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25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

这是本单元学习的开端。

找出文中含义深远、感情浓郁的句子,重点品味考虑,理解深层含义。

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任务。

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还可进展其它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高要求。

注意积累名言警句等写作素材,这是语文学习的长期任务。

[目的点击]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学写复杂的记叙文。

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格和鲁迅先生爱憎清楚的感情与坚持对敌斗争、坚信革命必胜的精神。

[根底积累]

一、字音

不屑〔xiè

〕竦身〔sǒng〕朱棣〔dì

〕淤积〔yū〕

押解〔jiè

〕吮血〔shǔn〕冯铿〔kēng〕偈子〔jì

涅槃〔pá

n〕信札〔zhá

〕囚系〔xì

〕客栈〔zhà

n〕

累及〔lěi〕爱憎〔zēng〕寥寥〔liá

oliá

o〕

二、字形

三、词语

1、词语解释

竦身:

身体向上耸。

不屑:

认为不值得〔做〕。

明珠投暗:

比喻怀才不遇或者者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惴惴:

忧愁,恐惧。

情随事迁:

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人心惟危:

人心险恶难测。

急于事功:

做事急于求成。

眷眷:

思念,依依不舍。

拳拳:

诚挚恳切。

延口残喘:

延长一口剩余的呼吸。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近义词辨析

四、写作手法——白描

这篇纪念文字通篇用白描手法,夹叙夹议,真切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叙事平实无奇,既无华美的词藻,也无新奇的想象,却写得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者者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

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

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表达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者者简明的勾勒。

如本篇写柔石和殷夫,并没有全面地描写他们的身世,他们的文学事业,他们的喜怒哀乐;

而只是写了他们的几件事、几个生活片断。

如写初次与殷夫见面,殷夫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似受了一种威压似的〞。

这简明的一笔,却使人物具象化,表现了殷夫的坦率和青年人常有的自尊。

又如写鲁迅与殷夫第三次相见:

“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

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

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

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

……〞

这是从殷夫夏天穿厚棉袍说起,交代了他是一个刚从狱里出来的革命者,衣物被没收了,又无夹衫,只好向朋友暂借厚棉袍了。

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写出这件有点奇特的事,白描可谓到了逼真的程度,写出了革命者的困难和乐观的情怀。

“彼此都不禁失笑〞一语,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

又如写柔石的“颇有点迂〞,相信人们是好的:

“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

——不至于此罢?

……’〞

这几句白描之笔,既表现了柔石憨厚的天性,一身书生气,同时从柔石那天真的言词、笨拙的举动中,也反映了他阅历不深,对待世人过于简单化、外表化的弱点。

这些白描无疑溶进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人读后感到柔石确实迂得得意。

五、标点——顿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者者词组之间。

假设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开展到达了新的程度。

不用顿号的情况:

1、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他终于敢和女性的同乡或者者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间隔,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2、集合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公安干警〞、“中小学生〞、“男女老少〞。

3、并列谓语之间〔实为分句〕不用顿号。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

4、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5、多个并列词语,前面的之间用顿号,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和〞或者者“及〞等,并列词语中假设有连词“和〞,“与〞,“及〞“或者者〞,“或者者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开展。

[文章导读]

一、知人论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临时政府和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在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抗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宏大的奉献:

他指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心、积极培养青年作者;

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

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一一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左联〞五烈士简介

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复,宁海人。

作品有诗剧人间的喜剧,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旧时代之死、三姊妹等。

白莽〔1909——1931〕,原名徐白,又名殷夫,象山人。

曾担任一一共青团中央地下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者。

他的哥哥徐培根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航空署长,白莽曾写有别了,哥哥一诗,表示同他决绝、并与他哥哥所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奋战到底的决心。

诗歌作品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

冯铿〔1907——1931〕,又名岭梅,人。

作品有重新起来、红的日记等。

李伟森〔1903——1931〕,又名务实,金口人。

作品有小品文杂感集、杜思退也夫斯基评传等。

胡也频〔1903——1931〕,人。

作品有也频诗选和小说往何处去、到莫斯科去等。

★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展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机密杀害革命作家。

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

同年2月7日,被机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龙华的间谍机关“警备司令部〞。

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展深化的揭露。

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二、思路探究

课文主要叙写了白莽、柔石等人的往事。

鲁迅不是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写的,而是把这个事件放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评述。

在鲁迅的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有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

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流淌着被压迫者的鲜血。

一部旧中国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

方孝孺被诛九族;

嵇康、吕安被杀;

向子期连多说几句话的自由都没有;

奴隶们梦想脱离苦海,唯一的好方法只有“坐化〞;

最近的三十年来,许多青年的血,更是层层淤积。

鲁迅看透了压迫者,他们就是吃人的猛虎。

在这幅社会画卷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乡绅横行乡间,气焰盛极,殖民者跋扈租界,中外杀人者互相勾结,人心险恶,骗人、卖友、吮血,什么鬼蜮手段都有。

