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15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9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危机管理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

|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C、静观事态发展。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

|B、监测与预防;

|C、监测与预警。

12、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A、奥运场馆安全;

|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

|C、奥运设施安全。

13、(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

|B、企业事业单位;

|C、新闻媒体。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A、警告;

|B、停止其业务活动;

|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16、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C)。

|B、15万元;

|C、20万元。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

A、7章、70条;

|B、6章、60条;

|C、8章、70条。

19、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A、12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2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

A、民事责任;

|C、经济责任。

25、(C)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基层。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

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B)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30;

|B、50;

|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级以上。

A、8;

|B、9;

|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

A、35℃;

|B、37℃;

|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C)效力。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

A、4级风;

|B、5级风;

|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

|B、体温上升;

|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A)。

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

|B、整体性和群众性;

|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B、2007年7月10日;

|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A)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36、(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A、红色;

|B、黄色;

|C、橙色。

38、(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

|B、县级人民政府;

39、(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B、本地人民政府;

|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41、(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B、民政部门;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C)、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

|B、告诫与处理;

|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

|B、处理;

|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

|B、专项预案;

|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

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

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

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B)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A)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6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

64、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A)

6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6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6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6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6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求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7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7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7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73、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7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7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最高为四级。

76、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才设定的。

7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7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9、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越级上报。

8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8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82、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不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

83、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84、省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和保障制度。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86、禽流感疫情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公布。

87、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8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89、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90、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91、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

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9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93、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94、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9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96、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97、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

98、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99、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布预警级别,不得变更。

100、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101、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102、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10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10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05、单位和个人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要准确。

10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0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与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完全一样的。

108、所有的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

109、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110、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三、多选题

1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ABCD)。

A、人权理念;

|B、以人为本理念;

|C、责任政府理念;

|D、服务政府理念。

1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AB)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B、相关部门负责人;

|C、相关部门负责人;

|D、公安部门。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B、监测与预警;

|C、应急处置与救援;

|D、事后恢复与重建。

114、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ABC)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

|B、处置程序;

|C、应急保障措施;

|D、应急防防御措施。

1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维护(ABCD)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国家安全;

|C、公共安全;

|D、环境安全。

116、下列情形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ABCD)。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

|B、蝗灾中的粮食调拨;

|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

|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

117、突发事件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BCD)。

A、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

|B、突然发生;

|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D、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118、突发事件主要包括(ABCD)。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119、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坚持(ABCD)。

A、统一领导;

|B、分类管理;

|C、分级负责;

|D、属地管理。

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AC)。

|B、应急为主;

|C、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D、应急与善后相结合。

121、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措施包括(ABCD)。

A、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D、必要时越级上报。

122、国家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的监管、(ACD)和紧急配送等环节。

A、生产;

|B、储存;

|C、储备;

|D、调拨。

1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BCD)。

A、全面;

|B、及时;

|C、客观;

|D、真实。

1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应该及时向(ABC)报告。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地震局;

|C、当地应急办;

|D、当地综治办。

1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BCD)。

A、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

|B、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

|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26、发布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有(BC)。

A、启动应急预案;

|B、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

|C、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

|D、公布咨询电话。

1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对此的处罚包括(ABCD)。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后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活动;

|C、后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许可证;

|D、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措施,相应的处罚应该是(AB)。

A、责令改正;

|B、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1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ABD)、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B、经营;

|C、运输;

|D、储运。

130、(BCD)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

|B、居民委员会;

|C、村民委员会;

|D、企业事业单位。

131、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ACD)。

A、安全意识;

|B、自救意识;

|C、自救能力;

|D、互救能力。

1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ABCD)。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B、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D、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13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4、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

|B、股市暴跌;

|C、金融机构倒闭;

|D、金融危机。

1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

|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

|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

|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3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1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

|B、暂扣其许可证;

|C、吊销其营业执照;

|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3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