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617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A.Fe+2HCl=FeCl2+H2↑B.Na2O+2HCl=2NaCl+H2O

C.Mg(OH)2+2HCl=MgCl2+2H2OD.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Fe+2HCl=FeCl2+H2↑反应中铁是还原剂;

Na2O+2HCl=2NaCl+H2O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反应中HCl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HC1作还原剂,故D正确。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A.NaHSO4B.NaHCO3C.NH4ClD.SO2

NaHSO4电离出氢离子,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NaHCO呈碱性3因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NH4C1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故C正确;

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呈酸性,故D错误。

6.下列过程会释放出热量的是

A.浓硫酸稀释B.水的分解C.硝酸铵溶于水D.冰的融化

【答案】A

浓硫酸稀释放热,故A正确;

水的分解吸热,故B错误、;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C错误;

冰的融化吸热,故D错误。

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

B.乙炔的结构简式:

CHCH

C.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D.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

C

HCl的电子式

,故A错误;

乙炔的结构简式:

,故B错误;

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故C错误;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4,故D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

C.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D.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得硅酸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钝化,故A错误;

钠与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

漂白粉暴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故C正确;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可作为镁带燃烧的灭火剂B.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C.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D.硅酸钠可作建筑业的黏合剂

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CO2不能作为镁带燃烧的灭火剂,故A错误;

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故B正确;

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故C正确;

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可作建筑业的黏合剂,故D正确。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鉴别羊毛和棉花可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

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不能用铁丝代替铂丝D.可用l0mL量筒量取6.2mL的稀硫酸

新制氯水,次氯酸见光分解,所以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A正确;

羊毛是蛋白质、棉花是糖类,鉴别羊毛和棉花可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故B正确;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能用铁丝代替铂丝,故C错误;

用l0mL量筒量取6.2mL的稀硫酸,故D正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2与37Cl2互称同位素

B.CH3CH2COOH和HCOOCH3互为同系物

C.乙醛和环氧乙烷(

)互为同分异构体

D.曾被广泛用作冰箱制冷剂的CHFCl2,其分子结构有两种

35Cl与37Cl互称同位素,故A错误;

CH3CH2COOH和HCOOCH3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

乙醛和环氧乙烷(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CHFCl2,其分子结构有一种,故D错误。

12.—定温度下,0.1molN2(g)与0.3molH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 

△H=-akJ·

mol-1(a>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0.lakJ热量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NH3):

v逆(N2)=2:

1

C.n(N2):

n(H2):

n(NH3)=l:

3:

2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缩小容器体积,用氮气表示的反应速率:

v正(N2)增大,v逆(N2)减小

反应可逆,0.1molN2(g)与0.3molH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H3(g)反应,生成氨气小于0.2mol,反应放出热量小于0.lakJ,故A错误;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故B正确;

n(N2):

2时,浓度不一定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B错误;

2时,浓度不一定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C错误;

缩小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的原理:

2H++CaCO3=Ca2++H2O+CO2↑

B.金属钠投入MgCl2溶液中:

2Na+Mg2+=2Na++Mg

C.0.1molNaHSO4溶液和0.lmol·

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H++SO42-+Ba2++OH-=BaSO4+H2O

D.碳酸氢氨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OH-+NH4+=NH3·

H2O

用食醋除水垢的原理:

2CH3COOH+CaCO3=Ca2++H2O+CO2↑+2CH3COO0-,故A错误;

金属钠投入MgCl2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镁,故B错误;

0.1molNaHSO4溶液和0.lmol·

H++SO42-+Ba2++OH-=BaSO4+H2O,故C正确;

碳酸氢氨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CO3-+2OH-+NH4+=NH3·

H2O+CO32-+H2O,故D错误。

1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W

T

A.Y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IVA族

B.Z、W、X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降低

C.W的氢化物和X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置换反应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

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X是O元素,W是S元素;

根据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Y、Z、分别是Si、P;

T是AS元素。

Si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IVA族,故A正确;

Z、W、X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O>

S,故B错误;

H2S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水和硫,故C正确;

根据对角线原则,As具有半导体特性

,故D正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

B.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通过加成反应得到氯苯

C.乙烯和裂化汽油均能使溴水褪色,其原理不相同

D.煤中含有苯和二甲苯等物质,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

烷烃与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通过取代反应得到氯苯和氯化氢,故B错误;

裂化汽油含有烯烃,乙烯和裂化汽油均能使溴水因加成反应褪色,故C错误;

煤中不含有苯和二甲苯等物质,故D错误。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在淀粉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再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己经完全水解

