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948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人士穴

(四)治疗脚踝常用穴道

1、云白穴、李白穴

2、五虎穴

3、土水五穴(小节穴)(土水五穴有外踝点、足背点、内踝点之分)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

5、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

6、手腕尺骨突

7、董氏对应针法,取对侧手腕对应点

(五)治疗小腿常用穴道

1、手解穴(治疗抽筋立解)

2、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3、木华穴、胆穴

4、三叉三穴、中白穴

5、手指中指背部区域(木华穴、胆穴、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6、水沟穴(治疗抽筋立解)

7、董氏对应针法,取对侧下臂对应点

8、三灵一穴、三灵二穴、三灵三穴、腰灵穴、火圣穴

9、阳陵泉穴、承山穴、委中穴、条口穴透承山穴

(六)治疗大腿常用穴道

1、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

2、对侧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

(七)膝盖痛

1、针肩中穴,配通关穴,特效。

2、在背上五金穴点刺出血,奇效。

3、针中间穴、下间穴,有效。

4、针心膝穴,配膝灵穴,效果卓著。

5、针神肩穴,配建中穴,效果神速。

6、针两犊鼻穴,配肩中穴,特效。

7、针火膝穴,有效。

8、在后背上五金穴点刺出血,针土水穴。

9、膝扭伤:

针火膝穴。

10、膝盖肿痛:

在病位及火硬穴若出现青筋则点刺放血,配合针肩中穴、建中穴。

11、针肩中穴,有特效。

12、中间穴,有效。

13、胆穴。

14、心门穴。

15、三金穴点刺放血。

16、膝五针(内犊鼻穴、外犊鼻穴、鹤顶穴透通山穴、阴陵泉穴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特效

17、左右肩中穴,特效

18、对侧曲池穴、内曲池穴,特效

19、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特效

20阳陵泉,特效

21、久年膝痛:

三金穴点刺出血,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22、膝盖风湿痛、疼痛剧烈:

先在双背三金穴点刺出血,即可当场疼痛减轻大半,再配合双内关刺针,令其活动腿部,可一次而愈

23、治久年风湿疼痛:

使用毫针治疗容易再复发,但若毫针配合点刺放血,则较不易复发。

(八)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1、针肩中穴、建中穴。

2、针膝灵穴。

3、背后脊椎第五至第九椎及其旁开二寸左右放血,或肩背手足区放血,再配合针土水穴。

4、针肩中穴,有特效。

5、中间穴,有效。

6、胆穴。

7、心门穴。

8、三金穴点刺放血。

9、背后第五~九椎旁开二寸左右放血。

膝五针(内犊鼻穴、外犊鼻穴、鹤顶穴透通山穴、阴陵泉穴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特效

10、左右肩中穴,特效

11、对侧曲池穴、内曲池穴,特效

12、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特效

13、阳陵泉,特效

14、久年膝痛:

15、膝盖风湿痛、疼痛剧烈:

16、治久年风湿疼痛:

(九)退化性关节炎

1、先在病位点刺放血,配合针上三黄穴、中白穴。

2、左右肩中穴,特效

3、对侧曲池穴、内曲池穴,特效

4、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特效

5、阳陵泉,特效

6、久年膝痛:

7、膝盖风湿痛、疼痛剧烈:

8、治久年风湿疼痛:

(十)尿酸关节炎

1、先在病位点刺放血,配合针上三黄穴、下三皇穴。

2、针中九里穴,配通关穴、通山穴、驷马穴。

3、肩中穴、建中穴,配通肾穴、肾关穴。

4、骨关穴、木关穴、复原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5、背后第五~九椎旁开二寸左右放血。

(十一)关节炎

1、三金穴点刺放血。

2、背后第五~九椎旁开二寸左右放血。

7、久年膝痛:

8、膝盖风湿痛、疼痛剧烈:

9、治久年风湿疼痛:

(十二)膝内侧发炎

1、足跗内侧及膝内侧发炎、脚上长疔疮:

后背第五、六椎旁开三寸放血。

(十三)膝盖冷痛

1、针单侧通天穴,通山穴。

2、肩中穴。

3、三金穴点刺放血。

(十四)腿冷痛

1、五岭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2、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通肾穴,有奇效。