当然,鲁迅这回悲愤至极,“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然而要奋然前行,就必须摆脱悲哀,鲁迅将自己的“记念〞称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正是为了更好地记念,鲁迅号召人们持久地斗争下去,争取光明,正是对烈士最好地记念。

全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以非常沉痛的语句说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接着便按时间是是线索展开记叙,回忆烈士们遇害时间是是和当时无法公开发表纪念文章的情况,并着重写白莽的三次会见,记叙了与白莽交往的情况和他们之间的友谊。

第二部分——集中写柔石,用一个“硬气〞一个“迂〞字,显示柔石耿直忠诚的性格。

这部分最后,又以柔石带出冯铿,略写对冯铿的印象。

第三部分——简述白莽和柔石是“左联〞成员,说明作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谈到白莽、柔石的被捕,过渡到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表达柔石等被捕后情况,是全文重点。

分两条线索,一条是柔石等革命者被捕经过,狱中的情况和最后的牺牲;

一条是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揭露了反动派的残酷卑劣,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极端愤慨和对烈士的沉痛哀悼。

第五部分——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与开头照应,抒发了对烈士的思念与尊敬,表达了对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成功的坚决信念。

三、重难点解析

〔一〕标题上“忘却〞二字,有什么特定含义?

将“忘却〞与“记念〞联接起来,似相矛盾,包含什么思想感情?

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寄托着深化的含义。

所谓“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哀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哀中摆脱出来,化悲哀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而对于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于战友为革命而献生的光业绩,作者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为了忘却〞实际是为了战斗,而惟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题目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二〕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抓住什么特点来刻画柔石?

柔石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

有关柔石的材料主要见于二、四部分,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

1.听讲义;

2.托送书;

3.名字风波;

4.弄文学;

5.借钱印书;

6.拼命译书;

7.与人走路;

8.改变创作风格;

9.狱中写信;

10.眷恋母亲等。

这些材料主要扣住柔石“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柔石仁慈、纯洁、坚强、耿直、忠诚的思想品德。

答复此题的关键是不局限于某一部分地找出行文中与柔石相关的文字信息,再联络起来进展概括分析。

把这些貌似零散的材料联缀起来,不难看出它们可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从中足以见出作者对烈士们所倾注的深沉感情。

这样可以由点及面地把握全文的叙事特色,对解读课文是大有裨益的。

〔三〕评点“当时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者者也许是不愿载,或者者不屑载这件事〞一句。

正确把握这句话的内涵,可从句中词着手。

句中“不敢载〞、“不愿载〞、“不屑载〞等词既构成排比,各个词语本身也言小旨大。

“不敢载〞表现了言论界恐惧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让人不难想见高压统治,从而传神地再现了黑暗现实;

“不愿载〞“不屑载〞那么又从两面对“不敢载〞作了有力补充,表现了言论界的软弱与冷漠,进而把言论界对烈士遇难的反响全面地反映出来。

本文的战斗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句话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言论界对五个青年作家遇害这件事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的黑暗,可谓意味深长。

〔四〕文中运用了哪三个典故?

用意如何?

第一个典故是从柔石的“硬气〞和“迂〞的特点想到了柔石的明代同乡方孝孺。

方孝孺和柔石都是宁海人,柔石的家在方孝孺祠的前面。

方孝孺为人正直,博学多才,受明太祖召,深受倚重。

后朱允纹的叔父朱棣为夺皇位,带兵攻陷,惠帝自焚。

方孝孺被执入狱,后因不肯给燕王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祸及870余人。

鲁迅用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

方孝孺为争哪一个姓朱的该坐天下,丢掉性命不算,还连累了亲友宗族数百人,实在是“迂〞得很了。

但他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一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较的。

同时,这一典故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化用意,就是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深化揭露和控诉。

第二个典故是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秦桧为了扫除卖国投降的障碍,假传了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召回岳飞。

岳飞奉召回来的路上,途经时到金山寺去拜访道悦禅师。

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

〞但岳飞未听,回去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后来,秦桧得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何立捉拿道悦。

何立一到,道悦便留下一个偈子,“坐化〞了。

显然,这个典故也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谁也不明白〞;

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去捉拿与岳飞有关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抓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

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

更为深化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象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

第三个典故是从自己纪念战友“无写处〞而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

向秀的思旧赋,是为纪念好友嵇康、吕安而作的。

它通过悼念亡友,从侧面反映了对政治现实深为不满的情绪,并以含蓄的笔法,表达出了对友人的深沉友谊。

赋中只说“践二子之遗迹〞,“悼嵇生永辞〞,说明他的好友去世了,至于死的缘由,却只字未提,只是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哀伤愤激之情;

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借黍离和麦秀诗的意境来抒发自己悲伤的心情;

并用李斯“受罪〞的典故来寄托失去自由的苦痛。

鲁迅运用这一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是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