C.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在—定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溶液做池水的消毒剂,其原理利用蛋白质的变性

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的主要目的是使油脂的溶解度增大,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氢氧化钠与碘反应,在淀粉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再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不能说明淀粉己经完全水解,故B错误;

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在—定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的变性,故D正确。

17.—种酸性“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B.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4H++4e-=2H2O

C.H+由a电极向b电极迁移

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a电极→灯泡→b电极→电解液→a电极

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电池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故A正确;

b是正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O2+4H++4e-=2H2O,故B正确;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H+由a电极向b电极迁移,故C正确;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a电极→灯泡→b电极,电解液中没有电子移动,故D错误。

18.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

L-1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c(H-)>

c(OH-)

B.常温下,0.1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C.常温下,pH均为11的NaOH溶液和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均为1×

10-11mol·

L-1

D.足量的锌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pH=1)和醋酸(0.1mol·

L-1)反应,收集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不相同

0.1mol·

L-1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H-)<

c(OH-),故A错误;

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常温下,0.1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步相同,故B错误;

NaOH溶液和氨水均抑制水电离,常温下,pH均为11的NaOH溶液和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均为1×

L-1,故C正确;

pH=1的盐酸和0.1mol·

L-1醋酸浓度相同,足量的锌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收集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相同,故D错误。

19.己知断裂l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断裂1molI2(g)中的I-I键需要吸收151kJ能量,生成HI(g)中的1molH-I键能放出299kJ能量。

A.lmolH2(g)和lmolI2(g)的总能量为587kJ

B.H2(g)+I2(s)

2HI(g)△W=-11kJ·

mol-1

C.HI(g)

l/2H2(g)+l/2I2(g)△H=+5.5kJ·

D.I2(g)比H2分子稳定

不能计算lmolH2(g)和lmolI2(g)的总能量,故A错误;

碘的状态为蒸气,H2(g)+I2(g)

mol-1,故B错误;

碘化氢负极吸热,HI(g)

mol-1,故C正确;

键能越大越稳定,H2比I2(g)分子稳定,故D错误。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熔融态钠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金刚石和C60熔化过程中破坏微粒间的作用力相同

C.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液氯与水的反应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

熔融的金属单质能导电,故A错误;

C60熔化克服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熔化克服共价键,故B错误;

氢气中氢原子最外层都满足2电子结构,故C错误;

液氯与水的反应有共价键断裂,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故D正确。

21.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

称取5.00g均匀的块状大理石(含有SiC2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与50.0mL2.00mol·

L-1稀盐酸混合,测得实验过程中逸出气体的质量并记录(假设只逸出CO2);

再称量5.00g大理石粉末,重复以上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汇总如图。

A.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B.由图可知,如果等待的时间足够长,两条曲线应逐渐交汇

C.大理石粉末与盐酸的实验中,0~8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1.64mol·

L-1·

min-1

D.块状大理石与盐酸的实验中,13min时,CaCO3的消耗率为63.6%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②表示的是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取料相同,生成二氧化碳一定相同,故B正确;

大理石粉末与盐酸的实验中,0~8min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0.205mol·

min-1,故C错误;

13min时,生成二氧化碳1.4g,消耗碳酸钙的质量3.18g,由于样品中含有杂质,不能计算CaCO3的消耗率,故D错误。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甲烷气体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4NA

B.lmolSO2与足量的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mol·

L-1CH3COOH与1mol·

L-1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总数为2NA

D.7.8g乙炔与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O2分子数为0.75NA

非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mol,故A错误。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可逆,lmolSO2与足量的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

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CH3COOH和CH3COO-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乙炔与苯的最简式都是CH,7.8g乙炔与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是

0.75mol,故D正确。

23.25℃时,由酸(HM)及其盐(NaM)组成的混合溶液,起始浓度均为lmol·

L-1。

向该溶液中通入HC1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C点时,溶液中c(Na+)=c(M-)

B.将D、E点溶液混合后,c(M-)+c(HM)=2c(Na+)

C.B点时,溶液中c(M-)>

c(Na+)>

c(HM)

D.A、B、C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逐渐增大

根据电荷守恒,C点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Na+)=c(M-),故A正确;

根据物料守恒,B点的溶液中c(M-)+c(HM)=2c(Na+),将D、E点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增多,故B错误;

B点溶液呈酸性,HM电离大于NaM水解,溶液中c(M-)>

c(HM),故C正确;

A是向B的溶液中加盐酸,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增大;

C点是向B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消耗HM,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A、B、C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逐渐增大,故D正确。

