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976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Word下载.docx

5)稻草2500kg、尿素22kg、过磷酸钙25kg、石膏粉50kg、碳酸钙25kg。

C/N比例为33:

1。

(6)稻(麦)草2500公斤,牛粪1300公斤,豆饼或花生饼粉90公斤,尿素15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7)干稻(麦)草2000公斤,干牛粪1300公斤,饼肥60公斤,黄豆粉或玉米粉10公斤,尿素30公斤,石灰粉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50公斤,轻质碳酸钙40公斤,碳酸氢铵3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8)稻(麦)草5000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尿素50公斤,黄豆粉2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石膏粉100公斤,石灰60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9)玉米芯5000公斤,厩肥1000公斤,棉饼250公斤,尿素25公斤,磷肥150公斤,石灰125公斤,适量的金宝贝食用菌微生物发酵剂。

(10)稻草55000斤,菜籽饼4000斤,尿素500斤,硫酸铵1000斤,石膏3000斤,过磷酸钙800斤,石灰1000。

(11)每平方牛粪30斤稻草(麦秸也可)50斤石膏1斤石灰1斤棉饼2-3斤

过磷酸钙1-1。

5斤尿素0。

1斤豆粉0。

5斤。

(12)干麦秸1500kg,干牛马粪600kg,磷肥50kg,尿素15kg,石膏粉25kg,碳酸钙12.5kg。

(13)稻、麦草2000公斤,猪、牛粪2000公斤,棉子壳或棉饼150公斤,尿素25公斤,石膏粉60公斤,过磷酸钙45公斤,石灰50公斤。

(14)干麦秸2000千克、干粪1000千克、石膏粉或

碳酸钙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生石灰30〜50千克。

(15)干麦秸2000千克、干鸡粪300千克或饼肥10

0千克、尿素20千克、碳铵2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50千克、生石灰30〜50千克。

二、堆制发酵

1、室外前发酵

(1)配料:

主料、辅料按比例称好,混合或不混合,氮含量1.5—1.85%.

(2)预湿:

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

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

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

把稻草先打散后上水草试后起热三天,牛粪先打水预湿湿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止,然后喷百分之0。

5的敌敌畏(含量百分之80)后,封严发酵,同时饼肥豆粉也打水发酵备用。

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

用清水或尿水浸泡

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

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3)建堆:

一层草一层料堆叠10-12层,堆宽2.3-2.5米,高1.5-1.8米,长度不少于5米。

堆形成车厢状,四周垂直,顶部龟背状。

插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

加入氮肥。

稻草起热三天后,就可上堆,先铺30厘米稻草,再撒2-3公分牛粪及饼肥过磷酸钙及尿素复合料,这样再上稻草,再上牛粪,直到高1。

5-1。

8米宽2米,堆顶车工内龟背式即可,中间注意调水。

产量高低在于水,所以在上堆翻翻堆中间要调水,先大水后小水,这样才能保证双孢蘑菇高产稳产。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的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的预湿的粪类。

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

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

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

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

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建堆时,将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碳酸钙等,各取其一半。

尿素先溶解在水中,分层浇泼,其他添加料均匀撒在稻草上,另一半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

分层踏实稻草,尽量少浇水,以免养分流失。

堆毕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堆料一般在播种前期20天开始。

若麦草和稻草混用,则麦草与粪先堆,第一次翻堆时再加进稻草。

若全部用稻草堆料,为防止粪使草烂,粪肥需先进行预堆,将晒干的猪牛粪先用水调湿,手捏能滴2〜3滴水为度,捏得拢,散得开。

堆成一个宽度为70厘米左右的长堆,堆上用草帘覆盖,预堆5天左右。

如果是垫圈猪牛栏粪,则。

在堆料前几天晒太阳、抖松,预堆10〜15天,其中翻堆两次。

堆料时先在地面铺土层2米宽、17厘米厚的稻草(前一天已预湿),草料上均匀撒1层约3厘米的粪肥。

这样铺土层草料,撒土层粪肥,堆成龟背形,堆的四周要垂直,堆高1.5米。

堆料时应掌握:

浇水时下层不浇,中层少浇,上层多浇,堆后堆基周围有少量水渗出即可。

堆上覆盖一层草被,有利于保温保湿。

(4)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调节水分,散发臭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常规发酵的培养料从粪草堆制到进棚播种一般为20天左右。

后发酵的,则前发酵期15天左右。

翻堆则应掌握原则是:

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把粪和草充分抖松拌匀,一般常规发酵要翻堆4〜5次;

要进行后发酵的,则在室外堆料时需翻堆3〜4次。

第一次翻堆:

堆后5(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时均匀加入石膏粉和尿素,调节好堆内水分,以手握料指缝间可滴

