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692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辉煌灿烂的文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

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答案】C

3.(2016·

北京文综·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个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故A项正确;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错误。

4.(2015·

江苏单科·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5·

重庆文综·

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

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5·

四川文综·

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

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

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

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7.(2015·

福建文综·

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2014·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

【解析】《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与题干“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老子》和《庄子》与题干“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的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

《离骚》属于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故D项正确。

【答案】D

9.(2014·

3)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

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

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

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4·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

【解析】依据“韩赵魏”信息可知图片所示为战国时期,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所著,故A项错误;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孟子所著,故B项错误;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荀子所著,故C项错误;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著,故D项正确。

11.(2014·

全国大纲卷·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

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

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

12.(2014·

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

《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

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

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

13.(2014·

广东文综·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

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14.(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

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

选择C项。

15.(2013·

山东基能·

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

A项“一诗”指的是《梁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是融合了时空观念对诸葛亮和五丈原的赞语;

B项是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是为了纪念欧阳修;

C项是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D项是乾隆时期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瀛(1743—1821)为屈子祠写的一联很有名:

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

故答案A符合题意。

16.(2013·

海南单科·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D。

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A。

材料所表达并非爱情,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

17.(2012·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B.楚辞

C.汉赋D.唐诗

【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这部分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

18.(2012·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19.(2012·

全国课标卷·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

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20.(2010·

安徽文综·

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答案】B

21.(2010·

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答案】D

22.(2009·

广东历史·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

C.《楚辞》D.《诗经》

【解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23.(2009·

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

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答案】A

24.(2008·

广东理基·

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25.(2008·

上海单科B组·

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解析】抓住关键词“龙舟”。

26.(2007·

广东单科·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解析】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

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27.(2015·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5分)

【解析】

(1)据材料中“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得出受唐宋文学发展的影响;

据材料中“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

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文人士大夫科举受到排挤,故而积极从事文学创作;

据材料中“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得出当时的小说创作贴近生活,人民容易接受;

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也有利于小说的发展。

(2)据材料中“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说明当上小说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他们的广泛认可;

据材料中“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

据材料中“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得出小说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

【答案】

(1)原因:

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作用:

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有一定教化功能;

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