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825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但大家一开始想到的这些可能都只是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典例了:

秦朝末年因为赵高执权柄,二世形同虚设,而陈胜和吴广所发动的农民造反势力,达到了历史上破天荒的势头,打开了以农民为力量集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混乱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五千年来这样的事件发生过许多许多,大者绵延到大半个中国,小者被地方镇压后很快成为过去,甚至都没有向上方汇报,而且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

但它们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不会有人把他们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直接

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历史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它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一、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革命形势严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2、社会性质特殊

一般情况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合法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斗争形式组织教育和发动工农群众,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组织能力和斗争才能,一旦时机成熟,首先在城市发动起义。

然后向农村推进,进而取得全国政权。

而中国则不同,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

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采取斗武装斗争的形式,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这就决定了革命的重心不能选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

毛泽东指出: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3、经济、政治不平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因素弱,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不可能形成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主要在中心城市建立起政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广大的乡村往往有鞭长莫及之烦恼,旧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控制乡村。

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的割据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分离。

这种中心城市无法统治广大农村的状况,使广大农村成为反动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农村不仅可以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党到农村去后,只要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就可以得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深厚的社会基础。

所有这些,规定了中国革命可以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农民问题

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封建残余的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仍然存在,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土地改革亟需进行。

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后,终于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就得以在农村这一薄弱环节上得到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以农村为据点建立革命根据地,容易化农民阶级为革命力量。

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农民问题的关键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

总之,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选择利用最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原则正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

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出自这一战略原则。

除此之外,从主观上来看,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另外,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之间的矛盾斗争、长期的军阀混战,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有利环境,在这一缝隙中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迅速展开。

以上是我们对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的归纳,综上所述,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与中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现状,国外环境,革命力量分布,当的领导方针,以及战争优势,总体国情等都有密切联系,事实证明,党选择的路线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回顾从中国近代革命到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再到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等等这一系列理论,或推动着中国革命的成功,或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不管是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理论,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它们本身都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正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

同时,它们也是遵循了“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原则下的必然选择,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这就是一条以前没有国家走过的却适合我国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