3、双凤穴点刺出血。

4、针通天穴,通胃穴。

(十五)膝腘窝筋紧伸屈困难,疼痛难行

1、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十六)脚麻

1、针李白穴、云白穴,特效。

2、针神肩穴,配肩中穴,效果甚佳。

3、针八关穴,特效。

4、先于双凤穴放血,再针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5、于州天穴、州仑穴、州圆穴及病位放血。

6、针驷马穴,再针对侧肩中穴。

7、脚麻、脚痛:

双凤穴点刺放血

8、脚麻、脚痛:

隐白穴点刺放血。

9、四肢麻痛:

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十七)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

1、五岭穴点刺放血。

(十八)脚痛

1、针手五金、手千金穴

2、针人宗穴、李白穴、云白穴。

3、针三河穴、胆穴、水清穴。

4、木关穴、正水穴、土水穴。

5、背心穴,及双凤穴点刺出血。

6、两腿酸痛:

金林穴、金枝穴点刺放血。

(十九)两腿酸

1、在肩峰穴(或称背面穴,近于肩髃穴)点刺出血即愈。

2、水通穴、水金穴。

3、对侧之七里穴、九里穴。

4、金林穴、金枝穴点刺放血。

(二十)大腿痛

1、在五岭穴点刺出血,立愈。

2、针对侧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特效。

3、针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特效。

4、针中白穴、下白穴,配灵骨穴,特效

5、针三叉三穴,特效。

6、金林穴点刺出血,特效。

7、七里穴、九里穴。

8、大腿内侧痛:

针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或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

9、大腿外侧痛:

针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或针肩中穴、建中穴。

(二十一)小腿胀痛、酸痛

1、金精穴、金枝穴放血,再针指肺穴、中白穴。

2、针木华穴,特效。

3、针心膝穴,特效。

4、针三叉穴,效果卓著。

5、局部点刺出血、再针正筋穴,效果显著。

6、针胆穴,有卓效。

7、针对侧内关穴,特效

8、针次白穴,特效。

9、针肩中穴,效佳。

10、针对侧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腰灵二穴、火圣穴,特效

11、因为脚踝痛而引起小腿痛、腓肠肌疼痛:

针踝灵穴(小节穴)、土水穴。

12、小腿胀痛:

精枝穴点刺放血尤佳。

13、小腿发胀:

针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14、小腿肚痛:

(1)针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

(2)针肩中穴、云白穴。

(3)针心灵穴、腰灵穴、火圣穴。

15、小腿前侧痛:

针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二十二)脚抽筯

1、针中白穴,特效。

2、针八关三、八关四穴,特效。

3、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特效。

4、针正筋穴、正宗穴,效佳。

5、针手解穴、解穴,立愈。

6、针三灵穴,特效。

7、习惯性抽筋:

先在三灵穴放血,再配合中白穴、三叉穴、胆穴。

8、针正筋穴。

9、针次白穴。

(二十三)霍乱抽筋

1、先于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再针搏球穴。

(二十四)腿痛不能履地

1、针四花外穴,配侧下三里穴,特效。

2、针中白穴,立愈。

3、针对侧九里穴,下针即愈。

(二十五)下腿风湿痛

1、针对侧九里穴。

(二十六)腹股沟痛(鼠蹊痛)

1、针对侧心门穴,配上曲穴、下曲穴。

(二十七)股痛

1、先在膝后腘部放血,再配合神肩穴、肩中穴、建中穴。

(二十八)腿部游走性风湿痛

1、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副穴三穴先放血,再针上三黄穴、中九里穴。

(二十九)下肢浮肿

1、先在四花下穴放血,再配通肾穴、通胃穴、下三皇穴。

2、马金水穴,配下三皇穴、六完穴。

3、四肢浮肿:

