2](查找)键可以通过输入点号查看坐标点数据。

2)..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

确认坐标数据文件已经选定,参考7.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③按[NEZ](坐标)键进入

坐标数据输入显示。

④按[F1](输入)键,输入

坐标值。

按[F4](确认)

键,※1)

[NEZ]

1.000m

1.00m

N>

E0.000m

Z0.000m

N123.456m

E987.654m

Z=-1.608m

数字——..——..确认

※1)“>

”..所指示的为当前可以输入的项。

输入完该项后,按

[F4](确认)键后,“>

”..下移,按[F1](输入)键继续输入

当前项。

如果该项不需输入,按[](下移)键跳过。

7.4设置后视点

确认仪器显示放样菜单界面

操作步骤按键

①按[F2](后视点设置)键,[F2]

显示点号选择界面。

②按[F2](列表)键进入坐[F2]

后视

输入列表NE确认

③按[

](上移)或[

(下移)键,选择工作点

数据,按[F4](确认)键。

]

④按[F4](确认)键。

⑤按[F4](确认)键。

⑥照准后视点,按[F3](是)

键确认并返回放样菜单。

[

照准

后视点

点号:

F002

方位角设置

283°

25′33″..

照准?

是否

※1)如果要直接输入点号,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点号。

※2)可以按[F1](浏览)键对选择的坐标点数据进行查看。

※3)按[F2](查找)键可以通过输入点号查看坐标点数据。

2)直接输入后视点坐标

①按[F2](后视点设置)键,

②按[F3](NE)键进入后视

点坐标输入显示。

③按[F1](输入)键,输入

键,※2)

④按[F4](确认)键。

⑤照准后视点,按[F3]

(是)键返回放样菜单。

283°

照准?

输入列表AZ确认

123.450m

E=987.640m

※1)..每按一下[F3]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

坐标数据依次切换。

※2)“>

3)..直接输入设置角

③按[F3](AZ)键,进入后

视角输入显示。

后视角度值。

123°

16′18″..

按[F4](确认键)

⑥照准后视点,按[F3]

(是)键返回放样菜单。

⑤按[F4](确认键)

[123.1618]

HL:

HL:

输入列表PT#确认

HL=123.1618

※1)每按一下[F3]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

坐标数据和点号调用依次切换。

7.5实施放样

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2)直接输入坐标值

例:

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①使仪器显示放样菜单

界面。

放样

②按[F3](放样)键,显

Ref.Hr:

FOIF001

FOIF002

FOIF003

▲▲[]

两次

▲放样点

F003

※4)..

F003

⑥输入Ref.Hr(棱镜高)。

输入

⑦按[F4](确认)键。

放样点的水平角计算值

仪器到放样点的水平距

离计算值。

[F4]计算值

44°

38′29″

173.464m

极差坐标——..下点

⑧按[F1](极差)键。

dHR:

对准放样点仪器应转动

的水平角=实际水平

角-计算的水平角。

当dHR=0°

00′00″时,即

表明放样方向正确。

[F1]dHR:

12°

34′56″

dHD:

dZ:

瞄准模式坐标下点

⑨按[F1](测距)键。

对准放样点尚差的水平

距离=实测平距-计算平

距离。

dZ:

对准放样点尚差的高差

=实测高差-计算高差。

-34.333m

2.000m

测距模式坐标下点

⑩当显示值dHR,dHD和dZ均

小于允许误差时,则放样

点的测设完成。

※5)

00′00″

0.000m

51

(⒓)按[F3](坐标)键,即显示

※6)

(⒒)按[F2](模式)键可以选择

测距模式。

(13)按[F4](下点)键,进入下

一个放样点的测设(重复本

节操作),点号自动加1。

dN:

123.345m

dE:

dZ:

瞄准模式极差下点

放样

..粗测

..跟踪

[F3精测]确认

※4)如果文件中不存在所需的点号或坐标数据和测站数据相同,

则自动清空点号输入栏,要求输入已知点,(内存中确实存

在)。

※5)操作中,一般先将dHR通过转动水平度盘,使其接近0,

然后在此方向上设置棱镜,通过测距使dHD和dZ小于允

许误差。

※6)按[F3]键可以使显示在极差和坐标之间进行切换。

注:

放样后,根据精度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定测和以何种方式

定测。

定测:

测量放样点的实际坐标(即坐标测量)。

7.6设置新测站点

当现有控制点与放样点之间不能通视时就需要设置新点。

并存

入坐标文件,在新测站点可以调用。

7.6.1侧视法

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上,用侧视法(极坐标法)测定新点的坐

标,这里坐标存入坐标文件,以后也可以调用。

在进行侧视测量之前,需先作好仪器定向工作

①进入放样菜单1/2按

[EDM](下移),进入放样

菜单2/2

②按[F2](新点)键。

③按[F1](侧视法)键。

④按[F2](列表)显示坐标

[EDM]

[F2]

放样2/2

选择文件

新点

格网因子

新点

侧视法

后方交会

选择文件

⑤按[

(下移)键,可以使文件列

表向上或向下翻动,选择

一个工作文件。

[ALL]

[EDM]

@FOIF_001/0024

FOIF_001/0018

FOIF_001/0016

——..浏览——..确认

FOIF_001

@FOIF_001

⑦按[F1](输入)键,输入新点

名称,按[F4](确认)键确认。

⑥按[F4](确认)键,文件被确

认。

⑧输入R.HT(棱镜高)。

⑨照准新点,按[F3](是)键进

行距离测量。

⑩按[F3](是)键。

点名与坐标

值存入坐标数据文件显示下

一新点输入菜单,点号自动

加1。

※3)

点号

侧视

输入查找——..确认

棱镜高输入

R.HT0.000m

输入————确认

R.HT1.000m

瞄准?

是否

记录?

PT#:

F002

输入查找——..确认

HD*<

测量...

※1)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文件名。

※3)当内存空间满时就会显示出错信息。

7.6.1后方交会

在选定的新站上安置仪器,用最多可达5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这

些点的测量数据计算新坐标,后方交会的观测如下:

*距离测量后方交会:

测定2个或更多的已知点。

测站点坐标按最小二乘法解算。

选择新点时应确保新点不在几个已经点构成的外接圆上,否

则新点的坐标具有不确定和不可解算性。

已知点A

已知点B

已知点C已知点D(最多可达5个点)

新点(测站点)

①进入放样菜单1/2按

..选择文件

..新点

..格网因子

](下移),进入放样

③按[F2](后方交会)键。

输入查找不存确

④按[F1](输入)键,输入

I.HT:

0.000m

仪器高输入

新点号,按[F4](确认)

键。

※1)[F4]

⑤按[F1](输入)键,输入[F1]

仪器高,按[F4](确认)输入仪高

※2)[F4]

⑥按[F1](输入)键,输入[F1]

已知点A的点号,按输入点号

[F4](确认)键。

⑦按[F1](输入)键,输入[F1]棱镜高输入

棱镜高,按[F4](确认)输入镜高

[F4]R.HT:

N001#

输入列表坐标确认

R.HT:

⑧照准已知点A,按[F3](是)键。

23′45″..

测量中...

⑨进入已知点B输入显示。

N002#

⑩按照⑥-⑧步骤对已知点B

进行测量,当用[F3](是)键

测量3个已知点后,残差即

被计算。

选择格网因子

格网因子不变

更新格网因子

⑾按[F1]或[F2]键,选定坐标

格网因子,以便计算残差。

[F2]利用当前测站高程自动

更新格网因子。

[F1]残差

dHD=0.120m

dZ=0.003m

下步——G.F.计算

⑿按[F1](下步)键,可对其他

已知点进行测量,最多可达

到5个点。

[F1]N003#

⒀按⑥-⑧步骤对已知点C进行

测量。

57

⒁显示测量值。

1.234m

0.001m

下步————计算

⒂按[F4](计算)键,即显示标

标准差

准偏差。

=0.000sec

——..下页——..坐标

⒃按[F2](下页)键,显示坐标

值标准偏差。

按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