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892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三年课外中考古诗鉴赏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8年宿迁市

二、诗歌赏析。

(4分)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①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

②“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7.

(1)清、寒(冷、凉)

(2)通过“一”宇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5、①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诗歌欣赏(5分)

10、阅读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花”与”烟花”都与柳有关,“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

“烟花”能表现阳春三月的情景。

(2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分)(l)(2分)要点:

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

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l分)。

(2)(3分)甲诗:

(要点):

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

(1分);

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1分)

乙诗:

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的尽头,仍眺望相接处的情景,(l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

9.阅读白的《秋登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

(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公。

【注】①朓,是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朓北楼,即朓楼,为朓任太守时所建,是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本题l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

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

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本题共3分。

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

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

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分)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分)

(三)古诗鉴赏(3分)

13.(l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2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分,共2分.意对即可。

二、综合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9.(4分)要求:

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10.(2分)参考要点:

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一)诗歌鉴赏(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5分)

游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②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5分)

7.

(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

(容阐述1分;

哲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2009年

2009年市

(一)、诗歌欣赏(5分)

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2分

(一)、诗歌欣赏

7、

(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分)最爱(爱)

11.(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

(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两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郎。

酒酣胸胆尚开。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7、持节云中,何日遣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8、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1题。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1.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拟人、(1分)

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理解

11.

(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修辞手法:

夸。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

用夸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7.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7.(3分)

(1)(2分)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

(1分)

(2)(1分)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天寒”“心寒”各0.5分。

(一)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8.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二、

(一)7.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8.赞同前者:

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

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 

竹 

燮①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燮:

号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八怪”之一。

②破岩:

破裂的岩石缝隙。

①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空白处。

应填 

▲ 

②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 

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4.①咬(1分)②坚韧,执著(意思对即可,2分)

市2009年

(一)阅读辛弃疾的《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完成10~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

今广丰县西南。

王氏庵:

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

②归来:

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0.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11.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

12.结合全词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一)(6分)

10.(1分)归来华发苍颜

11.(3分)屋外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1分);

渲染了词人所处的恶劣环境(1分);

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1分)。

(意对即可)

12.(2分)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凉孤寂之感(1分),表达了词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1分)。

2010年

2010年市

【辑古诗】

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品诗句】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写解愁的动作;

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心的凄凉。

6.(2分)示例:

《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7.(3分)C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

秋词

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

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

8、C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2010年宿迁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二、(6分)

7、

(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2分,每点1分。

(2)①诗人眼中所见:

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

(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

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2分。

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