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47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汇总文档格式.docx

YingYan,CollegeofLiberalArts

英文摘要

TangDynastyisabrillianteraofChinesepictorialarts.Duringtheprocessofdevelopment,Chineseclassicalpoetryhasabsorbedtheapplicationofcolorsinartistic.MengHaoran’spastoralpoetry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effectivedeploymentofcolors,mainlyusingthoselightcolors.ThispaperwasanalyzinginsipidpoeticstylefromMeng’sapplicationoflightcolors,makingoutnaturalstylefromcolorcollocationofhispoems,whichfurthermoreembodiedthecharacteristicsofpastoralpoetry,andwalkingintothedeepestofpoet’sheartwithcolorimageasapointofpenetration,experiencingthechangeofhismood,understandinghismentalrealm.

英文关键词MengHaoran;

Colors;

Style

 

论孟浩然诗中色彩意义

应彦文学院

摘要:

唐代是绘画艺术的辉煌时代,我国古典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运用。

关键词:

孟浩然;

风格

OnthesignificanceofcolorsinMengHaoran’spoetry

Abstract:

TangDynastyisabrillianteraofChinesepictorialarts.Duringtheprocessofdevelopment,Chineseclassicalpoetryhasabsorbedtheapplicationofcolorsinartistic.MengHaoran’spastoralpoetry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ofeffectivedeploymentofcolors,mainlyusingthoselightcolors.ThispaperwasanalyzinginsipidpoeticstylefromMeng’sapplicationoflightcolors,makingoutnaturalstylefromcolorcollocationofhispoems,whichfurthermoreembodiedthecharacteristicsofpastoralpoetry,andwalkingintothedeepestofpoet’sheartwithcolorimageasapointofpenetration,experiencingthechangeofhismood,understandinghismentalrealm.

Keywords:

MengHaoranColorsStyle

绪论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诗乐舞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绘画艺术也大放光彩,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

绘画的题材内容不断丰富,有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花鸟画等。

画家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点,作画技巧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方面,尤其是色彩方面的运用。

我国古代诗人喜欢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曾称诗和画是“同宗异体”。

唐诗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绘画的色彩因素,王维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被誉为水墨山水画的始祖。

他擅长绘画,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诗歌也是十分讲究设色的。

苏东坡曾经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阳人。

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名,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诗中色彩的丰富比不上王维,却更能体现水墨山水的清逸淡雅。

孟浩然的诗不多,也是田园诗的宝贵的遗产。

他在不惑之年奔赴长安,进士落第,在吴越一地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达到一种物我同化,水乳交融的境界。

他的诗中,大多以清淡平和的心态,写清淡自然之物,而诗中采用的色彩多为清淡的冷色调。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水回青嶂和,云渡绿溪阴”……孟浩然传世的二百多首诗歌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色彩是“青”、“绿”(“翠”)、“白”,综观孟浩然的诗歌,他喜欢用淡色,偏暗的冷色调来描写。

一、色彩与清淡的诗风

诗歌中的用色大致分为三种,有的浓丽,有的淡素,有的介于浓丽和淡素之间。

孟浩然诗中大多用淡素色,少部分在浓丽淡素之间选色,有的浓中见素,有的淡中见丽,很少用金,红,紫等色,多为黄,青,绿,白等色,其中青、白两种颜色尤为常见。

据统计,青色用30处,白色用28处,翠用16处,绿色用10处。

严格来说,翠不算是一种颜色,可是它却他能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引起人的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里把它当成绿色系。

山水中的最基本的颜色就有青、绿、白,这些颜色在绘画中称为固有色,用固有色来描绘自然景物,使他们更为冲淡自然。

从色彩的接受心理来说,青绿白给人带来平和宁静的心,融入到山水中,容易引起与诗人的共鸣。

这三种颜色明净清澈,清新流丽,容易使人心境淡泊,宁静致远。

白色纯净无暇,可以作为一切色彩的底色;

青色素雅朴实,清新恬淡;

绿色明丽活泼,包含无限的生机。

这三种色彩的映衬下,田园风光清淡恬静,流露着诗人的心境。

所以孟浩然的山水诗在色彩上给人以清空淡远之感,诗人好像能从中呼吸到山气云气,感触到水天之光。

有的诗句中没有颜色词,他们的物象呈现出的色彩也是这几种颜色。

比如《途中遇晴》: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这句写傍晚天气放晴,雨霁初开,傍晚斜阳,白云渐渐隐去,看到远处山峦。

新晴的天光和落日的夕阳余光交合成淡淡的黄色,在这淡黄的色调上隐现出几座青山,屡屡白云,清新素净,淡淡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孟浩然设淡色来创造出这种清淡的意境。

