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全文)
2.再读课文。
(第二次读完文章后,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给课后“我会认”的
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词,把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三读课文。
(第三次读完文章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
二、合作、探究
1.各小组检查识字预习情况,并展示。
2.朗读比赛。
3.自主、合作、探究:
(1)从文中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理解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3)你还能用文中几个词语说一段话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说话导入
二、巧巧手,练习写字。
三、测评、拓展
四、巧巧手,练习写字。
学(教)后记:
1.秋天的图画
1.会认8生字,会写个8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课时
()( )( )( )( )( )( )( )( )
图梨笼浪粱勤燃劳
2.填空。
梨树挂起()的灯笼,苹果露出()的脸颊,
稻浪翻起()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全文)
2.再读课文(第二次读完文章后,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给课后“我会认”的
3.三读课文(读后标出自然段)
4.四读课文。
(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5.五读课文。
(读后试着提出一些问题)
各六人小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
1、先自读一遍课文。
2.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两个同学检验识字情况,不认识的互相教一教。
4.小组长选择展示方法:
a.选一个人来读,并组一个词。
B.六人开火车读生字要组词。
C.六人共同读生字。
三、总结。
一、说话导入。
二、读课文。
读后试着提出一些问题)
三、巧巧手,练习写字。
四、测评、拓展描一描,写一写。
五、检测。
组词
波( ) 浪()安()做()
皮()很()字()作()
2.黄山奇石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把下列生字注上拼音并口头组一个词。
()( )( )( )( )( )( )( )()()()
区尤其仙盘峰胳当著巨
2.文中介绍了哪些奇石?
1.会认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词,把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三、集体读课文
讨论读课文应该注意那几点.
1.会写8个生字。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文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你还能想象出多少种奇石形状?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说。
三、小组给其它石头起名字
五、测评、拓展
1.组词
尤( ) 其()安()站()
龙()区()它()块()
2.仿照2-5自然段,黄山奇石还有什么形状,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六、总结回顾
3.植物妈妈有办法
1.会认“旅、蒲”等生字。
会写“已、甲”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读熟课文,识记本课要求的生字。
2.积累AABB型好词。
3.从课文的有关词句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轮流读课文,至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3.划出描写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4.组内交流互相识记生字
5.教师点拨引导。
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类指导。
如:
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
1.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植物名称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靠什么传播种子.
2.通过合作,我还了解了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植物名称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靠什么传播种子
1.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1.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1.读熟课文,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用课文中的“已经、告别、准备、旅行、纷纷”造句。
3.从课文的有关词句中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
1.我能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我能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歌。
3.我们还知道许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1.指导观察。
要把这10个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2.学生按笔顺自主写字。
第一遍描红,第二、三遍写正确,写美观。
3.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1.我会组词。
已()分()娃()由()
己()纷()洼()甲()
2.我能写出反义词。
仔细——许多——
4.古诗两首
1.会认10个字,会写6个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熟读古诗。
学习《赠刘景文》
1.读熟《赠刘景文》,识记本首诗要求会认的生字。
2.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
1.同桌互读《赠刘景文》,读得通顺流畅。
2.说说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写好它们。
3.感情读诗,且结合插图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
三、汇报展示
四、测评、拓展
我会组词。
于()干()经()径()顺()须()
学习《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一、复习引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
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小组内互读古诗,且结合插图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师生交流: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
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霜 径
2.师范写。
3.生描习字册,师个别指导。
七、测评、拓展
1.我会背诵。
山行(杜牧)
2.我会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描写秋天千古名句。
如果我是诗人,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会说。
语文园地一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学习重点: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学习目标
1.完成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我会写”“日积月累”“读读背背”相关的练习。
2.体会学习积累的基本规律,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我的发现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
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
我会认
1.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
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2.扩词练习。
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我会写
1.认读其中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
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
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
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
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
宝、它、安、完、言、家、定
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读读背背
1.小组合作练读。
2.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
3.鼓励学生背诵短诗。
2.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口语交际
1.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自己找喜欢的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
3.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
4.小组汇报
1.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2.同意意见后,小组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3.小组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
4.小组讨论,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
干什么?
做哪些准备?
1.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2.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
3.设计一份秋天的礼物,送个最尊敬的人。
练习课
能够将观察到的秋天景色用语言表达出来。
能够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一、导入.
二、交流观察到的秋天景色.
1.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
学(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