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852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服务区域: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将服务于宁武县城;

服务年限:

15年;

建设规模:

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1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80万m3。

2.1.4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生活管理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公用设施及绿化工程等,见表2-1。

表2-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1

管理区

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车库、机修间、门房、磅房、消防水池、洗车台、提升泵房、管理区道路、

大门、围墙等

2

填埋区

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收集导排与处理系统、垃圾坝、环境监测系统、填埋机械等

3

渗滤液处理区

渗滤液调蓄池、渗滤液回灌系统

4

公用工程

道路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给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等。

5

绿化工程

场区边界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绿化面积为30495m2

2.1.5工程投资及来源

工程总投资2284.60万元,资金来源根据宁武县目前的财政状况,申请国家环保建设资金1400万元,宁武县自筹解决884.60万元。

2.1.6劳动定员与劳动制度

项目职工定员为28人,生产岗位均为一班制,全年工作日365天,执行国家法定休息日,采用轮休制保证正常生产。

2.1.7总图布置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19万m2,整个场区分三大部分:

管理区、卫生填埋区及渗滤液处理区。

其中填埋区面积12.9万m2,管理区面积1.46万m2。

根据地形地势情况,管理区位于填埋区西面,在填埋场西侧设置渗滤液调节池。

其间以围墙和宽约10m的绿化带隔离。

场区道路设置在场区东侧,从山沟西口开始,沿垃圾专用道路进入场区,途中经过填埋场生产管理区,而后沿填埋场边缘到达填埋作业面。

整个填埋区由分区坝将其分成两部分,分两期进行建设、填埋。

这样有利于生态恢复和降低填埋场造价等。

生产管理区建于填埋区西面,与厂外道路连接。

管理区内建有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车库、机修间、门房、清水池、洗车台、提升泵房等建、构筑物。

东侧设置大门与场外道路连接。

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调蓄池、渗滤液回灌系统。

该垃圾处理场利用原冲沟顺势由南向北经场地平整形成填埋库区,并在北面设截洪坝,南端下游地势低洼处分别设置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

整个填埋区封场边界与地界线之间规划有17-18m通道,用以布置道路、截洪沟、绿化隔离带等。

2.2垃圾处理工艺分析

2.2.1工艺确定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综合处理等。

近年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工艺不是很成熟,因而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

宁武县生活垃圾的热值太低,达不到焚烧发电或余热利用的目的,且焚烧后的残渣及飞灰仍需进行填埋,另外垃圾焚烧处理成本太高,垃圾处理所需资金来源难以保证,因而,不推荐采用焚烧处理工艺。

宁武县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低而需进行分选处理,分选后不适宜堆肥的垃圾仍需进行卫生填埋。

另外现阶段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堆肥要求有专业的人员操作,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堆肥厂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都处于半停产半运行状态,故本项目不推荐采用垃圾堆肥处理工艺。

宁武县周围沟壑空地较多,可作为垃圾填埋的场地;

卫生填埋适用于各种生活垃圾,对垃圾处理负荷无严格要求,适应宁武县目前生活垃圾混装混收的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选用卫生填埋作为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

2.2.2垃圾填埋工艺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

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

其填埋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采用垂直石笼井的方式排出。

在填埋场运行初期,填埋气体采用直接焚烧放散的方案,将来根据填埋气的实际产量和沼气成分考虑是否进行沼气的综合利用。

图2-1填埋工艺流程图

垃圾渗滤液由渗滤液导排收集系统收集后,回灌到填埋区进行循环蒸发处理。

2.2.3填埋场公用配套工程

1、给排水系统

(1)水源:

取自管理区自备水井,可满足本项目的用水要求。

(2)用水量与给水系统

项目用水包括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用水总量约15.36m3/d。

①生活用水量:

全厂生产及管理人员按28人计,用水指标为120L/d·

人(含淋浴用水),生活用水量约3.36m3/d。

②道路、场地用水:

包括道路、场地洒水和绿化用水。

其中浇洒道路用水1.5L/m2·

次,每日一次。

绿化用水2.0L/m2·

浇洒和绿化用水量6m3/d。

③洗车用水:

600L/辆·

d,按10辆车计算,用水量约6m3/d。

消防用水量: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规范》,填埋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中戊类。

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区的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用水量:

设计室外消火栓流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设计为1次。

消防用水量为180m3。

本项目给水为一个系统,即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

本项目供水设施包括一个高位水箱(设置在行政办公楼上)。

另有一座容积为200m3的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在管理区内设置一处地下式消火栓。

