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94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10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产品需要,日趋商品化

(三)↓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1)含义:

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2)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3)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4)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6)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历程

①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三局一所”。

(19世纪60~70年代)代表: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

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②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三局一厂”:

(19世纪70~90年代)

目的: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

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成就: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

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作用: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8)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

(9)失败的原因:

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③顽固派的破坏;

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10)评价:

局限①洋务派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积极作用: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条件

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根本原因)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概况

①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来源:

官僚、地主、商人。

③地区:

东南沿海。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

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特点:

①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平均;

③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一方面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

另一方面,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具有妥协性。

影响:

革命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妥协性使资产阶级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Δ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目的: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Δ表现:

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④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束缚,十分艰难。

Δ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为:

政治上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

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想。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1912-1919)

Δ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中华实业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Δ表现:

①厂矿企业增多;

②投资总额增加;

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也有发展。

Δ结束: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特点:

a工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

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

c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

Δ影响:

①民族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

②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曲折发展

Δ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1927-1936)

表现:

工业部门增多(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国外(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原因:

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艰难的原因:

国家政局的动荡:

1929—1933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转嫁危机;

官僚资本的压制。

Δ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1937-1945)

抗战时期(1937~1945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

原因:

①沦陷区:

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②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战时体制)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制)

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945-1949)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5)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民族工商业采取合理调整的政策,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6)最终归宿:

并入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1953—1956),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赎买的政策进行改造。

4、重点难点解析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企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

用机器生产。

洋务企业标志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外商企业。

(4)洋务企业的特征

Δ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封建衙门式企业)。

①是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②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毛瑟枪)。

③都是官办。

Δ民用工业的特点(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①都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②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③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5)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不利因素:

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障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三座大山。

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①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③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作用①经济上:

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②政治上: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文化上: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问题生成单】

1、近代中国有哪几种经济成分?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有哪些阶层和派别?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探讨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和不利因素、内因和外因)对我们今天振兴民族经济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

1858年根据《天津奈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烟台开埠通商后的变化。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引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

以下是该公司1896一1941年间大事记。

1896年

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酿造出中国第一批优质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材料五:

1912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但外国资本控制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至于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

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战”结束不久,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材料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立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抉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2)材料二中“私设磨坊”的罪名有何历史和政策依据?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中国传统纺纱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根源。

(4)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及其这种处境所产生的影响。

(5)依据材料二,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成功的原因。

张裕公司在1934年和1941年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6)综合材料一---五并结合所学,你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国近代化有何认识?

(7)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

【拓展训练单】

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

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2012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5.(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

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6.(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

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7.(2012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

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

的发展

8.(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9.(2012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

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10.(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1.(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B.31C.73D.193

12.(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13.(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16、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1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

它()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8、据史料记载,我国从“1923年至1936年十四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十三家,出售者有二十五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十五家,出租改组者有三十三家。

”导致上述时期民族工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近代民族企业的两面性 

D.国共两党的对峙与长期内战

19、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

这有利于()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20、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1、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货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中国全境蔓延。

若以1871年至1873年的进口值为100%,1891年至1893年即增加到206.6%。

“洋布、洋线、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趋新、求异、逐洋成为时尚,洋货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

当时洋货畅销的原因有 

(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③中国落后的劳动生

产力使中国产品无力与外国竞争④社会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

22、天津机器局创设后,崇厚上奏折,“当经拣派委员,于六年四月开局……七年夏间,机器陆续运到,设法剥运,如式安设……所雇洋匠,自七年春间先后到局……均能认真做工。

内地学徒亦皆用心学习,可期有成”。

对奏折的解读正确的是()

A.“委员”是外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