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2029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取水头部及进水口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调Word格式.docx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兴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方案进水口开挖深度4.2m,取水头部管槽最大开挖深度5.65m,取水头部最大开挖深度7.2m。

3.2地质及水文情况 

3.2.1地形地貌

蓄水池地段:

拟建场地蓄水池基本完成,交通便利。

场地未完坝堤自然地面标高在3.0m左右(1985国家高程基准),蓄水池底标高-1.0m。

拟建场地地处苏北滨海平原,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第四纪地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形成广阔的平原地貌,本区地貌类型为滨海相沉积平原区,钻探范围内表层填土下第2~8层土为Q4滨海相沉积物。

3.2.2场地土层分部

根据钻探所揭示,拟建场场地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素填土:

灰褐色,湿,以粉质黏土为主,夹较多植物根茎,土质松散不均匀层底标高:

0.10~1.68m,层厚:

0.50~2.50m。

拟建场地内普遍分布。

2,粉质黏土:

灰褐色,饱和,可塑,向下渐变为软塑,见铁锰氧化物屑,局部夹粉土团块,土质欠均匀。

层底标高:

0.51~0.78m,层厚:

0.00~0.90m。

拟建场地明塘及暗塘部位缺失。

3,淤泥质粉质黏土:

灰褐色一灰色,饱和,流塑,夹粉土团块或薄层,土质欠均匀。

-12.01~-10.74m,层厚:

7.20~12.20m。

3A,砂质粉土:

灰色,湿~很湿,稍密,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层厚

3-25m

土质不均匀。

-4.81~-4.74m,层厚:

3.50~4.20m。

拟建场地该层土分布

不均,局部发育。

3B,砂质粉土:

灰色,湿~很湿,稍密,局部中密,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层厚2~10m,土质不均匀。

-8.94~-7.71m,层厚:

0.00-1.20m。

拟建场地该层土分布不均,局部缺失。

4,粉质黏土:

灰色~灰绿色,饱和,可塑,夹少量钙质结核,核径0.5~1.0cm,土质欠均匀。

-13.11~-12.03m,层厚:

0.60~1.50m。

5,黏质粉土:

灰色,很湿,稍密,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层厚3~5mm,具层理,土质不均匀。

-14.83~-12.79m,层厚:

0.00~2.10m。

拟建场地该层士分布不均,局部缺失。

6,黏质粉土:

灰色,湿一很湿,稍密~中密,局部夹粉砂团块或薄层,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层厚2-5mm,具层理,土质不均匀。

拟建场地该层土分布不均,局部缺失,局部钻至自然地面下20.30m未钻透。

7,砂质粉土:

灰色,湿,中密,局部密实,夹淤泥质粉质质黏土薄层,层厚1~3mm土质不均匀。

-17.41~-15.53m,层厚:

0.00~4.00m。

8,黏质粉土:

灰色,湿一很湿,稍密,局部中密,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层厚3~8m,具层理,土/行不均匀,钻至自然地面下20.30m未钻透。

3.2.3地下水条件

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其次为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3层及以上土层中,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其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和侧向迳流;

承压水赋存于第4层以下粉土与粉砂层中,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承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迳流。

地下水迳流缓慢,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四、作业条件 

4.1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可能需要断路,编制方案前已与施工区域内其他施工队伍沟通好,待征得其他队伍同意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4.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坑的灰线尺寸,已准备就绪。

4.3施工时,应及时跟进设置基坑土方标高控制标志,防止错挖或超挖。

4.4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4.5各施工机具经空载试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严禁各机具带病施工作业。

4.6开挖作业的机械已经到位,包括挖机、装载机、自卸车等。

4.7熟悉图纸充分理解取水头部及进水口的结构构成,各部位使用功能,定位尺寸,结构标高,施工工艺及操作流程。

4.8基坑周边无其他建(构)筑物,可按坡率进行机械大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围护栏杆,并刷红白警示漆。

4.9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做好坡顶变形监测工作。

五、作业准备 

5.1施工机具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反铲挖土机

PC220

2

自卸车

30T

3

潜水泵

JQB

高扬程型

4

铁锹

6

5

彩条布

5.2劳动力计划

项目经理

1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施工员

质量员

测量员

材料员

电工

自卸车驾驶员

2人

挖掘机驾驶员

普工

6人

5.3现场准备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在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按方案确定的坡度、基坑边线,在需要作业的区域的两边撒出白灰线来,以控制作业时少挖或者超挖。

