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29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Word格式.docx

小组类型

现场型

活动频率

1次/周出勤率95%

本次活动的起止时间

2017年10月28日-2018年7月30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组内职务

职称

文化程度

1

组长

工程师

大学本科

2

副组长

3

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4

质检员

大专

5

6

统计员

7

试验员

本科

8

9

桥梁一队队长

10

桥梁二队队长

11

施工员

中专

12

三、选题理由

1、本工程目标为“大桥建精品,目标鲁班奖”,工程质量要求精益求精。

2、已施工完成的桥梁墩柱外观普遍较差,尤其是墩柱表面错台严重超出规范要求。

3、业主的严格要求——表面错台控制在2mm之内,表面平整光洁无色差。

4、为控制墩柱外观质量培养技术人才。

为此,项目部QC小组决定选择“墩柱外观质量控制”作为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

QC小组成员对已完成的部分墩柱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错台——大部分错台超过小于2mm的规范要求;

2、墩身表面气孔——表面气孔密集,分布范围较广,气孔直径较大;

3、混凝土色差——混凝土表面色差主要在各节模板之间较明显;

4、墩身表面起砂——起砂范围较广较明显;

5、混凝土漏浆——主要在墩柱根部较为明显。

墩柱表面模板接缝错台

墩柱表面存在大面积气孔、蜂窝、麻面

表面色差

墩身表面起砂

墩身表面漏浆

五、设定目标

1、错台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mm之内;

2、完全消除墩身表面气孔;

3、完全消除混凝土色差;

4、完全消除墩身表面起砂;

5、完全避免混凝土漏浆。

六、造成因素分析

QC小组通过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调查,召开QC小组讨论会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措施,我们最终确定了造成墩柱外观质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模板因素、混凝土坍落度因素、振捣因素等。

并将引起问题的因素一一进行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

墩柱外观质量较差

七、确定要因

要因确认表

末端因素

验证方法

验证情况

负责人

验证时间

结论

螺栓安装不齐全

现场调查

对现场已安装好的模板进行检查,发现大部分是每隔一个螺栓孔安装一个螺栓。

2017.11.8

要因

模板拼缝不合格

拼缝不齐有错台。

有无双面胶条

模板拼缝都贴有双面胶。

非要因

模板是否打磨

对现场已经打磨完毕模板进行检查发现,模板打磨到位。

模板表面不光

模板采用新加工钢模板,表面光洁。

涂油过多

对现场正在涂油的模板检查,涂油量正常。

检查不到位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进行检查督促。

2017.11.7

坍落度过小

现场抽查多车混凝土,检测到坍落度不稳定。

振捣困难

调查振捣工人,坍落度偏小时,存在振捣困难,坍落度在要求之内时,振捣不存在问题。

砼流动性差

现场试验,坍落度满足要求时,流动性较好。

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抽查多车,坍落度不稳定。

砼流动性太大

13

砼中自由水过多

混凝土浇筑时发现表面有积水。

14

未按配合比施工

通过对拌合站的调查,拌合站完全按照试验室交底的配合比施工。

15

漏振

施工过程中调查发现有漏振现象

16

过振

施工过程中调查未发现过振现象。

17

不合理振捣

振捣工艺符合要求,技术交底正确到位。

八、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施工中加大管理力度,实行自检和报验记录管理制度。

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1、采取奖罚制度。

2、报验不合格的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

现场

每次报验时间

严格要求工人按照模板编号进行安装。

对有变形的模板返回加工厂矫正。

1、对模板编号不清的重新标号。

2、增加定位销。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每道工序有明确详细的检查记录

采取奖罚制度。

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

胶凝材料控制在±

1%,外加剂±

1%,拌合用水±

1%,粗细骨料±

2%。

每月一次的频率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进行检查,保证称量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拌合站

每月

一次

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制度

每批胶凝材料、外加剂要求进行适应性试验,对外加剂的稳定性、含气量进行检测控制,特别是粉煤灰的外观颜色、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必须每批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合格外加剂坚决退回。

每批材料到场后

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

满足规范和技术交底要求

现场监督

跟班作业

采取奖罚措施

施工现场

每次混凝土浇筑

九、实施对策

实施一:

2017年11月12日下午,召开QC小组会议,并要求所有墩柱模板安装工人参加,会议做了如下要求:

1、会议宣读了墩柱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工人重新对技术交底进行学习。

2、重新明确了报验制度和报验程序,要求模板安装后施工队技术人员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检查,项目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报验合格后做检查记录。

3、制定奖罚制度。

在检查中,发现项目部技术人员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或现场实际情况与检查记录不符,处罚该技术人员200元/次。

通过活动的开展,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

在活动后的墩柱模板安装时,报验制度和报验程序能够完全正常执行,螺栓连接达到100%。

实施二:

要求工人按照模板编号进行安装。

2017年11月9日,技术员张强在报验48#墩时,发现模板拼缝误差太大,于是要求工人调整,但无论工人怎么调整也无法达到要求,于是QC小组成员到现场检查分析,在检查中发现该墩的模板没有按照编号拼装,主要原因是模板编号模糊不清,因此对全线模板编号重新标记,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模板编号拼装。