针下三皇穴、通天穴。

(三十)足酸难行

1、针次白穴,或委中穴青筋上放血。

(三十一)腿软无力兼心悸

1、针肩中穴,通天穴,特效。

2、针木枝穴,效佳

(三十二)痿症

1、针正会穴、建中穴,配合头皮针顶旁足一带。

2、针八关穴,特效。

3、针肩中穴,配李白穴、上曲穴,效果卓著。

(三十三)腿无力抬起

1、针八关三、八关四穴。

2、针上九里、中九里、下九里穴。

3、针肩中穴、建中穴,配上曲穴、下曲穴,或云白穴、李白穴。

(三十四)小儿麻痹

1、针肩中穴,配李白穴、上曲穴,特效。

2、神肩穴,配云白穴、下曲穴、建中穴,有效。

3、针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

4、针肩中穴、云白穴、上曲穴,特效

(三十五)背连下腿痛

1、针马快水穴,有卓效。

(三十六)坐骨神经痛

1、针少白穴、中白穴,效果卓著。

2、针上曲穴、下曲穴,特效

3、针腕顺穴、三叉三穴、三河穴、中白穴、下白穴,特效

4、针上三黄穴、足肝经穴。

5、针三河穴,效果甚佳。

6、针正筋穴、正宗穴配火枝穴,效果甚佳。

7、针上三黄穴、木魁穴、木黄穴,特效。

8、针安脊一~安脊六穴任取三穴,效佳。

9、针木科一~木科三穴,效佳。

10、针上曲穴、下曲穴,效果甚佳

11、针三叉二、三叉三穴,神效。

12、针下白穴、中白穴。

13、针花骨三、花骨四穴、三叉二、三叉三穴。

14、针二角明穴、胆穴、三河穴、三海穴。

15、针火主穴、水曲穴、灵骨穴、下白穴。

16、先在双河穴、四花外穴放血,再针水腰穴、土水穴、中白穴、复原穴。

17、先在病位直接放血,及膝后太阳区放血,配合针安脊穴任取三穴配二角明透穴,腕顺一穴、三河穴。

18、针上曲穴、下曲穴,特效。

19、针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0、针鼻翼穴,特效。

21、金林穴点刺出血,效佳。

22、委中穴青筋点刺出血,特效。

23、针八关三穴、八关四穴,特效

24、针腕顺穴、三叉三穴、三河穴、中白穴、下白穴,特效

25、针足上三黄穴,特效

26、治疗坐骨神经痛特效穴:

针灵骨穴、大白穴配中白穴,效果显著。

27、治疗脚麻抽筋、坐骨神经痛、五十肩:

针八关穴

28、血管硬化引起坐骨神经痛:

在金神穴、木原穴、木太穴放血,配合针骨关穴、木关穴、灵骨穴、手解穴。

29、坐骨神经痛引起腰痛:

30、因为脚踝痛而引起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

31、肺气虚型的坐骨神经痛:

若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穴、大白穴又有肺神经通过,故肺气虚型的坐骨神经痛针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32、若掌诊肾区形色反应异常,则当取中白穴、下白穴(属肾之神经)二穴,故肾气虚型的坐骨神经痛针中白穴、下白穴,特效。

33、太阳经路径的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或金林穴点刺放血

34、少阳经路径的坐骨神经痛:

四花外穴或金林穴点刺放血

35、坐骨神经痛于胆经路径疼痛:

丰隆穴到阳陵泉穴一带青筋点刺放血,一次可痊愈

(三十七)足附内侧发炎

1、背后心肺区第五、第六椎及其旁开三寸放血。

2、后背第五、六椎旁开三寸放血。

(三十八)脚跟痛

1、先在病位及委中附近找青筋放血,再针对侧手掌骨关穴、木关穴、(骨关穴与木关穴中间)。

2、先在病点出血、胆穴放血,再针胆穴,五虎穴、中白穴。

3、针五虎五穴,特效。

(五虎穴位在大指掌面桡侧,共有五穴,取穴时使大拇指弯曲,可见两斜横纹,在横纹端尽头联机于赤白肉际处,中点为五虎三穴,近端为一二穴,远程为四五穴,五虎一穴治疗手指疼痛、手掌痛,五虎三穴治疗脚趾疼痛,五虎四穴治疗脚背痛、五虎五穴治疗脚跟痛)

4、针灵骨穴,有效(针刺深度要深,尤其是患处距离灵骨穴越远,越要针的更深)

5、委中穴青筋点刺出血,特效。

6、委中穴点刺放血。

(三十九)足踝扭伤

1、针云白穴、李白穴、肩中穴、建中穴。

2、先在病位放血,再针踝灵穴、土水穴。

(踝灵穴又名土水五穴、小节穴:

对足踝扭伤有强烈的消炎止痛效果,位在手掌大鱼际赤白肉际在线,第一掌指关节结合处那个点即是,针刺时需用一寸半针,以3、0度角斜刺向腕横纹中央,由踝灵穴点斜刺1、.5、寸左右。

3、委中穴点刺出血,特效。

4、针五虎四穴

5、针小节穴,尤其特效。

6、足内踝痛:

针下白穴、中白穴。

7、足外踝痛:

五虎穴、胆穴、中白穴、下白穴。

8、脚踝肿痛:

