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739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书Word格式.docx

(5)恢复建设旅游接待设施一处;

(6)在齐山风景区内建设深涧泉湖、齐山寺、齐文化民俗研究院、齐国名人蜡像馆、稷下学宫、中共益临工委旧址等景点32处。

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168.15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4402.00万元,流动资金766.15万元。

11、项目经济效益(综合)

年经营收入9196万元

年利润4548万元

投资利润率23.74%

投资利税率26.38%

财务内部收益率16.82%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9.53年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及法人代表简历

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本800万元,注册地点为淄博市淄川区齐山林场,面积3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最大的民营林场。

齐山林场由生态绿化林区、齐山风景区、齐山度假村、青龙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齐山林场所有土地及林果树等经评估价值达6000多万元。

公司总资产达56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4600余万元。

现员工人数161人,公司经营项目主要自然景观生态旅游、餐饮、农业的生产及加工销售等。

年收入预计可达600万元。

随着国家政策走上的调整,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

2001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根据《中发(2008)10号》、《鲁发(2008)14号》、《淄发(2010)5号》文件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加快林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旅游的目标。

淄川区人民政府于1993年将辛庄村民整体搬迁后,此处成为太河乡林场。

因交通不便,盗伐林木、冬春季火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管理成本过高,2007年作为招商项目由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齐山林场和齐山风景区。

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文化厅、淄博市政府等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山东省内知名度较高的文化产业企业之一。

2、法人代表简历

刘召军1971年1月出生,山东艺术学院毕业。

198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

1992年,在淄博市图书馆参加工作;

1995年,响应淄博市文化局“以文补文”政策下海,注册成立淄博美图广告传播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走多元化路子,成立山东《美图生活》广告DM杂志社,2007年公司更名为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公司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被淄博市文化局评为“淄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被评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企业”。

2003年,注册成立山东美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8年,注册成立山东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齐山林业有限公司。

2003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山东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奖章”2009年被淄博高新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评为“献爱心促和谐”帮扶困难大学生爱心大使。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农林文化建设发展背景

1、文化建设背景

当今时代,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必然途径。

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繁荣。

毛泽东同志曾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能够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正在形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体制和机制;

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国家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主动迎接,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政策、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自觉的行动和更加有为的姿态投身到新一轮火热的文化建设之中去,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不负时代重托,不辱历史使命。

(2)山东省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山东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观摩考察总结大会2008年1月15日在青岛举行。

会议认为,这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推动山东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员令,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冲锋号,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誓师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借鉴运用观摩考察的丰富成果,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在全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山东省实施《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园区:

1)鲁文化产业园区。

与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相衔接,充分挖掘儒家、墨家文化资源,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和非公有资本,打造鲁文化产业园。

重点研发孔子文化系列产品,包括大型孔子文化剧目、孔子文化动漫、孔子文化影视、孔子文化旅游、孔子文化艺术品等,形成孔子文化产业链。

2)齐文化产业园区。

整合齐国故都、《齐民要术》、聊斋故里、陶瓷名城、足球故乡资源,以齐文化为重点,将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源优势,形成以淄博为中心,向潍坊、滨州、东营等地辐射的齐文化产业园区。

3)红色文化产业园区。

以临沂为中心,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文化资源,突出生态、民俗、书法和红色旅游特色,深度开发面向市场、贴近群众的革命文化产品,打造国内著名红色文化产业园区。

本项目正处在齐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地带。

(3)淄博市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指出: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地域性、个性化文化,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

重点搞好对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

发展以齐文化、聊斋文化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使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规模和体系。

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开发。

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加强陶瓷琉璃文化、丝绸文化、孝文化的研究开发,丰富凸现地方文化特色。

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培植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区县。

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淄博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历史渊源----齐文化

齐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累积的一切生产生活样式、行为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想、情感、观念、知识、科学、技术等,以及蕴藏着文化信息的人工制品的总和。

齐文化渊源于殷商以前的我国东西部两大文化圈。

东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今山东地区的史前考古文化、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

西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即姜炎文化和姬黄文化。

两大文化圈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长期的互相碰撞、交流、濡化,至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尚封齐建国,终于整合成一种新型文化,即齐文化。

齐文化的形成,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湍急河流,以汹涌澎湃之势,流过了春秋、战国、嬴秦,到两汉时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与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交汇为一。

由此可知,齐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文化是重视科技教育的文化。

在科技方面,古齐国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科研成就。

《齐民要术》堪称齐地农业技术之大成,为北魏贾思勰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农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就是农林文化的发展史。

农林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农林发展阶段,哺育出不同的文明形态。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内涵。

发展现代农林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文化的内在张力为基础,外拓农业文化的承载力,形成可持续的农林文化动力,并逐步构建先进文化与支流文化相融合的“一体多元”文化体系。

我国农林文化积淀长久,农林文化要发展创新,光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

因此,创新我国农林文化发展,新的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对于促进农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观光与休闲生态农林业符合时代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林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

2007年中发1号文件指出:

农林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

2008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指出:

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到休闲农林业与乡村旅游工作,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农家乐时曾高兴地称赞:

“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

“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2006年9月,她在湖南视察休闲农庄时强调:

“休闲农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新兴产业。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林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林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

”农林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强化,农林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