正如闻一多先生说: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诗如其人,孟浩然比较喜欢淡色来描写山水田园。

当然,这与孟浩然的生活环境本身也是分不开的。

孟浩然醉心于自然山水,才尤其喜爱田园风光。

唐代的人本来就希望在山水中遨游,感受自然风光。

孟浩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愿望,希望出仕。

于是醉心于田园风光也不忘“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

开元十八年,他落地还乡,心潮难平,于是开始漫游吴越,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自洛之越》较集中地反映了他此时的心情: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阳京。

为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酒,难论世上名”。

孟浩然一生生活经历比较单纯,除了数次进京求仕之外,曾过吴越之游,其余就是大多是在田园度过。

张祜曾经说过“襄阳属浩然”,其实浩然也属于襄阳,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这里度过。

即使他漫游各地,还是认为“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可想而知,孟浩然对襄阳何等的钟爱。

“目既往还,心亦吐呐”(《文心雕龙物色》),这就是说眼睛看到的心里自然要倾呐。

田园的恬淡更让人悠闲自得,与诗人的内心更为切合。

孟浩然内心平静自然,清淡宁静的诗风多是由此而来。

这种自然恬静与青白绿三色的特性相通,诗人于是格外青睐这三种颜色。

前人以“清”和“淡”来概括孟浩然诗歌的总体风格。

清淡是孟浩然诗中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种风格和魅力。

若以中国绘画相比,孟浩然的诗就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墨气氤氲,色彩清淡。

清在孟浩然诗中多处出现。

清,清新活泼,明净娟秀,与它相对的就是繁冗浓丽。

《雪浪斋日记》曾经评论其“清深闲淡”孟浩然诗里清幽,清空,清旷,清淡的美与他的诗中色调是密不可分的。

李白曾经说他“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孟浩然的诗歌中多次出现“清”字,“松泉多倾清响,苔壁饶古意”“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诗中“清”用于形容多个方面,有关于水,关于人,关于时间,关于人的容颜、思想等,透漏出诗人清高绝俗的情趣、恬淡潇洒的风度,创造出清新浑整的意境。

他通常在诗中营造比较淡的色彩,色调偏暗的氛围。

淡主要通过青白两色来写,他用一种近似于白描的手法来写,没有刻意的描摹雕琢。

他的诗歌中景物多是淡色的,不着粉饰,极少采用华丽耀眼的色彩,还有很多以淡色物象出现,这些景物主要有两种:

植物意象和水意象。

其中植物意象有松、藤、萝、竹、兰、柏、杨、柳、苔、蔓等,水意象有潭、水、泉、溪、河、川等。

这类意象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占据了好大部分。

诚然,孟浩然诗歌中的色彩是淡的,所选景物的色彩亦是淡的,于是创造出意境也是清淡的。

在这些清淡的意象里,离不开色彩的渲染。

他创造了“清”“淡”这两个意象群,不管是在诗歌的意境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清淡美,更能符合山水田园诗的特称。

以下主要从创造意境的色彩方面来说。

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气势与境界都很秀气,他也常常以宏观的淡美的色彩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

如:

《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诗中的香山,着以“翠”色相映,让人不禁联想:

在那天机高远、迷蒙飘渺香山,竹林中的小路旋转深远,那里一片翠色空蒙,一切显得更加静谧恬淡。

再如《登鹿门山怀古》中“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描写,翠色朦胧,山光淡美。

境界浑然而又疏秀,透出一种清逸深秀的美。

孟浩然在中等场面的描绘上也时常用到色彩的点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全诗清新自然,让人如沐春风。

诗人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绿树掩映,青山环抱的农庄,洋溢着清澈有味的农家生活和清新,朴素,淡雅,浓厚的故人情谊。

整首诗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画,自然清淡,恬然亲切。

运用“绿”“青”两个色彩词,色彩搭配和谐美好,远近层次清晰,在田园风光之中跃然而出,相映成趣。

诗人那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风格,也折射出当时的人们的审美情趣。

全诗语言质朴,结构浑然一体,毫无半点修饰,与孟浩然的清淡的诗风是一体的。

孟浩然色诗歌的清淡还喜欢从小处入手,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意象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意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是诗人能抓住这一点,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也是他这一类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

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援。

”(《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在色彩清淡的“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灨石两岸的层峦叠嶂。

再如如烟似梦的暮色,“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赠王九》);