4〜6滴水为宜。

第二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后4/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这次加入过磷酸钙。

在堆中央建20-30厘米的通气洞,防止厌气发酵。

第三四次翻堆:

一般隔3/4天分别进行第三、第四次翻堆。

翻堆前在堆表面浇石灰水,调PH值。

堆宽减少到1.5米,高减少到1.2〜1.3米。

插放木棒和竹尾。

堆制两天后进菇床进行室内后发酵。

料要堆在中间床架上尽量堆厚堆平。

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

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

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

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

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

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

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人工

控温和控气条件下消毒和发酵,使料更适天蘑菇生长而不适于其它杂菌生长。

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巴氏消毒阶段,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

温,当料温升到60〜62C(57-60),保持6〜8小时;

(2)第二阶段:

保温发酵阶段,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

52C时维持4〜5(5-7)天,促进嗜温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生长杀死未杀死的病菌,空气温度不低于45度,

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三、培养料通气发酵工艺

蘑菇培养料采用常规发酵方法,因发酵期长,营养物质耗损多,物理性状也差,料堆各部位发酵不均匀,腐熟度和质量差异很大,因而影响蘑菇产量的提高。

1、通气堆料发酵法

原料预湿、添加辅料次序、堆形和操作方法等同常规堆料。

堆料前在地面按预定堆形的长和宽度,用木棍或竹杆搭成台子,台子离地面10-15cm,密度以不漏草为好。

台子上每隔30cm左右竖一根长5-8cm的棍子,然后建堆。

成堆后,把根子拔掉,以利通气和调节堆心温度。

每隔5、4、3、2天翻难,堆期15天。

比常规堆料的质量好,增产7.1-19.6%,平均为14.3%。

堆料12-15天,单产为15.45-12.55kg/m2,比堆料21天增产40.6-14.6%。

2、太阳能堆料发酵法

照通气堆料方法建堆后,覆盖一层屋脊形的农用塑料薄膜,脊顶和脊边离堆面约50和5cm,堆周的塑料薄膜用两道绳子捆紧,以免被风吹开。

4、4、3-4天翻堆2次,堆期11-12天。

利用太阳能堆料,料堆升温快,堆心料温保持在55-65C;

料表层白天料温50C以上,夜间降到45C左右。

中温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旺盛、繁殖快,料表面覆盖着放线菌等的灰白色菌落。

料堆好气发酵较均匀,堆料11-12天已腐

熟,料量和碳氮含量比常规堆料多1/4左右。

料体积比常

规料大48.3%,呈黄色,无异味。

物理性状良好,疏松柔软、有弹性、保水性、透气性好。

由于料堆表层温度较高(45C

以上),抑制了低温杂菌的生长、繁殖,害虫无处藏匿,死于薄膜上。

生物效率为34.6-44.1%,最高单产达16.55kg/m2,比常规性堆料增产10.2-42.9%,平均26.5%。

3、采用增温剂发酵在混堆前一天把增温剂加入粪肥中充分拌匀,第二天进行粪

草混合堆制即可。

添加增温剂后发酵8—10天即可进房、无

须再翻堆,但也可再翻堆一次再进房。

可减少翻堆2—3次,大大节约用工,而且增产效果很好。

四、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经过15~18天的前发酵后,移入菇房进行后发酵,后发酵的技术关键在于温度的控制。

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即升温期、持温期、后降温期。

1、升温期V巴氏消毒期〉

从45C开始加温至58-62C进行巴氏德消毒。

料偏

生的保持6-8小时,料偏熟的保持2-4小时,通过巴氏德消毒,消除和减少了前发酵未杀死的有害杂菌和虫害及虫卵等。

2、持温期(控温发酵期)此期是二次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其目的就是为喜温细菌,放线菌,喜温霉菌等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促使它们的活动大量繁殖和活跃地活动。

此阶段如料偏生,应维持在4-7天,偏熟的料应掌握在2-4天。

3、降温期

即后发酵后期:

经第二期持温后、视料的生熟度及各种有益微生物繁殖度而开始降温,待温度降至45C时,要开放

门窗通风。

降至料30C以下,促使这些有益微生物停止

生长,形成被蘑菇吸收利用的最佳菌体蛋白。

后发酵应注意的事项:

(1)加温期间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好氧状态:

每隔

3-4小时必须通风换气一次,每次4-5分钟,适时添火源。

(2)含水量要偏高,进行后发酵的培养料进房时,含水量应比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高10-15%即在70-75%,如含水量不够,应于后发酵点火前喷PH值为8-9的石灰澄清液调节至以上要求。

(3)防止升温、降温过快:

在后发酵期间,升降温若过快,则会缩短微生物活动的诱导期,妨碍了料内氨的利用和散发及不能有效地杀灭耐温性杂菌孢子。

(4)合理调节室温和料温的变化;