休闲农林业和乡村旅游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之中。

源远流长的历史、各具特色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各地浓郁厚重的乡土文化、绚丽多姿的农业、林业和农村风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

双休日、节假日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私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大大延伸了出行范围。

加上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大家对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休闲旅游方式,迎合了人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走进乡村、亲近农业、林业、享受田园风光的人越来越多,农业、林业和农村的休闲观光功能日益彰显。

截止2006年底,全国休闲农业、林业特色农户(农家乐)有150多万家,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农业庄园、景区点)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400万人,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亿元,其中农民从中直接获益约1200亿元。

全国一些省市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林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浙江、四川、湖南、北京、安徽、福建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相关标准,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工作目标,在加强管理与服务、以标准化来规范和促进发展发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湖南省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将休闲农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范围。

他们还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发展休闲农业、林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积极性。

北京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先后评定了65家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131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和7328户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户,对他们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根据2007年中发1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3月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

双方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

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已成立“全国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具体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承担。

从2007年5月以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3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调研;

起草了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

在认真总结各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代拟稿)》;

制定了《乡村旅游县、乡、村标准(讨论稿)》。

(三)齐山现状背景

1、齐山作为有天然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2、齐山林场由生态绿化林区、齐山风景区、齐山民俗度假村、青龙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并有市旅游局、淄川区政府文号(淄旅发[2008]24号、川政字[2008]40号)进行了规划批复。

齐山林场总资产达56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4600余万元,现员工人数161人。

公司经营项目主要经济林种植,生态旅游观光及餐饮、农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

因此,公司根据市旅游局、淄川区政府的规划批复,提出在淄博市淄川区齐山建设一个现代农业为基础、现林业、齐文化及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为了加快项目的实施,特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1、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的加强文化建设会议精神;

2、符合《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二)休闲农业、农林业文化对促进“三农”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休闲农林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农林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休闲农林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全面融入了农林业文化,可以使游客在观光娱乐中感受农林文化浓郁的气息。

休闲农林业通过农林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有效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

它不仅可以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丰富农林业知识、学习交流农林业经验、体验农林业生产劳动与农家乐趣、享用农林业成果,而且还可以为本地区农林业注入大量高科技及农林业经营的新观念、新方法,赋予农林业勃勃生机与活力,促进区域的开放,密切城乡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最终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它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国家重农思想方针政策的落实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

2001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旅游的目标。

2、有利于扩大农业林业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

农林业生态旅游是农林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对农业、林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使农业、林业产品直接转化成消费商品,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林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林业生态旅游是由传统农林业迈向现代农林业,由温饱迈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

坚持以当地农林业原有自然环境和农林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林业生产结构和优化产林业结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林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4、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农林业生态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其它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发展农林业观光旅游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就可能产生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

从某种角度来讲,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这种产业转移。

同时,由于农林业观光旅游的发展需要诸如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工程,这些投资建设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向城镇化方向转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而带动当地农村、农业的发展。

5、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劳动者素质

由于农林业生态旅游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故就业成本低,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但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林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6、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农林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交通运输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改善农林业的生产条件,从而使农林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农林业文化、生态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包含农林业文化、观光、科技、示范等内容,体现了农林业发展建设综合要求。

1、新的世界性农林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林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我国新阶段的农林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大需求。

调整农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林业科技进步。

要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林业生产中去。

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林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林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推进新的农林业科技革命,是农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齐山林场将是淄博近郊的一个规模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可达90%的生态旅游休闲地,它的生态状况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达到改善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目的,提供一个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场所。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一)十七大有关加强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要求。

(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

(四)《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五)有关齐文化资料与传说

(六)其他有关的国家政策信息及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意义

(二)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建设的有利条件

(三)市场分析

(四)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

(六)项目组织管理与定员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八)财务分析

(九)不确定性分析

(十)研究结论

三、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一)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处有利条件并兼顾长远发展。

(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和先进管理技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三)节约投资,减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四)以农林业文化开发为先导,农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立足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五)坚持市场导向,科技领先、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示范带动的原则。

(六)坚持配套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七)合理规划,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八)坚持环境生态化的原则。

(九)坚持三废治理与项目建设三同时(同时设计、施工、使用)原则。

四、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在淄博市建成拥有以下功能的农林业文化生态观光科技示范项目:

1、弘扬农林业文化功能。

休闲农林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深化对农林业地位的认识,体验博大精深的农林业文化。

2、科研示范功能。

本项目拟吸引国内外农林业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来此进行科学研究。

3、游憩功能。

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4、社会功能。

休闲农林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5、文化传播功能。

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营造和提供了解农林业文化、学习农林业知识、参与农林业生产活动、感受农林业景观的文化氛围和场所。

6、环保功能。

休闲农林林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现场讲解的环保理念。

7、医疗功能。

休闲农林业区具有优美宁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遍地郁郁葱葱,四周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8、经济功能。

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从而达到获取经济利益,使齐山林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四节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占地

公顷

3600

 

建筑内容

1

八个深涧泉湖

2

七大旅游板块

3

度假村

万平米

5

4

植物园区

37000

办公与综合服务接待区

平米

5000

燃料物料消耗

万吨/年

400

人员

300

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168.15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14402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766.15

经济效益指标

正常年经营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