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18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docx

六是历尽沧桑的人文景观。

届时,我们将一览它们的风采。

&

nbsp;

〔达里湖旅游区〕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自然保护区核心——达里湖旅游区。

达里湖宽阔的水面波光闪闪,水气浮动,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达里湖周长近百公里,呈肩胛骨状,面积238平方公里,总储水量16亿立方米,水的最深处达13米。

多少年来,这里一直以其迷人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闻名于世;

2006年由原先的国家2A级旅游区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区。

大家看到,初夏的达里湖岸边到处都是嫩绿的芳草。

碧绿的湿地中,鸟儿飞起飞落,自由鸣唱;

宽阔的水面上,鱼儿不时跃起;

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花儿的清香。

在这个季节里,到处都充满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要是在春夏之交来到这里,你会看到一幕奇特的景观:

当达里湖冰封了一个冬天的水面被强劲的东南风吹开后,浮冰便随着汹涌的波涛起伏碰撞着,并借着风力拥向北岸,在岸边堆成高耸的冰山,形成一个冰清玉洁、玲珑剔透的世界。

这时,你要是伫立湖边,只见眼前的湖水波光粼粼,身边冰山寒气袭人,而身后大地上却是绿草茵茵、黄花盛开,仿佛春、夏、冬三个季节在咫尺天涯内一下子交汇到了一起。

美妙神奇的大自然为这里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达里湖这种自然景观在中国北方的诸多湖泊中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这里的风景什么时候最美昵?

那就是夏天和秋天,夏秋两季是游览达里湖风光的黄金季节。

在这两个季节里,达里湖显现着海的气息,海的汹涌,海的韵律。

它喧嚣着,澎湃着,显得粗犷豪放,无拘无束。

面对着波涛滚滚的水面,仰望那蓝天白云,倾听那百鸟歌唱,静闻那花儿芳香,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那时,你可以去骑马,去乘船;

还可以去垂钓,去游泳。

你会忘了一切的烦恼和全身的疲惫,而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

〔介绍达里诺尔鱼类〕&

达里湖属苏达型淡水湖,主产华子鱼和鲫鱼。

湖水由草原上流入的四条河和浑善达克沙地百眼沙泉供水,从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水质,使外来鱼种难以存活。

虽然只产两种鱼,但却非常名贵。

华子鱼学名瓦氏雅罗鱼,因其眼球周围鲜红,故又称“红眼儿华子鱼。

”。

这种鱼以其鲜美的味道而饮誉四方。

传说康熙大帝临幸草原,来到达里湖边垂钓后,又信手在草原上采集了白蘑、山花椒等与鱼一起烹制。

鱼儿煮熟了,那鲜美的味道使康熙胃口大开,并说吃了这里的鱼便不再想其他地方的鱼了。

回到京城后,康熙仍念念不忘,后来又多次派人来捕,飞马送入京城。

这里的鲫鱼也十分有名,它个体肥大,肉质肉味上乘,倍受美食家的青睐,列入了有机食品的行列。

如今,已远销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达里湖的鱼全部是自然繁殖,不用喂养。

每年清明节至端午节前后,是鱼的产卵期。

鱼群沿河道溯流而上,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产卵。

届时,几条河里,连绵十几公里全是厚厚的鱼群。

站在河边,你随便一抓一捧就能捉到鱼。

过去的人们所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那“棒打狍子”的情景已看不见了,但“瓢舀鱼”的情景每年都会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达里湖冬捕的场面是非常壮观的。

每年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是冬捕的最好时机。

渔场的工人们在冰封的湖面上凿开一个一米宽、三米长的冰槽,然后向两侧呈圆形撒开鱼网。

那么,怎样把宽30余米、长700多米的大网全部撒到湖水里呢?

工人们自有办法。

他们先从凿开的冰槽开始下网,然后向两侧各走出约三十米再凿开冰面尺许,用两根长木杆绑上鱼网,从冰槽放入水中,把铁叉放入前方冰眼拨动木杆,鱼网便徐徐地拉开了。

就这样,每隔约30米远凿一冰眼,用铁叉拨动木杆,如此两三次后,用拖拉机做牵力,拖动鱼网大绳向前行进。

两根木杆牵动鱼网绕一个大圈后,再凿开一个更大一些的冰窟窿,然后两木杆会合于此,拽出木杆后,鱼网就合拢了。

所有入网的鱼也就无法逃出网外了。

这时,用拖拉机牵动网绳,鱼便被捕捞上来。

无数的鱼儿从湖水里被捞出来时,只见银光闪闪,耀人眼目。

鱼儿噼里啪啦地跳跃着,工人们则赶紧用网叉快速地从网中向外拨鱼,那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

一网捕鱼量最多时竟达19万余斤。

〔介绍达里诺尔鸟类〕&

朋友们!

