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83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1.2.设计依据

Ø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行业标准》(GA/T75-PT)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678-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图纸。

1.3.设计思路及理念

1.3.1、设计思路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技术先进,系统稳定;

总分结合,资源共享;

实时动态,兼容备份;

1.3.2、设计理念

管理智能化;

系统运转高效化;

服务人性化;

处理决策科学化;

1.4.设计原则

用户至上原则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本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并针对弱电系统的基本特点,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在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适度超前,能保证在未来十年内占主导地位。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整个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分散控制、集中统一管理和监控。

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生产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弱电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对系统数据安全机制、数据存取权限设置进行一定的保密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服务性和便利性原则

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要求,讲究便利性和舒适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及能源的目的。

对于来自内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给予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和提供决策的能力,为小区的广大管理人员、到访人员、业主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标准化和结构化原则

此外,根据系统的总体结构要求,各子系统必须结构化、准化,并代表当今最新技术成就。

可靠性、容错性及经济性原则

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最优化设计。

1.5.设计目标

小区的智能化建设达到国家三星级标准(超前型),成为一座具有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智能型高档住宅小区;

提高小区的档次,能给小区业主和物业提供现代、舒适的生活享受。

智能化的建设要使小区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小区今后的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指挥、控制和各类数据处理及管理方面的科技含量。

建设一个为小区服务的高科技技术平台。

为小区投入运行后各类设施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运行环境。

为小区后期建设,预留接口与容量。

第2章项目设计说明

2.1.项目建设内容

XXXXXX项目智能化系统由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应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弱电管网工程组成。

主要子系统如下:

1、安全防范系统

周界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及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管理(停车场管理系统、人行管理系统)

2、通信应用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

一卡通系统;

内部电话系统;

电梯对讲(多方通话)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含电话及网络)

3、信息管理系统

机房工程及弱电防雷接地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酒店BA)、背景音乐系统。

本小区一期的建筑智能化可选择子系统有:

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2、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3、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4、保安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5、出入口管理系统(含人流与车流出入管理);

6、背景音乐系统;

7、一卡通系统;

8、信息发布系统;

9、远程抄表系统;

10、机房工程及防雷接地;

11、室外弱电管网工程;

12、智能家居系统;

2.2.管理架构及管理模式

整个小区设置两级管理架构。

小区共分为六期建设,在每期设置一个管理中心作为二级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的日常管理;

在小区内设置一个总管理中心,作为一级管理机构,可协调和调度各二级机构的资源。

总管理中心做为一级管理机构,享有最高管理权限,可对整个小区进行管理;

二级管理中心只负责各自区域管理,同时将本区域的数据和信号传输至总管理中心,供总管理中心调度和使用。

二级管理中心设置在小区各期弱电机房内,总管理中心设置位置待小区全部建成后确定。

第3章系统设计方案

3.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由小区周界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数字可视对讲系统、保安巡更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等组成。

系统从外到内多层防范,最大限度的将安全隐患拒之小区之外。

安全防范系统结构拓扑图

3.1.1小区周界安全防范系统

周界安全防范系统由栅栏和周界入侵探测报警装置及报警控制器等组成。

当周界入侵探测装置被拆除或线路被切断时,安防监控中心能接收到报警信号。

安防监控中心采用电子地图显示报警区域,配置声、光提示。

采用周界入侵探测报警装置与视频监视联动,并留有对外报警接口。

本次设计采用智能高压脉冲电子围墙系统,系统具有完整的、有明确分界的电子围栏,具有强大的阻挡作用和威慑作用;

具有误报率极低的智能报警功能,当某一防区前端发生报警时可在显示窗迅速显示该防区断网、短路、触网报警指示,反映前端状态;

备有报警接口、能与其他的安防系统联动;

系统采用了低能量的脉冲高压,由于能量极低且作用时间极短暂,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高压脉冲电子围墙系统结构拓扑图

3.1.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前端点位设置

在小区出入口的人行通道、车行通道、重要位置设置摄像机。

小区出入口设置的电视监控系统应能清楚显示人员的面部特征。

每幢住宅楼的楼栋出入口、电梯前厅、电梯轿厢、地下车库通向住宅楼的出入口、停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的主要车道应安装摄像机,监视范围不应有盲区。

在周界安装带有云台、变焦镜头摄像机,具有周界报警系统联动功能。

传输线路及控制方式(方案一)