24.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等,其漂白能力是漂白粉的4~5倍。

工业上用ClO2气体制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

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

A.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

2ClO2+2OHˉ+H2O2=2ClO2-+O2+2H2O

B.流程中的结晶、过滤操作应该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C.提高吸收器中的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也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D.发生器中反应结束后,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驱赶出ClO2,使其被充分吸收

吸收器中二氧化氯、氢氧化钠、双氧水反应生成NaClO2,离子方程式为:

2ClO2+2OH-+H2O2=2ClO2-+O2+2H2O,故A正确;

低于38℃时析出NaC1O2·

3H2O,所以要得到NaClO2,需要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故B正确;

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降低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故C错误;

通入一定量空气可以驱赶出ClO2,使其被充分吸收,故D正确。

25.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Cl-、SO42-、SO32-、HCO3-、Na+、Mg2+、Fe3+,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

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取100mL上述溶液X,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2)将

(1)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将足量盐酸加入沉淀中,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体。

A.

(2)中产生的气体可能CO2或SO2

B.溶液X中一定存在SO42-、HCO3-、Mg2+

C.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Fe3+,可能存在Cl-

D.

(1)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含有BaSO4,可能含有BaSO3

(1)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一定不含Fe3+;

SO42-、SO32-、HCO3-、Na+、Mg2+中最少含有一种;

(2)将

(1)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将足量盐酸加入沉淀中,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体,说明沉淀中一定有SO42-;

SO32-、HCO3-最少含有一种;

根据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及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HCO3-、Mg2+、Na+。

(2)中产生的气体是CO2,故A错误;

溶液X中一定存在SO42-、HCO3-、Mg2+,故B正确;

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SO32-、Fe3+、Cl-,故C错误;

(1)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含有BaSO4、BaCO3,一定不含BaSO3,故D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是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

X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X在400~500℃下转化为A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工业上获得A的的主要方法是催化裂化

B.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B中,钠块浮在液面上,并产生气泡

C.除去C中的D可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蒸馏

D.一定条件下,1mol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1molNaOH

【答案】

(1).羧基

(2).加成反应(3).CH3COOCH2CH3

CH2=CH2+CH3COOH(4).CD

试题分析:

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原子个数比是1:

2,是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A是乙烯;

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乙醇氧化为乙醛;

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所以X、A、B、C、D分别是乙酸乙酯、乙烯、乙醇、乙醛、乙酸。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3)有机物乙酸乙酯在400~500℃下转化为乙烯和乙酸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CH2CH3

CH2=CH2+CH3COOH。

(4)A.石油的裂解可以获得乙烯,故A错误;

B.钠的密度大于乙醇,钠块沉到乙醇底部,产生气泡,故B错误;

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所以除去乙醛中的乙酸可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蒸馏,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1mol乙酸乙酯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乙醇和乙酸钠,最多消耗1molNaOH,故D正确。

点睛:

钠的密度小于水,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水中,钠块浮在液面上;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乙醇中,钠块沉到乙醇底部,并生成氢气。

27.为探究液体X[仅含两种元素,100g·

mol-1]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1)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将气体1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且酸性明显增强。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液体X与水反应生成气体1、溶液1和沉淀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2Cl2

(2).SO2+2Fe3++2H2O=2Fe2++SO42-+4H+(3).2S2Cl2+2H2O=SO2↑+4HCl+3S↓

根据流程图,沉淀1是淡黄色单质,所以沉淀1是硫,X中含有硫元素;

溶液1加入过量的硝酸和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氯化银,所以X中含有氯元素;

X是由硫、氯组成的化合物;

则气体1是二氧化硫。

沉淀2是硫酸钡;

根据以上分析,硫单质的物质的量是

氯化银的物质的量是

、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

,化合物X中硫、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

1;

100g·

mol-1<

M(X)<

200g·

mol-1,所以X的化学式是S2Cl2;

(2)将二氧化硫通入FeCl3溶液中,Fe3+被还原为Fe2+,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Fe3++2H2O=2Fe2++SO42-+4H+;

(3)S2Cl2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盐酸和硫单质的化学方程式是2S2Cl2+2H2O=SO2↑+4HCl+3S↓。

28.实验室常用下列图Ⅰ装置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图I装置中的收集装置B应连接图Ⅱ中的__________(填“a”或“b”)进口。

(2)用此装置制SO2与将铜片直接加入试管A加热反应相比,其优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A试管中发生了Cu与浓硫酸的反应,其中浓硫酸只体现了强氧化性

B.熄灭酒精灯后,因为A试管中的玻璃导管存在,整套装置不易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