由于这里水草丰美,环境清幽,所以这里是众多鸟儿栖息繁衍的乐园。

统计资料表明:

这里的鸟类共有16目33科162种,珍稀的丹顶鹤、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这里就有8种,二级保护鸟类则多达21种。

繁多的候鸟选择地势高、光照好、人烟稀少的达里湖区繁衍生息。

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中,以白天鹅居多,近几年来,其数量越来越多,最多时竟达近七万只,因此,达里湖又有中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

近万只天鹅在达里湖上空飞起飞落时的的景象非常美丽。

它们飞起时飘飘欲仙,降落时如晴天铺素,最让人感动不已的是:

天鹅对爱情是忠贞不二、从一而终的,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天鹅成了纯洁高尚的象征。

当你静坐湖边,听“百鸟争鸣”、看“百禽起舞”时,好似身临百鸟乐园,其中的乐趣真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

〔介绍岗更湖和鲤鱼湖〕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达里湖的姊妹湖——岗更湖和鲤鱼湖。

沿达里湖东行15公里,那里将出现一个湖泊,它就是岗更湖,俗称“牦牛泡子”。

“岗更湖”汉语译为“永恒不竭的湖”,它的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水深1至5米,湖东生长着大片两米多高的芦苇,是有名的景观。

岗更湖出产鲤鱼、鲫鱼和华子鱼。

它的四周遍生着一墩墩的红柳,如同一座座低矮水塔涵养着水分。

每年4、5月和9、10月份,是赏鸟观湖的最佳时节。

站在湖边眺望,满目葱绿。

黄花点点;

近观则是连绵不绝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起伏。

草丛中,各种幼鸟正在父母的呵护下蹒跚学步。

眺望湖面,成千上万的沙鸥及候鸟在飞翔鸣唱,尤其是盘旋湖面、飘然若仙的白天鹅和丹顶鹤,就象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子,姿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至于鲤鱼湖,则在达里湖西16公里处。

该湖内涌泉众多,水质优良,以生产鲤鱼而闻名,故又名“鲤鱼泡子”。

水草丰茂的夏季里,早晨,当青草还挂着露珠时,鲤鱼就会跳上湖岸,游进草丛里吃草、吃虫。

这时,你就会看见“鱼在草中行”的奇特景观。

相传,过去此湖内并无鲤鱼,康熙皇帝在达里湖钓过鱼后,又来到这里垂钓,但见偌大的水面无鱼可钓。

于是,康熙便派人用牛皮口袋把鲤鱼从黄河用骆驼驮到此地放入湖中,至此,湖中有了鲤鱼。

三百年过去了,康熙皇帝当年派人运过来的数千尾鲤鱼不断繁衍,成了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鸟瞰全景,达里湖、岗更湖和鲤鱼湖三湖相连,如同三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贡格尔草原上。

而耗来河、亮子河、贡格尔河及沙里河则宛若四条飘带将三个湖穿在一起,为它们补充着充沛的水源,使三个湖永葆着旺盛的生机。

〔介绍应昌路古城遗址〕朋友们,下面我为各位介绍一下位于达里湖西岸的应昌路遗址,如果到达里湖西岸后,再西行2公里,我们就能看到应昌路古城遗址。

“应昌路”古城又称“鲁王城”,它是元朝的最后一座都城。

应昌路古城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城的东、南、北各有一个大门,整座城池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内城呈方形。

当初,它是鲁王府第,后来成了皇城。

说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应昌路的历史。

在金代,这一带先后是金军进攻北宋、戍守边疆以及各个草原部落之间互相争夺的军事要地。

到了元代,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应允,正式建城,并设应昌府,至1286年,升为应昌路。

1295年,成吉思汗的岳父德薛禅弘吉剌氏的重孙蛮子台为鲁王,此后,人们便称应昌路古城为鲁王城了。

在此之前,弘吉剌氏率子及本部铁骑三千跟随太祖征战,在攻金、平定西夏及稳定中原时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成吉思汗便将克什克腾及西辽河中下游地区赐与德薛禅弘吉剌氏作封地。

因此,成吉思汗的亲兵都是从这里选拔的。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这个威震世界的蒙古大帝对克什克腾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

