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30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模块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分为: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D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识记a.由无意识为主,向有意识为主转化b.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c.情绪状态和外加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2保持a.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b.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c.儿童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

3回忆(再认与再现)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用追忆去提取信息,不可能正确评价自己记忆,水平仍较低。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合理组织各种复习,防止知识的遗忘(复习及时、方式多样,量要适当)。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利用具体形象材料;

激发情感体验;

培养学习兴趣、利用明显醒目的标志;

利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

人脑对于已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种类: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培养: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

2通过组织观察,积累形形色色的素材,为想象提供基础。

3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观察变成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想象,加强表象的意义和完善。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可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4)思维的类型、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类型:

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

直观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水平:

集中和发散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绝思维的创造程度:

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品质:

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5间接性6概括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经验。

指导和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深刻性及其培养(思维深度,如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法则能力)

2灵活性及其培养(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注意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迁移,一到学生进行“分散式”思维活动,精选例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

3敏捷性及其培养(思维过程的速度)

4独创性及其培养(认知深刻、独特、发散、新颖)

(5)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

过程:

1发现问题。

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2理解问题。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方式。

4检验假设。

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方法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

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质和量都影响)3定势与功能固执此外,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创造性: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

主要特征:

流畅性(心理活动畅通无阻,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想法,提出多种答案)、独创性(见解独特,不循常规,能标新立异)、灵活性(不受定势约束,触类旁通,构思新奇灵活)。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智力、知识、个性因素与环境。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1脑激励法,即头脑风暴法。

2吉尔福特提出的两个关键的智力活动:

发散思维和转化。

(策略:

扩宽问题、分解问题、常打问号、快速联想,暂不评价、持续努力的思考、形成联系、捕捉灵感)

培养措施:

广开思路、多中心注意、类比推理、心里安全、集中讨论、远距离想象,克服紧张。

(6)注意及其规律的运用

注意:

人的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和指向,是机体观察一定事物的定向活动。

分为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和有意后注意(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无须特别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运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征

B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A提高活动的目的性B激发学习动机C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明确目的和任务——一个重要条件

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学生思维——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正确教法,严格要求——重要作用。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环境的设置,尽可能保持周边的安静,教室的布置要适当,教师的穿着要适度。

教学方法要尽量防止单调呆板。

正确运用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相互转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考虑不随意注意,教育方向就有可能出错

必要的工作速度也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要多样化

教学内容难易适度。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

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发展:

A、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丰富性和深刻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的情感与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相联系。

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成为他们的主要需要。

是在集体当中完成学习的,因而,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集体对个人的评价和要求,都能产生复杂的情感。

在社会实践和劳动中,也能产生复杂的情感。

B、情感性质不断深刻。

从事物外部特征引起的情感转化为事物内部、本质引起的情感。

对个别具体事物的情感转化为对社会集体的情感。

C、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不会因外部情境的变化而很快的改变自己的情感。

能够控制一些目前的愿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并能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

D、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道德感发展、理智感发展、美感发展)

教育(培养):

A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使他们将各科的学习和积极的情感相结合。

B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直观影响。

利用榜样时,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注重结合讲解道德知识,利用表扬和批评的语言明确的作出肯定和否定,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C在实践的活动中体验情感,使学生将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D利用丰富情感的文学艺术,对学生进行间接影响。

E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情感的能力。

教师应多向学生讲道理,教他们辨明是非,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感。

运用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情感的优缺点,提高自觉控制情感的能力。

另:

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联系

2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感

3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意志:

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品质:

A果断性。

能够迅速的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觉醒。

相反的是:

优柔寡断和冒失。

B自觉性。

对于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楚深刻的认识,在正确的观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使行动到达既定的目的。

盲目、独断性、易受暗示性

C坚持性。

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困难,坚定的完成任务。

动摇、顽固、执拗

D自制性。

能够调节控制情感和行为举止的能力。

冲动、任性、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动。

对于自觉性的培养。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是培养自觉性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并对一切个人、团体的思想和行动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

对于果断性的培养。

教师及早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社会生活、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同时,教师只能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范围内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当机立断。

对于坚持性的培养。

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使他们具有信心和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但不能代替他们去做。

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应给予适当的知道。

使他们坚持下去。

如独立的完成各科的作业,坚持参加课外学科小组或科技小组活动,坚持公益活动,坚持各项体育锻炼等。

对于自制性的培养。

要去自觉和坚韧相联系。

和控制激动情绪相联系,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训练他们善于意志自己的冲动和任性。

和发展性格特征相联系,经常鼓励学生的勇敢行动,克服恐惧、害羞和懒惰的心理。

1培养小学儿童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2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小学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地为儿童创设克服困难情境,使其在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3、人格发展与教育

(1)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

需要:

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具体分类1生理性需要(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与社会性需要(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2物质需要(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的需要)与精神需要(认知、审美、交往、道德和创造需要)

需要的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

引起核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力。

具体分类1内在动机(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和外在动机(活动外部因素引起,带有一定强制性,持续时间短,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外部)2主导性动机(活动中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和辅助性动机(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地位)3生理性动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先天性)和社会性动机(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后天习得)4近景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和远景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兴趣:

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具体分类1物质兴趣(表现为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的渴望)与精神兴趣(认识兴趣,是个体倾向性的重要表现)2直接兴趣(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与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引导培养与教育

需要1满足儿童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

2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动机1明确活动目的,增强学习动机

2激发儿童求知欲,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机

3利用各种诱因,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1在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儿童的兴趣