室温和料温的升和降要相互兼顾,若只顾料温不顾室温,菇房不能达到有效消毒。

(5)缩小温差:

室内后发酵时,床架的下层温度偏低,上层温度过高。

因此,上下两层在后发酵时最好不要放料,以防温度悬殊而使后发酵失效。

(6)注意安全:

后发酵期间要防止煤气中毒,室息、火灾

及塌架等。

五、培养料后发酵的程序

蘑菇的培养料经过后发酵的微嗜氧菌、高温固氮菌和放线菌增加,使培养料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同时在嗜热微生物活动过程中,能形成一些植物激素、维生素、菌蛋白等有效营养成分供蘑菇菌丝吸收,对蘑菇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却大大下降,病虫害也因之减少。

根据浙江大学园艺系、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长沙市赤岗村食用菌场等单位的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后发酵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后发酵是在前发酵结束后进行的,热源主要靠蒸气或人工加温,采用后发酵措施的,前发酵的时间要较一般发酵的缩短7-10天,翻堆次数只要2-3次。

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1、蒸气后发酵的程序当前发酵结束后,即将培养料运入菌床或者堆积在密闭的后发酵室内,再用蒸气加温。

在24小时内温度升高到60C,

保持30小时,然后在10小时内,温度逐渐下降到50C,再保持138小时。

在后发酵期间,如果氧气不足,会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因此,每天要进行5-10分钟的通风,以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

2、煤饼加温后发酵的程序

在前发酵最后一次翻堆后,待堆温升高到70C以上时,趁热

进房。

进房前,除留下进料的门以外,其余门、窗全部用报纸封闭。

进房时,为减少培养料的热量散失,集中劳力,以最快的速度将培养料趁热搬进菇房。

先放上层,后放下层,倒在各层床架的中央,做成似半圆形的培养料堆,堆底宽100ocm,以利培养料本身有一定的堆温。

随即将事先生好

火的煤炉拿进菇房升温。

为了使菇房在2-4小时内达到

60C,可在进房后增加煤炉。

当温度达到60C后,保持24

小时,然后让温度逐渐下降,控制菇房中层的温度不低于50C为原则。

每天加煤2-3次,连续4天使菇房内的温度保持在50C左右。

后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使温度自然下降。

良好的后发酵特征是:

培养料发生甜面包香味而无氨臭味;

培养料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褐色,培养料表面长有一种白色毛状霉菌。

六、培养料怎样进行二次发酵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即培养料堆制或前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次发酵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室内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可以在第一次发酵的第三次翻堆后的第2—3天进行,趁着料温回升时把料送入菇房床架上摊平成20—25厘米厚。

或第一次发酵的第五次翻堆后第5—6

天进房。

培养料进房后,封密门窗,不能泄气。

加热源,可以是热蒸汽、电源、烧煤炭等。

把室温在8—12小时内,升

到摄氏60—65度,保持4—6小时。

然后降温至摄氏50—52度,保持4—5天。

待温度降至摄氏25—27度即可播种。

室外培养料第二次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结束后,趁着料温未降时重新建堆。

建堆前在堆底开一条通气沟。

堆好后用草帘盖好。

夜间及雨天用塑料膜覆盖,其内用竹枝撑起约20厘

米距离。

建堆后第二天料温应升至摄氏60度,保持4—6小时,然后掀起覆盖物降温至摄氏50—52度,这时候要用插棒插些5厘米深的小孔,加强透气。

如此保持4—5天,趁

着料温未降时及时进房。

培养料二次发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进行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无论是室内或室外进行,都要趁第一次发酵的料温未降时赶快进行。

(2)第二次发酵后经过升温,水分有蒸发散失。

发酵后要适当补充水分,补充的水温要与料温一致为好。

(3)第二次发酵时间一般4—5天,时间不宜过长。

及时进房。

(4)室内进行第二次发酵的,播种前一定要做好室内的换气工作。

(5)室外进行第二次发酵的,要保证堆温按时提升或降低,加强透气,培养料质量才有保证。

经过第二次发酵的培养料进一步熟化,促使大量有益微生物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分解和有效养分的积累,并杀灭培养料中的害虫及有害微生物。

使蘑菇菌种的菌丝体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营养环境,顺利生长发育。

七、培养料发酵技术要点1、首先培养料预湿要充分,避免出现培养料吸水不足的现

象。

2、建堆要科学,应采取南北走向,料堆宽度1.8〜2米,高度1.5〜1.8米,下层用砖块修建通风道。

按照建堆要求,一层料一层粪堆叠,同时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

3、注意翻堆要合理,如采取一次性发酵,要翻堆4次,从建堆开始计算天数,第一次翻堆在第七天,然后是第六天、第五天、第四天,发酵结束立即拆堆进房;