蒙元存在的一百多年里,弘吉剌家族有21名女子入朝为妃,其中有15人做了皇后,而离京下嫁到草原弘吉剌部的公主也多达19位。

事实上,应昌路古城成了弘吉剌氏的私城,也成了元朝皇帝驻跸之地。

到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了攻占元朝贵族部落领地的战争。

在明政府的猛烈进攻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携亲眷大臣撤出元大都——北京,北走上都,次年奔应昌。

他们凭借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险要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休养生息,招兵买马,贮备粮草,修筑城堡,力图恢复元朝统治。

1370年,顺帝病亡于此,其子爱猷识里达腊在应昌继位,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应昌路古城作为晚元、北元的皇都前后共两年。

之后,盘踞在应昌路的元末代皇室终于被彻底击败,逃至漠北。

在元代历史上,应昌路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它是南接元上都、元大都,北连锡林郭勒草原及蒙古旧都和林的枢纽,也是中国南货北上的聚集地及旅蒙客商的货栈。

七百余年过去了,时至今天,从它残存的高大土台以及土台上有序排列的汉白玉基石上,我们仍能看出它的宏伟布局;

从其外城市及民宅古迹众多上,仍能想象出它当年繁华热闹的景象。

到清朝初年,这座昔日的皇城在纷乱的烽火硝烟中灰飞湮灭了,但是,应昌路遗址却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如今,它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里湖周边旅游区(点)〕达里湖南岸的曼陀山庄是国家3A级旅游区,还有邻近的达里湖畔山庄,风景优美,食宿方便,都是游人争相趋至的休闲度假佳境。

达里湖东畔的贡格尔河度假村,更是贡格尔草原上一处交通便利、水草丰美、餐饮独具特色、蒙古族风情浓郁的旅游胜地。

贡格尔河度假村东北数公里的紫濛山庄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这里草原台地上许多高大而叶片旋转的风力发电塔对游人充满了神秘的诱惑力。

朋友们,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旅游区和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奇特丰富,旅游产品魅力四射,已成为海内外旅游者竞相垂爱的旅游目的地。

欢迎您再次光临这充满生机的旅游圈!

游客朋友们,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县老城区的西南角。

说起山西会馆,必然要谈到旅蒙商。

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它源于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时的随军贸易。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康熙帝进攻噶尔丹行经锡林郭勒草原时,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

由理藩院另设一营,商人在营中贸易。

清朝军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司贸易之事。

随军贸易的商人,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以供应军需为主。

后来,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了清朝驻锡林郭勒盟等蒙古地区的驻军中。

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其他物品外,还和当地王公贵族、牧民进行贸易,这就是三晋旅蒙商的前身。

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山西、北京、山东等地的商人也蜂拥而至。

尤其随着汇宗寺、善因寺两座喇嘛教寺院的兴建且日益昌盛,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最为典型的旅蒙商城和蒙古地区贸易都会。

旅蒙商人从内地把大量的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等运到多伦,销往内、外蒙古各旗,又将草原上的绒毛、皮张、盐类等汇集多伦,然后销往中国各地。

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人口最多时达18万,注册商号4000余家。

在当时,有所谓“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

随着贸易越做越大,相同地区实力较强的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也就是后来的会馆。

山西会馆是清乾隆十年,也就是公元1745年,由山西籍旅蒙商集资兴建的。

其建馆的目的,就是为方便山西同乡来往交流,并为刚来此地的乡友提供落脚安身之处。

这座会馆是多伦老城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

会馆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

站在会馆的大门前,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牌楼,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晋商之富由此即可见一斑。

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

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恰好是一个“凸”字型。

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

再看其东南角,上面悬挂一面明镜,面向西北,可以映照数里外的善因寺。

整体上看,大戏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据考古学家介绍,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式的,在中国仅有两座。

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

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

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往往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左右也要演出几日,所唱剧种自然非山西梆子莫属了。

商会议事区处在会馆的中间,平时并不开放,只是在有重大商业议事活动时才可使用。

议事厅内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

这一天预示的是——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开始,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决定新一年的经营策略等。

行赏与处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经营出色的商号要给予奖励,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受到处罚——罚戏若干场。

这样,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这一着着实不错,不仅起到了惩罚的作用,而且宣传了山西商人。

会议最终形成决议,然后向在外院看戏的其它九百多家商号宣读议事结果,新一年的商业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

会馆的最后一个院落就是关帝庙。

大殿中间位置供奉的是关羽夜观春秋的塑像,东侧是怀抱宝剑、手掌印信的关平,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

这正殿内雕梁画栋的彩绘,经历了260多年的风风雨雨,颜色却依然十分鲜艳,在内蒙古地区算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艺术品了,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也是会馆内的一绝:

整个墙壁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故事片段,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等场景应有尽有。

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三天,关帝庙里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为什么会馆要供奉关羽呢?