委中穴及阳陵泉穴点刺放血。

(四十)脚扭伤

2、针火膝穴,配中白穴,效果甚佳。

3、针五岭穴点刺,一次痊愈。

4、五金穴点刺出血,有卓效。

5、五金穴、五岭穴点刺出血。

6、先在病位放血,再针踝灵穴、土水穴。

(针踝灵穴又名土水五穴、小节穴,乃是治疗踝关节扭伤疼有特效穴,屡用屡验。

治疗时,取受伤脚踝的对侧手掌,即是健侧穴道。

踝灵穴乃在手掌大鱼际赤白肉际在线,第一掌指关节结合处那个点即是,但是针刺时由该穴进针后,针尖朝向腕横纹中点,进针约1、寸~1、.5、寸,同时,令患者活动踝关节,施动气针法,收效出针或留针半小时)

7、针五虎穴、云白穴、李白穴、肩中穴、对侧手腕尺侧突,特效

(四十一)脚背面红肿(草鞋风)

1、先在病位放血,再配通肾穴、通胃穴、通关穴、云白穴、李白穴下针。

2、先在足四缝穴点刺出血,再针李白穴

3、针三重穴,配通肾穴、通胃穴,效佳。

(四十二)脚背痛、脚掌痛

1、针五虎四穴,特效。

2、五虎三穴、五虎四穴。

(四十三)趾关节痛

1、先在病位点刺,再针五虎穴、四肢穴。

2、针五虎三穴,特效。

(四十四)脚趾痛

1、五虎三穴。

(四十五)脚趾痉挛

1、外踝中央点刺放血。

(四十六)中趾、中指麻

1、针通关穴、通山穴。

(四十七)趾麻

1、针下三皇穴。

(四十八)大趾生瘤

1、针天皇穴,通肾穴。

(四十九)香港脚流黄水

1、外踝中央至临泣穴青筋点刺放血。

(五十)四肢麻痛

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五十一)四肢骨肿

针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五十二)全身骨肿

(五十三)骨节酸痛

1、金营上、金营下穴,配灵骨穴、复原穴、骨关穴、木关穴。

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五虎穴位在大指掌面桡侧,共有五穴,取穴时使大拇指弯曲,可见两斜横纹,在横纹端尽头联机于赤白肉际处,中点为五虎三穴,近端为一二穴,远程为四五穴)

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

(一)治疗胁肋常用穴道

1、中九里穴、上营穴,奇效

2、外三关穴,极效

3、(拇指外侧)

4、丘墟穴,长效型

5、阳陵泉穴、外关穴,速效但属短效型

6、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二)胸痛、胸闷

1、针火山穴,有卓效。

2、针心灵穴,配火陵穴,特效。

3、针灵骨穴,配大白穴,特效。

(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4、针地宗穴,有卓效。

5、针九里穴,效果显著。

6、针驷马穴,特效。

7、针心常穴,配火星上穴。

8、针中间穴,效佳。

9、四花中穴出血,针四花穴、驷马穴。

10、针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11、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要深刺。

12、上士穴(进针与下臂成三十度角)。

13、针曲陵穴、中力穴、建力穴。

14、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

15、胸闷:

(1)火山穴、火陵同穴时下针(禁用双手)。

(2)四花中穴点刺出血,效佳。

16、胸口两旁痛闷:

解溪穴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两旁痛闷。

17、胸胀闷:

(1)尺泽穴点刺放血

(2)四花中穴点刺放血。

(三)胸膜炎

1、四花穴、三重穴、侧下三里穴点侧出血、再针上九里穴,特效。

2、针驷马穴,配双灵穴,特效。

3、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穴。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1、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腕顺穴,配肝门穴、下营穴、中九里穴,特效。

3、针灵骨穴、大白穴、三火穴,特效。

4、针驷马穴,效佳。

5、针上高穴、下高穴、三星穴、指驷马穴。

6、先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再针肺心穴、外白穴

7、肋膜炎:

阳陵泉穴下九寸为肺胃神经通过处,放血可治肋膜炎、肺结核。

8、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引起):

四花外穴、肝俞穴点刺放血。

(五)两胁肋痛

1、腕顺一穴,配肝门穴,特效。

2、针三重穴,配木灵穴,效果卓著。

3、针上营、下营穴,配中九里穴,效果极显著。

4、针三黄穴,配土昌穴,立愈。

5、针火星上、火星下穴,效果甚佳。

6、针土兴一、土兴二穴。

7、针木炎穴、指三黄穴。

8、先于五金穴点刺放血,再针肝门穴、肝灵穴。

9、肝门穴。

10、肝灵穴。

11、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引起):