如采取二次发酵,要翻堆3次,分别在第五天、第四天、第三天。

在翻堆时应使粪草、内外层料均匀一致,防止出现夹生料,同时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在65%左右。

4、培养料要防止雨淋,下雨时用薄膜覆盖,雨停揭去,防止闷料。

5、正确掌握培养料腐熟度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以半腐熟为宜,不是腐熟程度越高越好。

半腐熟的培养料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粪草的色泽由金黄色或黄绿色变成褐色,但不呈黑色,且无粪臭、酸臭或腐败的味道。

二是草茎柔软,手拉时有一股抗拉力,富有弹性,而不是轻拉即断,更非腐熟得看不出是草茎。

手握培养料,能被握成团,松手后能自然松散。

三是在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培养料的温度仍保持在50C以上,但不得超过60C四是培养料堆的体积比原来缩小40%,重量减轻30%,含水量在60%左右,手捏时指缝间没有水滴出现蘑菇的培养料要想腐熟好,首先要把好温度关,理想的发酵

温度应为培养料堆深20厘米处温度在60C以上,发酵15~20天,中间翻堆3~5次。

其次要把好色泽、味道关,培养料的色泽由金黄色或黄绿色变成咖啡色,但不呈黑色为好,味道以酒糟味为好,如有酸臭或腐败的臭味,表明腐熟过度了。

八、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蘑菇培养料在发酵期间,由于技术措施不当,往往容易产生下列问题。

(1)粪多草少,料堆压得太紧,造成通气不良,厌气发酵,堆温不高。

(2)草多粪少,堆得的太松,经风吹日晒,料内水分蒸发粪草过干,微生物活动困难,堆温不高。

(3)翻堆时,发现部分培养料发黑、发粘、发臭或发酸。

(4)料堆内产生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5)料堆内草腐烂,粪块生,有霉气。

(6)后发酵结束培养料过干。

(7)后发酵结束后,料内星茫状的有益微生物很少,转色差。

培养料在堆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堆温不升,堆温高低不匀;

部分草料黑、黏、臭;

粪块生,有霉气,料堆内草腐烂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培养料质量差,粪草比例不当,料堆水分偏干或偏湿,堆形不好或原料太少,覆盖不合要求,如料太实,产生厌气性发酵以及有虫害等。

防治方法:

发生上述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如粪草没预湿好,料堆干湿不匀的,应在翻堆时使草、粪干湿混合均匀,补充水分。

粪多草少的,应在翻作时添加预湿好的麦(稻)草,达到厚薄一致;

同时在迎风面增加覆盖物,便可避免堆温不一致。

培养料发黑、黏、臭、粪块生有霉味的,翻堆时应拣除生粪块和黑黏臭的料,尽量抖松粪草,使堆内疏松发酵良好。

九、播种

菇房翻料后,料温下降到28C以下不再上升时,即可播种。

选用优良的菌种,是保证发菌整齐、发菌快、长势好,防止杂菌和虫害的有效措施。

优良菌种应是菌丝健壮,多呈扇形绒毛状,只有少量菌素,瓶内培养料呈红棕色,无杂菌,无虫害。

菌种中凡是有菌丝、菌索衰老、吐黄水、菌丝结块,有杂菌和螨类等害虫的,均不能使用。

播种前用0.3%高锰

酸钾溶液或75%酒精把工具及手擦洗,并将瓶子表面揩干净,以免在播种过程中带进杂菌。

瓶口处表层的菌种可以挖掉不用。

播种一般采用穴播,行株距8-10cm,或10cm2见方。

750毫升瓶装菌种可播0.3m2。

穴深、宽各5-6cm。

若料偏干或草多粪少,可播深一些;

料偏湿或草少粪多,可播浅一些。

菌种播入穴内,四周盖上培养料,中间稍露在培养料表面,以便接触空气,利于菌丝迅速萌发,但又不可全部暴露在培养料表面,以免菌种块干燥,菌丝不能正常生长。

播种完毕轻轻拍平斜面。

播种方法除采用穴播法外,现在推广混播加撒播法,这种方法发菌好,封面快,床面不易发生杂菌。

进料前先在床架上铺1层10厘米厚的干稻、麦草,及时将发酵调制好的培养料上床,铺20〜35厘米厚。

将2/3菌种播入料床内,1/3菌种覆盖料面。

一般每平方米用麦秸料种(750毫升瓶装)约1瓶,棉子壳料种(750毫升瓶装)2〜3瓶。

播种结束,把菇房地面、走道彻底清扫一次,保证菇房清洁,然后在菇房地面、走道泼浇一次新石灰水消毒,(注意:

不能浇在料面上)既可抑制杂菌虫害发生,可以提高空气温度,促进菌丝早生快发,有事半功倍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