前端摄像机接入视频服务器,通过视频服务器接入小区局域网。

在小区各期弱电机房内设置二级管理中心,所有视频信号的存储在二级管理中心内完成。

各二级管理中心内视频信号经小区局域网传至总控中心。

传输线路及控制方式(方案一)结构拓扑图

传输线路及控制方式(方案二)

前端摄像机经视频同轴电缆或光纤接入各二级管理中心内的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录像,视频信号经数字视频矩阵控制接入各二级管理中心电视墙。

各二级管理中心的数字视频矩阵与小区总控中心视频矩阵进行级联。

传输线路及控制方式(方案二)结构拓扑图

显示部分

小区各二级控制中心采用8台21寸监视器和4台42寸监视器组成电视墙;

总控室采用16台21寸监视器和4台42寸监视器组成电视墙。

3.1.3数字可视对讲及家居安防报警系统

本方案采用彩色数字可视对讲系统,系统采用TCP/IP网络协议进行传输。

具有可视对讲、远程开锁、户户通话、紧急报警、信息发布、室内安防等基本功能,可扩展智能家居、远程报警等智能功能。

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一个围墙主机;

在高层一楼和负一楼每个单元入口设置一个门口主机,每户设置一个彩色(液晶7寸触摸屏)室内机;

在别墅门口设置一个别墅门口机,别墅一楼设置一个彩色(液晶7寸触摸屏)室内机,别墅其他楼层设置彩色(液晶7寸触摸屏)室内分机。

家居安防系统共用对讲系统平台,每户阳台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报警探头,厨房设置燃气泄露报警探头,客厅及卧室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所有报警信号接入对讲系统室内机。

室内机、单元门口机、围墙机及管理机之间均可通话。

访客、业主、物业管理三方联动。

单元门口、围墙机机与门禁结合,可用感应卡或密码开启单元门锁。

小区各期弱电机房内设置对讲系统二级管理中心,负责对本区域内对讲系统的管理。

各二级管理中心的所有控制信息及数据通过小区局域网传至总控中心。

数字可视对讲系统结构拓扑图

数字可视对讲系统室内接线图

3.1.4保安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用于对保安巡逻进行有效的签到管理。

通过本套系统促使保安员按物业管理处规定的巡逻管理办法对各楼层、外围、车库、重要机房等要求巡更巡检的地点进行定时的巡逻,以便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这种巡查方式能大大加强小区的安全工作,对保安值班员的巡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本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巡更点的设置须与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完成。

3.1.5出入口管理系统

小区出入口管理系统主要针对于小区人行和车行的管理,管理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小区人、车出入高效、安全的管理。

人行管理

人行管理主要通过小区可视对讲系统的围墙主机实现。

在小区各出入口设置对讲围墙主机和人行通道闸,围墙主机与门禁相结合,小区内业主持有效卡刷卡开门或密码开门。

访客通过围墙主机呼叫小区内业主或对讲管理中心,得到确认后进入小区。

车行管理

在小区各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一进一出停车场管理系统,为智能小区停车场物业管理提供全面、高效的管理手段,为车主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停车服务。

系统采用影像全鉴别系统,对进出的内部车辆采用车辆影像对比方式,防止盗车;

外部车辆采用临时出票机方式。

系统具备出、入口影像鉴别功能;

出、入口票据核实,自动区分月票、临时票据等,自动计费功能;

自动计费、收费显示,出票机有中文提示,自动打印收据功能;

出入道闸自动控制功能;

使用过期票据报警功能;

非本停车场票据报警功能;

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功能;

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功能;

阻力检测和地感双重防砸车功能;

远距离读卡功能;

脱机管理功能等等。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结构拓扑图

别墅区停车管理

在每栋别墅车库设置一台远距离读卡器,当业主的车辆驶入车库门前时,远距离读卡器自动识别业主车内感应卡,同时联动车库电动门,无须遥控或下车开门,车库门自动打开。

业主感应卡与业主车库远距离读卡器为唯一对应关系,同时车库自动门可以遥控或手动开门。

3.2.通信应用系统

通信应用系统由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一卡通系统、电梯多方通话系统、内部电话系统等组成。

3.2.1信息发布系统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采用TCP/IP网络协议进行传输,对文字、图像、音视频、实时数据流等多种媒体进行录制、编辑制作、网络传输和控制播出,同时以单路或多路方式向多个显示终端(如:

