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01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1、项目概况: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

项目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

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

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

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

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

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

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

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

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

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

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

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

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

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

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

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

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

其中策略包括:

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

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免费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

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

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

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

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

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

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

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

截至2004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

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

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

注重行动研究,&

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

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

这些变化包括:

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

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

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

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

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

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

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

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

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

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

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

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

仅仅靠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

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

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

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

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

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

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

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赵友三:

谈三点。

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

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点:

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

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

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

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

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

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

参观的感受有两点:

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

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

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

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

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

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冯建林:

1、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东乡县,那里的条件那么艰苦,真是不容易。

2、这次参观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把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贯彻的非常好,关注公平、关注弱势,值得我们学习。

3、我们去年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但是针对我们的班额过大,只是做了浅显的尝试,通过这次参观,大班究竟该怎样搞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我们回去以后好好的尝试、摸索。

4、他们的帮扶课上得很好,而我们只是上的公开课,这需要我们回去借鉴。

薛长琼:

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

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

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

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

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

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杨海林:

我们宜川教师的学历比这里要高很多,但是人家这里却能把参与式搞好,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

在新集学校,他们的校务公开栏在校门外面,上面公布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名单。

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呼唤参与式教学,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带给其他的同事们。

后半年,我们要实行新课改,但是我们的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后的工作还是很大的。

通过此次兰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员每个人心底都深有感触,在自己的意识中已经有了认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不过教育改革毕竟是一项大的工程,特别是意识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但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天下第一村”见闻录——华西村参观考察学习报告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有最新消息说,“共同致富”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2005年,全村集体资产已达30个亿,人均资产已超百万,销售额已达300个亿。

2006年3月24日,笔者随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组织的学习团队,拜访了这久负盛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半天多的时间里,我们登百米金塔览胜“大华西”;

入室考察“小华西”普通农家;

“走华西路”参观展览;

在“人民大会堂”听吴仁宝老书记报告,观看文艺演出;

徜徉“世界公园”;

流连忘返于高科技生态园;

还在“特色餐厅”享用了“天下第一村”的待客饭菜……在华西,笔者身临“人间天堂”,耳闻目睹令人怦然心动者,不胜枚举,特简要报告如下。

华西农庄赛天堂汽车一入村,导游员就指着幢幢高档次的别墅式楼房介绍说,这已是第6代村民住宅,都是欧式建筑,门前都有游泳池,面积在400到600平米之间,家家至少有一辆轿车,最多的有四辆……这只有在都市小区才能见到&

的豪华气派,一下子就勾起了笔者更为浓厚的“探秘”欲望。

参观的第一个项目是“登塔观景”。

“华西金塔”号称百米高,7级17层,占地3600平方米,雄伟壮观,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是华西标志性的建筑。

我们乘电梯直达15层,只见大厅装修金碧辉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现场照片等琳琅满目。

厅外四周回廊环绕,扶栏远眺,华西村景色尽收眼底。

从导游那里得知,楼南那数百幢清一色的三层“别墅”,居住着原华西村350多户村民,现叫“小华西”。

远处的厂区是华西村的工业区。

导游指着一幢老式四层小楼介绍说,那就是老书记吴仁宝的家,他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至今一家26口人,没有一人住村里最好的房子。

塔的西边还有八座十层左右高的“金塔”,导游说,那里面有的是住户有的是宾馆有的用于办公。

往北一点的广场连接一条公路,路北一字排开足有1000延长米的临街高楼,导游介绍说,来华西村打工的有六千多人,那是他们居住的公寓之一,附近还有供夫妇打工者居住的“鸳鸯楼”。

北侧山前有很大一片民居楼房,还有厂房和耕地。

据介绍,那就是华西新兼并的16个邻村,合在一起叫做“大华西”,全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多人。

北面砂山和龙溪湖建有“世界公园”,遍布着国内外著名亭台楼阁、桥梁等的仿造品。

导游指点着山上山下,依次介绍了天安门、百米长城、悉尼歌剧院和巴黎凯旋门等微缩景观。

笔者环顾四周,只见绿树红瓦交互掩映,一派赛过富庶城镇的景色,品味着导游所说,北边的田野是“粮仓”,南面的工厂像“钱庄”,中间的村庄赛“天堂”,不胜感慨。

这“天堂”在参观农舍时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导游解释说,每年华西村接待游人百万之多,去年“红色旅游”,来的人多,今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的人更多了。

所以提供参观的住户不能固定,主要是选择那些有老年人在家的轮流承担。

随着导游走过一段仿造北京颐和园的“千米长廊”,来到了房前屋后都有花草树木的“别墅”区。

一位衣着十分俭朴的老汉在一楼迎接我们,看着装修摆设远胜于星级豪华宾馆的几个厅室,看着与室内相连的宽敞车库,参观者不禁发出阵阵啧啧之声,有位老兄竟然抚摸着一把雕刻精致的椅背忘情地赞叹:

“哇,都是红木的!