2017年11月11日,由杨和平、熊庆收组织QC小组对全线模板的平整度和模板的变形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模板变形严重,另外模板在加工时没有设置定位销,这样模板错台大小很难控制,于是对模板返场进行重新加工维修。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墩柱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再没有出现一例模板安装编号有误的问题,墩柱表面错台完全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mm之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施三: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017年11月14日QC小组召开会议就墩柱施工工序的检查管理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分配。

1、墩柱模板的打磨、刷油、安装由陈负责检查和报验。

2、墩柱混凝土的浇筑由陈、钟负责现场检查和跟班作业。

3、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和控制由黄负责。

4、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试验由黄负责。

5、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的检查由黄负责。

6、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工作由陈负责。

同时要求每个工序在检查检测后都必须有记录并进行签字。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大家相互依赖,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该对策实施后,在没有出现工序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实施四:

2017年11月18日QC小组在对江淮拌合站进行检查时发现水泥的量偏小,但计量系统的设置和配合比完全一致,在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后确定是计量系统出现问题,于是要求现场停止混凝土浇筑。

拌合站负责人便联系了维修人员。

2017年11月19日维修人员到达拌合站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发现是由于计量系统的磨损造成水泥量偏小。

在更换了磨损部件后混凝土配比满足要求。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有效杜绝了因拌合站计量系统的问题造成混凝土不合格而导致墩柱外观质量差的问题。

实施五:

原材料不合格直接导致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也就无法保证墩柱外观质量,原材料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的,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

QC小组决定由周忠刚、李伟负责原材料检验。

并按照规范要求的批次和检验频率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回。

并要求对检验数据做详细记录。

2017年11月21日在对江淮拌合站的粉煤灰进行检验时发现其细度和烧失量超标,项目部通知要求拌合站进行了更换。

通过该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

实施六:

混凝土振捣是一个关键工序,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振捣习惯造成振捣不规范。

2017年11月21日下午,召开QC小组会议,并要求所有墩柱混凝土振捣工人参加,会议做了如下要求:

1、会议宣读了墩柱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工人重新对技术交底进行学习。

主要交底内容是混凝土捣固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注意事项,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捣固方法。

浇筑过程施工员和试验员要全程旁站。

混凝土振捣的人员必须是由经过培训合格人员担当。

同时要求振捣人员要稳定、数量要保证,不能疲劳作业。

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先由现场试验员用试验仪器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合格后方可用于墩身结构,其中混凝土坍落度要在灌筑现场保持在14~16cm,不得大于16cm。

如不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2、要求技术人员再次学习混凝土振捣的技术要求和重要性。

3、按照技术人员分工,制定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督和跟班作业制度。

4、制定奖罚措施,现场施工过程中跟班技术人员发现有工人振捣不到位的,有权要求重新振捣,若再次发现同样问题,技术人员有权对其进行200元的罚款处理,同时要求其停止作业并进行振捣工艺的学习,等振捣技术学习达到要求后再上岗工作。

对振捣技能熟练,振捣规范的工人按照每个墩柱奖励100元的措施实行。

5、对跟班技术人员不认真负责,没有进行有效监督的人员按照每个墩柱200元进行处罚,同样认真负责,保证墩柱质量的技术人员按照每个墩柱奖励100元的措施实行。

通过该措施的实行,有效解决了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调动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责任性。

十、QC小组活动实施效果

通过QC小组活动的实施,桥梁墩柱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活动前后墩柱外观质量对比如下表:

墩柱外观质量控制对比表

控制项目

QC小组活动前

QC小组活动后

错台

大于2mm,最大达到8mm

小于2mm

气孔

较多且分布面广,孔径最大达11mm

极少且孔径小于4mm

色差

模板节之间较明显

完全消除

起砂

范围较广较明显

漏浆

墩柱根部较为明显

根据对比表来看,这一成果实现了QC小组预定目标。

具体效果见下图。

模板接缝错台控制在2mm之内

墩柱表面光洁、气孔极少且孔径小、无色差、起砂、及漏浆现象。

经济效益:

在QC小组活动之前,由于模板变形、编号不清、未加定位销导致模板安装困难或造成返工,每个墩柱模板安装用工平均在8个工日,QC小组活动后,每个墩柱模板安装用工平均在6个工日,每个墩柱模板安装平均节约用工2工日。

吊机原来需要2个台班,通过活动控制,减少模板调整和返工时间后,平均每个墩柱模板安装时间变为1.5个台班。

每个工日按100元计算,每个吊机台班按1000元计算,则通过QC小组活动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255(桥墩数量)×

2(每个墩柱节约用工日)×

100+255×

0.5×

1000

=132600元

社会效益:

1、给天水市建设中桥梁墩柱外观质量控制开创了模范作用。

2、为美好城市环境创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3、达到了业主预期的目标,为企业创下良好的形象。

4、为控制墩柱外观质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十一、巩固措施

总结本次小组活动中积累的关于提供墩柱外观质量的施工经验、方法,从新编写作业指导书。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根据QC小组制定的目标和实施效果来看,通过QC小组活动的控制,基本实现了活动的既定目标,有效提高了桥墩外观质量,得到了业主、监理的认可和赞同。

这一成果将在今后的墩柱施工中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一次成功的小组活动,锻炼了小组成员,增加小组成员的信心,下一步QC小组的计划共有三项:

1、巩固本小组此次活动的成果,并要作持续改进,撰写活动报告,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2、组织小组成员参加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

3、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寻找课题,准备进行下次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