液晶、等离子电视机、CRT显示器、视频监视器、背投式投影机、LED屏幕、DLP拼接墙等)发布通知、公告、图片、广告等信息和播放视频、动画等。

小区信息发布系统拓扑结构图

在小区出入口、重要路段、广场等设置室外LED彩屏,在小区高层入户大厅设置液晶电视,用以发布小区通知、公告、广告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播放重大新闻、赛事等电视节目。

3.2.2智能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管理系统采用同一张IC卡、统一的数据库及同一个发卡中心,可以达到真正的一卡通的要求。

除了门禁、考勤、消费、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外,还为今后系统的扩展如通道控制、电梯控制等提供了接口。

各子系统人员卡是同一张卡片实现各子系统功能。

各子系统采用统一数据库管理,同一发卡中心,并支持集成。

一卡通系统拓扑图

3.2.3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电梯多方通话系统主要用于电梯检修,紧急情况下呼救使用。

包括电梯轿厢与管理中心、电梯轿厢与电梯机房、电梯轿厢与电梯井底坑、电梯机房与管理中心、电梯底坑与管理中心之间的多方通话。

小区一期全部由别墅组成,此次设计,小区一期部分不包含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3.2.4内部电话系统

内部电话可用于小区后期的酒店、办公楼等场所,小区一期为纯住宅结构,建议小区一期暂不设置内部电话系统。

3.3.信息管理系统

3.3.1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紧急广播的功能,需覆盖整个小区内的公共场所,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广播通知等,当发生火灾等应急广播时,对区域及相邻区域、地下层同时广播,做到即时通知,为有序疏散做好广播。

本设计采用全数字化广播系统,在各期管理中心设置系统主控中心,在室外公共区域设置造型草地音箱、地下室、高层入户门厅设置吸顶喇叭或音柱扬声器,广播点采用分区设置。

室外广播须与园林景观和周边环境相结合,设置密度不宜过大,不能对业主正常生活造成干扰,为小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

数字广播系统结构拓扑图

3.3.2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

网络接入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煤气泄露探测系统、远程抄表(水表、电表、煤气表)系统、家电控制系统等。

本系统利用数字对讲系统做平台,数字对讲室内机做控制主机,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智能家居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结构拓扑图

智能家居系统由中央控制器(室内主机)、可视对讲系统、安防报警系统、自动抄表系统、遥控器、遥控开关、场景控制面板、遥控插座、遥控窗帘控制器、无线红外转发器、RIU、安防模块等组成。

主要功能有灯光、窗帘、电视、空调等一系列电器设备的控制、短信报警、电话的联动、门锁控制、电梯联动、远程控制等。

灯光、窗帘控制

空调控制

远程抄表

中央控制器(室内主机)通过485采集能源(水、电、气)管理器的能源数据,按住宅能耗情况算出当天、当月、当年、去年的能耗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可提醒住户进行节能管理。

具备485通信接口,将数据经室内智能终端传至管理中心。

家居安防报警

家居安防报警部分详见可视对讲部分。

远程控制功能

情景模式

备注:

本智能家居系统以数字对讲系统为平台,对讲室内机已预留所有智能家居控制接口。

3.3.3远程抄表系统

 水、电、气等表远程抄收系统是通过采集抄收各表数据传送到物业管理中心,实现各户各表数据的录入、费用计算并打印收费帐单,将相关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避免入户抄表扰民和人为读数误差。

远程抄表系统详见智能家居部分。

3.3.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酒店BA)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通常为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BA可对下列子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与控制:

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

热交换系统;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给水与排水系统;

供配电系统;

公共照明系统;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酒店BA系统主要针对于小区后期,小区一期暂不设置BA系统。

3.3.5机房工程及防雷接地

机房工程

小区共设置智能管理中心机房7个,分别是:

设置一个总控制机房,具体位置由小区全部建成后确定;

每期设置一个管理中心机房,共6个。

机房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机房的安全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充性,机房的设计应考虑增加设备、功能区后,确保所需的空间、动力和空调等因素,能够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

机房工程主要包括机房装修、机房电气系统、机房消防、空调等。

机房装修包括:

机房防尘、防火、防水、防鼠;

机房防火玻璃隔断、墙面、柱面、窗户的装饰安装;

机房微孔铝板吊顶安装;

机房地面保温处理;

机房抗静电活动地板敷设;