”导游介绍说,这一片都是600平米的住房,在华西,像这样拥有等离子彩电、中央空调和高档用品的非常普遍。

村民一般年收入在数万元左右,最“穷”的家产也有百万元,但最富的不超过千万,至今还没有千万富翁。

我问这产值是否包括房子,导游笑了,说华西村所有的房产都是集体所有,住600平米还是400平米,是村里根据职务、贡献等条件分配的。

华西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每个村民至少每年都可以分到3000元左右的福利;

二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三是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

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上,华西村一直坚持“少分配,多积累;

少拿现金,多入股”的原则,工人每月只领部分工资,其余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

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也不发给职工,而是作为股份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导游还介绍说,华西村已实现了“八有八不”,“八有”即“小有教”——从幼儿园到中学提供学费,考上大学,自学成才的都给予奖励;

“老有靠”——男55虚岁,女50虚岁享有退休保养金,最少的每月360元;

“房有包”——民房由集体承包建筑;

“病有报”——人人有定额医疗费,工伤全报;

“购有商”——村中有商场;

“玩有场”——各种娱乐场所;

“餐有供”——有各类档次的餐厅;

“行有车”——外出办事有轿车,去上海、苏州、无锡有专车。

“八不”即“吃粮不用挑”——集体送粮到户;

“用水不用吊”——村里有自来水厂;

“煮饭不用草”——家家有液化气;

“便桶不用倒”——户户有抽水马桶;

“洗澡不用烧”——热水管道通到户;

“通讯不用跑”——家家有电话机;

“冷热不用愁”——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

“雨天不用伞”——长廊基本环通全村。

导游说,有一个美国人参观后说:

“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富裕愉快和健康在超员几乎“人满为患”的村“人民大会堂”,笔者有幸聆听华西村的“常青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吴仁宝作报告。

这位被誉为“为民谋利一面旗”的老书记,个子不高,衣着平常,但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健步进入会场,先和台下就座的来宾拱手、握手、打招呼,举手投足,轻松自如,报告时声音高亢有力,用语幽默风趣,令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已经80高龄的老人。

他的报告开宗明义:

今天就讲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他说,“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什么叫共产主义?

也是一句话,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幸福?

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就是幸福。

什么是生活富裕?

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雨天村里走路不打伞。

什么是精神愉快?

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

什么是身体健康?

日常增加营养,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业余文体形式多样。

”老书记的诠释虽然具有“土标准”的特点,但朴实无华,深入浅出,让人既信服又倍感亲切。

他说,我们华西的特色是“土不土洋不洋”,领导喜欢“土”的,我们就让他看“土”的,喜欢“洋”的,就让他看“洋”的,有领导评价说我们是“亦土亦洋、亦城亦乡”。

说到弘扬敬老爱老风尚,他举例说,村里规定:

凡家里有老人达80岁的,全家每人奖励100元;

90岁的,每人奖励1000元;

有老人达到100岁的,每人奖励1万元。

去年村里就有一位百岁老人全家共获奖金37万元,得了奖金之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如果没有这个规定,她可能提前两年就去世了,可以说是这个规定使她多活了两年。

老书记说一口苏南方言,但翻译同志的普通话很好,所以会场氛围和谐,说者情真意切,句句话掷地有声,听者聚精会神,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或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礼堂屋顶“满天星斗”的灯光让人感觉就像身处北京人民大会堂。

会场布置也有“不土不洋”的特色,前面一侧是一个大大的“福”字,配有小条幅“笑一笑少一少”;

另一侧是一个大大的“寿”字,配有小条幅“恼一恼老一老”;

而舞台两边的大条幅则分别是“村泰民乐,终归社会主义好”;

“政通人和,还是领导班子强”。

后面和两侧的墙上则装裱着“天下第一村”等题词墨迹。

老书记报告后,就是华西村文艺队表演节目,从头到尾一个节目,融会了说拉弹唱和影像资料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声情并茂表现的就是华西村发展变化改革历程一个主题,应该说,这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专业化水平,与会者自能在欣赏娱乐之中加深对华西经验的认识和理解。

据介绍,华西始终强调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村里建有“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常将收集来的思想信息编写成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村里的艺术团也经常采撷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及时宣传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在“湖上建起长寿苑,九曲桥上五亭连”的农民公园里,参观了“走华西路”展厅。

在这长长的展厅里,展示着改革前华西村的老照片和昔时的歌谣“高田岗,高田岗,半月不雨苗枯黄;

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

旱灾水灾无法抗,农民见了心发慌”。

展示着华西村实行的允许村民既可搞集体,也可搞个体的“一村两制”,和干部一家人要么全搞集体,要么全搞个体,不准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一人两制”的体制改革特点。

同时,展示着赞美今天的歌赋:

“存款户户都不少,几百万元不新鲜”,“人间天堂不为过,家家幸福生活甜”。

警句戒穷赞富歌在华西村,笔者感觉,解读华西致富之谜,几乎是所有“游人”的共同愿望,而华西村也可以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