有恬然柔美的月色,“青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

有柔和幽淡的晖色,“川暗夕阳近,孤舟泊岸初”(《宿武陵纪事》),“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西山寻辛谔》)……孟浩然选择这些淡雅朦胧的自然光色作为他的山水画的底色。

自然景物所呈现出的色彩往往强烈,而孟浩然在日暮黄昏,清清月光里描绘他的山水图景,一景一物仿佛都是用淡淡的水墨点染而成。

为自然景物着色,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

孟浩然的诗中的色彩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少了许多,看似平淡的色彩中创造了他的恬然清淡的意境,淡得平实,淡得自然。

这些淡的色彩的运用与他的清淡的诗风是相映衬的。

他的这种清淡的诗风也透出了他的诗歌的美学追求。

二、色彩搭配与自然朴实的特点

可以说绘画色彩搭配是一种艺术,那么色彩的搭配也是诗歌表现的艺术。

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够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与审美体验。

孟浩然的诗中对色彩的搭配,很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并不作刻意的雕琢,很随意,很自然,是水墨山水的清灵写意。

绿色和红色通常作为表现自然景物的互补色,孟浩然诗中很少出现。

我们通常说绿叶配红花,诗歌创作中也会注意到这点。

运用互补色进行对比映衬,能起到互相促进、互相烘托的作用。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刺激。

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了极为浓丽的色彩和强烈夸张的对比手法,用大面积的绿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调明丽而调和,将夏日的湖光景色写得明艳如画。

再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绿与红相谐,不仅突出了鲜亮夺目的红色,也描画了红与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二者相得益彰。

杜甫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同样具有绘画的鲜明感和直观感,在色彩对比转换中寄寓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感慨,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可是,孟浩然的诗中钟爱于青,绿,白这三种颜色。

王维也特别喜欢青绿两种颜色,诗中也常有比较明丽的颜色,比如绿和红两种对比色的运用。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乐园》)“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洛阳女儿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绿欲燃”(《辋川别业》)。

绿和红相称,给人视觉的冲击力,画面感十分强烈。

相比之下,王维的诗好像一幅笔意清润,色彩艳丽的水墨画;

孟浩然的诗,更像一幅清丽自然,随意点染的清新雅致的水墨山水画。

在为自然景物的着色搭配方面,孟浩然自然而然,随意而成,王维的诗中描绘景物重视色彩的搭配,可以说是匠心独具,看似描绘得天衣无缝,其实还是有刻意的雕琢痕迹。

王维喜欢用青和白两种颜色,尤其喜欢将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用,可以说将这两种颜色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

例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送严秀才还蜀》)……王维巧妙地把青和白运用到景物的描绘上,很高明,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也能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正是王维的精心营造,使青与白的组合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容易使画面呆板,缺乏灵活生动之气。

孟浩然运用颜色更多的是根据描写物象的需要,不作特别的陪衬。

在孟浩然的很多诗中,每一联中只是出现一个色彩,并不作前后的对称,比如“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远”(《舟中晚望》),“汗湿偏宜粉,罗轻讵着身”(《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异县非吾士,连山尽绿篁”(《行至汉川作》)……虽然诗句前后有色彩的呼应,但是色彩搭配灵活多样,随意为之。

在他的笔下,白色可用与青搭配,“手执白羽扇,脚步青芒履”,这两种颜色都是比较淡的;

白色可与红搭配,“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崔明府宅夜观妓》红色比白色稍亮,一白一红对比,总是营造出的色调偏暗;

青色可与绿色相配,“绿色村边和,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青绿色相互映衬,强化了青绿的色彩效果。

青色也可和红色相用,“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题梧州陈司马山斋》)青色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视觉冲击力增强。

红色应该算是一种比较醒目的颜色,活跃了画面的氛围,避免了画面色彩的单调。

可见,孟浩然诗中色彩搭配比较灵活,随意率性而成,他的笔下山水画卷灵动自然,浑然天成。

唐代诗歌追求自然,孟浩然对于清真自然美格外地推崇,较早地表达了唐代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追求,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就是在色彩搭配方面也很自然。

在为自然景色的着色方面孟浩然比较随意,往往根据诗歌的需要而搭配,运用得恰到好处,找不到雕琢的痕迹。

例如《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句描写写月夜下的清江: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树色苍然,江水清澈,明月当空,澄碧可亲。

明月的素辉映照在清江之上,反射出淡淡的灰白色,在灰白的色调上衬出玉一样白的月轮,烘托出灰青的树影。

正是这灰白,灰青的色调空旷幽清,与世人此时的心境极为吻合。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所以,孟诗中色彩运用往往与诗人的内心相关,在看似平淡的自然景物中投射上诗人最真实的心境,十分自然,并不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与诗中运用色彩的对称。

