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641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市语文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实词 1Word格式.docx

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7.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8.造

1、 

到……去。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2、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3、 

制造;

建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4、 

制定。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5、 

培养,造就。

(小子有造) 

6、 

造化:

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具:

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10.能né

ng

能力;

才能。

《屈原列传》: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形>

有能力。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有能力的人。

《报任安书》:

“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能够;

能够达到。

《劝学》:

“假舟楫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及;

达。

《游褒禅山记》:

“盖余所及,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⑥<

代>

通“恁”。

如此;

这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⑦<

通“耐”。

禁得住;

受得住。

《察变》:

“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

【能品】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次于神品、妙品。

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

【能事】能够做到的事。

11.断duà

n

截断;

断开。

《荆轲刺秦王》: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察今》:

“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伶官传序》:

“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阻隔;

隔断。

《愚公移山》: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李愬雪夜入蔡州》:

“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断绝;

中止。

《滕王阁序》:

“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雨脚如麻未断绝。

”《促织》: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拒绝;

回绝。

《孔雀东南飞》: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判断;

决断。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石钟山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副>

绝对;

一定。

李商隐《无题》: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

【断鸿】失群的孤雁。

【断魂】销魂神往。

形容情深或哀伤。

【断狱】审理或判决罪案。

12.复1返回;

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 

2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再,又(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4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 

5回答(王辞而不复) 

6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8通'

覆'

,遮盖,盖上(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复算,追究(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3.过1、走过,经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过目不忘 

2、超过,胜过。

(过犹不及 

矫枉过正) 

3、过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甚其词) 

4、过失,过错。

(是谁之过与 

闭门思过) 

5、责备。

(无乃尔是过与) 

6、过访,访问,探望。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14.更gēng

改正;

改变;

更换。

《<

论语>

十则》:

“更也,人皆仰之。

”《庖丁解牛》: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赤壁赋》: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经历;

经过。

《与吴质书》:

“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史记·

大宛列传》:

“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交替;

交互。

《活板》: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左忠毅公逸事》:

“使将更休。

量>

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另;

另外。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西门豹治邺》:

“得更求好女,生日送之。

再;

又。

《石壕吏》: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重新。

《琵琶行》: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更加;

愈加。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还。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岂,怎么。

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

“更能谈笑解重围。

连>

与;

和。

杨万里《春兴》:

“不关春雨更春风。

⑧<

却。

指南录>

后序》: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更事】⒈阅历世事。

⒉交替发生的事情;

常事。

15.素1、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2、白色的。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空,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向来,一向。

(素善留侯张良) 

5、真情、本心。

(披心腹,见情素) 

6、没有文采的。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16.如

1、依照,遵从,顺。

(万事如意 

如愿以偿 

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出一辙 

如此而已 

如饥似渴 

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4、到……去。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17.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8.垂chuí

边疆,边境。

又写作“陲”。

曹植《白马篇》: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垂挂。

《促织》: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孔雀东南飞》: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垂落,落下。

“士皆垂泪涕泣。

”《行路难》:

“闲来垂犯钓碧溪上。

流传。

《荀子·

王霸》:

“名垂乎后世。

”成语有“永垂不朽。

临近。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以大杖击二十,垂死。

敬词。

表示对方高于自己。

白居易《答崔侍郎书》:

“垂问以鄙况。

”《中山狼传》:

“请诉之,愿丈人垂听。

【垂成】1.接近完成。

陈寿《三国志·

吴书·

薛综传》:

“实欲使卒垂之功,编于前史之末。

”2.指庄稼将近成熟。

苏轼《祈睛吴山祝文》:

“岁既大熟,惟神之赐;

害于垂,匪神之意。

【垂垂】1.渐渐。

2.表下落。

3.低垂。

4.延伸。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文武并用,垂而治。

”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

吴兢《贞观政要·

君道》:

“鸣琴垂,不言而化。

”2.犹“袖手”。

形容置身事外。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

“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而观其孰胜。

”3.两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

《礼记·

玉藻》:

“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视下而听上。

【垂暮】傍晚,比喻晚年。

【垂荣】焕发光彩。

【垂世】留传后世。

【垂示】1.留给后人示范。

范晔《后汉书·

顺烈梁皇后纪》:

“无以述遵先世,垂后世也。

”2.谦词。

表示对方居高以示下。

骆宾王《和<

闺情诗>

启》:

“学士袁庆隆奉宣教旨,垂《闺情诗》并序。

【垂髫】古时候儿童头发下垂,故用以代指儿童。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19.归1、返回。

(津泽皆归其根《梦》 

予不得归矣《指》) 

2、归还。

(归璧于赵《廉》) 

3、旧称女子出嫁。

(吾妻来归《项》) 

20.从có

ng 

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②依顺,听从。

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④追赶。

佯北勿从。

(《孙子·

军争》)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⑥采取某种原则。

从宽、从严、从简、从缓 

ng,旧读zò

ng

(1)名词。

①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

(《诗经》) 

②副职。

魏从九品分正从。

(《文献通考》) 

③指堂房亲属。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2)形容词。

从属的。

从犯。

ng通'

纵'

(1)形容词。

直的。

衡(横)纵其亩。

(2)名词。

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3)动词。

放纵。

欲不可从。

(《礼记》)

21.将jiāng

搀扶;

扶持。

《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带领;

携带。

《塞翁失马》: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拿;

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将就;

随顺。

《新婚别》: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想要;

打算。

《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公将战。

将要;

就要。

《郑伯克段于鄢》: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介>

把;

用。

《祭妹文》:

“可将身后托汝。

抑或;

还是。

《战国策·

楚策四》:

“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祆祥乎?

⑨<

假若;

如果。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⑩<

和;

与。

李白《月下独酌》: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⑾<

助>

用于动词后,以助语气。

《卖炭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⑿<

且;

表顺承。

李华《吊古战场文》: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jià

统率;

率领。

《项羽本纪赞》:

“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将领;

将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名使动>

使……为将军。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

qiāng

请,愿。

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杯莫停。

②通“锵”,见“将将”。

【将牢】把稳;

持重。

【将】帮助,促成好事。

【将无】莫不是。

【将弁】旧时武职的通称。

【将将】⒈高大庄严的样子。

⒉广大的样子。

⒊交谈,聚集的样子。

⒋通“锵锵”,金、玉撞击的声音。

22.识1、懂得,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 

3、记住。

(因笑谓迈曰:

'

汝识之乎'

23.舍shè

客舍;

旅馆。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房舍;

住房。

《送元二使安西》:

“客舍青青柳色新。

使……住宿;

安排住宿。

“舍相如广成传舍。

住宿;

居住。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

如“舍亲”、“舍弟”等。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僖公二十三年》: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舍弃;

放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放开;

释放。

《齐桓晋文之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施舍;

布施。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

“将近一半家私舍入尼姑庵中。

【舍人】官名,秦汉以来到明代宫中都设舍人,职权大小不一。

门客。

宋元以来俗称显贵人家子弟,同“公子”、“少爷”等。

24.传chuá

(1)动词。

①传送,传递。

得璧,传之美人。

②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③流传。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④传达。

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

(《谭嗣同》) 

⑤传位。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孟子》) 

⑥延续。

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传闻,传说。

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

(《荀子·

非柏》) 

zhuà

n名词。

①客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横惧,乘传诣洛阳。

(《汉书·

高帝纪下》) 

③传记。

作七十列传。

太史公自序》) 

④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

25.惠huì

仁爱;

仁慈。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恩惠;

恩赐。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谏太宗十思疏》: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敬词>

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

无实在意义。

僖公四年》: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柔和。

《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送李愿归盘谷序》:

“秀外而惠中。

【惠风】⒈柔和的风。

⒉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⒈和谐之音。

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26.发1、发射。

(百发百中) 

2、出,出发。

(朝发夕至) 

3、派遣。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4、起,起用。

(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

告子下》) 

5、打开,掀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拿出。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7、发觉,泄露。

(恐前语发) 

8、拨动。

(施关发机) 

9、发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0、发出,抒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发号施令) 