踢脚安装。

各种门制作、安装等。

机房电气系统包括:

配电柜、照明系统、电源插座、机房内部所有电源布线、UPS不间断电源等。

机房消防系统应满足国家现行消防法规的要求,要求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机房采用七氟丙烷无管网气体消防系统,消防烟感、温感布置于天花板上部。

机房空调根据机房面积配置普通立式空调。

防雷接地系统

静电防护、安全接地、保护接地、直流地应符合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的规定以及湖南省气象局颁布的民用建筑物防雷办法。

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1、机房应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作好防雷措施,在重要设备端需要设计完善的防雷系统,电源防雷装置至少分为三级,防雷器采用质量可靠的设备,具有防浪涌、防雷击过流保护能力。

第一级和第二级防雷保护由强电专业完成。

第三级防雷保护:

在由UPS引出至信息中心的回路及楼层弱电井加三级防雷器,其前端安装相应大小的空气开关。

1、信号防雷:

在信息中心的交换接入设备增加RJ45信号防雷器,在监控中心接入的室外监控点的视频电缆增加BNC同轴电缆防雷器;

2、机房设计接地铜排;

3、走线架采用跳接法用32mm2的双色地线与接地汇集铜母排联成一体。

4、接地汇集铜母排与引入的大楼保护接地链接。

5、抗静电地板胶、金属墙板、金属吊顶板、玻璃隔断金属框架及设备机架机柜等均应做安全可靠的接地。

6、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

地线系统:

交流工作接地≤4Ω,安全保护接地≤4Ω,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具体技术要求应参照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和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符合技术指标中的有关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进行特殊处理。

若采用联合接地,需要同时满足以上四种接地要求,且要求总接地电阻小于1Ω,须保证接地线之间不产生电位差,不相互干扰。

3.4.有线电视及电话、宽带系统

有线电视和电话、宽带的接入部分由当地营运商设计并实施。

本次设计的内容为室内部分的管线及箱体预埋。

每户内设置1个多媒体智能家居布线箱,内置电话模块,网络模块及电视分配器等;

室内点位按照智能小区3A级(先进型)标准设计。

室内点位设置如下所示:

✧电话点位设置:

✧网络点位设置:

✧电视点位设置:

3.5.弱电管网工程

3.5.1室外管道

1、敷设的路线、深度、坡度和保护管的材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2、保护管的接口处应做好防水、防潮等封堵措施,穿线前应先除污、除去积水;

3、回填时在管道顶部30cm以及两侧大于5cm范围,应用细砂土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4、金属保护管在安装前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

5、室外管道、线缆检修井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检修井位置应选择在管道分歧点,引上电缆汇接点和屋内用户引入点等处,在交叉路口或主要建筑物附近宜设置检修井。

⑵、检修井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检修井位置要与其他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检修井内穿过。

⑷、检修井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线缆在检修井应有一定的预留量;

如在检修井有接线时应采用户外型接线箱进行接线。

⑸、交叉路口检修井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或偏于道路一侧,在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宜设置检修井。

⑹、检修井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门口,不应设置在屯放器材、堆积土壤或其他有被覆盖可能地点。

3.5.2室内管道

1、敷设线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2、敷设暗管采用PVC管。

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用50%~60%,弯管道应为40%~50%。

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线管暗敷形式:

现浇混凝土楼板、墙、柱、梁内配管;

随墙砌砖配管;

随装饰隔板配管等;

4、根据现场实际敷设施工图,加工好各种管弯和盒箱;

5、配管要尽量减少转弯,沿最短路径,经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管路敷设部位和走向,确定盒箱的正确位置;

6、线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7、弯制管时,弯成的角度不小于90度,弯曲半径明敷设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小于管外弯加装一个接线盒;

明敷管之间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咬牙不小于管接头1/2;

8、埋设管道选最短的途径,离地面不小于15毫米;

管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管卡间距均匀;

埋设管引出地面时管口高度高出地面200毫米,当进入落地柜时,高出柜内地面50毫米;

9、管不宜敷设在绝热高温管道上方,其间距大于200毫米,与其它的工艺管道表面的距离大于150毫米;

管路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在工艺上需按国家标准采取相应措施;

10、管路和钢筋可用铁线捆扎固定,盒、箱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5毫米,盒、箱中要加填满塑料泡沫或其他填充物,防止水泥落入。

盒、箱要求放置平整牢固,座标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