2)夜间施工时,照明已满足施工要求。

3)水平控制点已检查且完好无损。

4)出土口、回填时的临时道路已铺设完成。

5)边坡形成后基坑顶的围栏或护栏搭设好、地面截水沟同步完成。

六、主要管理人员职能 

6.1施工员、技术员:

负责本部位的全部施工技术监控、交底,安全质量进度的控制,施工日记等施工资料的填写,负责现场技术交底;

6.2质检员:

负责该部位各分项的质量检查、联系总包(监理)、建设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对该部位的验收工作,还有各种资料的收集、交资料室归档等工作;

6.3安全员:

全面的安全监督工作,安全员在安全负责人指导下负责本部位的安全监督及组织班组进行安全学习,负责安全资料的填写、整理,注重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6.4测量员:

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规范及图纸要求,对现场进行水平控制及对现场高程进行复测、并且按方案要求对基坑进行监测。

七、施工布署及主要操作流程 

现场其他施工单位承建的工程已进入尾声与本土方工程无冲突。

取水头部自然地坪标高2.5m左右,开挖前将场地进行卸土处理,卸土至标高1.6左右,卸土范围为基坑坡口线向外12m。

基坑开挖底标高-4.2,挖深5.8m。

现场坡脚范围内有16.2m宽水泥搅拌桩(基坑下10.1m深),另外坡顶处有一排1.2m宽9.5m深水泥搅拌桩,基坑拟采用二级放坡开挖,一级坡挖深2.9m,坡率1:

1.2,二级坡挖深2.9m,坡率1:

1.8,二级坡平台宽度3.5m。

取水头部前端在蓄水池中土方挖深4.8m,坡率1:

1.5。

由于基坑坝堤侧有两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渗水主要为取水头部前端部分,开挖前在端部外沿埋设三口Φ300管井进行降水,具体位置见开挖平面、剖面图。

另外取水头部管槽采用一级放坡,坡率1:

2.2,基坑明排水。

进水口基坑采用一级放坡,坡率参照管槽坡率,基坑明排水。

坡率法开挖:

施工放线→降水井施工→一级坡面形成→二级坡面形成→基底排水沟及集水井修筑 

八、土方开挖作业工艺流程 

8.1边坡确定 

根据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挖方范围绝大数处于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约6.7~14.2m。

不考虑坡脚、坡顶水泥搅拌桩作用,一级边坡系数取1:

1.2,二级坡边坡系数取1:

1.8,开挖深度约为5.8m,坡顶荷载按10KPa考虑,经验算边坡处于安全状态,验算详见附件。

取水头部端部蓄水池部位,开挖深度为4.8m,采用一级放坡,放坡系数1:

1.5,坡顶荷载按5KPa考虑,经验算边坡处于安全状态,验算详见附件。

取水头部管槽挖深超过5.0~5.2m,边坡系数取1:

2.2,坡顶荷载按10KPa考虑,经验算边坡处于安全状态,验算详见附件。

进水口边坡系数参照管槽边坡系数,无需另行验算。

8.2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220反铲挖土机进行放坡、分层分段大开挖。

土方开挖时,由南向北退挖,并在沿蓄水池坝堤基坑范围内设围护栏杆,具体见土方开挖顺序平面图附件。

1)土方开挖前根据确定的边坡及范围用白灰撒出边线、按土方开挖平面图所示,基坑开挖出土出土通道为蓄水池坝堤。

2)本工程土方开挖必须由专人指挥开挖,不得无专人指挥进行土方的开挖作业。

3)基坑周边3m范围内禁止堆载,基坑3m范围以外堆载不大于10Kpa。

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放坡进行,分层开挖深度不应大于2m,并随挖随进行修坡。

5)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挖土的同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准备,以防坍塌。

6)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300mm左右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7)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8)修帮和清底。

在距基坑底设计标高300mm处修帮,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坑宽标准,以此修整基坑边,最后清除坑底土方。

9)基坑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8.3边坡防护措施 

8.3.1开挖基坑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不得在基坑周边堆放土方。

8.3.2在基坑的东侧设置土方运输通道。

8.3.3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

同时应在基坑上口边线外侧做好挡水沿,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3.4开挖过程中,可采用薄膜对其边坡进行遮盖且及时排除坑内的积水,以防雨水冲刷边坡造成塌方。