11、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7.独

单独;

独自。

《庄暴见孟子》:

“~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六国论》:

“盖失强援,不能~完。

”《捕蛇者说》:

“而吾以捕蛇~存。

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

《赵威后问齐使》:

“哀鳏寡,恤孤~,振困穷,补为足。

”《礼记•大同》:

“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独特;

特殊。

《史记•游侠列传序》:

“读书怀~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绝。

只是;

仅仅。

《垓下之战》:

“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陈涉世家》:

“陈守令皆不在,~守丞与战谯门中。

”《赤壁之战》:

“~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唯独。

《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以钟名,何哉?

”《卖柑者言》: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不足子所乎?

岂;

难道。

“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信陵君窍符救赵》: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不怜公子姊邪?

28.操①拿着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②从事,担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③掌握,控制,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列子?

黄帝》

④操守,品德

虽贾人,有贤操《汉书?

张汤传》

29.乘

ché

(1)动词,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

(《涉江》) 

③趋,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⑤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沈括《宋书》) 

⑥交加,连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shè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

乘'

后称史书为'

史乘'

(2)量词。

辆。

超乘者三百乘。

(《崤之战》) 

(3)数词。

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崤之战》)

30.竟jì

完毕;

结束。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终;

整;

全。

《谭嗣同》:

“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

”《项脊轩志》: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终究;

终于。

《毛遂自荐》: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竟然;

居然。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究竟;

到底。

刘禹锡《天论》:

“道竟何为邪?

通“境”,国境。

曲礼上》: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竟使】假使;

假如。

31.兴1、 

起来,兴起:

风雨兴焉《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 

发动: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大兴师伐秦《屈》 

3、兴致: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

32.反fǎn

方向相背;

颠倒的。

与“正”相对。

《察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翻转;

翻覆。

《诗经·

关睢》:

“求之不得,展转反侧。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背叛;

造反。

《鸿门宴》: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违反;

反对。

《商君书·

更法》:

“反古者未必可非。

类推。

《论语·

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反省。

《淮南子·

氾论》:

“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

反倒;

反而。

《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师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3.远yuǎn

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远方;

远方的国家或人民。

《殽之战》: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疏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远离。

《陈情表》: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时间长、久。

《登泰山记》:

“其远古刻尽漫失。

长远;

深远。

《六国论》: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远播。

《爱莲说》:

“香远益清。

差距大。

《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远布】远扬。

【远人】⒈关系疏远的人。

⒉远方的人。

34.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35.生shēng

草木生长。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出生;

诞生。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生育;

养育。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产生;

发生。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生存;

活着。

《班超告老归国》:

“丐超余一年得生还。

【又】〈名〉活着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又】〈动使动〉使……活。

襄公二十二年》:

“吾见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存期间;

一坐。

《归去来兮辞》:

“感吾生之行休。

生命。

《鱼,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

生计;

生活。

《捕蛇者说》:

“而乡邻之生日蹙。

没有加工煮烧的;

不熟。

“则与一生彘户。

读书人。

《送东阳马生序》: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⑾〈副〉最;

甚。

《窦娥冤》: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⑿〈名〉通“性”天性;

禀赋。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36.伯

古代以伯(或孟)、仲、叔、季为排行。

伯为长兄,老大。

何人斯》:

“伯氏吹埙,仲玩吹篪。

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伯父,父亲的哥哥。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笫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古代管一方的首领,后世沿用尊称地方长官。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春秋时诸侯的盟主,又作“霸”。

“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

37.决jué

疏通水道;

开口子导引水流。

《五蠹》: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决口;

洪水冲开堤岸。

武帝纪》:

“河水决濮阳,泛六郡。

决定;

确定。

“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判决;

裁决。

《狱中杂记》:

“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也。

处决;

执行死刑。

“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引】自杀。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决战;

较量出胜负高低。

“孤当与孟德决之。

必定;

肯定;

“相如自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通“诀”,辞诀;

告辞;

告别。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38.许xǔ

答应;

允许。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赞同。

“杂然相许。

期望。

《书愤》:

“塞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