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6977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Word下载.docx

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

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

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

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

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2

5、夏、商、西周更替表格比较记忆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末代暴君灭亡时间都城

夏禹公元前2070年桀公元前1600年阳城

商汤公元前1600年纣公元前1046年亳–殷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周幽王公元前771年镐京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由“公天下”

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夏商周朝代灭亡教训: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

民所抛弃。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①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②内容:

授民授疆土,受封者的义务:

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保卫周王。

分封制的主体:

同姓亲族。

还有前朝贵族、功臣、姻亲等。

③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

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

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衰亡。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

1、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勾践)。

(1)齐桓公称霸原因:

东方大国;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

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成语);

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

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楚、

秦、燕、赵、魏、韩

合纵:

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合纵家:

公孙衍)

连横:

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连横家:

张仪;

成语:

朝秦暮楚。

3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

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了社会变革(从千

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内容:

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推行县制;

富国:

奖励生产;

承认土地私有;

统一度量衡;

强兵:

奖励军功

意义:

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发: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国最

早文字)。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大篆),秦朝

建立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后来又出现、推行新的字体—隶书(小篆和隶书多书写在

竹木简和丝帛上)

2、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儒家学说创始人。

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想家:

仁、礼。

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教育家: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独立思考;

因材施教。

2、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辩证法思想:

任何事

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春秋时期,

兵家的创始人

孙武写了一部

军事著作《孙

子兵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

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构成:

“分水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

作用:

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

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编钟: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

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孟轲(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墨翟(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庄周(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秦的统一:

背景(原因):

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

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

元前260

年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纸上谈兵)

统一: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秦的灭亡: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成语:

破釜沉舟)。

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项羽与刘邦;

四面楚歌)。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

西汉开始。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上,采用皇帝称号;

中央:

设太尉(军事)、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

废分封制推郡县制。

影响:

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

⑵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辆形制;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

准文字,后推行隶书。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⑶思想上,焚书坑儒。

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全长一万余里。

目的;

匈奴;

这一政治体制为以后历代王朝加以沿袭和发展,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大一统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加强

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刺史。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意思是排斥和抑制其它学说,把儒家确

立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措施:

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从此,儒家

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⑶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2、影响:

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

进入鼎盛时期。

5

*(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

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对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推动作用。

秦皇汉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

玉门关和阳

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地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

2、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欧洲。

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中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茶叶、瓷器西传,佛教、

皮毛、瓜果等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

当普遍。

2、医学:

东汉“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东汉“神医”华佗:

针灸和外科手术。

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

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1、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

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道教:

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宣扬通过修身养性

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史学:

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约

3000年的历史。

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

3、雕塑:

秦汉时期代表作是气势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1987

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

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从此鼎立局面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发展

1、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⑷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

(经济重

心南移开始)

2、淝水之战: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苻坚)和东晋(司马睿、谢安);

草木

皆兵,风声鹤唳;

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证了南方的安定,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

有被打断。

第22课北方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迁都洛阳。

实行汉化:

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

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北魏,鲜卑族)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

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

了约1000年。

2、农学:

贾思勰,北朝(北魏、东魏时期)。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地理学:

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1252条河流)是一部优秀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

学和史学价值。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

“书圣”王羲之。

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代表作《兰

亭序》。

东晋。

2、绘画:

顾恺之。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7

3、石窟艺术:

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北朝(北魏)

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