(六)胸部挫伤

1、在三重穴、四花穴点刺出血,再针灵骨穴。

2、针上营、下营穴,特效

3、病位放血,针七虎穴,配驷马穴。

4、病灶放血,配金前穴、灵骨穴、大白穴、驷马穴。

5、胸部打伤

(1)针驷马穴。

(2)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效佳。

(七)胸背痛、胸连背痛

1、病位放血,针重子穴、重仙穴。

2、针驷马穴,再针承山穴。

3、肾关穴。

4、上白穴。

(八)鸡胸

1、先于病位放血,再针金前穴,配三重穴、驷马穴。

(九)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使用倒马针法。

(十)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

1、针水相穴。

第十四章腹部疾病

(一)腹膜炎

1、针上高、下高穴,效果卓著。

2、针四花外穴、四花中穴,配正土穴,奇效。

(二)腹胀

1、针四花上穴,配门金穴,特效。

2、针四花下穴、腑阳穴,配门金穴,特效。

3、针灵骨穴,配木顶穴,效果甚佳。

4、针灵骨穴、大白穴、土水穴

5、针曲陵穴,门金穴。

6、单针门金穴。

7、针灵骨穴、大白穴。

(三)腹痛

2、针肠门穴,配通胃穴,效果甚佳。

3、针上高、下高穴,效佳。

4、针手五金穴、手千金穴。

5、针大间穴、侧间穴、小间穴、土兴一穴、土兴二穴。

6、针指五金穴、指千金穴、灵骨穴。

7、四花中穴、四花副穴点刺放血。

8、急性腹痛:

曲泽穴、委中穴点刺放血。

(四)绞肠痧、腹中绞痛

1、先在腑巢穴点刺出血,再针侧三里穴,立愈。

2、针上高穴,配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有效。

3、腑巢二十三穴点刺出血。

(五)肚脐周围痛

1、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六)脐痛

1、腑巢二十三穴出血。

2、腑巢二十三穴点刺放血

3、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七)少腹痛

1、针门金穴、四花下穴,有效。

2、针其门穴、大间穴、小间穴、妇科穴,效果卓著。

3、针门金穴,特效。

4、针肝门穴,曲陵穴,针尖向下刺,特效。

(八)下腹胀痛

1、针四花副穴、四花下穴、腑肠穴,可三针齐下形成倒马针法。

2、针门金穴、四花下穴。

3、针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再配灵骨穴、火菊穴。

(九)小腹侧痛

1、针驷马穴,通天穴,通胃穴。

(十)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倒马针法。

(十一)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

1、针水相穴

(十二)大肠区域胀痛

1、针肝门穴。

2、针门金穴。

(十三)腹膜炎

1、针上高穴、下高穴

(十四)下腹部炎症

1、针门金穴、妇科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

(十五)鼠蹊痛

1、针灵骨穴有效(针刺深度要深)

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

(一)腰背疾病总治

1、可于委中穴点刺放血,再行对症治疗。

(二)治疗腰部常用穴道

1、针五形穴,特效

2、腰灵穴

3、委中穴上下点刺放血

4、腕顺一穴(对应于肾盂区),特效

5、玉火穴

6、手掌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区域

7、腕顺穴、三叉三穴、中白穴、外白穴、三河穴等区域

8、水金穴、水通穴

9、骨关穴、木关穴

10、肾关穴(治疗肾虚所引起腰部疾病)

11、木魁穴、木科穴

12、内白穴、下白穴、腰痛点(经外奇穴)

13、肩中穴、建中穴

14、二角明穴、胆穴(对应于腰部)

15、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这一条路径,有效

(三)治疗背部常用穴道

1、重子穴、重仙穴

2、人士穴(直刺)

3、人皇穴(斜刺向外)

4、绝骨穴(治疗上背部,特效)

5、腕顺穴、束骨穴

6、二角明穴、胆穴(对应于背部区段)

7、委中穴上下左右放血

(四)治疗脊椎常用穴道

1、正脊穴

2、明黄穴、其黄穴、天黄穴道、上三黄穴

3、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

4、腕顺穴(对应2、1、节点)

5、肺心穴、二角明穴(对应2、1、节点)

6、骨关穴、木关穴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