2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兴趣

3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

4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2)能力的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能力的培养

类型1一般能力(就是智力,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种)和特殊能力(完成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2再造能力(在活动中顺利掌握别人所累积的知识和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能力与知识、技能(不同于知识和技能,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性)

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

A知觉活动a.分析型。

感知清晰细致,有较强的分析能力b.综合型。

知觉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c.分析综合型。

兼以上两种特点。

B记忆活动。

a.视觉型。

视觉记忆效果好b.听觉型。

听觉记忆效果好c.运动型。

有运动觉参与时记忆效果好d.混合型。

兼以上三种记忆特点。

C想象与思维。

a.艺术型b.思维型c.中间型(大多数人)

2能力水平高低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

超常与低常。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测量1.1905年诞生第一个智力量表,法国的比奈和西蒙共同编制。

2.IQ测验a.斯坦福——比奈测验IQ=心理年龄(MA)/生理年龄(CA)*100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由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两部分构成,其中言语测验包括常识、背书、词汇、理解、类同、和算术六方面;

操作有填图、图片排列、方块设计、拼图、译码和迷津六方面。

结果由言语智商分数、操作智商分数和总智商分数组成。

由于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起交互作用,儿童智力开发应考虑的方面有1选择适当的怀孕期,保证胎儿的各项素质。

2孕妇良好的营养状况与稳定的情绪。

智力发展受神经发育程度的制约,营养和情绪是保证胎儿神经系统发展的要素。

3增加环境刺激的数量,提高环境刺激质量。

影响遗传限内IQ分数变化的因素是环境。

个体生长的环境越好,在智力测验上所表现的智商越接近其遗传限的上限。

4重视早期教育。

0-5岁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最快,给予孩子足够、合理的教育,会促进其脑的发展。

5在教学活动中开发智力。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都应为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服务。

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必须注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组成因素的培养。

(3)气质与教育

气质:

每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典型气质有1胆汁质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反应迅猛

2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善感、灵活多变

3粘液质安静稳重、忍耐沉着、反应迟缓

4抑郁质情感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疑

气质研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1掌握儿童气质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加强对儿童的个性教育。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一面,在教育工作中按照各种气质的特点,利用积极方面塑造优良品质,防止个性品质向消极方向发展。

2依据儿童的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

气质特征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指导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依据之一。

正确剖析气质特征,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气质消极面,发扬积极因素,个性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3气质与职业活动。

一方面是要使个人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

(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性格:

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特点:

1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具有明显社会性

2是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4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

培养(教育)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历史。

性格形成中,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个体自我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

A家庭作用(1家庭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与条件2家长性格和思想作风,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3家庭教育的方法)

B学校与其他群体作用(1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2儿童群体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要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3教师在儿童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教师性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4其他组织。

每个人所处的阶级、阶层、民族、国家,政党以及学习、工作的单位,都有影响)

自我教育(个体实践活动和自我意识发展)

4、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生学习的特点:

1.直观—操作性2.指导—模仿性3.基础—再现性

学生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

概念学习

原理、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辨别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

言语信息

态度学习

认知策略

布鲁姆按教育目标分类: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关系: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我国心理学家:

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a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b桑代克的连结学说c斯金纳的强化学说d班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a格塔式学派的顿悟—完形说b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c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d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e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f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g对认知学习理论的评价

3.人本学习理论a以人性为位的教学目的观b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2)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概念:

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社会意义);

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作用:

1引发学习行为2维持学习行为3定向学习行为4调节学习行为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使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一个恰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动机水平与任务难易的关系。

任务易,激起的动机水平高。

任务难,激起的动机水平低。

任务适中,激起的动机水平适中。

(耶克思和多德森定律)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馈要及时、具体。

结果反馈要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启发性。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2设置具体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提供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并使学生了解他们将从学习当中学到什么。

3设置榜样。

以社会上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或周围的优秀同学为榜样,使学生掌握高成就的学生的思想、谈话方式、行为方式的特点。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有利于产生学习需要。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对闪光点的发扬扩大,迁移到学习当中去。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可行的目标,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帮助他们达成目标,教会学生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行为作出及时反馈。

(3)学习迁移与教学

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

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

知识迁移、态度迁移、动作技能迁移、习惯迁移等

根据迁移产生的效果:

正(积极)迁移和负(消极)迁移

根据迁移产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产生的方式: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内容相关的两种知识、技能学习之间的迁移)。

根据迁移产生的情境: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客观因素

1相似性。

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有利于迁移。

学习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利于迁移。

2学习情境的相似有利于迁移。

3教师的指导影响迁移

主观因素

1学生的智力水平影响迁移。

2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迁移。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重要基础。

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产生有重要作用。

学习者是否具备知识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3学生学习的心里定势影响迁移。

定势又称心向,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心里准备状态。

对学习有一种定向作用。

定势有助于迁移的产生,但促成的迁移可能是正迁移也可能是负迁移,学习者要认识定势的双重性。

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注重学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本、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编排的标准是:

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程序得意体现、实施。

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最直接的途径。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授学生各种学习策略。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指导相结合,利于知识的掌握,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创设与应用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教师应尽量运用直观教学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知识。

(4)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观念: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的程度: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与知识应用

1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对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直观和概括实现。

直观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如何提高直观效果:

a灵活选用直观形式(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结合)

b利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c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d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概括类型:

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如何概括:

a合理配合正例和反例b科学地进行比较c提供变式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

2知识的保持:

就是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