原因有二。

其一,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hǎi)县(即今天的山西省运城西南)人,故而,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格外亲近。

当然,第二个才是主要的:

会馆建成之初,名为“伏魔宫”,意在供奉山西英豪关羽,求其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由此,当地人又称山西会馆为关帝庙。

大家都知道,关羽在三国以后,形象不断被美化和神化,进而成为惟一一个被佛、道、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山西商人不仅因这一点而自豪,而且把关羽视为“信”与“义”的化身,一则是对同行的要求,二则向人们表明诚信待客,决不作无“信”无“义”之事。

再到后来,因为商人的供奉与推崇,关羽也就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了。

这样,在商务性会馆里,有财神爷关羽的塑像自在情理之中了。

山西会馆是山西旅蒙商在多伦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当时山西商人的有关情况。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龙票》中,山西商人的精明与胆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是靠这种精明与胆识,从乾隆后期到清末,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最主要的经营队伍。

他们靠着诚实勤奋的精神,用牛车、骆驼将内地的大量日用百货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角落,又将草原上的牲畜皮张运回多伦,再销往关内各省。

别看他们所有的商号数量仅占多伦商号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其所拥有的资产却占整个多伦的一半以上,当时的他们是多伦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和创造者。

在会馆西侧,矗立着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立身汉白玉塑像。

1933年5月,日军入关,连续攻下中方几座城池,其中就有军事重镇多伦城。

同年6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将军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地区抗击日军。

6月下旬,吉鸿昌将军率抗日同盟军主力,经过五天五夜激战,终于攻下多伦城。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的第一座县城,这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的信心,也让全世界记住了多伦城。

朋友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愿山西会馆给您留下更多的启迪和正义的呼唤。

谢谢大家,后会有期!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国家4A级旅游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中南段的北大山上,距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150公里,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最具代表性的一处。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

石林园区呈西北——东南方向展延,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3公里,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1700米左右。

至于克什克腾,蒙古语意为“亲兵”、“卫队”,原是成吉思汗赐给警卫部队的称号。

构成石林的岩石是花岗岩系列,俗称北大山岩体。

它是在侏罗纪晚期,由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冷凝而形成,距今已有1.8-1.5亿年的历史了。

花岗岩体主要是在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流水的冲蚀作用下,由两组近于垂直的节理和一组近于水平的节理切割而成。

因此,它不同于云南路南石林和新疆的雅丹地貌,是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

在第四纪冰川期的精雕细琢及岩浆活动、冰盖卸载、气候变迁、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长期的风蚀、冻裂、化学与物理风化及重力作用,使得花岗岩石林不断崩塌,大片的碎石板遍布,部分石林也因此变矮,或孤立,并最终消亡。

按岩石成因不同,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主要有以下十种形态:

石林、石柱、石棚、石墙、石壁、石塌、石缝、石洞、石胡同及险石。

阿斯哈图石林还留存着大量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臼(岩臼)、冰蚀槽、冰川漂砾、冰川撞击等现象。

阿斯哈图石林地处乌兰坝草原与大兴安岭山脉的交界地带,是高山草甸草原与原始次生林相接的生物带,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湿地及森林景观。

这里植被茂盛,植物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而姿彩各异,可谓景随时移,景因时转。

春季万物复苏,芳林吐蕊,沉睡一冬的石林在漫天新碧中,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北国春光;

夏季,百花争艳,碧草连茵,将石林景区妆扮得美仑美奂;

秋季,层林尽染,蓑草萋萋,在秋风萧瑟中,只有石林遗世孓存,傲然孤立;

冬季,白雪皑皑,鹿鸣呦呦,万物凋蔽中,只有石林与蓝天、白雪相互辉映,笑傲严冬。

阿斯哈图生物种类繁多,独特的生物景观又为石林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经有关专家考证,在阿斯哈图景区内共有49科、185属、318种野生植物,其中乔木6种,主要是白桦、山杨、山荆子(俗名山丁子)、天目琼花(花秋)、山榆、蒙古栎(玻璃荭子);

灌木类22种,主要有沼柳、五蕊柳、红柳、虎榛子、稠李、辽山楂、乡线菊、冬青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249种,其中药用植物217种,其中较常见的有黄芩、芍药、麻黄、柴胡等;