8.4排水措施及雨季施工措施 

8.4.1排水措施 

根据勘察报告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3层及以上土层中,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其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和侧向迳流。

现场坝堤坡脚、坡顶有两排水泥搅拌桩,地下水只可能在取水头部前端基坑渗入,排水措施则可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取水头部前端(蓄水池内部位)深坑内设集水井及地面截水的方式结合的方法排除地表水及土层内的含水,在取水头部前端深坑外沿设三口降水管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

1)地表排水:

距坡顶1m外设300*300高土挡水沿,并做好坡顶的安全防护工作。

2)坡底根据水量大小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明排。

3)降低地下水位:

在取水头部前端外沿设三个A300降水管井,确保地下水位能够有效的下降。

管井应在土方开挖前1周开始抽水,待土方回填完毕后停止抽水。

降水计算见附件

4)基坑排水:

在取水头部前端深坑内两个角设置500×

500×

800mm深的集水坑,基坑底四周设200×

300mm排水沟与集水坑相连,排水沟距坡脚的距离不小于300mm。

采用水泵将水排至北侧生产河中,且排水管不得有破漏现象造成水外流,以免影响边坡。

5)开挖后视基坑内水量的大小,随时加设水泵数量,使集水井内的水及时排除。

6)施工期间24h安排人员进行抽水,确保基坑内不积水。

8.4.2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时,加强对基坑的观测。

2)对坡面处及时加盖薄膜,防止雨水冲刷坡面。

3)土方开挖尽量避开雨季开挖,必须开挖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对已开挖好的边坡及时采用薄膜进行覆盖,基坑内适当位置设置集水坑,并挖排水沟与之连通,确保基坑内不积水,以免基底土被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4)发现基坑边坡有少量坍塌趋势时,就立即停止开挖,待处理后方可进行开挖。

8.5土方开挖应注意事项 

8.5.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8.5.2基底未保护:

基坑(糟)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8.5.3施工顺序不合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8.5.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等所需的宽度。

8.6基坑监测 

采用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对基坑进行监测,具体如下:

8.7.1基准网的建立 

为了科学地预测基坑支护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因此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与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基坑变形和沉降观测,并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范规定(3.0.3条),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安全可控。

8.7.2基坑支护变形观测 

(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 

在基坑边坡蓄水池坝堤顶上布置基线一条,基线上设3个变形观测点,同时又作为沉降观测点。

(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 

利用本工程的坐标及高程水准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基坑边监测点一起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

(3)观测方法 

1)水平位移观测 

在控制点上设站,用全站仪观测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读数及基坑开挖后的变形读数。

2)沉降观测 

对基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

首先自远离基坑的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基坑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3型水准仪。

(4)观测时间的确定:

基坑类别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5~10m

开挖深度(m)

5~10

1次/1d

板底浇筑后时间(d)

≤7

1次/2d

7~14

1次/3d

14~28

1次/5d

>28

1次/10d

(5)场地查勘与记录:

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

(6)报警值 

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类型

二级基坑

累计值/mm

变化速率

/mm•d-1

绝对值/mm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坡顶水平位移

放坡

50~60

0.6~0.8%

10~15

坡顶竖向位移

5~8

根据本项目场地其他部位开挖情况及经验,当位移变形值超过6㎝或有明显滑坡、倾覆征兆时,应停止施工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详后述),待处理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8.8质量标准 

8.8.1保证项目 

基坑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如有扰动则采用中砂或碎石砂进行补填且压实。

8.8.2一般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检查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九、管井施工

9.1施工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钻孔定位→钻孔→清孔→安装混凝土管井管→回填砂砾过滤层→封口→洗井→安装水泵及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基础施工→管井封闭→设备退场

9.2施工方法

(1)本工程控制水位标高为-6.7m。

(2)在基坑取水头部前端外沿布置两口浅降水井,降水井深7m,使降水井下部位于③B层砂质粉土中。

(3)管井埋设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方法成孔。

降水井直径500mm,滤水管直径400mm,钻孔底部应比滤水井管深500mm,下部按梅花型在进水位置开孔做进水滤管,孔径5~8mm,间距50~80mm,进管外包滤网,井孔与进管之间填砾层,滤砾直径控制在2~7mm,井管下部设置2.0m的沉淀管。