兼顾到垃圾填埋库区的消防问题,配备6条20m长的水带,φ19mm水枪。

来水经计量后注入高位水箱。

再由高位水箱送入场区内给水管网,供给各用水部门。

当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泵向管网供水。

(3)排水量与排水系统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洗车废水,排水量约6.89m3/d,设计确定该排水经管理区内设置的污水管道,排入渗滤液调节池。

(4)水平衡分析

全场水平衡见表2-2和图2-2。

表2-2用水排水量一览表

平均用水量(m3/d)

排水量(m3/d)

备注

生活用水

3.36

2.69

含锅炉用排水

道路和绿化

6

车辆冲洗

4.2

70%

垃圾渗滤液

36.36

进入渗滤液调节池

总计

15.36

43.25

全部回灌到填埋区

图2-2全场水平衡图单位:

m3/d

2、采暖

本工程设置锅炉房一座,作为处理场热源。

锅炉房选用WWG0.35-0/85/60-AX型锅炉一台。

燃料为Ⅲ类无烟煤,锅炉容量为0.35MW。

3、供电

根据工艺专业要求属三级供电负荷。

根据电业部门提供的情况,由凤凰镇10kV电管站引来专线电源。

4、场区道路工程

场内道路按露天矿山道路二级标准进行设计,进场填埋作业的道路纵坡最大按5%、最小转弯半径按30m进行控制设计。

管理区和渗滤液处理区内道路路面宽4m。

永久性道路均采用沥青砼高级路面。

5、绿化工程

场区绿化主要包括:

沿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

对管理区和渗沥液处理区之间进行成片成组的重点绿化;

沿填埋场封场四周的防火隔离带外种植宽约10m的防护绿化林带;

生活管理区的各个建筑物及道路两旁的空地,种植草皮、常绿树木;

封场后在填埋库区进行绿化。

绿化的布置采用多行、高低结合进行,树种根据当地习惯多选用吸尘、防毒、枝繁叶茂、易成活的植物,使整个填埋场建成便得到绿化、美化。

2.3工程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初步分析

表2-3列出了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表2-3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

工程

阶段

排污环节

工程拟采取的措施

施工期

施工机械:

噪声

在23:

00至次日6:

00期间不施工

土方工程:

扬尘、弃土

随时洒水降尘,弃土随挖随清

填埋

库区

填埋气:

主要污染物为CH4、CO2、H2S、NH3等,及由此而产生的恶臭。

①填埋气采用导气石笼井导出,运营期及封场后随时监测。

填埋初期,在导气石笼上设置燃烧器,自动点燃排放。

②填埋垃圾适时覆盖,以控制臭气外逸。

渗滤液:

主要污染物CODcr、BOD5、氨氮、SS、细菌、挥发酚、重金属等。

场内敷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渗滤液由场内的导排系统收集后,回灌于垃圾表面。

蚊、蝇、鼠类等带菌体。

对蚊、蝇、鼠类等带菌体按时喷药灭杀。

填埋作

业过程

扬尘,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喷水降尘。

机械噪声

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的作业设备。

生活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氨氮。

运输车辆冲洗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细菌等。

生活污水、洗车废水与渗滤液混合收集后,回灌于垃圾表面。

锅炉烟气:

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

使用配套的除尘设备

生活垃圾,锅炉炉渣:

为固体废弃物。

经收集后,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

垃圾

运输

道路扬尘及散落的垃圾。

采用密封车运输垃圾以免

垃圾散落在路上。

服务

期满

垃圾填埋区垃圾排气井:

填埋气

同服务期

由表中可看出,填埋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施工机械噪声和挖土扬尘;

填埋场服务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

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10~15年。

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3.1建设施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建设施工期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垃圾专用道路建设;

管理区建构筑物建设;

地基平整、压实;

边沟开挖、调节池及垃圾坝的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噪声、施工粉尘、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废水等影响。

(1)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主要有铲平机、压路机、搅拌机、推土机、挖土机、打桩机,以及各类运输车辆等。

对施工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最近的居民点为施工工地东南方向600m处的李家庄,由于施工现场与李家庄相距超过500m,影响相对较小。

减少对居民点声环境干扰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夜间作业。

施工期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由于本项目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处于城市建成区外,道路两旁基本没有集中居住区,影响相对较小。

(2)施工期粉尘

施工期间的粉尘来自于原料堆存、土地平整,汽车运输、场地清理等挖方和堆土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

施工组织安排和挖、填、运、存的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扬尘影响大小也不同。

因而,施工期粉尘的影响大小关键在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式。

这就要求组织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工程进度、每日施工时间、机械使用和挖、填、运、存等方式可能对扬尘大小的影响,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并适度控制。

基本原则为:

推进式开挖,不宜整个沟全面开工;