〔五〕本文是一篇写人的纪念性文章,文中涉及五人,又多是一些片断的回忆,但读起来却感人至深,这除了构造上的缜密严谨之外,在写法上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以记事为主,记事的目的在于让读者理解五烈士的为人以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并从中汲取教益,认清反动派的本质,因此,时时穿插着议论。

同时,由于在记事和议论中,又处处凝集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

从总体上看,前三部分重在记叙,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第五部分重在议论抒情。

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的。

如第一部分着重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但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心。

而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

而这议论又是在表达了文集的由来,委婉地表达了这两本书的非同寻常之后进展的,就更加自然贴切。

第二部分集中写柔石,同样是夹叙夹议的。

如这一部分开头一段的记叙和议论,说明了柔石是作者在当时那样复杂的环境里的“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意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仅用一个“硬气〞,一个“迂〞字,提醒出柔石的耿直忠诚的性格。

并用“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样一句简短的议论,对柔石的崇高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

同时,这些议论也都是在对柔石的一些详细行动的记叙的根底之上进展的。

第四部分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更是高度交融在一起的,这一部分先写柔石的被捕,接着谈到自己受牵连,“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白〞,说明作者对反动官府的蔑视,并插入一段借说岳全传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充分表达了他一向“韧〞的战斗精神。

接着表达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鲁迅对烈士们由被捕到遇害的情况的理解并不多,确凿的,只有狱中传出的两封信〔一封还没有抄下〕和有关他们遇害的“一个可靠的消息。

〞但这一段读起来却非常生动感人,这与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也大有关系。

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对战友牺牲噩耗进展表达的同时,对反动派的滔天罪行进展了一系列的议论,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尤其是那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

文章第五部分,作者用强烈的抒情语句,同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对烈士们被杀害的悲愤感情。

〔六〕文中的“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课文中多处地方有所表述,试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首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中“挚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家客栈里。

〞写“我〞保持实力的“逃走〞。

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中“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到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者者是被杀了〞,“连母亲在也急得生病了〞,写母子情。

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者者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写烈士遭难尾联“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中“无写处〞指文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写黑暗政治。

答复此题关键是结合诗作内容从课文中寻找材料、验证、落实。

这首七律要求背诵。

理解了诗作的内容对课文的中心便会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四、相关链接

“惯于长夜过春时〞诗解

这里先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粗浅地解释一下。

文章里记述他和柔石最后一次相见是在1931年1月16日的夜间,“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这一夜,我……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

这时间是是和事实就构成了诗的头二句。

“和女人抱着孩子〞就是诗中的“挈妇将雏〞。

说“惯于〞是说出亡不止一次。

“鬓有丝〞是写两鬓已经斑白了。

柔石他们被捕后,“传说也更加纷繁……毫无确信;

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也急得生病了〞。

这就是第三句的注脚。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概括了国民党统治下多年反动派混战的情况。

蒋介石在四一二大举屠杀一一共产党员和爱国人民,开始了血腥统治;

1930年12月起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展军事“围剿〞。

蒋介石和当时的军阀们权利冲突,又发生了屡次内战。

鲁迅先生把蒋介石这种背叛革命和混战情况比作土匪〔大王〕的旗帜在城头换来换去。

“朋辈成新鬼〞是说柔石等被反动统治者杀害了。

“刀丛〞是指反动统治的武装力量和间谍组织等所形成的白色恐惧。

鲁迅先生对它愤怒,就用诗作为武器表示抗议。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这就是对“吟罢低眉无写处〞一句的说明。

说“无写处〞,禁锢的情况就意在言外了。

最后一句也是写实的。

先生对许寿裳先生说过:

“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

〞黑色令人联想到致哀,所以这点细节也增加了悲哀气氛。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非常出色的。

例如“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通过非常奇特的比喻,把当时反动军阀混战的政治情况写得非常深化生动。

“吟罢低眉无写处〞,从小处着手,把那样的情况非常详细地、而且更深化一步地写出。

国民党除军事“围剿〞外,同时也进展文化“围剿〞。

这一句和“大王旗〞句互相照应,简练地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轮廓勾画了出来。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把作者在这种情况下的悲愤充分地传达给读者。

读者起了一一共鸣,自然会产生对死者的悲哀、可惜和对反动统治的憎恶、仇恨。

这里既表现了深化的政治性,也表现了完美的艺术性,而且二者水乳交融。

“挈妇将雏鬓有丝〞,这样逃避间谍的罗网,我们不妨闭目想一想是怎样的情形。

再加上“梦里依稀慈母泪〞,作者的真挚感情已经可以使我们感动的了。

况且文中记述,柔石的母亲双目失明,“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在柔石受难后,鲁迅先生只能选出珂勒惠支的牺牲作为一人心知的纪念。

死者的遭遇,生者的悲戚,这一句诗充分表达了。

【模拟试题】

一、根底知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被捕〔bǔ〕缁衣〔zī〕浮肿〔fú

〕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