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316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文档格式.docx

新建办公楼建筑面积1349.76平方米;

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5403.56平方米,总投资1017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新建淇县实验学校中学教学楼及其配套工程,建筑面积7962平方米,投资867万元,目前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新建淇县实验学校住宿楼,建筑面积10571.85平方米,投资1271万元,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新建淇县实验学校食堂报告厅,建筑面积9525.36平方米,预计投资1119万元,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二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2011年11月9日,我县在西街小学新校址隆重举行了九个学校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我县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副市长张然同志宣布开工,市县领导共同奠基培土。

这9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266万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涉及56个自然村的5000多名学生。

其中8个都是寄宿制学校建设。

9个项目建成后,城区将扩容600余名学生,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集中改善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农村2800名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入学住宿问题,有力推动全县学校办学层次大幅度提升。

全年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共23个,总建筑面积61127.32平方米,总投资6952.02万元。

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12个,建筑面积27896平方米,总投资2774.02万元。

分别是:

淇县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楼和中学部教学楼,淇县第一明德小学教学用房,北阳镇北阳小学住宿楼,北阳镇良相小学教学楼及办公用房,高村镇实验中学住宿楼,高村镇杨子河小学教学用房,高村镇花营小学教学用房,桥盟街道办事处吴寨小学教学用房,朝歌街道办事处稻庄小学教学楼,黄洞乡全寨小学伙房,西岗镇第一初级中学住宿楼。

在建项目4个,建筑面积20832.32平方米,总投资2678万元。

淇县实验学校住宿楼,北阳镇第一初级中学宿舍楼,北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朝歌街道办事处西街中心小学办公楼、综合教学楼。

规划建设项目7个,建筑面积12399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

高村镇石佛寺小学教学楼,北阳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西岗镇第一初级中学餐厅,西岗镇第二初级中学宿舍楼,西岗镇留店寺小学综合楼,桥盟街道办事处大洼小学教学楼,卫都街道办事处袁庄小学综合教学楼。

按照《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黄洞乡温洞小学的高年级合并到全寨中心小学;

撤除西岗镇三角屯小学和秦街小学,将学生合并到西岗中心小学。

在推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改造农村学校校舍的同时,近年来,投入资金335.82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课桌凳25426套。

投入资金170余万元,按照省二类标准建成11个农村初中实验室、7个乡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并充实了教学仪器及设备;

投入资金110余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音体美器材;

累计投入620万元为农村学校购置了图书资料。

全县初中学校92.3%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小学92.8%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本着“高标准定位、超常规谋划、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县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134个,网络电子备课室19个,校园局域网20个;

今年,又新购笔记本电脑369部,台式电脑155台,电子白板97套,投影104套,城区学校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农村150人以上的学校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城区学校和农村大型学校任课教师人均一部电脑,实现了早装备、早受益,有效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班班通建设工程,根据我县实际,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在已完成县直中小学“班班通”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所有农村初级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

第二阶段,完成51所农村中心小学的“班班通”工程建设;

第三阶段,完成84所农村教学点“班班通”工程建设。

全县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力争在2014年底前全部完成。

本年度,在去年投资近400万元购置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08套。

目前,我县初级中学的所有班级已100%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县直小学所有班级已100%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全县中小学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级已达到55.4%。

三、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夯实均衡发展,提高质量的基础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班级、一个优秀教师就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是我们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为此,近年来,我县一是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和骨干教师论坛;

二是创办中小学教师在职研究生班,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

三是建立教育后备人才库,中小学校长出现空缺,从后备人才库中通过竞争选拔上岗;

四是举办教育专题讲座,更新提高校长、班主任、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综合素质。

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班主任工作专家韩玲、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湖北省孝感市教研所教研员余映潮、山西省德育报社社长张国宏以及孟彩云、韩珍德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县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示范课35场,先后派出20余批,2400余人次的教师、班主任和中小学校长到上海、郑州、山东等地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分别进行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班主任和校长专业技能测试。

经常性开展“讲师德、重品行、当标兵”主题教育活动,县、乡、校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学习贯彻师德规范和活动方案,逐级评选师德标兵,全县进行公开表彰,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近两年,由县级师德标兵组建的宣讲团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巡回演讲69场,受教育师生和学生家长两万多人次。

培养出了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想独特、治校方法创新的名教师和名校长,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6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76人。

通过加强教师、班主任和校长三支队伍建设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建立教师补员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城乡教师、校长交流

县政府根据每年教学岗位实际需要确定教师招聘名额。

2007年至2011年,由县政府牵头,教育、人事、财政、纪检、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连续四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412名教师,2009、2010两年,录用特岗教师100名,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的一线教学岗位,农村学校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学科教学得到新的加强和补充,教师补员既弥补了农村师资力量的不足,同时由于实行全程阳光操作,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为有效地促进城乡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我县先后出台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帮扶的意见》、《城区学校教师“送教下乡”工作办法》、《关于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计划》、《开展城镇学校教师结对指导帮扶活动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推出城乡学校业务交流、送课下乡、城乡手拉手、校长竞争上岗、城区学校教师下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跟班等形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给农村学校送去先进教育理念和授课形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近三年共派出支教人员160人次,送课下乡630人次,为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搭建了平台。

同时每年安排不低于教师总量的13%进行轮岗交流,加大优质学校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向薄弱学校交流任职力度。

城镇学校优秀校长累计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任职65人,从而实现了城乡学校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均衡发展。

五、以推进关爱工程为抓手,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弱势群体能否充分享受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体现和标尺。

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别,我县采取了相应对策:

一是高度关注残疾儿童。

通过政府资助、社会帮扶等途径,动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随班跟读。

鼓励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残疾儿童、少年到鹤壁市聋哑学校就读。

二是关心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根据农民工实际住所,本着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其子女在城区中小学入校就读,这些学生在管理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大力帮扶贫困学生。

我县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

对山区所有住宿生和其它乡(镇)符合享受寄宿生补助条件的学生,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提供生活补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四是切实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为使这些儿童得到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爱,我县推广了“一对一帮扶”管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切实维护了学生个体和家庭利益,也确保了社会稳定。

六、认真落实“分配生”政策,积极开展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营造实施素质教育良好氛围,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积极推行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改变以往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考评教师的做法,以建设高校课堂为中心,要求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把及格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各初中学校三年级学生人数,将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张榜公布“分配生”名单,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2011年,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占招生计划的60%。

“分配生”政策的实行,有效降低了择校比例。

全县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人数连续五年逐年递增。

七、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精心谋划、周密论证、慎重实施,既要推进改革创新,又要确保大局稳定。

近几年来,我县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强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管理,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创新各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方式方法,打破过去以年龄、职称、职务、资历等条件论资排辈的做法,把真正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评选出来,给予他们在外出学习、进修、考察、科研等方面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发展上来;

三是从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审入手,制定下发了《淇县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暂行规定》,使教师职称晋升有量化标准,符合义务教育实际,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2009年试行以来,受到广大教职工好评。

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我们在2012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以业务标兵评选为抓手,改革教师激励成长机制;

三是以量化考核为抓手,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四是以职级制度为抓手,改革校长管理制度;

五是以财务公开为抓手,改革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

六是以食堂管理为抓手,改革学校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先后出台了《全县中小学校创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性意见》、《业务标兵评选奖励办法》、《淇县教师规范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校长职级制度实施意见》、《淇县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淇县中小学食堂规范管理办法》等六项改革方案。

通过政策引导、制度约束,全县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抓管理、促质量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