井管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泥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的畅通,然后下管。

(4)降水井兼做水位观测井,在基坑开挖起,至土方回填时止,对井内水位进行观测记录。

若有不明原因的水位快速下降,应立即报警,并分析原因。

必要时,可采用回灌,以免水位快速下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5)水泵采用1.5KW潜水泵、流量10-15m3/h。

每个井管设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小于单口滤水井涌量时,可加大潜水泵功率。

十、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

10.1质量保证措施

10.1.1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熟悉图纸和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口头和书面交底(包括质量、工程量、施工要点、安全、文明等措施),并进行签字确认;

10.1.2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随挖随运,并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严禁在基坑顶部两侧15m范围内堆土。

10.1.3检验验收,严格按三检制度进行,落实层层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0.1.4定位轴线、控制点应经常复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弹线前须全面检查合格方可进行。

10.1.5工程技术资料做到同步、齐全、准确。

10.2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0.2.1土方开挖换填的质量验收标准

(1)基底标高0~-50mm;

(2)底面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0~+100mm。

10.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图

十一、作业安全要求及措施 

11.1安全教育措施 

11.1.1加强对进场职工进行安全施工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保、互保意识。

同时,坚持班前安全活动,以提高工地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自觉执行我公司制订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11.1.2在工程施工中,认真执行国家“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施工现场临时安全用电规范”,以及有关防雨、防滑、防雷、防署降温和防毒等安全措施。

11.1.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不得穿高跟鞋和拖鞋开工,工作前和工作时间不准饮酒。

11.1.4工地各部部位按规定悬挂安全色标。

11.1.5非施工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基坑内、周边逗留。

11.2主要安全施工措施 

11.2.1进入施工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光脚、光膀子进行放工地施工作业。

11.2.2施工前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施工所用电缆线必须认真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11.2.3场区生产用电设备需派专业管理人员,无关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上岗时应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下班时应关闭现场电气闸刀。

11.2.4挖土机、打桩机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严禁酒后作业。

11.2.5起动电压降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否则应加大导线截面。

11.2.6电机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Ω,达不到要求时,可进行烘干。

11.2.7场内一切电源、电线安装、拆除,必须由正式电工负责,并做好班前班后的检查工作,特别要检查是否漏电。

11.2.8电源线、电焊线禁止接触氧气瓶、乙炔瓶,也禁止在氧气瓶、乙炔瓶的周围经过;

11.2.9基坑周边5m内不得集中堆载材料。

11.2.10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机械操作室内。

11.2.11基坑上口周边设置一圈围护栏杆,并悬挂“临边危险”“禁止跨越”等警示牌。

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2.1文明施工 

12.1.1现场围护措施 

基坑形成后临边均采用栏杆进行围蔽,且悬挂不准攀登等警示牌,基坑四周围栏顶部设警示灯。

在基坑的西北侧设专用上、下安全通道。

夜间施工照明充足,在基坑入口处设置灯塔进行照明。

12.1.2 

施工场地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所有不动的管道、线路尽量暗埋。

(2)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平坦、无散落物。

(3)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畅通、不积水,对于施工中流出的泥浆要及时清扫,严禁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

(4)施工现场适当地方设置茶水点和吸烟点,作业区内禁止吸烟。

12.1.3 

材料堆放 

(1)建筑材料、料具必须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堆放。

(2)建筑材料及其他料具等必须做到安全、整齐堆放(存放),不得超高。

12.2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控制措施

扬尘

大气污染

土方运输车辆顶部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车辆上厂区道路前由人工对轮胎的粘土进行清理,路面洒水压尘,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

施工响声

噪声

积极采用低噪声设备。

建筑垃圾

污染环境

1、及时清理场地,垃圾集中用填埋或外运处理。

2、现场的设施、设备专人管理,需处理或运走的及时处理。

废水、废油

1、设备、车辆检修、清洗作业处等产生的污染水统一合理排放的排放到指定点。

2、污染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生活、生产污水经排水沟汇集,再通过沉淀、隔油、加药等物理化学处理,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

12.2.1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和程序文件。

12.2.2因施工产生的弃渣,做到及时清理装袋、埋填或外运。

在进行可能产生弃渣的作业前,做好布置、处理计划,防止弃渣冲蚀河床或淤积河道。

12.2.3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减少大气污染。

12.2.4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减少焊接切割等工序对地面和邻近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