合理安排挖、填工程,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进出场外的运输过程要严格采取封闭措施,场内运输也尽可能遮盖;

合理规划堆土场,施工过程减少场内倒运量;

活动频繁的场所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很小,施工建筑类垃圾可就地利用填坑垫底;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约60-300kg。

施工单位针对生活垃圾制定场地生活垃圾管理、收集、暂存和外运的规程,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

(4)施工废水

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盥洗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就地泼洒的方式排放,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3.2运营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主要水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垃圾渗滤液

渗滤液产生量

渗滤液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降水、地表迳流、地下水、垃圾中的水份、覆盖材料中的水份、垃圾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水份,其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

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水文地质、表面覆土等。

图2-3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来源情况示意图。

降雨I蒸发E

地表径流

垃圾自身水分W

地下水侵入渗滤液Q

图2-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示意图

本填埋场由于采用了HDPE土工膜防渗,填埋场内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降雨情况。

因降雨渗入垃圾层而产生的渗滤液,可按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作为计算依据。

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采用模型进行预测,其计算公式为:

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式中Q——渗滤液产生量,m3/a;

C1——封场后渗出系数,本设计采用C=0.15;

C2——作业面渗出系数,本设计采用C=0.3;

I——降雨量(mm);

A1——封场后区域汇水面积,即第一填埋区面积,为6.9万m2;

A2——填埋区域汇水面积,即第二填埋区面积,为6万m2;

因此,Q=(0.15×

69000+0.3×

60000)/1000×

I=28.35×

I=25627.2m3

宁武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8.1mm,经计算本填埋场每年产生渗滤液量约为13270.6m3,平均每天渗滤液产生量为36.36m3。

加上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约6.89m3/d,共计43.25m3/d,出于安全考虑最终确定本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量为45m3/d。

按照上面的公式,应该说在整个填埋场分的区越多,渗沥液产生的量就越少,但因分的区多了在铺设渗沥液收集管和封场时的难度也越大,工程上的可行性不大,因此本项目采用分两区的方案。

渗滤液收集系统

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

渗滤液调节池

在填埋场下游设置一个渗滤液调节池,其主要功能:

一方面可调蓄渗滤液水量,确保渗滤液回灌处理时间上的稳定;

另一方面因渗滤液在调蓄池内停留时间长,具有水解酸化的厌氧降解作用,其CODcr、BOD5值均有所降低,调整渗滤液水质。

渗滤液回灌系统

渗滤液回灌,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将在填埋场底部收集到的渗滤液重新喷入填埋场。

由于填埋场垃圾成分和性质多变等因素,与其他污水相比,渗滤液一个重要特点是水质水量波动大。

回灌法作为渗滤液土地处理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填埋场垃圾层这个“生物滤床”净化渗滤液。

与物化及生物法相比,回灌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能较好地适应渗滤液水量、水质的变化;

②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③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缩短其维护期,减少维护费用。

回灌的渗沥液的去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垃圾及覆盖土吸收;

②垃圾生化反应利用的;

③垃圾表面蒸发的。

其中蒸发的部分是主要的。

因本区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所以采用回灌法完全可处理垃圾渗沥液。

渗滤液回灌可以分为表面灌溉、竖井式、水平式、喷灌和针注等五种方法。

本项目采用表面喷洒的方式进行处理。

喷洒后应立即进行表面覆土,以免臭气散发。

为了更好地保护场区周边环境,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进行生态建设,可以种植具有吸污、驱蝇、除臭特性的树种作为填埋区的防污林带。

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回灌设施等。

在应用回灌法处理渗滤液时,在雨季不回灌或少回灌,在干旱季节多回灌,以利于填埋垃圾的降解,利于场地填埋封场后及早利用。

垃圾渗滤液反复循环回灌,直到场底没有渗滤液。

环评认为该方法可行。

(2)其他污水

包括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很少。

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由管道输送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一并回灌到垃圾表面。

2、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1)填埋气

填埋场废气是指填埋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

填埋气产量和组成与被分解物的量及微生物种类有关。

好氧分解产生CO2和NH3等废气,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产物是CH4、CO2、H2S等气体。

由于CH4是易燃易爆气体,当聚集在场内引起燃烧时,会点着垃圾中的可燃物而引起污染;

NH3、H2S不仅是有害物质,而且又是恶臭物质,故填埋废气是卫生填埋场应加强管理和严格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填埋气的产生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产气的持续时间,目前还没有准确数字,估计在20-100年之间。

有资料记载,填埋气体的成份由生物过程决定,在填埋初期两周内,氮和氧的含量比较高,填埋近两个月后,CO2达到最高值。

随着垃圾被土覆盖并与空气隔离后,垃圾层内的空气逐渐被耗尽,酸化和产甲烷等菌种开始活跃,废气量增加,从填埋两个月起甲烷慢慢产生,在两年内其值上升到50%(体积),可维持十多年的时间。