饲用植物42种,有野豌豆、天蓝苜蓿、针茅草、无芒雀麦等;

观赏植物25种,有百合、芍药、刺梅、蔷薇、金莲花、银莲花等;

可食用植物13种,有金针、蕨菜、山韭菜、山白菜、山芹菜、山草莓、山麻子等。

阿斯哈图现有野生动物70多种,其中走兽主要有马鹿、狍子、野猪、灰豹、狼、猪獾、黄鼠狼等;

飞禽主要有雕、鹰、野鸡、斗鸡、松鸡、乌鸦、野鸽子等;

爬行类主要是蛇类,有腹蛇、金环蛇、无尾蛇等。

阿斯哈图石林园区共分为九仙女、栓马桩、鲲鹏落草原、飞来石、五鼠拜月五个景区。

九仙女景区是阿斯哈图石林中最大的一个景观区,它将石林之秀、石林之美、石林之灵、石林之形集于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性景区。

主要石景有:

1.老君丹炉(兜率宫)在地质学上称为角峰,是两个以上冰斗后缘相互挤压、剥蚀而形成的。

因海水和冰川的共同作用,使岩石的缝隙都变成弧形,岩石的边缘呈流线形。

你看,老态龙钟的太上老君,胡子微微上翘,神情庄重地端坐在太师椅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炉里的仙丹沉思。

2.北京猿人它是两组垂直的节理切割而成的花岗岩石柱。

柱体直径约6米,高约5米。

差异风化和重力作用形成了石柱的独特轮廓:

你看,那高高的颧骨,秃秃的额头,宽而扁的嘴巴,不正是北京猿人在冥思遐想吗?

3.月亮城堡这一片拔地而起的石林似古堡独踞一方,傲视群伦,远观似新月出谷,故名月亮城堡。

它是由古冰斗的花岗岩刃脊组成,垂直节理特别发育。

经长期的风化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顶部断开的石墙。

随着风化时间的增长和风化强度的增大,裂隙不断延伸拓宽,直至使石墙形成多个单独的石柱。

石墙与石柱交叉林立,错落有致,全长110米。

4.将军床这是花岗岩石柱倒塌残留的底座,在地质学上称之为石台,是石林老年期的产物。

它的水平节理面平整,两组垂直节理将其切割成菱形,似一床置于蓝天碧草之间。

将军床长约4米,宽2-3米,高0.5米。

5.擎天双柱地质名称为“残留石柱”,高约15米。

它是冰川和海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整个山梁都盖满了厚厚的冰,因为冰川是向下坡慢慢移动的,这就逐渐在山脊上闪开了缝隙,并不断扩大。

山脊上的岩石受冰川推倒和剥蚀的作用较小,所以才得以保留下来。

在它的顶部有冰川撞击留下的石棚。

6.蛇王戏罗汉冰川学上称这类石林为刃脊或角峰,它是在古冰川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这个圆弧就是一个冰斗的后缘。

这组石景俗名罗汉阵,众罗汉面向北方,或坐或站或依,默诵经文;

只有弥勒佛面南而坐,对其身后面目狰狞、欲吞之而后快的眼镜蛇不理不睬,喻示“佛法无边”。

7.群魔图从左向右依次是:

骷髅魔、溺水魔、悬梁魔、自焚魔、自刎魔、饮鸩魔。

众魔王狰狞耸立,睨视众生,似在警示世人要洁身自爱,珍视生命。

8.九仙女这一组石景地质学上称之为“刃脊”,单体石柱称为“残留石柱”。

真正地质意义上的“刃脊”都是像刀刃一样连体的山脊,为什么这里的刃脊却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石柱组成的呢?

这主要是由于垂直和水平节理存在的原因。

在古冰川时期,以垂直节理为单位,不能够稳定的岩垛都先后被剥蚀、冰推倒、冰胀或风化掉了,倒塌后的碎石被冰川运走,留下的部分经过冰蚀、水蚀、倒角、扩缝、穿透等自然现象的诸多加工,残留下的部分在刃脊的位置上就发育成现在的石林、石柱。

九个石柱形态各异,风华独具,似九位仙女翩然而舞。

九仙女与月亮城堡隔山遥望,却只能望“堡”兴叹,不得其门而入,唯有怅立山林与豺狼为伴。

9.二号石塌二号石塌原是一座三腿石墙,后经长期风化作用,在4000多年前的一次地震中倒塌形成的。

冰川学则认为,在这个范围内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