三、色彩意象与心境情感

色彩在诗歌中着力依附于意象的表现,意象可以说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表现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从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的不同时期的心境,读者随着他的情感的变化更能体会他的心理,他的思想。

(一)白色

白色,明亮朴素、淡雅高洁,是冷色,也是雅色。

古人喜欢用白色意象来构筑悠远冲淡、苍茫肃穆的意境,借此表达远离尘嚣、宁静淡泊的意境。

孟浩然喜欢白色,尤以白云意象为多。

白云自由自在,是作为纯洁、与世无争的象征。

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云无暇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传达出他平和、恬淡的心境。

他的精神境界是自由自在地归隐田园,安逸闲适地生活。

后来白云意象常常被人用来表达归隐思想。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武》),这里诗人用白云这个意象传达了隐士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诗人隐居在白云之中,心情非常愉悦。

白云也象征诗人归隐的思想。

他生活在唐代的“开元盛世”,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心理得不到满足,诗人寻求另一种方法让心灵得到解脱,于是他想要归隐田园,找到心灵的归宿,解脱心里的苦闷失意。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白云给人空渺飘远,淡远清空的感觉。

孟浩然求取功名的道路上坎坷曲折,但是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独守着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白云也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他在诗中多次抒发自己用世的报复和怀才不遇的悲愤,表现自己不肯趋事权贵的高傲品格。

他选择隐居田园,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纯真。

当然,孟浩然的诗中多次会出现白发,白头意象,这些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时常见的,诗人多用它来表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白发从色彩上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发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可是而今却难以实现。

正如李白诗中所说“朝如青丝暮成雪”,而今白头,可是还有许多抱负尚未完成。

所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白发中承载着诗人沉甸甸的愁思。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浩然希望得到重用,自幼抱负远大,“执鞭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固守穷!

”他胸怀宽广,昂扬奋发,于是喊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渴望能够有所作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闯虚”(《岁暮归南山》)这次落第,诗人心中极为懊恼。

牢骚满腹却无处发泄。

现实残酷,仕途坎坷,白发横生。

此时诗人对现实的绝望,对落第的悲愤无处可发,只能在自怨自艾,自嘲自慰中表现出来。

“南山归敝庐”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我解脱而已。

新春到来,大地一片复苏,可是诗人的白发催老,宦途渺茫,求仕无门,功名未就。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内心更是落寞惆怅。

诗人一生布衣生活,而又无可奈何。

白发、白首加重了孟浩然的人生中的悲剧色彩。

从诗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在前期白色多用于白云意象,而后期诗中经常会出现白头,白发,白首等意象,这主要源于诗人的心境的变化。

在前期,诗人胸怀抱负,满怀激情,觉得自己“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面对自然山水心中坦然无畏,从容不迫。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华已逝,却尚未取得功名,年岁不再。

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到白发丛生,却仍是归于田园,无奈归隐。

诗人的心中已经面对现实,只是当他看到自己白发,不免心中悲苦,即使在面对自然美景心中保持淡然,可是在这淡然之中有隐藏诗人浓烈的情感。

诗中固然流露出感伤幽独的思想感情,却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一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心。

李白曾经写过一首称赞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写出了孟浩然从红颜到白首的潇洒自然,风流自如,放弃达官贵人,选择了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

可见孟浩然不慕名利、自感淡泊,保持着自己的高风亮节。

(二)青色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

中国古代常以青红两色红颜弃轩冕代指所有颜色,除了白色(可视为无色)之外,大致可划分为红色系和青色系,青色通常包括蓝,绿,碧,苍,甚至黑。

青色同样为冷色,是正色。

诗人们常常在诗歌中使用青色意象描画山水田园,营造庄严肃穆的苍茫意境。

孟浩然偏爱这种颜色,诗中多次运用。

下面就列举几个例子。

《过故人居》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与王昌龄宴王十一》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舟中晚望》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济江问舟子》

君登青山去,余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

孟浩然用多次用到青山,不光因为山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变,与孟浩然的淡泊宁静的性子十分相似,也源于孟浩然对青字的喜爱。

青色可以说是最富于诗意,最能抒情的颜色之一。

孟浩然的笔下,青山不再是静止的,他是灵动的,承载了诗人的情感。

青山是富有灵性,富有情思的。

诗人笔下的青山随处可见,更多的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

青山也是诗人对家乡情结的写照。

孟浩然喜欢用青,也与诗人的情感抱负分不开。

孟浩然《咏青》:

“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

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

欲映君王史。

先标胄子襟。

精明如何拾?

自有致云心!

”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