填埋气成分与填埋时间的关系见图2-4。

图2-4 填埋气体组成变化图

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

设计采用垂直导气石笼井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

填埋气最终处理

填埋气导出井口设置CH4自动监测点火装置,浓度较高时,自动点火燃烧后排放。

根据日后填埋气的产量,考虑将其综合利用。

现提出以下利用方案。

a用填埋气作为本填埋场的锅炉燃料,用于采暖和热水供应。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利用方式,不需对填埋气体进行净化处理,设备简单,投资少。

b将填埋气用于民用燃气。

该方式是将填埋气体净化处理后,用管道输送到居民用户,作为生活燃料。

此种方式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适合于规模大的填埋气体利用工程。

c将填埋气用作汽车燃料。

对填埋气体进行膜分析净化处理,将二氧化碳含量降至3%以下并去除有害成分后可作为汽车用天然气。

(2)填埋场粉尘

垃圾填埋场内粉尘的主要来源有:

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

干垃圾的倾倒、压实;

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倒及压实;

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扬尘。

本工程采取在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及时喷水的方式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

填埋场粉尘起尘量未见有专门报道,根据资料记载的国内已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粉尘量实测结果(正常风速、晴朗天气条件),填埋场进口道路0.45~0.72mg/m3,已封闭作业场0.24~1.73mg/m3,填埋作业区内1.81~2.96mg/m3,作业区上风向0.74~1.05mg/m3,作业区下风侧1.60~2.24mg/m3。

作业区内和下风向相对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是控制的重点。

填埋场使用和运营期,要十分重视粉尘污染控制,尤其重视对东南方向旧街村的影响。

防尘措施包括:

及时清理场地与道路积尘、缩小堆存面积、表面增湿和遮盖、设周边挡风设施等。

(3)垃圾运输扬尘

本项目垃圾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据本厂址最近得村庄为厂址东南方向600m处的李家庄,垃圾运输车辆不经过该村,垃圾运输对该村的影响较小。

(4)恶臭

生活垃圾是城市最重要的恶臭源之一,引起恶臭的主要物质是垃圾发酵气中的H2S、吲哚类、硫醚类及氨气等。

恶臭物质作用于人的嗅觉细胞,因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感觉。

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其强度的测定有嗅觉检测法和深度检测法。

本次评价收集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垃圾暴露源头及距源头50m、100m、200m、400m处采集气体实测的主要恶臭污染物硫化氢和甲硫醇的浓度,见表2-4。

在200m以上距离外,两种主要恶臭气体浓度降至检出限以下。

表2-4垃圾暴露源头及不同距离处主要恶臭气成份浓度(单位:

mg/m3)

化合物名称

源头

50m

100m

200m

400m

硫化氢

0.79

0.16

0.48

0.00

甲硫醇

0.18

0.10

0.15

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垃圾层层压实,每日覆盖土层,并且在填埋作业过程中用喷药车进行喷药灭杀,抑制恶臭气体逸散。

(5)蚊蝇

填埋场是蚊蝇孳生地,由于垃圾堆体内温度较高,四季都适合蚊蝇栖息和生长。

为此,对蚊蝇实行分季度、有重点的杀灭成虫。

填埋场填埋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控制蚊蝇世代繁殖,减少蚊蝇和鼠类繁殖。

(6)锅炉烟气

燃料为Ⅲ类无烟煤,锅炉容量为0.35MW,燃料为Ⅲ类无烟煤,其煤质灰份13%,含硫0.68%,在当地煤矿购得。

冬季采暖期为150天,夏季运行两小时,冬季全天运行,锅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SO2等,采用配套的除尘器后,燃煤产生SO2的浓度为860mg/m3,烟尘的产生浓度为164mg/m3,可以达标。

3、运营期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措施

运营期生产管理区有少量固体废弃物产生,包括:

生活垃圾和锅炉炉渣等。

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4、填埋场作业期间的噪声源

该阶段噪声污染源分场内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

场内噪声源主要为填埋作业区内的机械噪声,噪声设备主要有:

压实机、推土机、挖土机和运输车辆等,其噪声类比值80-100dB(A)。

对运营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由于填埋场与周围村庄相距较远,影响较小。

运营期场外交通噪声源主要是垃圾运输车辆的影响,进场专用道路位于场址西侧,距离村庄较远,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轻微。

3评价原则及评价因子的筛选

3.1评价原则

3.1.1评价级别的确定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山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的分级方法,确定的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为大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